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节
作者:我吃元宝      更新:2023-04-17 18:36      字数:2302
  另外在城中有三栋别院,别院那边另有下人照看。京城郊外有山庄两座,两百顷的庄子三个,五百顷的庄子一个,六百顷的庄子一个。另有五顷,十顷这样的小庄子数十个,这些是留给府中姑娘们的陪嫁,可以忽略不计。
  这些只是是国公府在京城内的产业。国公府在外地还有产业。
  国公府在东北有两座山林,两个山庄。
  另外国公府在江南有湖广等地有一百顷的田庄十个。两百顷的田庄五个,五百顷的田庄一个。
  另有山林三座。
  在江南国公府还有绸缎铺子十个,珠宝铺子十个,当铺三个。
  除了这些产业外,国公府还掌握着海贸商路一条,西北商路一条,前往西南的商路一条。
  除了这些登记在账册上产业外,国公爷本人的俸禄和碌米,一年下来有五千两左右,全部交到公账。二老爷和三老爷在军中任职,他们的俸禄同样全部交给宫门中。
  国公府的规矩是不禁私产。只要求府中男人将官面上的收入交给公中,私下里的收入交两成到公中。
  所以国公爷三兄弟都有数目不等的私产。这个宋安然查不到,颜老太太也不可能将儿子的家底子亮给宋安然看。
  别说国公爷三兄弟有私产,就是颜宓几兄弟名下,都各有私产。
  所以国公府的爷们一般都不缺银钱花用。公中那一百两月例银子,他们多半都没放在眼里。那点银子还不够出门打赏用。国公府的爷们出门花钱,多半都是花自己的私房。
  就像是颜宓,成亲第二天就将自己名下的产业交给了宋安然掌管。有铺子四个,田庄一个,合股的生意有两三项。一年的收益加起来也有几千上万两。
  这些银子看起来很多,不过放在宋安然手里面,还不够宋安然的一个零头。
  故此宋安然真没将颜宓那点私产放在眼里。
  颜宓也清楚一点,他之所以将手头上的产业交给宋安然打理,也是出于夫妻相处之道。他信任宋安然,他愿意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宋安然。银钱不重要,这份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颜老太太交给宋安然的账册,只登记了国公府的产业,却没有登记每年的收益进项。
  宋安然经验老道,就算颜老太太不肯透露每年的收益进项,宋安然也能粗略算出来。
  铺子田庄山林商路全部加起来,国公府公中一年的收入,大致在二十五两至四十万两左右。
  这两个数字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国公府手头上的田庄太多,占据了太多的本钱。而田庄又是靠天吃饭,每年的收益起伏很大。所以宋安然就干脆了给田庄一个最大收益,外加一个最小收益。
  粗略一算,国公府一年的收益,是前几年侯府一年收益的十倍。看似很多,可是国公府要养的人十倍于侯府。而且养的人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这样算下来,国公
  第230章 掌家(下)
  国公府在去年一共收入三十五万两左右的白银。在前年,国公府一共收入三十三万两白银。
  单算这两年的收支,国公府就亏空了二十几万两。
  这么多的亏空,宋安然都不知道二太太和三太太从哪里找了银子来填补这些亏空。
  账本不齐全,宋安然也找不到答案。
  不过仔细想一想,宋安然也能猜到一点。去年打仗,国公爷同颜宓都立下战功。朝廷有封赏。这部分封赏,按理全部要交给公中。估计这些封赏解决了大问题,让二太太和三太太有了左右腾挪的余地。
  但是今年如果继续维持这么高的开销,收入却没有增加的话,不用等两三年后,今年年底国公府就得开库房吃祖宗留下来的老本。
  再过两年,就得寅吃卯粮。就和当年侯府一样,因为入不敷出,不得不裁撤人手,逐渐败落。
  喜秋她们拿着算盘算账,这也是丫鬟们第一次直观的面对国公府这个庞然大物。
  看到国公府的开销,几个丫鬟也是纷纷咋舌。
  喜秋就说道:“这么重的担子全交给姑娘,姑娘以后要辛苦了。”
  喜春几人都连连点头。掌管国公府同掌管宋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宋家人口多简单啊,人口少糟心事情就少。每天只要安排好管事嬷嬷,这一天就能轻轻松松的度过。
  再看国公府,光是人口就甩出宋家几十条街来。这么多人,都需要宋安然来管理,丫鬟们都能想象其中的压力和难处。
  而且国公府还比宋家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传了几代,极有体面的家生子家将之类的人物。
  比如更随老国公南征北战的那些家将,比如在颜老太太这身边伺候的嬷嬷们。这些人都不是宋安然想管就能管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犯了众怒,大好形势一朝付之东流。
  当然,丫鬟们能想到其中的难处,宋安然肯定也能想到。
  宋安然此刻的感受不是担心,而是跃跃欲试。她这辈子还真没管过国公府这样的大家族,宋安然很想挑战一下。
  宋安然问喜春,“我让你做的册子做好了吗?”
  喜春说道:“回禀姑娘,奴婢已经做好了两本册子。”
  宋安然点点头,对喜春说道:“明儿让小五来见我。这个人事登记就先从世子爷身边的人开始吧。”
  “奴婢遵命。”
  宋安然让喜春做的册子,其实就是简易化的档案登记。
  国公府这么多人,宋安然不可能一个个的去认识。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过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在国公府当差的人建立一份档案。
  这样一来,想要了解某个人,无需见面,无需找人询问,只需翻阅档案,就能知道此人的出生经历。
  现在宋安然还没掌家,此事还要等一等。不过可以先从颜宓身边的人做起。先给那些小厮亲随还有亲兵做个档案登记。
  等到颜宓从衙门回府后,宋安然将此事一提,颜宓顿觉着个办法不错,欣然答应。还亲自嘱咐小厮小五,要全力配合宋安然的工作。
  颜宓每天早出晚归,宋安然每天则忙着了解国公府的方方面面,人情来往,还要做好档案登记。
  转眼间半个月过去,到了宋安然同颜老太太约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