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节
作者:我吃元宝      更新:2023-04-17 18:37      字数:2133
  白一从外面走进来,“启禀少夫人,夫人去见国公爷,商量玉姑娘的婚事。”
  宋安然放下账本,有些惊奇地问道:“现在?”
  白一点头,“是的,夫人这会正在外院见国公爷。要不要奴婢去盯着。”
  宋安然当即说道:“你赶紧过去盯着。一定要查清楚,夫人和国公爷都说了什么。另外,世子爷在哪里?”
  白一说道:“听小五说,世子爷去了郊外田庄。”
  宋安然拍拍头,她想起来了。早上颜宓出门的时候,和她提起过。今天要去郊外的田庄考察‘军校’的情况。
  颜宓私下里办的‘军校’,也是像模像样的。除了规模很小以外,该有的都有了。颜宓每六天就会亲自过去授课,顺便考察学员们的情况。
  宋安然对白一说道:“你先去盯着夫人那里。喜秋,你吩咐门房一声,要是世子爷回来了,让世子爷赶紧过来。”
  “奴婢遵命”
  白一和喜秋齐声说道。
  周氏同国公爷的谈话,一开始并不顺利。
  国公爷对于将颜玉嫁给商户子弟的做法,是非常的不满,甚至是愤怒。
  但是周氏最终还是说服了国公爷。
  周氏用事实说话,以颜玉的出身,高门大户肯定不会娶她,除非国公府愿意让她做妾。
  小门小户倒是有人愿意娶颜玉,但是他们都是冲着颜玉姓颜,还有颜玉的嫁妆来的。这样的人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这些人家不会嫌弃颜玉的出身。坏处就是,这些人家肯定会打着国公府姻亲的名头,在官场上乱来。
  一个家族想要建立好名声,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要毁掉一个家族的名声,一件事或者几个人就能办到。
  所以国公府在选择姻亲的时候都比较慎重,最好能挑选门当户对的人家。门当户对的姻亲,都在一个圈子里混,大家都懂游戏规则,做事也比较有分寸。不用担心姻亲会乱来,败坏大家的名声。
  反倒是小门小户,因为差距太大,不懂贵族圈子里的游戏规则,做起事情来往往无所顾忌,极容易招惹灾祸。
  将颜玉嫁入这样的人家,对颜玉有好处,但是对国公府半点好处都没有。
  除了这两种选择,剩下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颜玉远嫁。可是远嫁颜玉,也难以保证姻亲不会借助国公府的名头,在地方上乱来,祸害当地百姓。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将颜玉嫁入商户。
  商户地位低,不敢乱来。若是胆敢乱来,国公府一根手指头就能捏碎对方。
  周氏用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国公爷。
  国公爷点头答应,不过要求周氏给颜玉找一门富足可靠的人家。不要有人品方面的问题。
  周氏满口答应下来,保证给颜玉找一家家风好的商户人家。
  两口子一番话,就将颜玉的婚事给定下来了。
  宋安然知道后,也没吭声。只让人盯着颜玉的院子,防止意外。
  周氏的动作很快,她早早的就给颜玉挑选好了未来的婆家,等到国公爷一点头,周氏就命男方和媒婆上门提亲,两家交换庚帖,婚事定下。
  周氏甚至焦急的要将婚期定下。原本周氏想将婚期定在五月,结果五月没有好日子,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婚期定在八月。
  周氏暗自嘀咕,真是便宜了颜玉,还能继续在国公府住小半年。
  送走了媒婆和张姓商户,周氏非常的满足的舒了一口气。总算能够将颜玉这个碍眼的人给打发出去了。
  夏嬷嬷悄声来到周氏身边,又小心翼翼地说道:“夫人,老太太叫你过去。老太太知道玉姑娘的婚事定下了,似乎有些不高兴。”
  周氏冷哼一声,“老太太凭什么不高兴。我是嫡母,是国公夫人,我给庶女敲定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此事国公爷也同意了。老太太干什么不将国公爷叫去问话。”
  夏嬷嬷面无表情地说道:“夫人息怒。老太太那里,总归是要走一趟的。玉姑娘毕竟是颜家人,老太太过问一声也是正常。”
  周氏满脸不高兴,“老太太就是管得太宽。对了,颜玉知道了吗?”
  夏嬷嬷摇摇头,“奴婢一直留意着,玉姑娘暂时还不知道定亲的事情。”
  “那就好。继续瞒着她。”
  “夫人是担心玉姑娘闹起来?”
  周氏嘲讽一笑,“颜玉知道我将她许配给商户人家,要是不闹,那才不正常。不过闹起来也好,正好让我有理由收拾她一顿。”
  第298章 颜玉死
  颜老太太将周氏叫到上房说话,宋安然也在上房。
  宋安然身为国公府的掌家人,颜玉的婚事,她不可能完全置身之外。至少也该摆出掌家人该有的态度。
  颜老太太一见到周氏,就厉声说道:“你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这么大的事情,事先都不和老身打一声招呼,擅自就做了决定。你真以为老身管不了你吗?”
  周氏一脸受气小媳妇地模样说道:“老太太误会了。这么大的事情,儿媳哪里敢擅自做主。此事经过国公爷的同意,儿媳才敢给颜玉定下亲事。”
  颜老太太冷哼一声,说道:“你以为蒋国公爷说出来,老身就不知道你在耍什么花招,不会追究此事吗?你无非就是见不管颜玉兄妹,想要早点将颜玉打发出去。
  你想打发颜玉,老身没意见,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事先瞒着老身。如今婚事定下来了,老身才从下人的嘴里得知此事。你简直就是乱来。你将老身置于何地?”
  “儿媳知错!”周氏干脆利落的认错,“儿媳真的太着急了,以至于忘记将事情禀告老太太知道。如今木已成舟,我们国公府总不能悔婚。老太太,不如就将颜玉嫁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