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第487节
作者:文绎      更新:2023-04-16 03:02      字数:5871
  朱元璋随便踹了儿子一脚:“你是不是傻了?他是唐太宗,你是个什么?”
  朱棣之前听解缙等人说起过这件事,但不以为意,现在也用满不在乎的口味说:“他虽然行事略有些放纵,但还算听话,分得清尊卑之分。自夸而已,不会真谋反。”您还时常自比汉高祖,并认为自己长得更俊呢。他和我不一样,在爹生前就觉得我会夺取皇位,几次勉励我别这样,结果没有出乎他的衣料。朱高煦看起来没这个野心,更没这个能力,我给他的封地,又叫他强行就藩,地址可以杜绝谋反的可能性,那个地方如果要谋反绝对会失败。
  朱元璋当即大怒:“等他真谋反时,看你怎么收场!”
  “失败了被关进凤阳高墙内,成功了来见你我,到时候爹再教训他。”
  朱高炽微微有点不安,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太宗不复过去的恭顺,现在没有君臣之分。
  明太*祖和明太宗有理有据的吵了起来,就地画了大明疆域图,三个小石头摆在两京的位置上,画出大运河的样子,北京和南京之间、靠着海的位置是汉王的封地。“这地方上会被两面包围,往后又没有退路,比起原先云南藩国,更无法谋反。古来征战,或北上,或南下,南下的通常能获胜。他在这里,卫兵人也不多,以数千人、一座城,力敌两京?”
  朱元璋:“如果他没脑子,照样会谋反。你老子夺取天下不仅靠自己文武双全,还靠敌人脑子不好使。你不也是一样?”
  路过的朱允炆受到暴击,默默的走开了。
  是我,是我,脑子不好使说的就是我。
  朱棣无话可说,确实如此,全靠朱允炆昏招迭出,呵斥儿子:“你认为你弟弟傻吗?”
  朱高炽认为这是个送命题,表面上的一个疑问,实际上是站队。他冷静的回答道:“二弟是否愚钝,得与人对比,才知根性利钝。”
  朱棣挑眉:“好,你说,他和朱瞻基相比……”
  ……我被套住了,我也觉得朱瞻基比朱高煦聪明,好圣孙啊,真是好圣孙。朱高煦缺乏城府与谋略,又不受文官支持,还有些凶暴,我看他文武双全又有些憨,却不足以承担大业。
  朱元璋摸摸孙子的头:“从小就机灵。现在是个小机灵鬼。”
  朱高炽平静的低头,心说幸好我当皇帝的时间不长,虽然放松了些,还没彻底放松警惕,对答时还记得思虑周全。等到朱瞻基来的时候就好办了,两代万岁都喜欢他,又文武双全,咦,这小子真是好福气啊。
  我死的这么突兀,他会怎么应对,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朱高煦绝不会安分守己。他确实不聪明。
  ……
  罗贯中一杯接一杯的喝酒,有点迷茫,对面这俩美男子强留自己喝酒,要自己思考,我想什么?
  本来送完书稿又买了许多最热门的新书,打算好好喝几杯,观察一下人间风貌,然后回去继续写,他有一个有点作死的灵感,写了有点危险,不写又憋得难受,不如写出来自己存着看。
  地府的生活宁静快乐,歌舞声色不绝于耳,古圣先贤在蕉下,林下风气大炽,云淡风轻不思争斗,除了自己喜欢的书画景色之外就是饮酒作乐。文武之间不倾轧,虽然有采风使游走于地府各地,采集鬼魂们传唱的歌谣,但没有锦衣卫更没有他们传言中的东厂那种恐怖的东西。
  他也乐不思蜀,如果不是书商几次派人登门催稿,这一本《靖难演义》还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写完。以前人间生活紧张不安全,写起来可快了,满腹的心思的都用在写书上,不想出门。地府一派歌舞升平,酷吏和恶霸不复存在,人与人之间虽然有矛盾,至多是报以老拳或是互相咒骂,极难见到当街杀人的场景。强抢美女、霸占田产更是难得一见,住时间长了,渐渐懒散,再也没有当年在元末天下纷乱时,听着边地焦土的信息写小说的感觉。
  当时他写的不是历史,就是眼下。铁索连船是当下。现在则不然,现在写的是回忆中的事,写出来的东西难免让自己失望。好不容易在刀山地狱里找了一个当鬼卒的职务,天天找感觉,总算把铁铉这段写的真切了许多,不写铁铉之烈,如何衬托出朱棣之凶残。
  忽然有人对自己指指点点,过来两个英俊的年轻人,问清楚自己的身份之后,忽然神态微变,强行扣留自己在这里喝酒。逐渐有人聚了过来,并且越聚越多,一个个看起来都是天潢贵胄的气度,仪态高贵,举止得宜,静默不语,身上的配饰价值千金,紫金冠,白玉玦,明珠宝钿金臂镯,环佩叮当,一个个的都有古韵,又沉稳内敛,令人肃然起敬。他们走进这间酒楼,各自落座,并没有盯着罗贯中,但隐约封住了门窗等出口。
  罗贯中心下暗自思量,自己连官员都不是,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小说家,何至于劳动这些贵人,都来找自己?想必是有什么误会,或是想让我为他们中的某人做传记。那不行,我绝不收了钱编造别人的英雄事迹,我只编自己想编的故事。这些人难道是历代帝王?不能够,没听说历代的皇帝还稽留在阴间,他们之中那些天纵英才,焉能不出名呢。
  刘邦本来在和人说,朱元璋朱棣都和嬴政挺像的,都喜欢杀戮、修宫殿和严格管控,也都要殉葬,都有一个温温吞吞的儿子,只不过秦始皇的儿子最倒霉。朱标好歹是太子,还被追封了一次,朱高炽虽然活的短,好歹当上了皇帝,只差这个名分,就大不相同(能当上我邻居还不够厉害吗)。突然看到好几个皇帝快步往另一个方向走了过去,爱看热闹的人探身一看,那边蜂蛹而至了一群帝王,不知道有什么大事。和单纯漂亮的小姑娘系别:“我去看看,小娘子在这里等我。”
  小姑娘生前已经活成了老太太,只是还能摆出一副清纯的神态。
  “你可早点回来呀~”
  罗贯中快要喝醉了,醒了醒神,问:“诸位贵人都是为我而来吗?”
  “我是孙策。”孙策:“是谁斩的华雄。”是我爹!
  “我是周瑜。”白衣郎君悠然叹气:“你要赞美孔明,讴歌汉室正统,本来没什么。我怎么就被气的吐血而亡了?还既生瑜何生亮,乱世争雄,都在主公。”每次遇到诸葛亮的时候,都逗他说,万一遇到了赵构,你就完了。在家种地赋税超高,入朝为官皇帝听不懂劝,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天大地大无处可去。自己不一样,自己可以找到主公继续自己打天下。
  逮住他的人是孙策和周瑜,俩人只是日常出来散步游玩,忽然发现这个人和罗贯中的画像一模一样,一问,确实是。帝王将相基本上人手一张罗贯中的画像,可是过了这么久都没有找到他,这人真是相貌平平,没有一点特点。今天如果不是听见他一个人自言自语,想写皇帝们死后和强敌重逢,在阴间重开大战的神魔演义,真不敢认。
  大概没有别人敢想、敢写这样的故事。
  罗贯中大惊:“啊!”想象中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惊的离开椅子,站起来,连连作揖:“冒犯了。诸位莫非都是历代君王?小生多有冒犯,还请恕罪,恕罪。”
  “你倒是很机警。”
  刘秀:“十七史演义,你可真能写啊。写的一个不漏。”
  确实是十七史,虽然明朝国子监刻本是《二十一史》,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本是一家,《三国志》《晋书》写成三国演义,《南史》《北史》统称一史,《旧唐书》《新唐书》都是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统称残唐五代,地府用的课本是十七史。
  “别人写写神魔斗法,济公捉妖,见到本尊也不担心,你来到阴间这样久,没想过会见到笔下人物?”
  被写的人想问问凭什么乱写,没别写的人想问问凭什么没有我。
  刘备、李世民和赵匡胤心态平稳,单纯来看热闹,他们仨知道罗贯中已经尽力赞美自己了。虽然有点感觉不对的地方,但反复看几遍,显然是夸的用力过猛,虽然自己觉得不开心,却没法训斥罗贯中。
  但具体怎么办还真不好决定,被美化的人有点不好意思,被丑化的人想打他一顿,可是时间过去那么久,真要为了五六十年前的一本小说,把人打一顿,还真不合适。
  显得自己那样小肚鸡肠,没有容人之量。毕竟汉武帝对给他编造‘金屋藏娇’故事的作者也没有搜出来打一顿,咱们不能比他更易怒。
  要是单独遇上这老头,认出是他,打一顿也就打了。人一多,反而迟疑起来,现在要是动手,非但显得小肚鸡肠,还是仗着人多势众欺负他。
  只有那些暴君才能组团暴打一个文人,咱们这些明君哪能干这种事?
  都说了不以言获罪,更何况他都写了是演义——编的。
  刘彻:其实是那个作者没著名,但凡著名我早就动手了。
  武曌距离最远,来的最迟。唐朝的皇帝们每一甲子,有三个人轮番坐镇在唐太宗收服的领土中,这次轮到李治和她。消息送过去只要一只纸鹤,她过来可得亲自远遁千里,直接从窗口飘了进来,落在地上大喝一声:“罗贯中。你这鼠辈!”
  罗贯中迅速检索了一下那个皇后会说这种话,长得漂亮,排除贾南风,能御风属于神鬼,排除北魏胡太后、李凤娘等诸多笨皇后。大惊失色:“你是武则天!!”
  “不错!是朕!武曌大步上前,一把揪住老头的衣领:“你那《三遂平妖传》凭什么侮我清白?”
  这故事的题材原本是宋仁宗时一个谋反的王则,轻易就被人平定了去。故事里偏偏加了一个狐妖,说狐妖是武则天转世,狐妖想进宫搞定太子或皇帝,中途被关帝所斩,转世投胎成了永儿,嫁给王则,与他一同起兵反宋。后来王则置下三宫六院,永儿私通一男子,最后双双被斩。
  那个王则据说是张昌宗转世。
  罗贯中不慌不忙的解释:“并非侮辱武后,只是想写‘妖不自作,皆由人兴’。”
  一把尖锐的匕首抵在他的心口。
  旁边有公职在身的狱尉、都尉、判官们不慌不忙的叫停:“且慢下手,丑话说在前头,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正是如此,现在就能把账了解了。都尉把你一抓,判官把你一审,在阴间杀伤鬼魂要在阴间审判。”
  罗贯中也紧张了,他至今没体会过被人一刀捅死是什么感觉,不想体会。
  李世民也放下酒杯:“媚娘,说你是狐妖又有什么关系。”
  武曌怒道:“狐妖到不要紧,写的这永儿如此懦弱无知,浅薄无能,名为谋反实则任人摆布。你若要写我转世投胎,理应变成朱元璋。亦或是一个造反成功的开国之君,哪怕两世而亡,我也不恼。”
  皇帝们都干笑起来,这很好笑,只是她的攻击性让人们有些笑不出来。
  长孙无病大笑道:“没错,写作狐妖转世,王则怎么能另觅新欢。”
  刘邦看热闹看的忍不住插话:“更何况王则是张昌宗。”
  罗贯中不喜欢武曌皇后,这显而易见,他讨厌所有夺取皇位,让天下从平稳进入动乱的人。但是洪武帝和武后确实很相似:“我不敢写明太*祖的故事,在人间写了恐怕会被杀头。”
  “你现在可以写。”
  罗贯中:“我不写,我也不改这本书。改了也无用。往后再不写你们古代皇帝的故事就是了。”
  李旦:“哈!那是当然,你都写完了!从始皇到现在三百多个皇帝,你漏下哪个了?多亏暴君都被下了地狱,要不然他们把你吃了,都不需蘸酱油。”
  赵匡胤突然说:“忽必烈和朱棣很相似,你何不写一写。”忽必烈的怯薛军中有很多汉人、汉臣,朱棣除了朵颜三卫之外,还有不少女真人,朝中大臣甚至内宫中的宦官也是一样。就连行军路线都大差不差,都是从北方南下。
  众人纷纷怒视他:“你住口,今日的事与你无关!”
  尤其是郭荣,咬牙切齿:“编的好丹书铁劵,呵!”
  没文化的人还真以为你们宋朝对我的子孙后代有什么优待呢!
  罗贯中围绕赵匡胤创造的故事,全他娘的是夸他的!!
  夸的那样纯洁,就好像黄袍加身真是被迫的一样,谁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啊。
  其他皇帝超愤怒!凭什么把赵匡胤写成一个侠客?
  皇帝们摸清楚了他的各种情况,原来每日在地狱内,监视着刀山地狱,公然在当差时写小说。
  住址也清楚了,以后随时可以去找他。
  罗贯中被人趁乱踹了两脚,并不在意:“……”我就写!
  朱元璋笑眯眯的问:“罗贯中有多大罪状,值得你们这样愤怒。”
  刘彻递给他一本书:“洪武演义。看你怎么变成龙脸的。”
  朱元璋顿时笑不出来,接过来翻开一看,说登基之前本来长得挺好,梦见神人用玉璧放在头顶和下巴上,两处立刻鼓了起来,怀疑是生病了,敷药也无效,就形成了奇人异状。
  他一直都以为古代的后妃们小时候又黑又丑,生了一场大病肌肤脱落光洁如玉的故事很离奇,自己这更离奇了。
  “还有件事。”曹叡:“朱高煦派人截杀朱瞻基,他躲过去了。人间传言你是朱瞻基杀的。”
  朱高炽胖胖的脸上又一次充满大大的疑惑。
  第347章
  朱元璋大奇,连自己的传奇故事都没看下去:“你是被朱瞻基杀的吗?”
  马秀英和徐贞静的脸色微变, 她们可不希望出现这种父子相残的故事, 父子相残比兄弟相残听起来惨多了。
  朱棣却觉得很有可能, 毕竟朱瞻基是获利最大的人,看看历史上那些老太子, 哪一个不盼着父亲赶紧归天:“嗯?他怎么能成功?”
  “不不不!”朱高炽下意识的认为不可能,多年来,在和两个弟弟进行的艰苦绝卓的斗争中, 儿子是自己手里的三大王牌之一, 他的地位稳固, 我又不会易储,渐渐身体不好, 他怎么可能对父亲起杀心呢。
  他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众口铄金, 积毁销骨, 我相信朱瞻基, 也请你不要再提这样的谣言。父子之间常年听见传言,不能当面对质, 也难免心生嫌隙。人间的传言多是小说家言, 我不相信。”
  这么一说, 朱棣心怀芥蒂, 怀疑他是暗指自己。
  朱高炽捧着胖肚子, 身轻如鬼的抖了抖肚子:“朕自幼体弱多病,行动间常要人搀扶,诸般武艺都不精通。操劳之余, 在酒色上还有些不检点,又有风疾,能活过四十岁,已是大幸。”他也想好了,弟弟想谋反想害死自己都能容忍,何况是这种捕风捉影的假话呢,父子之间的关系可比兄弟亲密可靠,祖父想要的奉天殿还等着他呢。
  曹叡想了想:“你说的倒是有理。”毕竟我没活到47岁……
  一说到风疾的问题,回头看看唐朝皇帝们的平均年龄,真不高,就算他们是因为服食丹药提前了一些吧,那也不高。
  朱允炆在屋中听到这话,心中微微一动,心说现在还不是自己劝说的时候,将来必要他们父子反目。朱高炽其人还惺惺作态的和自己摆出一副叔伯兄弟的样子,装作若无其事,祖父还爱看这个。他赢了,当然可以若无其事,我输了,我心里可不痛快。
  朱元璋继续看《洪武演义》,除了做了标签的‘登基前夕英俊圆脸大汉的相貌突变’的故事令人愤怒之外,别的倒是还好,随手翻了两页,虽然暗中讥讽自己爱好杀人,和桀纣无异,但写到马皇后的时候却是大力推崇,颇有溢美之词,还写了首诗说她长得像观音,有济世救人的心肠。和历史上朱温的皇后一样。他心说:难怪在洪武年间不敢写,非要到阴间才敢写。要是在人间,不论你把皇后夸成什么样,都是死罪。
  马秀英好奇的问:“你笑什么呢?”
  之前朱棣对你的相貌一顿乱编,又是额头和下巴都往前凑,又是脸上有代表日月星辰的三十六个麻子,你还生气,发作了几回,怎么换成罗贯中编排就行了。
  朱元璋拿给她看:“你要是一觉睡醒,发现身边相貌端正英俊的丈夫,突然变成这副……奇人必有异象的脸,你怎么办?”
  马秀英沉吟了一会:“先叫宫女宦官把你拿住,唔,他们可拿不住你,我趁乱先跑了吧。”
  朱元璋想了想,这倒是正常反应,现在说起来觉得很好笑:“哈哈哈哈哈哈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