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51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770
  刘娥临朝称制初期为了避免党政,用了一招巧计,对大臣们哭道:国家多难,全赖诸位重臣同心辅佐,如今皇亲皆获推恩,重臣的亲眷却少受恩泽,卿等把亲人的名字呈递上来,便于查找。
  众臣大喜,把亲戚的名字都写出来送给太后。刘娥叫人绘制成关系图,贴在寝殿墙上,再有奏请升迁时,就对着这个图,提拔归提拔,但绝不能某一方的势力过重。要的就是个平衡。
  对于这个柳永,虽然不在图标之内,但也略有一点印象。反对她掌权的人主要以寇准和李迪为首,这二人纷纷落败。柳永的父亲柳宜任雷州令的时候与李迪交好,李迪此人富有才华,为人刚正不阿,就以刘娥的观点来看,这人除了要与她为敌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弊病。但柳永此人却很仰慕李迪,写过一些略表愤慨的诗。
  太后选拔举子,选拔的目标必然是能为自己效力的,寇准、李迪两派及相关人士选拔上来,岂不是要为皇帝逼着自己还政?
  柳永唯有叹息,他已经四十岁了,虽然处处歌柳词,收入也不菲,但他是读书人,他想要做的是为官做宰,施展抱负。
  (柳永直接取代了李煜长达六十多年的歌坛统治地位,在当时的地位=黄霑+林夕+顾嘉辉+方文山。)
  沈括现在还只是个仰观星星俯察毛毛虫的宝宝。
  刘娥则忙于交子事务。交子脱胎于之前唐朝的飞钱,但飞钱属于汇票,交子则作为纸币出现。
  宋朝缺铜,原因不只是郭荣再三强调的——融佛像啊!融铜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就够了!还有别的原因。金银铜铁都可以作为硬通货,价值等于重量,在缺铜的情况下,宋朝制造了很多铁钱。
  自从西汉到宋朝,都有铁钱,反正够重就行。但宋朝却是发行铁钱数量最多的国家。
  (《两宋铁钱》:共计1861个品种)
  百姓苦于铁钱沉重,每天出门扛两贯钱就是负重越野,小吏们每日撸铁钱也十分艰难。
  刘娥退出交子之后,迅速普及开来。毕竟揣十几张纸比扛着十几贯钱容易多,一贯就是一千文,就按照中药店通用的一钱重(五克)来算,得用扁担和前后箩筐来挑着。换成交子之后轻便太多了,商人们感激涕零。
  地府也在思考思考要不要印制一些交子,又好像没什么必要。
  为真宗永定陵守陵的先帝后妃李顺容病逝。
  赵祯做完今日功课,愉快的叫了宫人来唱歌。他也爱听歌,尤其喜欢柳永词,每天写完作业都要听一会。
  刘娥本打算以宫人之力埋了就完事。但吕夷简劝她为亲人着想。
  于是封为宸妃,以皇后礼服下葬。
  武曌气哼哼:“我都没封宸妃。”
  李妙儿戳戳她的肩膀:“这有什么可气的。”
  武曌拎着她扔出去,继续和丈夫撒娇。忙于别的事,将近一个月没见面,见了面必须巩固一下感情:“她处处抄袭我。”
  李治大笑:“礼法也能算是抄袭吗?自从周公制定周礼以来,后世这些礼崩乐坏的皇帝,哪一个不拿来就用。”
  武曌心说:一定要做全,别像武惠妃那废物似得。哼。她真不如李隆基像我。如今武惠妃杨贵妃都走了,李隆基因其功过掺杂,就继续拖延下去。他当年终结了乱局,肃清朝堂整顿吏治,不是一个纯粹的昏君。
  祭文送到皇帝眼前时,宋真宗想了半天:“啊,是赵祯的生母。”
  赵光义情绪激烈的跳了起来:“什么?????”
  赵恒一脸无辜:“怎么了?”我亲儿子,算是她的,这有什么大不了呢?我又不喜欢李妃,就是试试。
  赵匡胤哈哈大笑,这混蛋弟弟一向装作情绪平稳,心态冷静的样子,被他儿子刺激的蹦起来多少回了:“儿女是债啊哈哈哈哈!”
  赵光义被儿子满脸无所谓气的差点死过去。这是什么情况?如果她没有儿子她能当皇后,当太后,临朝称制吗?憋得脸色发紫,欲骂又无从下手,最终只是狠狠的踹了他一脚:“你真是造假成瘾!”天书也造假,祥瑞也造假,皇后生儿子也造假。看看魏征怎么劝唐太宗!佯装生气来试探大臣都不行是自取灭亡……气的肝疼。
  赵恒熟练的抱头趴在垫子上。他踹由他踹,我自岿然不动。
  ……
  她询问前朝武后是什么样的人。当然读了(旧)唐书,知道她做了什么,只是有些心动。有小官劝刘太后为自己家立庙——这是皇帝的待遇。又有权知开封府的程琳劝进,献上《武后临朝图》
  百官中,只有一个人敢说话:“让皇帝怎么办?”
  刘娥想想丈夫和儿子,虽然宋真宗的爱好气的她不行,但他确实是个好丈夫,情深义厚,始终不曾变心。当年从能歌善舞的贫女,一直到如今,难道能忘了先帝吗?儿子傻呵呵的,性格不错也很好学。将来母子反目,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龙椅坐着,龙袍穿着,玺印在手,何必计较许多。为人应当务实。当即撕碎奏折,在地下。
  赵祯也很感动,暗下决心:我再也不计较太后不让我吃鱼虾的事了!我娘挺好的!
  武曌心里咯噔一下。本以为是志同道合的小姑娘,结果……
  赵恒在地下得知这消息,大哭捶地:“娥子不负我!!”
  然后刘娥就和群臣僵持了很久,勉强去掉了十二章纹中的两个,也不戴佩剑,坚持穿着龙袍去太庙祭祀了。
  赵祯:行呗~多大事啊,日常都穿着呢。
  =其实太后穿什么衣服去祭祀太庙,阴间不会知道。收到的只有祭文和祭品。
  奈何还有一些热心人士前往通知,不是郭荣,郭荣现在忙于事业,小罐茶的茶叶卖的不是很好,但有很多人为了精致、超薄的小罐子来卖茶叶,并要求他单独卖罐子。
  他们制药、和香、收藏珍珠或沉香、乳香都需要这种异常精致的小罐子。带茶叶的买回去了得一罐罐的喝出来,有些等不及。
  这些矫情鬼还要自己在瓷胎上写字、题诗。故作风雅,坐在店里喝茶,听大伙计应付这些人都觉得不耐烦。
  已经被宋朝兄弟二人排挤走的五代皇帝兴致勃勃回去告诉他们:“刘娥穿了衮服去太庙祭祖。”
  匪夷所思,但确实有可能。不过看看说话之人是谁,又觉得不可靠。
  赵光义:“虽说兵不厌诈,你也不必做此可笑的谣言。”按照人间的传闻,我们住在自己的陵墓里,太庙祭祀时会被香火和诵读祭文召唤过去享用香火,她敢吗?
  由于拿不出可靠的证据,只能悻悻而归。
  二月祭祀,三月重病。
  赵祯:我的妈呀┭┮﹏┭┮
  王安石的年纪也不大,与他同年出生的有个小孩叫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野,二人住的也很近。
  又一次王安石在舅舅家见到了方仲永,请他写了几首诗,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赵元俨——赵光义长子,赵恒疯掉的大哥——前期曾经反对过刘娥,后期继续低调宅。悄悄告诉皇帝:“陛下的生母另有其人。”赵恒对这位大哥很好,经常给送祥瑞和道士,听起来有点奇怪,但那的确是皇帝的好意。
  一调查,确有此事!赵元俨说的不多,别人以己度人,猜测是刘太后毒杀李太妃。
  赵祯:虽然换了一个人,还是能说这句话。我的妈呀,o(╥﹏╥)o
  立刻派兵围困刘娥的娘家,同时不顾百官反对,坚持开棺验尸。
  李宸妃面貌如生,穿的皇后的礼服,虽然没有以皇后的名义下葬,棺椁也不是皇后的级别,但已经很优厚了。李妃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情平和,她衣食无忧,整日悠闲的打发时间,这只要想得开就是好生活,她想得很开,比起做宫女到老了穷困潦倒,或是还得辛劳的服侍皇后,如今非常好。去为皇帝守陵一样是大屋华服美食,闲的没事绕着陵墓溜溜弯,现在的相貌看起来挺年轻,并无苦楚。
  赵祯又去刘太后灵前继续哭:我的妈呀!ヽ(。>д<)p我就知道人言不可信!
  小惩了赵元俨,禁止天下人议论皇帝突然换了个母亲的事。
  还有小娘娘,从小抚养他的杨太妃,现在三位母亲只剩她一个,也被尊为太后。
  此时包拯才二十多岁,还在老家备考。
  刘娥后怕的拍拍胸口:“幸好如此。”太警醒了,派兵围困我家,然后才去开棺验尸,若不是我想得周全,恐怕刘氏要顷刻覆灭。
  身上的衣服不是衮服,还是后妃的小裙子,容貌依然,停留在封皇后的时候,心满意足的去见皇帝。
  赵恒十分感动,作揖:“皇后深情厚谊,朕没有信错人。”我爹号称等你篡位就把我下油锅!
  刘娥既惊且笑,抱住他:“官家何故行此大礼。官家不为妾身废去天”
  赵恒用手堵住她的嘴:“是我让你干的你就这么说就说在我驾崩之前迷途知返醒悟了天书祥瑞都是骗人的东西我可是个很清醒的皇帝”
  刘娥:“哦。”等等你说啥?
  赵光义听的清清楚楚,叹了口气,再追究也无用。
  ……
  吕雉觉得她很机敏,冷静,没有被权势冲昏头。去见了一面,谈了谈汉朝到宋朝的文化思想政治经济差异。
  等到赵祯命令太医制作针灸铜人时,阴间的医馆都轰动了,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人想到针灸铜人,被一个皇帝给发明了!
  欧阳修等人新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以及评价刘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句话出来时。
  武曌特意提着酒前去慰问吕雉。知道她嫉妒自己有一个比自己更年轻,还很深情宽容的丈夫,平时往来的不多,现在倒是个见面的好机会。
  可惜她去晚了。
  长孙皇后先到了一步,正在饮酒弹琴。
  第318章 武经七书
  虽然现在没有小鲜肉这个词,也没有人敢公开把吃到小鲜肉、小美女当做一件炫耀的事——政治正确和主流思想是要好德修身不能好色。
  但武曌从正式的丈夫唐高宗到后期享受, 受用了无数小鲜肉, 这一点让很多人都在酸, 不全是觉得她不道德。吕雉是明着酸的,不过酸一段时间也就得了, 要是看到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就酸,那她早就变成腊八蒜了——又酸又绿。
  人生有意义的事那么多呢,为了利益可以放下所有耿耿于怀的事, 这些事酸一酸也就没什么了。
  吕雉拿传统的煮酒款待长孙无病, 比起唐朝流行的葡萄酿加冰, 黄酒加青梅和糖桂花同煮是另一种风情。酒具也很好,是黑红漆耳杯, 桌子上堆着瓜果点心。
  二人正在插着花瓶, 探讨女子为官的路线和民间议论。
  其实民间没有什么具体指向某人的议论, 现在从身形上看不出是男鬼还是女鬼, 从鬼差开始,都戴着千人一面的面具, 面具虽然不能说是不男不女, 但的确看不出性别。也不允许进行面具彩绘。
  武曌笑盈盈的说:“我来的好巧呀。”其实不巧, 但她不说。
  长孙无病微微一笑:“你来的正好, 我有言在先, 你们都不要谈论人间愚夫的诽谤。”她坚持后妃不干政的理论,但也要因人而异,也没必要为了理念上的差异和别人争论。要想和睦相处, 就得避开问题。
  吕雉呵呵一笑:“行啊,我不着急,等他成了死鬼再去算账。媚娘,请坐。”
  武曌:“带了一瓶薄酒。既然母后有言在先,我就不说了。”
  对我就是来安慰你,虽然咱俩合称为吕武,但你干的事可比我少多了。我也是吸取了你孙子们的经验教训,嘿嘿,皇位果然还在我儿子手里。虽然现在表示愧疚,不应该这么做,但排除法真是个好东西。
  长孙无病继续说刚刚的话题:“人们都说唐朝妆容诡异,那都是晚唐服妖。八字眉,把脸涂黑,嘴唇上涂金粉,模仿昆仑奴的妆容兴盛一时,我死了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像鬼的。我还听说有些唐朝的女鬼,做了鬼差也要在面具上画个花钿,屡禁不止。”
  服妖——人们穿奇装异服,画诡异的妆容,时人认为是一种不祥的征兆。
  武曌喝了口酒:“可不是么,妙儿被我揍了两次才安分,把花钿金箔画在脸上,再戴面具。我生前都没打过孩子。”
  吕雉这里也有这样的鬼,唐朝人对面部妆容的追求真的很强烈。还有浓郁的香薰,闻味儿都能分辨出那个鬼是谁家的。大户人家有秘制熏香,和别人的味道互不相同。
  有些鬼魂带着面具,穿着黑袍,擦肩而过时一闻香气,就分辨出对方是某一氏族。
  “我现在用的也是武氏的香。”吕雉的袖子的暗袋里有香饼,外面闻不到,只有递东西时能闻到小袖盈香。
  “好巧,我家贫,无以为礼。只有一点草木香。”武曌又从袖子里掏出一袋香。
  吕雉看着这两个美人,一个娇艳温柔,另一个媚而威,她们两个婚姻都很稳固真是一件好事。
  武曌:“刘娥比我想的还聪明,她竟坦诚自己穿过衮衣,赵光义也没能如何。”
  长孙无病:“赵光义本来就理不直,气不足。赵恒反复摆弄天书祥瑞,反倒显得心虚。”等于是反反复复的提醒大家,说他们家其实并非承载天命,这才要反复印证。
  武曌:“正是,他和那洛水的石头有何区别。”我当时真是傻的可爱。
  二人没想到她舍得吐槽自己,举杯碰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