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作者:吴蔚      更新:2023-04-18 04:22      字数:6279
  杨埙不悦地道:“喂,小姑娘,你别乱认人。我什么时候杀人了?你哪只眼睛看见的?”
  朱骥斥道:“杨匠官,我不询问你,你不要胡乱开口说话。不然我只能公事公办。”又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问小女孩道:“那边那个人杀人时你在场吗?就是说,你来这里的时候,里面那位叔叔是活着还是死了?”
  小女孩道:“他坐在那里不动,应该是死了吧。”
  朱骥道:“那就是说,你没亲眼看到那个人杀人,对吧?”
  小女孩歪着头想了想,点了点头,又道:“我看见他手里有刀,而且还朝我笑。”
  朱骥又问道:“你怎么会进来这院子?”
  小女孩道:“我买了冰糖葫芦,听到巷子里有人吵架,吵得很凶,很大声。我跟着吵架的声音,便进来了这里。”忽想起冰糖葫芦跑没了,不由得哭出声来,嚷道:“我的糖葫芦没了……我的糖葫芦……”哭闹个不休。
  朱骥登时大为头疼,只好命人带小女孩出去买冰糖葫芦,再设法找到她的家人。又派人去询问左右街坊邻居有无听到动静,这才走过来询问杨埙。杨埙大致说了经过情形。
  朱骥皱眉道:“杨匠官说你被人绑架,那个朱公子拷问过你后,你便晕了过去。再醒来时,人就在这里,而蒋鸣军人已经死了?”
  杨埙道:“是啊,事实就是这样。我是被人陷害,杀死蒋鸣军的真凶是朱公子。”
  朱骥道:“如果朱公子就是那赝品凝命宝的主顾,按照杨匠官所言,他找上你,是因为你和潘舍是同乡,后来又发现你在潘舍死后先后两次到过裱褙铺,怀疑潘舍告诉过你什么,因而派人到你家夺走了皱纸。但他们既然发现印有玺印的皱纸,表明你极可能是知情者,为何不立即杀了你,或是将你带走盘问?当时是深夜,将你悄无声息地掳走不是更方便吗?为什么反而要在次日才动手,且费尽心机地以蒋鸣军的名义诓骗你?”
  杨埙一时答不出来,仔细凝思过一回,亦有些糊涂了,道:“是啊,为什么他们昨晚不杀了我,或是将我带走?”
  朱骥道:“还有一处疑问,他们既已问明经过,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应该立即杀了你灭口,为什么要用杀死蒋鸣军来陷害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杨埙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总之朱指挥要相信我。至少我脸上这道伤能证明我的话。”
  朱骥想了想,道:“这里是命案现场,杨匠官是杀人嫌犯,不能久留,我先派人送你回锦衣卫官署。”招手叫过一名校尉,低声吩咐了几句。校尉遂取出绳索,将杨埙五花大绑起来。
  朱骥道:“职责所在,不得不如此。”
  杨埙无言以对,只能苦笑。
  杨埙被押进锦衣卫官署时,正好遇到锦衣卫副千户白琦。白琦好奇地问道:“这不是杨匠官吗?他犯了什么罪?”
  校尉答道:“杀人。”又道:“这是兵部尚书于少保亲自交代的重案,所以是朱指挥亲自办理。”
  明代自英宗以来吏治败坏,锦衣卫多习惯从犯人身上榨取油水,杨埙是御用漆匠,所得王公贵族赏赐极多,且多为珍品,是典型的“肥羊”。白琦本来还想过问此案,听了这话,只好道:“那好,先将他带去收监。”
  校尉将杨埙带进诏狱狱厅。典狱长聂引登记收监,听说是杀人罪名,遂下令给杨埙手足上了重铐,关进重囚牢房。
  杨埙道:“喂,我是漆匠,靠双手吃饭,能不能把手铐去了?”聂引道:“这是朝廷定例,规矩不能改。”
  杨埙道:“我只是有杀人嫌疑,又没有坐实是杀人犯。不日还得清白之身出狱,不会忘记典狱的恩惠。”
  聂引摸了摸下巴,道:“这个是将来之事,可有什么现实的好处?”
  这是公然索贿了,杨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道:“我家有不少珍玩,典狱长可以随意取去。”
  聂引摇头道:“杨匠官犯下杀人罪,照例锦衣卫校尉会去搜查你家。那些人如狼似虎,这会子怕是已经掘地三尺,什么都没剩下了。”
  杨埙道:“那些校尉都是朱指挥手下,我不信他们会乱来。”
  聂引似是颇为畏惧朱骥,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给杨埙个面子,就算将来捞不到好处,他也不会有任何损失,遂笑道:“那好,我就破例为杨匠官卖个人情。”下令松了手铐,送杨埙入狱。
  牢房仅高过一人,昏暗阴冷,只在角落铺有一张破破烂烂的草垫。杨埙嫌弃垫子又脏又臭,不愿意去坐,只勉强蹲缩在门边。
  这一日漫长无比,直到天将黑时,才有人开了门,进来的却不是狱卒,而是朱骥,手里还提着一个食盒。
  杨埙早就饿了,忙一把夺过食盒,揭开盖子,有肉有菜有饭,香气扑鼻,登时大喜,立即操起筷子大吃起来。
  朱骥告道:“这食盒是蒯玉珠送来的。”
  杨埙很是意外,道:“玉珠怎么会知道我被关进锦衣卫大狱,还会给我送饭?”
  朱骥道:“目下蒋骨扇铺成了凶宅,不宜住人,蒋苏台暂时借住在蒯玉珠家里。”
  杨埙道:“苏台她……”
  朱骥道:“她没事,有蒯家照顾她。”叹了口气,道:“我和杨匠官是朋友,本来我该避嫌,将这件案子移交他人审理。但因为事涉凝命宝,不宜宣扬,我将事情禀报过于少保和圣上后,圣上钦命,还是由我亲自处理。”
  杨埙道:“这件案子竟然都惊动圣上了?呀,这是好事,皇帝肯定不会关心蒋鸣军的案子,他真正关注的是凝命宝。那么还是快些放我出去,我好与朱指挥一道继续追查此案。”
  朱骥道:“于少保面奏圣上,说将士性命远比凝命宝重要,应该将这件案子当作头等要案来处理,圣上也同意了。”
  叹了口气,道:“目下局面对杨匠官很不利。你家那一片的总甲阎英,还有小吃铺的老板,都作证说,是蒋鸣军派手下军士叫走了你。京营军士方大明也找到了,他说将话带到后就回军营了。而蒋骨扇铺隔壁左右都作证说听到你和蒋鸣军争吵,吵得很凶。你对蒋苏台用情很深,蒋鸣军却不愿意将妹妹嫁给你,更是众所周知的事。”
  杨埙道:“所以大伙儿都认为是我杀了蒋鸣军,好顺利娶到他妹妹?”
  朱骥道:“目下根据证人证词来看,经过应该是:蒋鸣军有什么事要找你杨匠官,因为今日他妹妹蒋苏台不在家中,谈话比较方便些。正好京营军士方大明去探访,他便让方大明去找你。方大明把话带到后,你来了蒋骨扇铺,因口角跟蒋鸣军起了争执。蒋鸣军一怒之下拔刀朝你脸上划了一刀,你火冒三丈,夺过刀子,朝蒋鸣军连刺三下,将他杀死。但你自己也因为失血晕了过去,手里还紧紧握着刀子,正好被那拿着冰糖葫芦的小女孩看到。”
  杨埙笑道:“过程有头有尾,相当精彩,就跟朱指挥亲眼见到的一样。可朱指挥忘了吗,蒋鸣军腰间受了伤,下半身瘫痪,站不起身,平日只能靠妹妹搀扶坐在椅子上。他如何能朝我脸上划一刀?”
  朱骥道:“这个嘛,应该是蒋鸣军有心破你的相,让你无法再娶他妹妹,所以故意以话引诱你到他面前,譬如说有秘密说给你听,你便俯身弯腰,他趁机给了你一刀。”
  杨埙瘪嘴笑道:“编排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朱骥又道:“不知杨匠官是否知道,你手里的凶器,正是蒋鸣军本人的防身匕首。蒋鸣军妹妹蒋苏台和京营军士方大明都证明了这点。”
  杨埙呆了一呆,失声道:“呀,难怪我觉得眼熟,那还真是蒋鸣军的匕首。呀,呀,这朱公子太厉害了,一切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又摇了摇头,道:“总之我没杀人。朱指挥没听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吗?”
  朱骥道:“别说众口,就算有十个人作证你杀人,你也算是有罪。如果不是杨匠官证词涉及凝命宝,这件案子按例要上堂审理,传讯证人,当面指证,如果面对如此铁证还不认罪,便要用刑拷打,以得到认罪供状。”
  杨埙笑道:“看来反倒是那凝命宝救了我。”
  朱骥道:“不,为了以示公正,不负圣上所托,我还是打算开堂公案审理,时间就在明日。”
  杨埙吃了一惊,道:“怎么,朱指挥不怕凝命宝一事传出去?”
  朱骥道:“什么凝命宝,世人多没听说过。就算你抬出建文帝来,旁人也只以为你胡说八道罢了。”
  杨埙道:“这么说,朱指挥是要在公堂上拷打我了?”
  朱骥道:“杨匠官信不信得过我?”杨埙道:“信是信……”
  朱骥道:“那好,杨匠官放宽心,先吃饱肚子,好好睡一觉,明日公堂再见。”
  杨埙吃是吃饱了,可牢房如此寒冷,也没个棉被之类保暖,只凭身上一件棉衣御寒,又哪里睡得着?
  好不容易捱过了一夜,终于等到了天亮。有狱卒送来早餐,不过是一碗稀得可以照见人影的豆粥,唯一的好处是粥是热的。杨埙便就着豆粥,将昨晚剩下的饭菜吃了。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校尉进来提杨埙过堂。典狱长聂引提着一副手枷等在狱厅中,笑道:“该过堂了,不得不装装样子。”亲自上前,将杨埙双手铐住。
  进来大堂时,堂前已站了不少人,都是被锦衣卫招来官署作证的,包括找到了家长的小女孩及京营军士方大明在内,却是没有蒋苏台。
  杨埙一见到方大明便极是生气,喝道:“你为什么陷害我?”扑过去便作势欲打,却被押解他的校尉制止,将他拖入堂中,强迫他跪下。
  堂官正是朱骥。他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问道:“下跪犯人可是杨埙?”杨埙见对方神色严肃,勉强应了一声。
  朱骥又问道:“昨日可是你杀了京营将校蒋鸣军?”杨埙道:“没有的事。我是被人冤枉的。”
  朱骥道:“那怎么会有人见到你手握蒋鸣军的匕首,倒在他屋里?”
  杨埙见事已至此,便再无顾忌,道:“这全是因为一张破纸而起。前日,朱指挥你拿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有个图章,说是在裱褙胡同捡到的,让我帮你查查这纸是哪家裱褙铺子的。我还觉得奇怪,一张破纸怎么能劳动锦衣卫长官大驾,于是非要你说个清楚明白才肯帮忙。你告诉我说,那图章不是普通印章,是什么凝命宝,就是建文帝用过的那方十六字玉玺……”
  他说到这里,堂下证人发出一阵惊呼声,堂上校尉也各自面露惊异之色。
  朱骥喝道:“什么凝命宝,公堂之上,休得胡言乱语。杨埙,你若再胡说八道,别怪我不留情面,大刑伺候。”
  杨埙道:“我在交代事情经过啊。”又续道:“我听了只是半信半疑,那图章明明是黑的,哪像皇帝玺印?但还是引着朱指挥去找我同乡裱褙匠潘舍,想请他看看。不想我们到时,潘舍人已经死了。我又害怕又难过,便去了酒铺喝酒。后来回家时再次路过裱褙铺,见朱指挥人还在那里,就向他要了那张纸,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结果我到家不久就有人翻墙进来,将我打晕,抢走了那张纸……”
  将朱骥及时赶到以及次日遭朱公子绑架一事说了一遍。又指着脸上伤口道:“这就是那朱公子逼问我时,在我脸上划下的道。”
  朱骥倒也不否认凝命宝一事,道:“那张纸是捡到的,我查问纸张来历只是例行公事,并没有当真。你说潘舍是因为帮人制造假凝命宝被杀,朱公子就是主顾,他又怀疑你知情而找上了你,那他为什么不当晚杀了你,而非要等到昨日才绑架你?为什么审问你后又不杀你,而是以蒋鸣军之死来嫁祸你?”
  这些问题朱氏早就问过,杨埙也反复思虑过,却始终想不通究竟,此时被在公堂当面诘问,仍然无言以对。
  朱骥喝道:“所以一切都是你在撒谎!你一心想娶蒋鸣军之妹蒋苏台,与他起了争执,一怒之下杀了他,又想脱罪,便想利用之前那张纸之事,编造出一个朱公子的谎言来。”
  杨埙大叫道:“冤枉,我说的全是实话。”
  朱骥全然不信,下令将杨埙押到一旁听审,按流程将证人传讯一遍。总甲阎英、小吃铺店家、京营军士方大明等挨个上场,将所知叙述了一遍。
  朱骥冷笑道:“杨埙,你现下还有什么话说?这么多证人证明你去蒋骨扇铺见蒋鸣军,又有这么多街坊亲耳听到你跟蒋鸣军争吵,那位小女孩还亲眼看到你人在蒋鸣军房中,手里握着蒋氏的匕首。不是你杀人,还能是谁?我知道你是官匠,自恃有些名声,不将锦衣卫放在眼里,现下该让你知道些厉害了。来人,给我杖责二十。”
  当即有行刑校尉上前,将杨埙拖翻在地,按住手脚,将他棉衣掀起,剥下夹裤,只留下贴身内裤,“噼噼啪啪”打了二十杖。
  杨埙起初大叫冤枉,后来便破口大骂朱骥是昏官,当了锦衣卫长官就不顾朋友情面之类。然数杖过后,剧痛缠身,鲜血染红了内裤,他除了哼哼唧唧,再也喊不出来了。
  二十杖打完,杨埙已无法起身,只能伏在地上。朱骥问道:“现下你愿意招供了吗?可是你杀了蒋鸣军?”
  杨埙甚是硬气,勉强抬头道:“不是……朱骥……你……你冤枉好人,亏了你岳父于少保一世英名。”
  朱骥大怒,喝道:“住嘴,这是审案,不准再提于少保的名字。”
  千户门达曾扈从英宗皇帝亲征,土木堡兵败后侥幸逃回,但却因护主不力被降级罚俸。他见长官雷霆震怒,忙上前献策道:“这杨埙好歹是见过世面之人,不动大刑,是不会招的。他是漆匠,靠双手做活儿,最爱惜手艺,不如用拶指夹他手指,不怕他不招。”
  朱骥微一沉吟,便命人取来拶指,将杨埙十指一一套入夹棍中,作势欲收时,才问道:“杨埙,你招还是不招?只要我一声令下,你十根手指可就废了。”
  杨埙道:“朱骥,你好狠……”见行刑校尉用力欲收,忙叫道:“好,好,我招……我招了……”
  朱骥却不命人松开拶指,只喝道:“快将你杀人经过一一招来。有一句谎话,便要立即动刑。”
  杨埙既已服软,又有刑具夹在手上,随时待发,为了保住自己最引以为傲的手艺,只好垂头丧气地招供道:“昨日我在小吃铺吃完早饭,京营军士方大明带话给我,说蒋鸣军有事找我,我便去了蒋骨扇铺,结果跟蒋鸣军起了口角,我一气之下就把他杀了。”
  朱骥道:“你脸上的伤怎么来的?”
  杨埙道:“是蒋鸣军划的。他骗我近身,忽然抽出匕首划伤了我的脸。我实在气不过,才夺过匕首杀了他。”基本上是将昨晚朱骥在狱中的话重复了一遍。
  朱骥道:“你既然杀了人,为什么还留在现场?快说,不说就废了你这双手。”
  杨埙只得胡乱编道:“我……我脸上的伤流了太多血,一时吓得晕了。”
  朱骥又询问一番,见杀人动机、行凶经过均已详实,这才命人松了拶指,命书吏将供状送到杨埙面前,让他签字画押。杨埙自知一画押便等于判了自己死刑,是以迟迟提笔难下。朱骥一再催促,又以拶指威胁,杨埙无奈,只得签了名,按上指模。
  朱骥看过供状,盖上锦衣卫指挥大印,命道:“来人,押杨埙下去,钉上死囚大枷,关入死牢。没我的命令,不准任何人探视。”
  证人们见蒋鸣军杀人案仅仅一日便水落石出,当堂审结,效率极高,均感满意,各自散去。
  忽有校尉报道:“门前有人自称能够作证杨埙没有杀人。”
  朱骥本已走下堂来,闻言不禁看了杨埙一眼。杨埙摇头道:“这世上,除了朱公子那伙人,没有人能证明不是我杀人,总不成是朱公子自己来投案自首了。”
  朱骥便重新坐回堂上,仍让杨埙跪在一旁,命手下带证人进来,却是衍圣公弟子源西河。众人均感意外。朱骥问道:“源公子如何能证明杨埙没有杀人?”
  源西河道:“昨日我曾去教坊司找人,贪图路近,便从蒋骨扇铺后巷穿过。当时后巷里有一辆马车,将巷子完全堵住了。我觉得有些奇怪,因为那一片都是前铺后院,从来没见过有马车停在后院门口的。我既起了疑心,便先闪身在巷口槐树后。马车停下后,有大汉扛着一个人从马车上下来,进了院子,马车又立即往前走了。”
  朱骥道:“源公子可有看清对方面孔?”
  源西河道:“抱歉了,距离太远,没有看清。但我留意到那个被扛着的人反绑着双手,而且眼睛蒙了黑布。”
  杨埙忙道:“呀,这不就是我吗?”
  朱骥道:“既源公子发现异样,为什么没有呼救或是报官?”
  源西河犹豫了一下,道:“因为我也被人发现了。那大汉转头看到了我,便喊了一声,院子里迅疾出来一个人,朝我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