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78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4971
  虽然是墨子天资过人,学习能力也非常快,掌握了许多先进知识。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嬴政:“自己想办法,张榜招贤。”
  扶苏和武将们交往甚密,现在不怕人猜忌,什么话都敢聊:“陛下,现在攻防双方的研究进程都是机密,如果张榜招募,有元朝旧臣前来应征,并且获胜,我能把人扣下不放吗?”
  譬如说,受整个元朝爱戴的耶律楚材,最近就过来游览风光,和他妻子的四世祖苏轼会面。
  李世民道:“可以啊。”
  白发阎君叹了口气:“我觉得你们想寻衅开战。”
  ……
  刘邦讥嘲道:“宋徽宗?八世孙?”
  刘秀:“哈哈哈哈他还想赢吗?太不吉利了!”说了一个会被抓走的皇帝……有史以来第一个没亡国却被人抓走客死他乡的皇帝,他儿子是第二个。这就是不读书的害处啊。
  刘备摇摇头:“卯金刀的传言仍在,他该自称汉室后人才好。唐朝也行,宋嘛,呵。”
  刘骜:“这些年来多少个小小的汉朝,五六个了。”
  刘启专门写信给曹叡,感慨这件事:“天下又要改朝换代,不知道下一个朝代能不能修好河堤。”汉朝那会黄河也泛滥,就是没这么严重,范围也没这么广。
  曹叡回信:“我占卜了一卦,五百年内能修好。”
  冯有本来在操办孙子的婚事,北魏孝文帝刚刚合离不久,她试图把宋·曹皇后聘来给元宏。现在只有两个小问题,第一,曹光不想成亲,她现在戎装出巡,很快乐,还可以和花木兰以及其他北魏到唐朝的妇人以武会友,非常快乐。第二,元宏表示欣赏曹皇后但不想娶,他更喜欢唐婉或李清照这样的女人。婀娜慵懒、风流必不可少。
  “这一谋反,不论成败,成亲的事都不着急。”
  吕雉疑惑的问皇后们:“说是宋徽宗的八世孙,还能吸引人呢?”
  武媚娘嫣然一笑:“若是我,我绝不会上这个当。在河里预埋石头人,这种造假祥瑞的手段。”说是宋真宗的后人倒是很可信呢,祖传的手艺。
  长孙无病戳了她一下:“你看这碟桔红糕,像不像洛水的小石头?”
  郭钰刚刚夹了一块吃:“嗯?”
  武媚娘拈起一块:“软的,不像。”
  刘娥点点头:“他们没文化,不晓得赵佶是祸根,只知道那时候物阜民丰,突然就被劫掠一空。”
  吕雉赞同这种说法:“‘满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远不如‘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前者是红巾军的歌谣,后者是隋末的歌谣。确实是没文化。
  最近比较繁忙,都以茶代酒:“谁能想到,当年更改黄河走向,遗祸这么大。”
  笨蛋赵惇还认为能拖垮两个朝代是个好事,被祖宗们打了一顿,如果黄河没有泛滥,宋朝也未必会亡啊!万亩良田和依附于良田的百姓流离失所,一边打仗一边提防水患,这太难了!听说如果没有黄河决堤,就不会有八百里水泊梁山,这几个笨蛋皇帝,拿着地图也确定不了这件事的真伪,离了大臣自己就不会动脑子吗。
  阎君们还得探讨另一件事,蒙古地府伴随着蒙古精兵撤回关外,正在逐步关闭境内的鬼门。但他们向地府索要一些人,那就是他们比较认得的罪魁祸首李垂,以及当时支持改水路的人。
  李垂到现在还没有受审,水患未尽,他的问题就没法审。所有这些搞大型工程的人都会被单独留下来,如果功劳不小、救护生灵,可以优待,当初水利大师们给出的评估是黄河改道非常胡扯。他说了荒诞不经的话,是他的问题。但支持他这份瞎猜的官员和高居庙堂的皇帝,也应该牵连在内受罚。但是怎么罚,是按照淹死的几十万上百万人命来均分,还是按照荒谬无知来算,这是个很难办的问题。
  这是人祸,总要有人为此负责,这又不是寥寥数人就能担负起全部责任的事。
  来使带来了他们大汗的话:怕金国顺流而下,就应该设法打回去,黄河改道和皇帝搬家一样,都是懦夫。懦夫必然会死。
  金国地府之前也一直在索要李垂,但阴间因为没法给出合理的审判,始终没有审完李垂再交给别的地府。
  当然了,在第一次泛滥之后,他们就被扔进黑水潭地狱里,常年被水淹没不知所措。谁让他们没脑子,在千里之外,百川汇流的曲线是在地图上看的,河道中的暗流涌动也看不见,就敢干。
  ……
  韩山童很快就到了地府,先住在荒芜已久的敌镇中,静候佳音。
  刘福通和毛贵的治军能力得到大量好评,现在可谓群雄并起,但大部分人的所作所为没有帝王之相。
  亲身经历这一幕的罗贯中很想写点什么,默默的记载心里。
  伴随着天下混战,大波势力很快就只剩下自称宋朝的小明王韩林儿,自称汉朝的陈友谅,自称大周的张士诚。小明王麾下有刘福通、毛贵和朱元璋,这两股势力都很强,也还算团结。
  赵匡胤:“……宋徽宗的后人?”听起来就很假,敷衍百姓敷衍到不改姓的程度。之前那些号称汉高祖后代的匈奴人都改了刘姓呢。但凡对宋朝有点了解也不至于说出这种话,是水浒传的故事传播的不够广泛吗?还是因为施耐庵没点明宋徽宗是个昏君,让无知百姓认为宋徽宗还挺好?
  陈友谅是宋朝参知平章事兼任大元荣禄大夫和江西平章事,并且一度干掉了两个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
  汉朝皇帝们看他势力颇大,和原先那些小小的伪汉不一样,有获胜的可能性。
  “一想到将来两汉在地府相遇……这个反骨仔。”
  刘秀彬彬有礼的点点头:“三个汉。”宋朝还没分南宋北宋,汉朝却早就是东西两汉。
  刘欣嫌弃的皱眉:“两个放牛娃的争霸啊。”
  刘邦一脚把他踹到旁边去:“不论谁赢,老子能瞧不起他,你还不配。”
  自从靖康之事过后,皇帝们对那仨人越了解,越看自己家的子孙觉得顺眼,原本不是很好的孩子现在看来相当不错。
  汉哀帝除外,他还是那样欠揍。
  智囊团们没有提交任何推断结果,现在这几家的赢面基本上是相等的,都有谋臣,都有猛将,都有地盘。陈友谅刻薄恶毒不自知但实力强,张士诚宽宏仁爱豁达俭朴但没有争霸的心,小明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刘福通过于急切的追击元军,朱元璋在忙着扩充实力扩大生产、治理当地百姓。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点满防御,加血条,苟)。
  到后来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下,朱元璋称吴王,开始了潘阳湖大战。
  潘阳湖巨大的可以让数量庞大的水军入内打仗,不仅物产丰富,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陈友谅为了增强气势和稳固性,用铁索连船。
  朱元璋机智的载满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可这些东西对方也有。他们最终决定,派勇士划船过去,靠近对方时点火。既然是铁索连船,就是串成串烧。
  后人有诗为赞:大炮开兮轰他娘,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张士诚错失良机,被朱元璋围困在内,为了城内百姓投降了,随即为了自己的尊严自缢。
  等到朱元璋统一天下,定都应天(南京),废黜丞相制,开始天翻地覆的整治出一个符合他理想的国家。
  首先建立了《帝王庙》,十七位皇帝,三十七位名臣,毫不意外的把秦始皇排除在外。
  朱元璋给别的皇帝只有一爵酒,唯独给刘邦三爵,对着他的塑像真诚谈心。
  阎君们都盯着嬴政。
  嬴政:“看我干什么?我!没!生!气!”本来不生气,但被他们用你一定会生气的眼神看着,就生气了。
  “多大点事啊。”
  “你在前他在后,后人哪知道前朝的故事。”
  “就算朱元璋好学,手不释卷,能看到的也都是骂你的书。”
  “都是那些文人,借古讽今,古代没有比你强的。”
  李世民:“打猎去不去?”
  罗贯中曾经在张士诚麾下,不得志,现在再去科考,又有诸多不便,想起年轻时和老师一起写《水浒传》,就开始哐哐哐的写小说。
  “我曾经见过十八路诸侯,我也曾经见过铁锁横江。”
  一口气写了《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十七个朝代的演义野史。
  顺便写了爆火的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震惊了全帝镇。
  第339章 洪武结束
  黄河原本是分成七段,各有龙王坐镇的。一个是给年轻的龙王们提供工作——反正工资不高, 另一个则是为了收拢所有死在水里的魂魄, 送到地府去好好安顿。
  龙王带领夜叉和虾兵蟹将更容易在水里施法办事。
  伴随着黄河连年泛滥, 数十位龙王的心态崩了。看见鬼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鬼畏惧委屈, 还觉得进献的祭品不管用。问题是水灾不是龙王搞出来的,是河道没有疏通,是河堤荒废, 以及上游泄水量增加导致的。人间不修河堤, 不种树护土, 那祭什么都没有用。希望这个新的朝代能把两岸河堤修好。
  新上任的小龙君带了自己的小部队,其中有一个美貌的夜叉, 就是卫子夫。她的脸上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身上的衣裙变成了七彩的鳞片裙, 可以变化成大鱼, 也可以变回人的衣服,甚至能脱掉拿去刷的闪闪发亮。
  交接之后, 小龙君目送二大爷飞走, 此时他的虾兵蟹将们接管了整片领地, 按部就班, 井井有条。海虾海蟹的寿命极长, 活了五百岁的大龙虾来到淡水中,正在晕水,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地, 夜叉往他们身上撒盐缓解症状,通常都要趴几天才能恢复行动力。
  淡水中的士兵通常是江豚,还有年深日久的大鱼,常年吸收日精月华,偷听船只中的谈话,和淹死的鬼聊天,渐渐补足精魄。
  “我听说有人把黄河称为母亲?河神称为父亲?有这种事吗?”
  “有,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小龙君疑惑的翻看卷宗:“每隔两三年闹一次灾,为什么还要有这种说法?”
  这件事,不论是他的老师(崖山跳海殉国的一个文武双全心态很正的才子,被龙君的父母扣下教流行文学),还是随行的管家、以及御用的商人卫子夫都想不出什么合理的理由。
  小龙君自己想出来一个理由:“一定是因为母亲容易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黄河容易莫名其妙的泛滥吧…”
  龙君的母亲虽然脾气很好,但他云游天下时见过很多莫名其妙就开始咆哮的妇女。
  卫子夫微微一笑:“有时候父亲也会莫名的发脾气。”
  小龙君:“凡人的父亲不是在外面赚钱养家吗?”他在变成鱼浮上水面时,常常听到船上的男子说跑船几个月没回家了,不知道孩子还认不认识自己。
  老师:“龙君常年居住于江湖中,偶尔去人间盛会上游览,所见之人主要是商贾和来往官船。凡人除了行伍和商贾之外,大多终生不离开本乡。”
  “原来如此。”小龙君摇身一变,变了一条大白鱼,去巡视自己的水域。
  ……
  皇帝们的情绪和立场很少有真挚且统一的表达出来的时候。现在有两件事除外,一个是期待朱元璋收服幽云十六州,另一个就是摩拳擦掌的等着罗贯中。
  众所周知,凡事一旦沾上演义,就等于是除了真有其人之外,其事情都属于编撰,从人物性格、能力到人物关系,就都不真了。罗贯中不一样,他不是单纯的胡编乱造,他很巧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故事混在一起,引人入胜,你如果要考据,还有不少事是真事。
  楚汉演义中,把许多民间故事和自由发挥创造的事融汇在一起,刘邦可是头一次知道自己还想过得到虞姬,他寻思着这事不太对劲,就算是历史上真有这个机会,也不能要。那太有损形象了。
  罗贯中似乎不在乎任何一个皇帝的形象,他奉蜀汉为三国正统,但刘备不是很开心。看着正文掐指一算:“这么算下来,我可不是皇叔,我是他孙子。”罗贯中没数一下到底多少代吗?
  诸葛亮痛心疾首:“您知道现在有多少认为我会借东风吗?”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认真、惊觉、分析推理、毅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我靠的不是能掐会算。什么锦囊妙计,真是无中生有!世间事千变万化,有谁能预料周全,将领之所以宝贵,就因为他们能临机应变,在关系大军性命的时候做出正确或错误的选择。
  他愤愤的拍桌:“按照三国演义中所写的诸葛亮,没能出祁山,没能定鼎中原,那就是能力不足。”这可不是天命,赢了的才是天命。上天哪有这般无聊。
  刘备安慰他几句,忽然又想起刘禅:“我当年对刘禅太苛刻了。”当时只觉得他不好,那是我没见过什么是真正不好的皇帝。相比之下,刘禅信人用人,体面的安排武侯的后世,又体面的投降,虽然投降过早,就权当他冷静分析之后不费徒劳的功夫。
  诸葛亮点点头,深以为然,他当年就劝过,只是没劝住。这也正常,不是第一次没劝住了。
  曹叡怅然:“有多少人认为洛神赋是……”是我叔叔暗恋我母亲吗?真不是啊!他就是单纯的抒发情感而已。这个事倒不是罗贯中编的,我死后不久就有人这么认为。我娘貌美无双,和曹植写了一个美貌仙女,有什么关系!避嫌也不能避到这个份儿上。有个漂亮嫂子的文人,就不能喝醉了写漂亮姑娘?他的崔氏也很美啊。
  周瑜一脸淡定:“我头一次知道我是气死的。”就古往今来的神童来说,成名太早的就容易死。更何况根据医馆的调查结果,他可能和唐朝全家一个毛病。
  孙策优哉游哉的喝着甜汤,他没什么话可说。
  再往后的皇帝们,各自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