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作者:紫夜未央      更新:2023-04-16 04:22      字数:5659
  “皇后若喜欢看蹴鞠,以后再来一场便是。”
  杜芷书笑笑:“臣妾也不太懂这些,建安城里极少有玩蹴鞠的,难得宸妃有心了。臣妾宫里却没什么新鲜玩意,生怕搅了陛下兴致。”
  “朕并不贪鲜,皇后陪着说说话即可。”重光帝说着,又自己满上了一杯茶,说着:“中秋宴正逢子期归朝,朕打算宴请群臣,还得劳烦皇后张罗。”
  进屋这么久后,重光帝终是说到正题。山西一役,陛下算是漂亮地赢了一回父亲和张太师,自然对江子期更加看重,归朝后定会有重赏,却不想正巧碰上了中秋宴。既是宴请群臣,想必剿匪的两位功臣定会位列其中,赵久良功夫极好,胆量有加,立功她不意外,但听见伊柯的名字时,她着实震惊了一把,当初一别,她,有多久没见过伊柯?
  一年?两年?细细回忆着,突然恍悟,竟不过短短数月!这个答案连杜芷书自己都被震惊住,原来她入宫不过数月,为何却觉着过来好久…好久……若一辈子这样过,着实太累,只要替二姐报完仇,只要报完仇,一些就可以结束了。
  “怎么,皇后这幅表情,是为难了?”重光帝看着杜芷书微微蹙眉,遂询问着。
  杜芷书摇摇头,复又点点头:“臣妾不敢言为难,身为皇后,本就该为陛下分忧,只是张太后之前交代中秋月圆时不过准备个简单家宴便好,不许铺张,臣妾便没有过多准备,如今离中秋不过两日时间,又是宴请文武百官,场面便截然不同,臣妾忙碌些倒是应该,不过这般盛大的宴席,臣妾总归经验尚浅,元妃比臣妾入宫时日久了许多,不如让元妃与臣妾一同主事更为妥帖。”
  “皇后顾虑的周全,该怎么办皇后自己拿主意便是,不必事事经朕恩准。”说完,又想了想,道:“杜太后操办宴席颇有经验,先帝在世时,宫中大小一众宴席全是杜太后操持,皇后多向杜太后求教,便不会错。”
  杜芷书点了点头,答着:“是。”
  难得帝后一个下午的宁静,却不知守在外头的紫瑶何等心焦,从陛下进屋后,她便提心吊胆,生怕自家主子一个不慎又惹恼了陛下,让陛下再次怒气腾腾地离去。她跟在淑妃身边时,只觉着陛下太过冷冽,令人心生敬畏,如今跟了皇后娘娘身边伺候,才觉陛下性子古怪得很,偏偏她家主子又气人。
  ☆、第32章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去年中秋,杜芷书仍伤重,只能躺在床榻之上,呆愣地看着窗外明月忆逝人。谁曾想今年中秋她却能端坐在建安城最尊贵的位置上,俯视群臣。
  胸口的伤口早已愈合,如今与重光帝并排而坐着,一身厚重宫装、端端大方的大梁皇后,谁还记得她一年前毅然将金钗刺入胸口时的决绝……
  突地,一只宽大的手掌握住她的右手,杜芷书回头,见重光帝正看着她,说着:“皇后与朕一起开席。”
  杜芷书回以优雅的微笑,与重光帝一起站起,举起手中酒樽,在群臣的恭贺声中,帝后一同饮下酒水。
  清茶入喉,杜芷书不饮酒,她身边的紫瑶手中捧着的是场中唯一的一壶茶水。
  入宫三月,这是杜芷书第一次以皇后身份面对群臣,出身杜家,是以在场朝臣大多她都识得,在父亲的寿辰上。
  按排位,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本该是群臣之首,奈何托病未至。杜芷书越过众多朝臣,才是瞧见杜凯、杜熙兄弟俩,是她的族兄。之前一直跟着父亲待在军营之中,南征北战的,鲜少在家,前些年战功彪炳,而今已是武卫将军。他们二人杜芷书也不过见过数回,倒是他们的祖母,杜芷书的四奶奶,小时候对她还算疼爱。
  “碧螺春配着螃蟹,味道最鲜。”
  杜芷书正回忆着四奶奶当初疼宠她的情景,耳边却突地传来陛下轻声的话语,霎时一颤,她嘱咐紫瑶特别用碧螺春代替的女儿红,不想竟被陛下识破。
  重光帝勾着嘴角:“朕的鼻子很灵,皇后今日身上是白芷香。”
  昨夜有些头疼,她确实用了白芷泡澡,可过去一天,连她自己都嗅不出的味道,竟被陛下一语猜出,不觉有些脸颊发烫,低下了头。
  重光帝最喜欢见杜芷书带了点娇羞的模样,奈何今日场面盛大,想着皇后的一举一动都能被台下之人窥见,便觉心中不快,遂将眼神扫至台下。
  “江大人何在?”
  这一场宫宴本就是为了得胜归朝的江子期特意准备的庆功宴,一开席陛下就忙着见他,可见器重。
  “微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江子期越过众人,上前行礼。按照官阶,不过一个四品侍郎,在这等宫宴上该是末位。
  杜芷书忍不住打量他,不过二十出头的书生模样,白皙俊秀,长袍加身,儒雅有余,英武不足,这样的人领兵出战,难怪另朝臣不信服,杜芷书见多了杜家威武的将军,乍一见他,实在不看在眼中,却偏偏颇受陛下器重,而山西一役,也是赢得漂亮。
  “爱卿不必多礼,快请起!”重光帝转而交代了何公公几句,而后道:“爱卿如今是大功一件啊,且坐到前头来,朕正想听听爱卿这些天在山西的经历。”
  看着宫人突然加出的座位,众臣却并无讶异,江大人这一次算是打了场翻身仗,日后怕是要加官进爵,前途无量。
  “山西一役,臣不敢居功,倒是麾下两位将士英勇善战。”
  重光帝来了兴致:“朕也听闻了那两位将士的奇功,倒是很想见一见。”
  “他们二人官微职卑,臣入席时,让他们在外头候着。”
  “江大人果然懂朕心思,快宣!”
  两人英武不凡,走进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杜伊柯一进大殿便看见上座的杜芷书,只一眼便察觉她瘦了。见杜芷书对着他二人微微笑着,他只觉这段时间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
  “赵久良、杜伊柯上前听封。”
  赵杜二人俯首跪拜,听着何公公清亮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赵久良机敏破敌、虏获匪首,封五品威远将军;杜伊柯深入敌营、勇救主将,封京畿禁卫军右军中郎将。”
  “臣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番赏赐张太师倒是高兴得很,虽不是张家人获封,可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大梁*权数十年都掌握在杜家手中,杜家一门出了七位将军,更别提杜家部将数不胜数,大梁若真要出兵,求的却是杜家,如今张、杜两位将军,算是打破了杜家独揽军权的场面,虽然如今官职不高,但日后的事情,谁都难讲……
  场面有些微妙,台下众人都偷瞄了眼端坐着的杜皇后,只见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淡然得很。
  “算起来,宸妃倒是给朕送了一位好将军啊,该赏。”重光帝对着一旁宸妃说着。
  赵久良曾是柔福宫的太监,陛下这一句话,倒是让朝臣的目光转向了宸妃,后宫之事与前廷密不可分,听闻陛下近日偏宠宸妃,莫不是真要与鲜卑永久议和?那杜家一门武将,倒是无仗可打了。
  宸妃浅浅笑着:“本就是陛下宫中的能人,怎反倒记了臣妾一功?真正慧眼识珠的是陛下和皇后,陛下该赏皇后。”
  重光帝点点头,的确是因为那一场惊马才让重光帝看中了赵久良,杜芷书却道:“赵将军是本宫的恩人,陛下赏了恩人,便是赏了臣妾。”
  “皇后和宸妃互相推脱赏赐,臣妾可要替人讨个赏。”元妃突然笑说着。
  “哦?元妃说来听听,要替谁讨赏?”
  “张将军和杜将军固然英勇,也需主帅谋划得当才行,陛下赏了两位将军,却独独落了江大人。”
  江大人如今是陛下心腹,早前也只是李相门生,和张家从不曾有过交集,元妃如今亲自替他说话,实有刻意拉拢之嫌。
  “元妃说得在理,朕素来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必罚,绝不偏颇。江大人这回剿匪有功,擢升中书郎,李相,你的好门生如今又得回到你手底下了。”
  李相赶紧起身行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江大人是陛下的臣子,与老臣一样。”
  “好!好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梁国即便幅员辽阔,可若有人敢犯,虽远必诛!”
  -
  一场中秋宴全无赏月的兴致,这样的宫廷宴会实在无趣的很,以前她也随父亲参加过几回宫宴,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就和太子偷偷溜出去玩了,而今时,再不能这般率性而为,人长大了,肩负的东西愈来愈多,身为皇后,自然是陪着陛下直到宴席结束方可回去。
  曲终人散,时间不算晚,杜芷书回锦荣殿时已看见宫人们按吩咐在院子里准备了大香案。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母亲的话语言犹在耳,杜芷书一直记得。
  然而案上除了这两样,其他却是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红豆香饼……皆是杜芷书最喜欢的东西。
  “嬷嬷,我饿死了,骨汤面呢。”杜芷书步履匆匆走到桌案前,先挑拣了一块糕点入嘴,而后冲着一旁的吴嬷嬷撒娇,和当年在家中一模一样。
  宫宴上杜芷书没吃多少,加上忙了一天,早已饥肠辘辘,此时热腾腾的骨汤面端出,浓香扑鼻,让杜芷书食欲大增。
  看着皇后这番大口朵颐的模样,旁边伺候的秋蝉忍俊不禁,意思笑声传出。
  “笑什么?”杜芷书抬头,问着。
  秋蝉大惊失色,赶紧跪地,“奴婢该死,奴婢一时失态,望娘娘恕罪。”
  秋蝉哪都好,就是这性子拘谨得很,杜芷书摇了摇头:“起来吧,本宫没有怪罪你,只是好奇问问,你只管答话。”
  “奴婢小时候兄弟姐妹多,每到中秋家里格外热闹,阿娘那天会做许多好吃的,奴婢有个妹子不吃月饼,独爱面条,皇后娘娘刚才的模样……”
  秋蝉没敢往下说,杜芷书却是明白,她刚才的模样让秋蝉想起了妹妹。“你那妹妹现今在哪儿?”
  秋蝉神色微变,呐呐道:“奴婢家里只剩奴婢一人了,奴婢家在北洲,九年前鲜卑入侵时,一家人都死在了鲜卑人手里,奴婢是跟着姑姑逃难来的建安。”
  杜芷书一愣,难怪平日总觉秋蝉提及宸妃不大欢喜,当初以为秋蝉是为她不平,怪罪宸妃占了帝宠,如今想来,其实是因为家恨。
  杜芷书突然停了筷子,将面条推开,道:“嬷嬷把面条收拾走吧,其他人也都退下,就紫瑶留着陪本宫赏赏月。”
  靠坐在椅上,杜芷书瞧着天边月亮,今夜的月如往常十五一样明亮,圆如玉盘,月中几道黑影,不知可是传说中的嫦娥与吴刚。
  “你可还记得九年前的中秋?”
  九年前紫瑶还在杜府,自然记得真切,那是杜夫人去世的前两日,不知是不是回光返照,久卧病榻的杜夫人突然可以下地,那年的中秋和往年一样,夫人吩咐在院子里摆了香案祭月,三位小姐也因杜夫人神色好转,尤为开心。
  “那时鲜卑来犯,年前父亲去了北边,出征时,父亲答应会回来过中秋,可直到母亲去世,父亲都没有回来,听说那一年战役十分惨烈,直到大梁愿意送大皇子为质,才平息了战火。”
  “娘娘何必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紫瑶劝慰着。
  “自那年起,本宫就不喜鲜卑,之后又经几件事情,对鲜卑甚至有恨,可如今想想,自己的那些小怨愤如何比得上秋蝉,秋蝉对鲜卑有家仇,可陛下对鲜卑更有国恨,鲜卑如今还占着我大梁北洲三郡,大梁与鲜卑之战,怕不久矣。”
  “怎么会?鲜卑近一年频频示好,甚至送公主入大梁宫,陛下对宸妃亦很好。”
  “陛下有鸿鹄之志,岂会被困温柔乡,陛下如此态度,本宫却怕因为己私,害了宸妃,本宫并无伤她之意。”
  “娘娘多心了。”
  杜芷书听罢,只是叹息一声,仍旧仰着头赏着天边月色,久久不再说话。
  “陛下!”
  外头突地传来的一声叫唤,本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杜芷书一个激灵,起身,远远看着陛下只着一身青色长袍,在月色中缓步走近。
  陛下在杜芷书面前站定,而后突然伸出右手,道:“这院中观月犹如井中观天,朕带皇后去个地方。”
  ☆、第33章
  穿过大梁后宫,越过紫宸殿台,是一座高楼——摘星阁。
  摘星阁始于大梁建宫之初,遇吉、凶大事时,只帝王和礼部祠祭清吏司可登顶。
  原本守卫森严的摘星楼下此时空无一人,站在楼底,杜芷书愣了愣,而后顿住脚步,说道:“陛下,这不合规矩。”
  “今日朕带你坏一次规矩,来。”
  被重光帝领着一步步沿阶而上,阶梯略窄,仅容一人身过,因为牵着杜芷书的手,重光帝只得半侧着身子,走起来也吃力些。
  起初杜芷书想松手,却不见重光帝放开,行了大半,杜芷书却庆幸陛下开始时没有松开她的手,在她双膝泛酸,喘着大气体力不支时,若不是靠陛下的一只手臂支撑,怕是都登不上顶。
  愈往上愈加开豁,宽阔的平台上第一眼入目的是一只挂立着的大钟,却勾起了杜芷书一些回忆:
  也是一个十五日,恰逢一场后宫宫宴,当时的杜芷书正觉着太闷,瞧见太子朝她使了眼色,立刻心领神会、一拍即合。两人一前一后溜了出去,紧跟他们的还有心爱公主。她们三人宴席上偷溜出去玩耍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是以杜皇后和蒋贵妃都是纵容着,然而被娇宠惯了的三人对宫里各处都玩腻了,不知不觉竟跑到摘星楼来。
  摘星阁下边有宫人守卫,杜芷书和太子指使着尚还年幼的心爱公主大闹一番引开侍卫,两人则瞬间一溜烟窜进阁中。因从没有到过这里,心里好奇得紧,两人一口气跑到楼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却发现顶上什么都没有,只一口硕大的铜钟。
  本着不能白来一趟的心思,加上两人胡闹惯了,玩心重,便合着两人之力,推着横木撞向了铜钟,明明是□□岁的孩子,竟不知哪来的力气,铜钟发出沉沉低鸣,却响彻整个大梁宫。声音传出的第一瞬,两人就愣住了,心知闯了祸,吓得转身就跑,那时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摘星阁镇着大梁宫的风水脉,而铜钟响起预示着大梁吉凶……
  杜芷书还清晰记得那时候的狼狈,一路跑下楼,却在半中央听见阶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狭窄的阶梯内根本没有藏身之地,往前等着被活捉,往后亦没有退路,眼看要与追上来的侍卫迎面相遇,杜芷书吓得腿软,瘫坐在了阶梯上,这时候却及时响起一个声音解救了他们,没有看见那人的相貌,但杜芷书记住了那个声音,那个替他们揽下了所有罪责、引走了所有守卫的声音。
  -
  “在想什么?”耳边突然传来陛下的询问声,有一瞬,杜芷书竟觉着和九年前的声音重叠了,直到看清陛下的脸,才是清醒过来。
  “皇后看着这口铜钟发呆,莫不是来过这里?”
  重光帝侧头看着杜芷书,嘴角微微上扬,似有似无的微笑看得杜芷书有些心慌,她暗吸口气,稳下心神后摇头,道:“陛下说笑了,这里岂是臣妾可以来的地方。”而后缓缓对重光帝对视,坚定着:“臣妾不曾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