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第1853节
作者:郁雨竹      更新:2023-04-20 04:14      字数:3594
  皇帝点头。
  周满道:“当时又有白大人、白驸马和殷县子的帮助,所以臣便开始在职田里劈出几块田来做试验田。”
  皇帝赞许的点点头,前两天周满进宫面圣,君臣两个已经深入谈过这个问题了,那时候的周满可就坦诚多了,她直接告诉皇帝,“除了想要种出新稻种惠及天下万民外,我还想着给我家里侄子一个前程。”
  她道:“我们家里以前穷,他们不能坚持读书,现在想要谋前程就比较难些,要说擅长,除了外头各行各业外,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种地了。”
  “尤其是我大哥三哥和大侄子,所以我就让他们种地。”
  皇帝当时就问,“那你就没想过种不出新稻种的后果?万一他们种上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几年都种不出新稻种呢?”
  周满道:“我们又不是只干这一件事,除了试验新稻种,我们还试验新的耕作方法,改良农具等,我相信,只要努力钻研,总是会有收获的。”
  “就算种不出新稻种来,只要能让水稻收成有所提高就算是不枉费我们的努力劳作。”
  当然,在大殿上,周满是不会说是为了侄子们的前程的,她强调道:“臣一家深受皇恩,日日不敢忘,所以即便知道机会不大,臣一家也愿意花费时间去试,万一成功了呢?今日来看,上天果然垂怜,也是因为陛下德行高远,所以一下就成功了。”
  虽然皇帝知道她在拍马屁,但依旧高兴的合不上嘴。
  众臣就默默地看着周满,尤其是老唐大人,他的脸皮一抽一抽的,她要不是真的种出了新稻种,且新稻种的产量太过惊人,他一定要现场弹劾她一个谗佞的罪名。
  皇帝很舒爽,翻过周立重的册子后,他对新稻种的信心更足,加上还有罗江县和北海县两地的数据在这儿,所以他直接下令道:“刘卿,让人去周家收购粮种,明年在各地选出一块地来耕种,试验种子在各地的种植情况,司农寺配合户部完成此事。”
  赵寺卿和刘尚书一起出列应下。
  “周立重有种田之能,我朝取用人才不拘一格,况他还是罗江县吏,擢其为司农寺丞,专司种植改良一道。”
  周满见周立重发呆,便低声提醒道:“还不快跪下谢恩?”
  周立重回神,立即跪下,“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让他起来,想起了魏知,叹息一声后问周满,“魏大人的身体如何了?”
  周满低下头去,“不太好。”
  皇帝便道:“朕明日去见魏大人。”
  周满就明白了,魏大人是要醒过来了,她心底升起一股悲伤,低头应下。
  第3194章 看望
  皇帝带着太子去看望魏知,周满他们一早就知道,因此一早便开始针灸。
  魏大人幽幽醒转,好一会儿才回神,张嘴要说话,却发现喉咙有些干涩。
  魏玉忙喂他喝水。
  魏大人的目光扫过他身后的妻儿,放下心来,扭头去看周满,微微一笑道:“有劳周大人和萧院正了。”
  萧院正道:“这是我等应该做的。”
  他扫了一圈屋内,叹息一声道:“魏大人好好休息吧,切勿激动伤悲,我们就在外面,有事可以叫我们。”
  周满也点了点头,行礼后和萧院正一起出去。
  他们两个一出来,屋里其他下人也退了出来,屋里只有魏家人在了。
  魏夫人又倒了一杯水给魏知,关切的问道:“老爷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去做。”
  魏大人微微一笑道:“不急,现在还不饿呢,我们先说说话……”
  周满和萧院正走远了一些,离屋子有一段距离了才停下。
  因为皇帝和太子要来,魏家的下人正在忙碌的到处擦洗,俩人站在院子里,周围都是来来回回的人,就很显眼。
  “魏大人一走,朝中就要巨变了。”
  周满也拢紧了眉头,问道:“您说谁是接任者?”
  萧院正摇头。
  周满:“您是太医署署令,好歹是一署长官,三品呢,就没有一点儿消息?”
  萧院正道:“我还是你上官呢,要不是昨日我也在殿中,我都不知你悄无声息的还做了那么一件大事。”
  周满:“那不是我做的,是我侄子做的,我最多算知情。”
  萧院正就哼了一声,大家又不是傻子,当然看得出培育新稻种是周满,或者说是周满白善几人的意思,周家也就是听从干活而已。
  不过周满要把功绩落在自个侄子身上,大家也不会反对。
  萧院正只是有些可惜,“这么大的功劳,要是你或者白善来领,封侯都是可能的,只是你侄子来领,到底差了一些。”
  封赏也是要根据人的能力来的,周立重显然担不起封侯的赏赐。
  周满却是很心满意足了,她道:“能从一小小的吏员擢升为六品寺丞,我们家已经很满意了。别的小吏,终其一生都难升品,他就六年的时间有此成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萧院正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不多,但昨天下朝后我跟在几位大人身后,他们可是说了,要是由你来领这个功劳,封你一个公主当都使得。”
  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功劳啊。
  周满:“没事儿,县主也够我当了。”
  爵位又不是实职,并没有实权,她现在对这个不太感兴趣。
  她更感兴趣的是,“院正,过段时间我能去药坊看看吗?”
  “怎么,你有新药方给药坊?”
  “您别想了,我就是想看看我们太医署的药坊是怎么样的,每天做的药多不多,赚不赚钱。”
  萧院正现在听不得“钱”这个字,尤其是从周满口里蹦出来的“钱”,这让他总是有一种她在催他给钱的感觉。
  这两年,和太医署申请公款最多的就是周满了。
  萧院正匆忙应了一声“可以”便道:“你在这儿守着,我出去看看宫里来人了没有。”
  周满看了一下时间,拉住他道:“急什么,陛下善解人意,肯定会留足时间给魏大人的家人,我估摸着要午时前后才来,我们再说说话。”
  萧院正:“不想和你说话……”
  周满猜的不错,皇帝和太子到的时候都快午时了,魏知已经和家人相处了一上午,他身子精神好到下床走了一圈。
  魏夫人都产生了一种他要痊愈了的感觉,拉着周满和萧院正过来看了看,确定没有奇迹发生,这才红着眼睛去大门那里等着迎接皇帝和太子。
  魏知也想去,不过被大家拦住了。
  皇帝带着太子大步进来,看到魏知掀起被子要下床,他忙紧走两步上前将人按住,“爱卿不必多礼,你快躺着。”
  魏知:“……陛下,臣现在感觉是真的很不错,刚还下床走了一圈呢。”
  皇帝一脸的不相信,握紧了魏知的手道:“我们君臣之间还需这样的客套吗?”
  魏知便懒得再解释了,扭头对魏夫人笑道:“我想吃夫人做的鸡蛋面了。”
  魏夫人忙道:“我这就去给你做。”
  然后行礼退下。
  魏知也没有留下儿孙在屋里,而是对他们道:“你们去帮帮你们母亲吧。”
  长豫就看了皇帝一眼,皇帝想了想后道:“你也去吧。”
  长豫便知道接下来的话不是她能听的,于是也行礼退下。
  站在一旁的周满和萧院正对视一眼,迟疑着想是不是跟着退下时,皇帝已经扭头看过来,“你们再给魏大人看看,我看魏大人脸色好了许多。”
  俩人应下,上前又给魏知摸了一遍脉后摇头。
  魏知笑道:“陛下,臣的身体臣知道,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都有心理准备,此时实不必再挣扎。”
  他道:“能活到今天,臣已经很满足了。”
  皇帝:“朕知道你挂念新稻种之事,这是试验的册子,你看一看。”
  古忠立即将六本册子捧上来。
  皇帝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这记录的数字,新稻种应该是稳定下来了,你可以安心了。”
  魏知翻看着册子,皇帝继续道:“江南那边也已了结,杨和书和唐鹤俩人联手查出了许多被隐匿而去的官田,虽然江南一地士族和世家依旧强盛,但已不能再盖过朝廷,你大可放心。”
  魏知合上册子,沉默了一下后道:“陛下,寻常百姓家喜欢依附世家豪族,是因为依附于他们,缴纳的钱粮要比给朝廷的要少些,利益动人心,在此基础上,一味的争斗只会使人心涣散。”
  他道:“在这一点上,臣觉得庄洵说的对,顺应时势方为大善。而今有了新稻种,再稍作改变,我大晋可多得百年气数。”
  萧院正站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周满略一思索便知道魏知是在劝皇帝不要将目光放在与世家豪族的争斗上。
  皇帝点点头,“朕知道,爱卿觉得朝中朕可用谁?”
  这才是他带着太子来见魏知的主要愿意之一。
  第3195章 告别
  魏知也早有心理准备,道:“唐明辉克己公正。”
  皇帝想了想道:“河间郡王亦敏慧。”
  魏知摇头,“李尚书虽然忠心,但私心过重,怕是不能进门下省。唐明辉外便是赵国公,还有剑南道节度使张明德……”
  魏知推荐了几个人,喘了一口气后道:“臣所知有限,人是否得用还请陛下仔细斟酌鉴别。”
  之前魏知推荐的人才里有好几个出了问题,虽然人心易变,人也会随着时间改变,但变得那么面目全非还是让魏知吃惊,所以他并不敢和皇帝保证这些人一定能做得好。
  皇帝就问道:“唐明辉去了门下省,那御史台怎么办?”
  “可交给刘会或封良。”
  周满眼皮跳了跳,封尚书也就算了,他好歹是刑部尚书,但刘尚书一个户部尚书怎么也去御史台?
  以他的圆滑,他能干好御史的活儿吗?
  皇帝却点了点头,笑道:“朕也是如此想的。”
  他点了点自己的手指问道:“魏卿觉得杨和书此人如何?”
  魏知挑着嘴唇笑道:“品如其貌,才更甚之。”
  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点了点头,没有就这个话题深论下去,而是指着太子道:“爱卿觉得朕以后要把这孩子交到谁手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