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341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5100
  扶乩请神没有请来。
  写信问阎君,为何请不来?
  阎君答曰:人间人管不了鬼,阴间还管不了么?应该是被帝镇的屏障挡住了。
  杨坚只好感慨:“想不到阴间也能管神。难怪你想要的井始终不得。”你祖宗才不是李耳呢。
  李渊很气哦,大量用水的时候谁不费力?和泥盖房子时,要等好久才能等到两桶水。五亩地一家毗邻相居,从自己家到河边足有十六家,挑水走路能把人累坏了。我就是要一口井而已!
  有几家门口修了水渠,能引水过去,自己家这边要修水渠可有点难,太远了。
  ……
  永徽二年李恪被加封为太子太傅。虽然没立太子,但是可以先封一个太子太傅。
  同年的五月,皇帝的孝期以满,武媚娘再次入宫,带着圆溜溜的光头和圆溜溜的肚子,没多久就生下了长子李弘。
  李治有点不好意思,还有点尴尬,写祭文告诉爹娘,我又多了个儿子。
  宫人武氏生子,名弘。
  武氏不是大姓,可也不算太少。
  不点名道姓,李世民也不知道是谁,孙子总是多多益善嘛,为此设宴与家人邻居畅饮了一番,敲着鼓,唱着新写的歌。“喝!我新酿的葡萄酒,如何?”
  李昭特意来看望弟弟的冥寿,带来了侄女们的贺礼,一车:“你叫她们每隔十年来一次,今年都把东西给我。让我带来。”
  李世民大笑:“姐姐,我还有东西要你带回去呢。辛苦辛苦,喝酒,我酿的葡萄酒。前年酿的不好,扶苏家的葡萄又小又涩,这次是西域的葡萄种,又大又甜。”
  李昭接住丢出来的酒罐,不要杯子,闻了闻,仰头喝了两口:“不涩,很好。”
  涩的葡萄酒能封存几年再喝,风味尤佳。不涩的保存的时间短,却可以酿好了尽快喝。
  其他人刚要上前帮忙,被他摆摆手拦住了。
  “最近怎么样?”
  “你看我,屡试不中。”不是做判官需要通过判官的考试,城隍和其他工作也需要通过考试,阎君们考虑要不要把判官考试改叫‘科举’或‘法考’,但难得休息,搁置不提。
  “什么?”
  “房玄龄考过了判官,现在在京兆府,他本想去太学,太学祭酒与他谈论了一番,性情不相投。我和杜如晦,魏征,三人屡试不中,秦琼去海里……”她说了十几个人的下落。
  李世民看过阴律,觉得写的不错,不宽仁但公正稳定,有些是阴间特色和特殊的情况:“你们怎么会考不过?”
  “有一位屡试不中的前辈说,自身太固执,原则太强,心里刚强的人不容易考过。这考试如同削足适履,要么适应,要么削。”李昭无奈,她就觉得自己判的是对的!初试二试都对,到三试时面对那些错综复杂对错难分的案子,就麻烦了。
  “负责编撰开皇律的官员到现在也没考过去。道德法律观念不符。”
  “什么题目?可以泄题么?”
  “可以啊。”李昭想了想,缩略了一下:“某朝末年朝纲混乱,官员苛求功绩媚上,吏卒鱼肉乡民,百姓民不聊生,劝谏的大臣被皇帝杀。民不聊生的百姓杀官造反,何罪。官员媚上逼死百姓,何罪。吏卒贪赃枉法,何罪。劝谏的大臣被皇帝杀,不劝谏的大臣,何罪。每一条都很长,总共这么厚。”她比划了一个戒指立起来那么厚。
  “姐姐疏忽在何处?”
  “我说杀官造反的百姓有罪可赦,但阴间认为生死关头杀人求生无罪,要饿死的人做什么都可以。官员和吏卒没错。我又说不劝谏的大臣苟且偷生,愧对王恩,这条也不全对。”
  李世民无奈的看着姐姐:“唐国公当年没敢劝谏。”你把咱们阿耶都骂进去了。
  李昭仰头看天,笑了笑:“忘了。”
  “除了判官之外,有多少衙门需要通过考试?”
  “民部,度支,城隍,典农,文库,太史,太学教师都得考试,禁军到千夫长就得考试。武馆和智囊不用。”
  李渊慢吞吞的问:“当前形势如何?世家如何?”流水的皇族,铁打的世家,从魏晋到隋唐,世家被灭门几次,总能死灰复燃,轮流占据全部朝堂和各地官员,每个皇帝都想提拔寒门子弟来忠于自己,基本上都不能成功。到阴间如何?
  李昭:“这是我丈夫的信。”
  柴绍详细研究了一番,写了厚厚一摞。
  世家明面上衰败了,实际上正在努力向方方面面渗透,但阎君制定的体系不容易被渗透。
  考判官的屋子也有不同,会让人凭心来写,不能伪装一时。
  俩人到一边看去了,皇后们凑过来问:“柴绍接受你了么?”“柴绍有没有心存疑虑?”
  李昭摸摸下巴上的小胡子,开玩笑道:“唔……他在学习如何变成女人。哈哈哈。现在只是同床共枕又不能做什么。”
  第232章 兄弟+昭仪(修)
  柴绍作为资深的业内人士,把这些事看的很清楚, 以阎君的寿命——勤劳而不死, 还有地府的人才来源——死下来, 以及长久稳定的背景,还有阎君们大肆兴建学校, 努力培养阴间出身的人才。
  阴间的人才培养的还算可以,比较容易成才的是夭折的少年人和寿命到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但更优秀的总是是世家子, 毕竟耳濡目染的力量很强, 从小读治国安邦的书, 父亲和叔伯全都位列高官,闲聊时听到的东西就是别人终生学不到的东西。而且世家子和平民之间从穿着和姿态之间就能分辨出来。即使遮去容貌, 长官在提拔人的时候, 寒门出身的长官也会选寒门, 世家出身的长官也会选世家子。阎君对此给出办法——不由长官选人, 扔骰子。
  柴绍为什么知晓内情呢?因为他去了太学,主讲《唐律疏议》。太学下辖的范围很大, 从各地的蒙学教程、小学教程, 到通过考试和推荐进入太学, 以及那些有心再进一步的官吏兵卒回来进修, 都归太学管辖。人间的法律更新之后, 阴间也要与时俱进,判官和京兆府必须都学,以便在发生争端审案时可以斟酌量刑, 譬如一件事,开皇律罚的轻,唐律罚的重,或是一件事本来有罪后来又无罪。
  唐朝的佃、质、典等物权以及债券、婚姻法、税法、商业法都和前朝有所不同,在阴间,老鬼和唐朝的新鬼们有很多不学阴律,发生争端时只以自己生前所知道的法律为依据。阴间不能强行勒令他们都去学阴律,只好让判官们通晓各朝法律,在一个依照宋律一个依照唐律发生矛盾时,先弄懂怎么回事再调节。
  譬如说,唐律规定:买卖不和(强买强卖)、强执其市(垄断)、更出开闭(吃回扣)、参市(贵贱掺杂、缺乏质保),这四种杖八十。如果得利超过八十,按照强盗论处。
  以前不是这么判的。
  阴间也不是这么判的。三方需要互相了解才能统一。
  李昭夸了一波柴绍,觉得丈夫还是很聪明,找了一个清贵的职务。
  刘彻走过来问:“聊完了吗?平阳公主……”你这个封号和长相都真不匹配。
  李昭笑道:“叫李昭就行,不必客气。”
  “那好。龙篆石鼓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全帝镇都想知道那龙篆石鼓的意思!这两年他翻遍了所有研究文字的古籍,还在地府找了许多书法家一起研究探讨,始终没有解出谜题。不是他们不行,是那上花纹一样的字总共才八十五个,实在破译不出来。
  李昭眨眨眼:“这个,我也不清楚。”龙篆破解之后,这石鼓的价值会迅速贬值。
  刘彻呵呵一笑,出了屏障勾着她肩膀把人带走:“你想给你弟弟找些事做,这我了解,帝镇中的生活确实有几个月是无聊的。可既然给了我一张拓片,何必吊人胃口,难道你还有求与我?”做研究最能打发时间。拓片也看了,石鼓的实物也看了,这上面如龙舞的字到底写了什么?
  李昭不是有求于他,本来就是给兄弟们都找点事干,李建成种地之余研究龙篆,李世民盖房子之余研究龙篆,可慢慢破译去吧:“有一篇半真半假的译文,夜叉翻译的,未必可信。”
  刘彻沉吟了一会,还是要了,发誓绝不外传,听李昭说完觉得不可信。心中暗暗思考,我要不要去海里走一圈?海里有卖龙宫版说文解字吗?海里……哎?海里用纸还是用布写字?能写吗?得带上卫青,要不然我在海里迷路了怎么办。听说海中不辩东西南北上下,只有凭感觉走。
  他自然去找卫青带路。
  李昭回去又告诉李世民,他的儿女们现在的下落。李承乾现在找到了称心,和称心在一起。李世民听完这话脸都绿了,又忍了回去。女儿们也在学习阴间的事项,打算以后做一名文吏,或是等到见父母和儿子一面就去投胎。
  说了很多话,抱着葡萄酒瓶解渴。本来以为弟弟会问徐慧的下落,结果根本没问,她打听这些事好累的,腿都跑细了:“车不要了你们弄进去,我走了。明年见。”
  用麻绳系在壁垒外的车上,里面的人可以通过麻绳把车拽进去,然后自己去卸车,分东西。
  长孙无病问:“称心是谁?”她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只听说承乾想要发动兵变,很蠢的兵变,就听说的事情来说,自己做都能做得更好。
  李世民的脸色不仅发青,还有点发紫,佯装镇定:“一个乐人,承乾很迷恋他。”幸好汉朝的皇帝们没说承乾为称心如何神魂颠倒,等一下,汉朝的皇帝就算知道也不会取笑我们,汉哀帝生前死后都打算自己嫁出去。太恶心了。他看过很多男人的身体,军中换衣服从来不避人,只觉得脏乎乎的。
  乐人有男有女,大部分都是男的。长孙无病看到丈夫的脸色,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谋反的事都能说,一个男宠又有什么呢?塞给他一碟红枣:“都是过眼烟云,吃吧。”
  又过了一会,李渊忽然走了进来:“而今尘埃落定,让我试试你的本领。”
  李世民早就在等这一刻。一到阴间,就看到高祖的神态舒展,扬眉吐气,没有武德九年之后那种白发憔悴的神态。在这个不用考虑军队和臣子,也不被年龄所限制的地方,高祖又怎么会像生前一样平和宽容呢?他当时的听之任之,完全是出于自保。高祖也曾神武过人,后来溺与享乐,态度游移不定。
  我知道他对我不满,他也知道我对他略有失望。
  站起来答道:“恭候阿耶多时。”生前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年龄和注意力的差异注定我会赢——现在都可以一试。
  李渊不觉得自己比他差,是衰老体弱,猝不及防,而不是……技不如人。
  “去竹林。”
  “不必。”李世民坦然道:“父子切磋,互相训练。想我幼时,您教我骑射武艺,如今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亦或是我不如您,都合情合理。”
  (青出于蓝这句话穿越了)
  “不错,说得好。”李渊忍不住冷笑:“咱们父子一向亲密无间。”亲密到我对你严加防范,你让尉迟恭来恐吓我,篡位之后再也不让我打猎的程度。
  至亲莫过父子,至疏莫过皇帝和他的儿子。
  李世民无奈的笑了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我觉得对就干了,咋地)
  李渊认为他更想说的是下面那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讨厌讨厌,你不懂我的感受)
  父子二人长剑并举。
  长孙无病把女儿抱在膝上:“你害怕么?”
  李明达问:“我不怕。这真是切磋吗?”
  窦惠叹了口气:“不是。”她仔细想了想,如果自己还活着,或许会劝皇帝易储,那样一切都可以平稳过度。可惜没有如果,怨恨纠结之下,他们对外团结,对内却一定要分胜负。
  她最恨的莫过于篡位的乱臣贼子,指的是杨坚,李渊篡位是杨坚的报应。但玄武门之变怎么说呢?亲者痛,仇者快。
  父子二人不需要倾吐心声。
  长孙无病知道丈夫说不出口,她就清幽平静的历数了隐太子和巢王如何施展阴谋,三番两次的谋害李世民。
  李渊始终认为这些事存疑,这样周全的谋划怎么会不成功?恐怕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于窦惠来说,这件事的真伪很重要,这关系到她究竟有几个混蛋儿子。是三个混蛋,还是两个混蛋。
  但这件事的另一桩特性在于无法求证。
  鬼也会撒谎。
  李渊堪堪落败,在同样年轻矫健的基础上,还是输了一招半式,被夺了剑。
  “精彩!”杨坚看了半天。
  父子二人极有默契的笑了起来,往对方身边一凑,李渊搂着他肩膀,骄傲的说:“看我儿子多优秀。”
  李世民也谦逊的笑了:“子肖父。”
  杨坚心说:你们俩装的还挺好。
  ……
  阴间有许多横跨千百年的好友或小组,有些是为了志趣相投,有些是报团取暖。譬如书法家们都和自己喜欢的前辈后辈一起如痴如醉的泼墨写意,喜欢节俭朴素的官员推举姜子牙和诸葛亮做会长,善画的人都喜欢和顾恺之一起花钱雇个美貌婵娟来画,喜欢记录鬼狐怪谈的人都认得刘义庆,其中虽然有文人相轻,互相蔑视,却又觉得对方实在是不错。还有各种手工业的聚会,书法家只对做笔纸的工匠客气,玩机关木人大战的人只对做关节合页轴承的精细弓箭客气。
  帝镇中新来的李世民和长孙无病也加入了死后养生小组,虽然嘴上吐槽,他们俩也想学习如何长寿。俩人初步诊断,都认为自己是血虚,李世民是打仗流血太多,他脱了衣服指着身上的伤疤,给别人讲这是什么战争的时候。长孙无病简单的多,她是生孩子损伤身体。
  俩人互相推敲,认为双方出血量差不多。由于枸杞和红豆不好吃,别的药更难吃,好不容易死了百病全消谁还要喝药啊,买红枣吃。
  独孤伽罗:“呵呵。”我生了十个,健健康康,最后是被糟老头气死的。生孩子会伤身这种话很不可信。
  隋唐两家在结盟初期、互相帮助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结束在李世民要求他们过来帮忙给李治盖房子的那一天。现在虽然没有规划李治的宅地,但规划的方式太有规律了,又没有硬性规定,到时候就要在自己隔壁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