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357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216
  还得赶紧去,之前已经去了不少人,虽说是乌合之众,却也是亡命徒,得去抢。
  三百人五百人左右成团,零零散散算上请假的官差,总共去了八十多万壮鬼,这还不算体能不行在过鬼门时被拦下来的一百多万鬼。
  街市上做生意的人跑了不少,买东西也跑了不少。
  京兆府衙门对面的小吃一条街上,原本有八家卖肉汤粉条的,现在就剩下四家。出去的是为了发财,留下的一样能发财。
  大商人们赶紧开始酿造烈酒,那些产量少但美味带劲的烈酒,等他们回来享用。
  刘庄忍了半天,摸着下巴叹息道:“其实我也想去!!”哪一个男子汉不想挥舞着大棒棒敲死敌人呢?可惜不合适,没有那么长时间的假期。
  众人又陷入了沉默中。
  过了一会,许负也叹气:“我实在想不到,女人居然也能当皇帝。袁李二人同我说此事时,我还不敢信。诸位阎君一点都不震惊吗?”难道是我太大惊小怪了?为什么你们都如此淡然。
  “人间能出现这种事的确稀奇。”
  “有点震惊。”
  “我震惊那会休假呢。”
  “谁能不惊讶?不过这事儿还没有萧衍舍身出家刺激。”
  “我觉得刘子业做的事最令人震惊,她这还不算什么。”
  “你把北齐高家置于何地?”
  “先入为主,先入为主。”
  怕老婆的阎君说:“哎,我还觉得没什么,内人都快上房揭瓦了。也不知道关她什么事,她要是想当阎君也不是不行,倒是去考判官啊,每次修律都不耐烦看。”
  “她敢篡权这一点我是真没想到,等到最后她怎么收场?武周怎么收场?宇文邕都懵了。”
  “李唐的皇帝们都快疯了,哎?当初李弘哀求去等待父母时,一定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嘿嘿嘿嘿武曌也没想到死后不住在陵墓里,要去和祖宗们团聚。我以为李治去见他爹娘时是最热闹的,没想到,人们生前肆无忌惮,就死后重逢才有意思呢。”
  “我很想看看她什么模样,是赵飞燕、潘玉儿那样的美人么?”
  “应该不是美,是魅力,只有李治才能欣赏的魅力。”
  阎君们思考了一会,他们对美人的鉴赏力不太强,胖的瘦的高的矮的,柔弱或是强壮的,都可以一概而论。
  ……
  帝镇中渐次回来很多人,回来看了看,看现在只有隋杨一家得意,还经常跑没影了。
  杨广一个人也很惬意,在家写写事,练练剑。对面已经不再得意,甚至全部进入隐匿状态,叫人想找都找不到。
  他虽然出不去,萧观音却替他出去买了许多东西,从此摆脱了职业奸商和懒惰代购的困扰,隋朝的生活正式步入正轨。
  李渊掐指一算,感觉自己基本上被灭门了,开始闭关修道。
  窦惠私下里掐了李世民两下:“想办法让她下地狱。”她的儿子虽然不是在武周的动荡中受损,但她曾为李唐而骄傲,现在也为之愤怒。
  这种结束王朝的方式近乎荒诞。
  滑稽。
  可笑。
  李世民:“我会尽力试一试。”
  窦惠冷冷的瞥了一眼儿子,有后来者做对比之后,忽然觉得他看起来好像好一些了:“这是他和你的李唐。别对李治心慈手软,现在你儿子没有皇位要继承。”在历代被宠坏的太子中,李治真是名列前茅。
  李世民诺诺的答应,他爱儿子绝不是指望他继承皇位,而是常年养在眼前带来的爱。子以母贵。
  “雉奴,你想要如何处置她?”
  李治沉吟良久:“我常常想起弘儿刚去世的时候,那时候我哭的视力衰弱。阿耶,我这辈子总是在哭。”他本来在为此愤怒,可是李妙儿长得和武媚娘太像了,就是多了一点急躁无礼,那张脸在他眼前晃来晃去,小心翼翼的询问,总会让他想起媚娘的好处。
  李世民差点被他说哭了,把他拍了两下:“你啊…你太不听话了…”如果你不废后,不动我留下的顾命大臣呢?他们现在固然老了,身后却会留下一些势力。你不是真孝顺,阿耶白疼你了。
  李治垂首,无话可说:“篡夺神器,原是死罪。只是我与她有夫妻之情。儿子心里乱。阿耶若要杀她,我也无话可说。”
  “算了,你去吧,去自己盖房子去。让你知道创立基业的辛苦。”
  李治起身告退。
  回去继续盖房子。
  之前太宗让李弘去拆房子,拆的不好,不彻底,李世民又亲自去拆了一遍,虽然没放火,却也和放火烧干净的效果差不多。他主导修建的房子,他知道怎么拆才能变成满地木料。
  这父子仨人还在想办法盖回去,李妙儿跑去找木匠请教,李治翻书,李弘锯木头做模型的样子,根据书上的记录搭模型,如果能成功再盖大房子。
  显然不成功。
  “观音婢,你说这事……我头疼。”
  长孙无病最近也在思考这件事,李弘和李妙儿依次跑来找自己求情,虽然一个默默流泪一个嘟嘟囔囔,但还是希望自己拦住太宗,揍就揍吧,不要动刀。
  难道我看起来心慈手软?
  现在这件事确实不好办。如果答应太穆皇后,做到了呢,可以取悦母亲,但雉奴或许会很伤心。如果不答应太穆皇后……这可是自从到地府以来,她第一次提出要求。
  她也侧卧下来,宁静柔和的说:“不要急。有什么办法能令鬼魂下地狱?”
  在思考做不做之前,先思考能不能做到吧。
  太穆皇后来找你,或许是高祖没有明确的答应她。为什么没答应?答案一定和武瞾没什么关系。或许是高祖对于在地府中,是你发号施令感到不满?
  “只有一样,鬼本身所做的恶。”
  “汉元和汉哀这两个昏君活的还好,汉桓汉灵却在汉朝结束之后立刻下地狱,其中有什么区别?”
  显然地府认定的昏君和暴君标准与人间的观点不同。
  夫妻二人早就对着皇帝简表划过某些人身居何职,研究了给予神鬼丹的规律,以及下地狱的标准。
  武氏做的事比吕雉更进一步。这是太后的一小步,却是前所未有的一步。
  但显然吕后没有用什么酷吏,除了把戚姬一顿折磨,乱封诸吕之外,保持了无为而治。还很幼稚的把吕氏女嫁给诸汉王,意图以此交好。
  查阅了自己之前写的手稿——来源包括书籍、聊天时听说的事、以及传闻。
  “想要让武曌下地狱,除非她主动要求去投胎。”
  投胎前会结算。但‘皇帝会在朝代结束后进行结算’这一条不太准时,嗯,很不准时。
  夫妻二人对视了一会,想要把一个鬼逼得去投胎,大约相当于逼人去自杀。但现在没法赐死,也不能直接杀掉,如果是虐待折磨侮辱……不会。
  其实骂人和虐待人也是一种技能,不是所有人都会。
  长孙无病按着他心口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如果在人间,我会杀了她。”李世民苦恼的抓起她的手,放在自己额头上:“鬼是杀不死的。”我能怎么办?砍掉她的头作为惩罚,等她的头和身体长好之后就算揭过?这太儿戏了。
  ……
  薛绍正在离家出走。
  她和太平公主成婚七年,生了二子二女,很是恩爱。小儿子刚满月,他哥哥牵扯进越王李贞案,武后素来看他和他母亲城阳公主有怨,借故发作,仗责一百,饿死在狱中。
  在地府团圆之后,城阳公主借太平公主已经改嫁武曌的侄子武攸暨的名义,想给他再娶一个。
  薛绍却不愿意。新城公主死后就和前夫团聚了,他相信太平公主死后也会做同样的选择,不仅是先入为主,更因为她的后夫是武太后的侄子武攸暨,这人性格谨慎,原本有妻子,被武太后派人偷偷杀了,这样怎么能恩爱呢。
  他对丈母娘没什么观感,确很喜欢自己丰满、美丽、纯真又温柔的妻子。也知道公主曾为自己痛哭哀求。
  武后称帝的消息开启了母亲新一波的唠叨,他也只好通过努力考试成了某屯田地区典农中郎将身边的功曹,然后再慢慢背这本阴律考判官。收获季节负责清点谁家的地收了多少绿豆,抽走该拿的部分,再清点入库。库房中的绿豆堆积如山,又会一车车的送到石磨地狱。
  他一边探听消息,一边耐心背法条,法考实在不容易,除了某些过目不忘的人之外,没有几个能一次通过。
  听说了人间的一些消息,譬如派王孝杰收服安息四镇,设立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譬如薛怀义日渐骄横,见到道士就要抓进庙里剃光头发强迫当和尚,还曾被丞相们殴打。到后来越来越过分,于是失宠,火烧明堂,最终被杖毙。
  而太平公主送了一个十六岁的美男子入宫侍奉母亲。名叫张昌宗。
  还铸造了九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入宫。写了一首曳鼎歌让他们唱: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听说有一位爱好九鼎的阎君亲自去看了看,鼎制的很好看。根据同行鬼卒的说法,武后虽然已经七十多岁,容貌却还像四五十岁,威严但不妩媚,妆画的很美,厚妆却不浓艳。
  狄仁杰虽然不动声色的为自己脱罪,机智过人。
  来俊臣不外乎两点,好色贪财,看上谁家妻妾美貌,就指使旁人罗织罪名整死男主人,假传皇帝的命令夺取自己想要的妻妾,自宰相以下,登记姓名按顺序选取家里有美人的、有珍宝的官员,整死。
  自称才能堪比石勒。
  狱尉们:“记下了,到时候把他和石勒扔一个坑里。”
  给他行贿的人则可以随意选取官职,吏部天官虽然负责选官授官,但全家性命掌握在他手里,不敢不从。
  小人得志就张狂,到最后试图陷害武氏诸王、太平公主、张易之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谋反。
  武曌从来不让女儿参与朝政,也相信自己的小可爱兄弟俩,李显李旦完全在她的监视之下,就连李旦的妻妾二人神秘消失都没有引起半点波澜。最重要的是最基础的逻辑,她知道武氏和李氏现在和平共处,互为儿女亲家,但这二人绝不可能合在一起谋反,而且,也不能满朝都谋反,只有来俊臣一个是忠臣。
  众鬼欢天喜地的捉走了来俊臣的灵魂,送去审。
  然后问题来了,读取他的记忆也不知道他具体谋害了多少人命,有些时候他只要吩咐一番,自然会有人去办,也有他吩咐完就忘了,手下的恶棍努力完成任务,牵连数家的情况。
  连续审了二十多日,又贴出布告让没被计算在内的人自己来告发。
  先把他送到肉店地狱去。
  人间争储,狄仁杰刚刚从抗击突厥的前线回京,一语致胜。
  刘秀进镇子去敲门:“在吗?李唐皇帝在家吗?出来聊聊狄仁杰?”
  杨坚只会把坏消息带给他们,从来不说好消息。
  李治本来在想‘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译:约吗)’的宋之问,这人在他生前进士及第,没想到道德败坏如此。心里微微一慌,问:“狄仁杰怎么了?”他貌似是个忠臣啊。
  “机敏善辩,迂回婉转,保护了你那俩儿子数次。”只要武曌问起关于李显李旦的严肃政治立场问题,狄仁杰就开始煽情。这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煽情高手,搞的老太太每次都被勾起母子之情。
  “这次武氏几个人想要易储,狄仁杰又维护了太子。之前鬼门议论什么样的人可以维护李唐,显然就是他这样的。我想听听狄仁杰年轻时有何成就。”
  “他很好。平冤狱,担任大理丞时,羁押数年的近两万份案卷,他一年判完,无人诉冤。为人耿直不阿,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