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137节
作者:大汉护卫      更新:2023-04-16 17:28      字数:2923
  张华布下阵营,刘渊的大军距离此地已经不远了。
  梁红玉站在河边的土丘上,俯视一望无际的芦苇丛。
  表面上芦苇丛一片平静,实际上藏了上万兵马。
  凤凰镇,两万唐军在大将契苾何力的统帅下,陆续离开镇子,攻打邓艾和赵破奴防守的华山镇。
  唐军部分重甲步兵和重甲骑兵,已经装备了明光铠。
  重甲步兵还装备陌刀,装备不可谓是不精良。
  唐军旌旗猎猎,邓艾、赵破奴只做防守,不敢出来与装备精良的唐军野战。
  张华的主力调去渭北对付匈奴汉国,所以只能让邓艾和赵破奴憋屈防守。
  两万唐军出现在华山镇下方,杀气腾腾,邓艾、赵破奴观察唐军的虚实,发现唐军有不少重甲兵种,还真不敢招惹。
  即使是二流的唐军武将,有这么一支铁军,也可以硬撼其他朝代的一流武将。
  这就是国力带来的优势。
  一万重甲兵种,可以打几万轻甲兵种,只要武将差距不大,双方就没法打。
  “唐军的重甲兵种,比例可能在两成。也就是说,这支两万人的唐军,有四千重甲兵种。出城必败。”
  邓艾、赵破奴擅长进攻,两人几乎都是轻甲兵种,想了想,甚至打消了出去夜袭的念头。
  唐军到来之后,开始打造攻城器械,有条不紊。
  两万唐军还携带了工匠、乡勇等辅助兵种。
  唐军大将契苾何力驻刀,站在城下,仰视邓艾和赵破奴防守的镇子。
  在契苾何力左右,还有几员唐军副将。
  “陛下举行长安聚会,我们攻下此镇,为陛下献上贺礼。”
  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战
  “主公,匈奴人已至。”
  “刘渊的兵马,真当雄壮,看来任何一个朝代的枭雄,都不能小看。”
  张华带着陈宫、阎象、李绩、许褚、花木兰、梁红玉数十人,登上渭曲的土丘,指挥这一场对付匈奴汉国的大战。
  在视野尽头,四万匈奴骑兵来势汹汹,虽然队形松散,但因为人数众多,气势十足,沙尘弥漫。
  匈奴人也在使用战鹰观察张华的夏军。
  双方的战鹰甚至在空中打了起来,相互撕咬。
  刘渊的匈奴汉国,虽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汉国灭了西晋,还是不容小觑。
  刘渊自带吸引匈奴人投靠的天赋,还能招揽部分汉人,既有汉人种田,又有匈奴人卖命打仗,这是刘渊的优势。
  “刘渊手下有一员汉将王弥,此人是西晋时的叛民首领,弓马迅捷,膂力过人,号为‘飞豹’。”
  李绩为唐朝人,对魏晋南北朝的人物如数家珍,给张华提供参考。
  一般而言,朝代越近的人物,对彼此越熟悉。
  神射刘曜、飞豹王弥,都是匈奴汉国的大将,灭亡西晋的元凶。
  “我的兵马,负责诱敌。”
  李绩派出数千兵马,在正面迎战。
  刘渊大军压来,十二部匈奴骑兵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将张华一行人赶入渭水。
  从匈奴人的视角来看,张华这边只有不到两万人,只要进攻,就可以将他们赶入河里喂鱼。
  “陛下,发起进攻吧!”
  “以多敌少,优势在我,请陛下下令进攻!”
  汉国武将纷纷请战。
  眼下的局势,无论怎么看,汉国阵营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刘渊眺望对面,渡过渭水而来的敌兵,只有万余人。
  而他这边,有整整六万大军。
  对方退无可退,只要击败对面,张华将会全军覆没。
  大风掠过,芦苇丛摇晃,刘渊突然说道:“如果使用火攻,焚毁这片芦苇丛,如何?”
  刘聪说道:“陛下,不可。虽然目前的风向有利于我方,但风向可能会改变。火攻变数太大,我方占据优势,胜算更大,若是贸然采取火攻,一旦风向改变,我方必败。不如直接打过去,活捉张华。”
  “请陛下下令,只要全体兵马进攻,我方必胜!”
  众多武将全体请战,刘渊脑子一热,也同意下来。
  他的兵力远超张华,哪怕在芦苇丛中与张华的兵马短兵相接,凭借人数,也能取胜,没有理由怕了张华。
  火攻不失为一条妙计,但正如刘聪所言,火攻的变数太大,一旦风向改变,那么位于芦苇丛北边的匈奴军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会给对方反败为胜的机会。
  “那么,三军齐进,攻灭夏军!”
  刘渊横下决心,成败在此一举!
  “擒获贼首张华者,赏绢三千匹!”
  “斩一人,赏绢二十匹!”
  刘渊大手一挥,汉国大军无不激昂,漫山遍野发起攻势。
  “杀!”
  十二部匈奴骑兵拔出马刀,震声高呼,向位于芦苇丛东边的张华阵营急攻!
  只要斩杀张华,可得布绢三千匹!
  只要斩杀一人,就可以获得二十匹绢!
  密密麻麻的匈奴骑兵在芦苇地疾驰,争先恐后向前进攻。
  马蹄践踏芦苇丛的烂地,让原本就泥泞的土地变得更加破烂!
  对面的人数不多,走慢一步,就会失去获得封赏的机会!
  四万匈奴骑兵冲在前面,因为急于进攻,队形开始涣散、拉长。
  所有匈奴骑兵都认为这次必胜,再加上这些骑兵来自各个部落,无法形成配合,队形的维持程度不如中原精锐,相当松散。
  “匈奴人进攻了!”
  梁红玉装备神臂弓,统帅神臂弓兵在李绩的步兵后方列阵。
  李绩的步兵列阵挡在前面,梁红玉的神臂弓兵、孙尚香的弓箭手于后方排列,轮流射箭,压制匈奴骑兵。
  “匈奴人这次有罪受了。”
  陈宫在高处观望战场,见匈奴骑兵因为河滩泥泞的地形,速度有所减缓,知道渭曲的地形不利于大规模骑兵行动。
  阎象挑选此地作为与匈奴汉国决战的地点,出于诸多考虑,其中泥泞的地形,不利于匈奴汉国的主力——匈奴骑兵。
  四万匈奴人的骑兵优势,在河滩反而成为了劣势。
  箭如雨下,一个个中箭的匈奴骑兵从马背栽落,被后方躲闪不及的战马践踏,人仰马翻,哀嚎声在芦苇丛此起彼伏。
  李绩将重甲枪兵部署在前方,长枪如林,阻挡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在疾驰途中骑射,铺天盖地的箭雨洒落,撞击重甲枪兵的甲胄,发出叮叮当当的撞击声。
  重甲枪兵的枪林拨开不少箭雨,仍然有枪兵中箭,倒在地上,但在李绩的指挥下,后面一排的长枪兵又补上前面的空缺,死死挡住匈奴骑兵的冲击。
  夏镇兵马背后就是渭水,无路可退,拥挤在河滩的上万兵马只能抱团,拼死一战。
  “死!”
  马武双手抡动画戟,扫飞几个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被画戟砸中的瞬间,盔甲破碎,肋骨断裂,以至于在马武周围都是匈奴人的无主战马!
  马武被张华安排在前方,阻挡匈奴骑兵冲击的势头。
  马武体魄强悍,在匈奴骑兵的攻击下,却没有怎么受伤!
  “放箭!”
  一轮接着一轮箭雨射出,芦苇丛中像是发生了蝗灾,黑压压的箭雨在芦苇丛上空飞过,落入彼此的阵型,双方的伤亡都相当惨重。
  “匈奴人急于进攻,队形涣散,是时候动用伏兵了。令黄忠、程咬金二人出兵。”
  双方兵马在芦苇丛交战之后,张华下达动用伏兵的军令。
  咚、咚、咚!
  沉闷的牛皮战鼓声在芦苇丛回荡。
  梁红玉一袭红色披风,亲自擂鼓,真气注入鼓槌,轰击牛皮大鼓,鼓声扩大,让埋伏在芦苇丛中的黄忠、程咬金两员猛将都能听到。
  黄忠、程咬金作为武将,五感远超常人,捕捉到鼓声,于是带领伏兵杀出!
  杀机四现,四面楚歌!
  “杀!”
  黄忠骑着一匹赤马,右手提着大刀,从芦苇丛深处冲出,风驰电掣!
  “喝!”
  黄忠真气灌入大刀,大刀有金光流动,一刀劈出,金色刀气向前切割,芦苇断裂,在空中飞舞,沿途几个匈奴骑兵连人带马,断成两截,滚烫的鲜血溅到泥泞的河滩上!
  黄忠刀术有所进步,已经可以随时随地抽出丹田中积累的真气,用于强化刀术。
  黄忠单刀匹马冲阵,后面是夏镇的轻骑兵,在黄忠的带领下,横断匈奴大军!
  “啊!!!”
  “拦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