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64节
作者:大汉护卫      更新:2023-04-16 17:29      字数:3304
  “本都护虽然是高句丽人,但随父亲入唐,二十余岁,便被拜为将军,戍守安西数十载,战功赫赫,西域何人不知我高仙芝的大名?”
  “传令贵山城,要求城主献城投降。如若不然,攻破贵山城,坑杀所有抵抗者。”
  安西大都护高仙芝,派出使节,前去贵山城,招降大宛国王族。
  三日后,经过补给的唐军继续西征,大宛国各地贵族听说唐军连下七座镇子,势如破竹,于是纷纷出兵,组成二十万人的联军,阻挡唐军。
  两支兵马在锡尔河上游支流相遇,旌旗蔽空,延绵几十里。
  王昌龄跟随在高仙芝身旁,观望整个战场。
  大宛国联军虽然人数更多,但队形散乱,很明显是从几十个城邦和部落临时拼凑出来的乌合之众。
  相比之下,安西军这边的十几万仆从军虽然队形一样散乱,但作为核心的四万唐军,队形严整,最前排的明光甲重步兵握着陌刀。
  在阳光照射下,一排排整齐的陌刀反射刺眼的光线,与明光甲反射的光线相互映衬,真正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四万唐军军阵森严,装备的是安西都护府最好的明光甲、陌刀、唐横刀、唐弩,就连骑兵使用的战马都是西域最好的一批战马。
  至于唐军的仆从军,装备五花八门,披甲率更是低得令人发指。
  高仙芝对待西域各个部落相当苛刻,征收重税,但对嫡系的唐军却没话说。
  这支唐军在西域可以以一当十。
  在唐军最前方,是一员握着陌刀的唐军猛将,身高七尺,力大超群,身披三层铁甲,统率安西军最精锐的陌刀队。
  他不时向后方观望,希望看到主将高仙芝进攻的令旗。
  “这些大宛国的蛮夷,真是不识抬举,若是活捉他们,全部诛杀。”
  高仙芝对顽抗的大宛国众多贵族不满。
  只有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狠狠教训这些贵族一顿,上千人头落地,才能在大宛国立威。
  在高仙芝身边,身材矮小、斜眼跛足的部将封常清眯着眼睛,纵观整个战场。
  如果只有这二十万大宛国联军,那么仅仅四万唐军,便可以败之。
  双方的披甲率不在一个层次。
  然而,封常清却有惴惴不安之感。
  大宛国众多贵族已经知道攻入大宛国的是赫赫有名的大唐盛世的安西军,安西军武德充沛,双方实力不在一个层次,这些大宛贵族却执意顽抗,说不定会有后手。
  王昌龄对军事的理解不如高仙芝、封常清两个安西名将,他要见证安西军与大宛军在锡尔河的大战。
  安西都护府、大宛国调动来参与此战的兵马超过了三十万,可以说是盛况空前。
  整个西域,如此规模的大战,并不常见。
  “时间差不多了。”
  高仙芝正要下达进攻的命令。
  忽然,一个操纵战鹰的突厥人向高仙芝示警:“都护大人,有一支五万人的军团,正在向战场接近!”
  “传令全军,在没有新的命令之前,呈防守姿态!”
  高仙芝急忙更改命令。
  突然有一支的五万人的援军入场,让高仙芝、封常清等安西武将不得不快速应变。
  如果到来的只是五万人的乌合之众,那么高仙芝、封常清等戍边名将并不畏惧,最怕的是大宛人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援军。
  西域的河中地区,是一头肥羊,各方势力都在争夺此地。
  王昌龄可以明显察觉到高仙芝的脸色阴沉了许多。
  据说,唐玄宗时期,高仙芝曾经与大食国在河中地区交战,吃了不小的亏,此时的场景,让高仙芝不免想到了当时的困境。
  唐军从进攻队形变为防御队形,在确定大宛国的援军是何方神圣之前,没有轻举妄动。
  安西都护府的仆从军因为主将高仙芝更改命令,无不惊慌失措,出现小规模的动乱,各个仆从军武将厉声呵斥族人,将这股不安的情绪压制下去。
  相比之下,大宛国联军因为援军到来,士气大涨,又有与唐军作战的勇气了。
  不然,他们二十万联军有可能被四万唐军直接干碎。
  在战场边缘,五万人的军团出现,大部分是步卒,长矛如林,杀气腾腾。
  这个军团装备了大量铁盔、甲胄、胫甲、轻型盾牌,腰间挂着短剑,披甲率与大宛国的军队不在一个层次。
  很明显,这个军团与高仙芝的唐军一样,是为征战而筹建的战争机器。
  这支军队的士兵高鼻深目,甲胄的制式与唐军有着明显的区别。
  “来自更西边的领主?上次本都护翻山越岭进入大宛国所在的盆地,就是被这支援军逼退。但这次我带来的可是四万唐军,而不是上次的一万人!”
  高仙芝在看清楚进入战场的大宛国援军之后,没有胆怯,眼神中反而燃起战意。
  若是在锡尔河消灭大宛国联军和大宛国请来的援军,那么高仙芝和安西军的声望将会空前,至少十年内,大宛国不敢叛乱。
  封常清俯视下方战场,可见西方蛮夷的森严军阵,对方装备了大量长矛,将枪阵发挥到了极致,堪比刺猬:“这支军团的纪律、杀气不弱,是一个强敌。等等,那是什么?!”
  封常清瞪大了眼睛。
  与此同时,随军诗人王昌龄也看到了一支精锐步卒从五万人的军团中间出现。
  这一支高阶步卒体型魁梧,手持银色盾牌,装备重型长枪,气势如虹,杀气是低阶长矛兵的十倍!
  “来自更西边的军队……在西域的尽头,估计也是一群怪物……”
  王昌龄在大宛国见到了来自马其顿的大方阵,深感诧异。
  根据安西四镇的胡人所说,在丝绸之路的尽头,也有不少强大的领主,相互攻伐,屠城灭族也不罕见,他们拥有与东方文明不尽相同的精锐兵种。
  “有点麻烦了。”
  封常清擦拭额头的汗水。
  不只是安西都护府,还有另外一股大势力在争夺河中地区的霸权。
  高仙芝的安西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进,必须击破马其顿方阵和二十万大宛国联军。
  退,必然会遭到马其顿人和大宛国联军追杀,未必可以全身而退。
  “那就是传说中大唐的军队?没想到在崇山峻岭的东边,还有如此广袤的土地,以往追随陛下西征,可没有想到东方还有未被征服的帝国。”
  进入战场的马其顿武将,纵马来到高处,观察唐军的军阵,也深感棘手。
  如果想要吃下这支唐军,他的嫡系兵力也会折损不少。
  但为了争夺河中地区的霸权,双方骑虎难下。
  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朝巨富沈万三
  玉璧城附近的沼泽地,女真骑兵赶着大量乡勇,用木柴和土囊填平沼泽,强行辟出通道,接近夏军营地。
  一个巡逻的女真谋克,突然中箭,从马背栽落至泥泞的沼泽中。
  “敌军偷袭!”
  女真士兵被惊动,向芦苇丛中射箭。
  黄忠带领一千精兵,突袭女真人的营地,试探其实力。
  黄忠一个呼吸间,连发三箭,三个女真士兵应弦而倒。
  “杀!”
  杨业与黄忠一起行动,从芦苇丛杀出,大刀虎虎生风!
  杨业的大刀带着凌厉的刀气,斩断芦苇、马蹄,马失前蹄,女真骑兵跌落,被后续到来的夏军斩杀。
  杨业挥舞大刀开道,黄忠在后射箭,两人相互配合,斩杀数百女真士兵。
  在女真主力反应过来之前,杨业、黄忠退走,仅仅损失数十人。
  大金国常胜将军完颜娄室率领女真骑兵赶到时,杨业、黄忠已经离开。
  在金兵设法填平沼泽时,夏军不时派兵突袭,导致金兵损失不小。
  “汾州的鸦儿军蠢蠢欲动,寒冬又将至,必须尽快填平沼泽,击溃夏军。”
  完颜娄室加入完颜宗望建立的大金国,本想着可以驰骋天下,但与张华交手,完颜娄室总有一种有力无处使的憋屈感。
  张华挑选沼泽芦苇地为屏障,女真人的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完颜娄室等人只能用柴土填平沼泽地。
  夏军营地戒备森严,诸将都知道随着女真人接近,大战将起。
  完颜宗望使用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逐步填平沼泽,通往夏军营寨。
  张华的营帐外围,许褚率领虎卫军巡逻。
  “主公可在营帐里面?”
  梁红玉一袭戎装,红色披风,英姿飒爽,正要进入营帐向张华禀报事情,结果被虎背熊腰的许褚拦住。
  许褚瓮声瓮气答道:“主公有要事,吩咐下来,任何人,不得入内。”
  “嗯。”
  梁红玉知道张华有时候会召集重臣议事,不希望被人中途打断,于是耐心地在外面等待。
  “还真久啊……”
  梁红玉等了许久,只见花木兰一个人从张华的营帐出来。
  以梁红玉敏锐的洞察力,看出花木兰如雪的肌肤泛着潮红,梁红玉似乎明白一些什么了。
  梁红玉轻咬薄唇,花木兰还真是胆大,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到……不过公子真是持久……
  花木兰撩了撩青丝,外面的空气清凉,肌肤还在冒着热气。
  忽然,花木兰看到梁红玉在营帐外面等候,不由心里一惊,不敢直视梁红玉。
  “姐姐别怕,这是人之常情。我有要事禀报主公。不知是否已经可以入内。”
  梁红玉虽然猜测到什么,但没有说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