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0节
作者:淼仔      更新:2023-04-18 15:27      字数:2472
  抱抱仔的新会元,430081226亲,感谢一路支持。
  感谢亲爱的们关怀,感谢你们。输液第二天就疼的不是很厉害,为保险,仔又休息了一天。今天可以写更新。最后的几天里因病不能站好岗位,仔深表歉意,并深受教训。(有时候自己说说不知为什么作用不大,希望老天敲打仔这一回就好。)
  下一本把好身体关。
  下一个更新在后天18号。
  第八百四十三章,加寿送乾哥入宫
  认准是班仁,又下令追击,但执瑜依然不能平静。小说
  海面上七颠八颠的不好追不说,海风的风向在此时也对海盗有利。一个逃一个追,在前面的更有便利。
  又一个大浪过来,执瑜的船反而后退。孔小青焦急地道:“小爷怎么办啊,难道让他逃走不成。”
  执瑜抿了抿嘴唇,手在背负着的弓箭上拂过,眼睛衡量下距离,他的弓箭虽能及远,但班仁的船却不在射程之内。
  喃喃道:“得留下他,不得怎么样得留下他,这是大祸害。”
  大声吩咐:“小船能在浪上飘,放舢板!小青你跟我去取他首级回来。”
  “我不答应!”镇南王闻言大声反对,但话而出口,执瑜一把揪住他手臂,狠狠往远处一推。说一声:“姑丈对不住。”
  镇南王没有想到执瑜对他动手,甲板上是海水又滑,镇南王跟条鱼似的滑出去多远。
  眼睁睁看着执瑜带着孔小青和另一个人,从一侧船舷下去。
  王爷好容易稳住身子坐住,觉得半边身子摔得火辣辣的痛。王爷呲牙咧嘴:“这个孩子,”他很想说看我打你,但这么大的浪,担心占住上风,王爷吼道:“记得回来给姑丈赔礼!”
  风浪太大,皇帝和长公主正在看海浪的狂啸和自己人东歪西倒,没有听到镇南王说话。见一个大浪冲上半空,浪尖上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三个人,他们才看在眼中。
  那个?不正是执瑜。
  瑞庆长公主变了脸色,不再觉得这样“玩”真有趣。失声道:“瑜哥!”皇帝也吓得面上血色一瞬间退去,这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又想到太后,打发自己的人:“去救他。”
  执瑜在浪中不太容易听见,他这会儿也忙着不从小船上摔下来,再就是怎么杀班仁。
  敢在这浪尖上行走,他又有两个倚仗。带上孔小青,是主仆有默契,哪怕事先没有商议过,一个人随机应变,另一个人也能跟上。再说不带上小青,小青也不肯。
  带的另一个人,是他到水军后,白卜特地指给他的一批老兵之一。
  对袁世子这金光闪闪的大侄子,白卜自然不藏私。当时炫耀不已:“瑜哥,水性最好的兵全在这里,要我说嘛,只在苏先大人之上,不在苏先大人之下,归你了。”
  执瑜看过他们的水性,亲眼见过他们驶着小船闯过浪尖。这就带上一个,要他把自己和孔小青送到海盗船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永国公世子袁执瑜从来不是胆小的人,想到班仁带来的巨大伤害,自己的安危想不到,脑海里只有一件事:“留不下班仁,就杀了他。”
  又是一个大浪打来,趁浪正是行走时,眼看着执瑜离班仁所在的船越来越近,不由得浑身海水的执瑜和孔小青喜笑颜开。
  孔小青道:“世子,我去。您先回去。”
  执瑜一瞪眼:“胡说,我去,你在这等着!”
  主仆争执不下。
  大船上,镇南王捂着肩膀忍痛回到皇帝身边,把事情说了一遍。皇帝也瞪圆眼睛,这会儿风大浪大,人人浇得没有形象,更想不到注重体态,皇帝破口大骂——这是他有生以来不多的几回。
  “是班仁!又是他!他打到长城,害了安王还不算,还要在外省掀起大风波!”皇帝骂不绝口:“不管怎么样,给朕杀了他!”
  只有长公主还想得到为执瑜伤心,难过地道:“哥哥,我知道班仁是大坏蛋,可他的命能和瑜哥相比吗?瑜哥要是有个好歹,可怎么见母后呢?”
  镇南王让打,但内心也还是赞成执瑜。他对皇帝说的是:“瑜哥要是能拿下班仁,请您给他大功劳。”
  皇帝完全沉浸在对班仁的气愤里出不来,想一想眼前这巨浪滔天,他和长公主陷在风波里,是谁造成?
  再想一想听到执瑜假扮强盗占城,一城的百姓不明就里,夜里睡不下,白天过不安,自己又不顾镇南王等阻拦执意前往,九五之尊身居危地,是谁造成?
  安王……皇帝恨恨,想到自己的儿子他就只恼安王妃,恨安王妃不应该谋害自己的儿子。但恨完了呢,安王妃也死了有段日子,皇帝就只能恨自己了。因为那是他的儿子。
  他反复思量过对太子也好,对齐王也好,对安王也好,没有失却教导皇子的章程。太子当然不同,但齐王却和安王同例。至于齐王有母妃,而安王没有,这也怪不到皇帝。
  父母双亡而成才的人比比皆是,安王不能用没有外戚扶持来说话。
  但皇帝不能恨自己——他的不能恨,不是指他强词夺理。而是他每每引动恨意恨上自己,就只想下一道圣旨回京,让太子把安王当众斩首,昭告天下,那叫一个痛快。
  但太子的信把心头滴血的皇帝阻止。
  太子进言,安王留在原王府里治病,他已不能说话不能动弹,因此花不了许多的钱,不撤王爵,但由宗人府掌管他府中的花用。
  皇帝推敲过太子这样处置的用意,有太子向皇帝证明,有朝一日他当上皇帝,不会亏待皇弟们。也有阐述安王的事情不大白于天下,皇家脸面好看。
  安王下到狱里,也要给他看太医,他不能动,也要有老成人照料,花用和安王不挪动相差无几。不能说安王下狱,就不给他看。他不能动,就由着他饿死。
  太子后面又有信来,请皇帝同意取消在接下来的中秋等诸节日上,为安王准备喜庆吉服。这笔费用不用再花,安王没法穿,也不会允许他再穿。
  太子准备缓和的让安王去死,据他信中的口吻,安王好不了。皇帝虽不见得成全太子,但及时提醒皇帝他的为人是——少杀人。
  还有太子处置到这一步,也提醒皇帝他不是最终处置。步步请示,只因为皇帝才是最后处置安王的人。
  皇帝就收起恨意,想想他还没有和安王算帐,哪怕把他骂上一顿再让他去死,也能出口儿气。他就不恨安王,把安王深埋心底,当成不能触碰的一块禁区。
  但他得恨一个人,不然有一团烦躁跳动不已。继安王妃以后,他就恨上还没有抓捕到手的班仁。
  他的心里狂嚣乱炸着,安王是谁造成?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