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侣修无情道 第224节
作者:鱼不柒      更新:2023-04-16 18:42      字数:1887
  远在九重天的邪魔,“……”
  气的嗷嗷叫。
  却又业火焚身。
  堪称无能狂怒。
  了之抬头望了眼天。
  又看向裴湮, 轻轻说:“封印要碎了。”
  邪魔也要再度出世了。
  了之说,“这与九重天飞升路重新开启有关。”
  也就是藏獒口中的天梯。
  了之的声音不小。
  在场敢来杀裴湮的, 除了个别不要命的愣头青, 都是各门派世家的佼佼者,自然能够听到了之的话语。
  当下一片骚动。
  寥寥数语,透出的消息却不少。
  尤其是“飞升路。”
  有人壮着胆子问, “飞升路封印是什么意思?”
  了之自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隐瞒,“万年前,邪魔并非只在一十三洲横行,九重天亦是如此, 为了防止邪魔危害下界, 便关闭了飞升路。”
  他们想到了秘境中厉害的邪魔, 也想到了之前莫名出现在一十三洲, 他们完全无法对抗的邪魔。
  与魔域之中的无脑邪魔完全不同。
  飞升路的关闭对他们也是一种保护。
  但也有人不满的咕哝,“飞升路关闭, 那岂不是耽误飞升了?若是没关闭,说不定我早就飞升了。”
  藏獒心想, 这人好大言不惭啊。
  他抬起狗头, 轻嗤:“连合体期都不到, 还想飞升?”
  那人脸色涨的通红, 为了挽回面子,硬气反驳,“我是不到合体期,但到大乘期的修士也不少,到底还是耽误了。”
  藏獒哼笑。
  “大乘期很厉害?”
  连他都打不过,还飞升?
  飞升到九重天沦为邪魔的刀下亡魂吗?
  藏獒想到这里,又伤感的垂下头。
  ……他是邪魔中弱鸡的那一批。
  只不过他这话落在修士们耳朵中,不亚于在讲,“在场的诸位都是垃圾。”
  在这条狗被针对之前。
  了之开口解释说:“关闭飞升路时,九重天的邪魔尚未清除干净,倘若修士飞升,只怕活不过一天。”
  关闭飞升路,是保护。
  “你怎么知道的?”
  有人大声问。
  就算是有一双能看透因果的双眼,也不至于连九重天的事都知道吧?
  好像他在九重天生活过一样。
  了之轻叹:“贫僧确实知道的多了点。”
  玛德。
  这是在炫耀吗?
  掌门见了之已不愿多说,便终结这个话题,扯到正轨:“多谢大师告知。”
  “刚刚的雷劫,大师可知道缘由?”
  怎么看都像对裴湮的天罚。
  掌门如此一提。
  他们才想起最初的目的。
  ——得阻止魔尊活祭一事。
  不过雷劫一出,这不就是对裴湮的警告吧,裴湮应该不会再活祭了……吧?
  少白头觑着裴湮。
  心情沉重。
  他主动提起此事,“裴剑尊心怀苍生,成为魔尊定然有缘由……”
  话没说完就被岑疏狂打断。
  “想象力还挺丰富。”
  语气不乏讥讽。
  他恭恭敬敬地走到裴湮身边,“尊上。”
  之后便再无言语。
  郁岁看了岑疏狂一眼。
  怎么感觉岑疏狂那么像骑士?
  又看了眼裴湮。
  他脸色要比平常苍白,像是失血过多一般,看起来脆弱极了。
  郁岁心中被击中了下。
  莫名的,奇怪的思绪充斥在其中,很诡异,有点难受。
  【系统:裴湮怎么跟吸血鬼似的。】
  郁岁:“……”
  【系统继续说:脸色白的像雪,嘴巴红的像血……不是吸血鬼,就是白雪公主。】
  郁岁:“那还是公主吧。”
  【系统:?】
  春心萌动到这种程度了?
  这种屁话都能说出来?
  郁岁感叹,“他马上就要成为在逃公主了。”
  系统反应了下。
  悟了。
  马上就要离开一十三洲了。
  另一边。
  少白头还不死心的讲:“裴剑尊掌管魔界这么多年,魔界与一十三洲相处和谐……”
  岑疏狂又打断他,“要不要让你看看我们魔尊杀人时痛快啊?”
  少白头好脾气的说:“不必了,我见过裴剑尊杀魔时的痛快。”
  岑疏狂也不恼,“我也见过。”
  他还挺骄傲。
  “尊上抬手间灭两座城,这盛况,你们一十三洲没有吧?”
  少白头温和的面容都维持不住。
  他们一十三洲要这盛况做什么?
  屠城是件很光荣的事吗?
  一十三洲与魔界到底隔着一层魔域,对魔界内部发生的事情并不太清楚。
  少白头尽力找补:“裴剑尊不会无缘无故灭两座城,想来一定是有缘由的。”
  系统都惊呆了。
  【系统:你都没这么信任裴湮。】
  郁岁沉默两秒:“他在道德绑架。”
  试图用裴剑尊来约束裴魔尊。
  【系统叽哇乱叫,试图挽救自己的智商:我当然知道!我就是推动一下感情线!】
  郁岁没放过它:“什么感情线?”
  【系统灵光乍现:你不信任裴湮的感情线。】
  郁岁:“……”
  说的真好。
  为他们本就破碎的关系又加了条裂缝。
  她扭头看向裴湮。
  恰巧,裴湮也在看她,目光说不出的清冷,仿若万里冰封,阴凉极了。
  郁岁:“?”
  这是什么眼神?
  了之侧身,遮挡住裴湮的视线,微笑劝他回头是岸,“裴剑尊若是有苦衷,不妨讲出来,我们可以一同商讨,免得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