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节
作者:孟姜      更新:2023-04-20 08:30      字数:1797
  她慵懒地伸个懒腰,开始砚墨。
  而后她将信封好,递给了许嬷嬷。
  “把信送到长公主府童舒姑姑手中。”风重华说着话,自榻边的箱中取出半块玉佩。
  这是去年郭老夫人生辰前童舒深夜来访时送到她手中的,应当是在危急之时可以向长公主府求助。
  文氏失踪时,她没有用。
  因为她知道,纵是用了长公主也帮不了她,甚至还会害了长公主。
  她想,永安帝之所以给她这个县君的封号,估计就是在奖励文氏的死亡。
  如果文氏真的牵涉进了什么皇家机密,死亡才是她唯一的归宿。
  她想起前世,文氏去世后文谦停职了两年。而后他又不知牵扯进什么事情,进了天牢。
  在里面足足呆到二皇子登基。
  文谦自身难保,自然难以护得她的周全。周太太即要营救丈夫,又要操心一对儿子,哪有空管她?
  没隔两天,童舒回信就到,答应了她的请求。
  又再隔了一天,贡院开了中门,士子们陆续走出贡院。
  风重华没法去,就派许嬷嬷和悯月去了百花井巷。
  许嬷嬷和悯月回来后心疼的不得了,说大公子眼神涣散,目光呆滞,回府之后倒头就睡。
  风重华的心稍稍放回肚中。
  果然,隔了些日子放榜,文安学果然高中解元。
  文谦与周太太喜不自胜,连摆了三天酒席。
  又将风重华偷偷接了过去,也把周琦馥接府,一家人共同庆祝。
  文安学与文安然这是第一次见姑母的女儿,见到风重华虽是小小年纪气度却已是不凡,一双眸子熠熠生辉。全不像他们平日里所见的小姑娘,就先起了三分喜爱之心。
  俩兄弟已知道这个妹妹将来是要长住在府里,加之又怜惜她,席间对她十分礼敬。
  只可惜风重华不能久呆,不过吃了一顿就又回了山庄。
  百花井巷连摆了三天的宴席,却偏偏没请曾经的姻亲安陆伯府,一下子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其实,文氏去世的事情早就被京中接连发生的事情给冲淡了。
  可文安学这一中解元公,又被人给翻了出来。
  周太太就趁机将风重华在山庄呆了一年,安陆伯府却不去人的事情讲了出来。
  话里话外流露出她对安陆伯府不满,准备将风重华接回府的意思。
  她身为舅母,愿意养夫家的外甥女,别人提起来也会夸奖。京阳伯夫人深恨风重华母女,便四处说百花井巷是为着孤女私产,闲话传到郑白锦那里,郑锦立刻抓住了话头,也向外人诉起苦来。
  可是京城中的达官贵人谁不知道周太太娘家有钱?
  当年嫁给文谦时十里红妆,这头嫁妆入了文府,那头船上的嫁妆还未搬下来。
  她一嫁过来就开始抚养文氏,待文氏如同母女。而且文氏的嫁妆还有一半是周太太添的,安陆伯府二房那点小小的产业,她怎会放在眼中?
  不久,衍圣公府宴请,梅夫人邀请了许多人,唯独那几个跟着京阳伯夫人传闲话的没得到邀请。不仅如此,梅夫人还指名道姓的说了一通京阳伯,说他既然有病就该辞了官职正正经经地在府里休养。
  梅夫人这句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同意,她们的夫君哪个不是苦读了数十年圣贤书的人,所得的官职都是辛辛苦苦靠本事拼下来的。
  凭什么那些勋贵们只需要靠着祖宗的荫萌就可以官居高位?
  梅夫人不过说了一句话,即扇了京阳伯的脸,又得到天下寒门的支持,真可谓一举两得。
  京阳伯差点气得半死,不许京阳伯夫人再出门。
  然后事情并没有结束,几日后有学生抬着孔圣人的像在顺天府门前静坐,要求朝廷清理掉那些“下不能治民以报百姓,上不能治国以报朝廷。虚食重禄,素餐尸位”之官员。
  得到消息后,京阳伯急得头发白了一半。
  学生们是最难安抚的,他们动不动就抬着孔圣人的像游街。官员们若是去劝,就须得先拜圣人。这一拜之下,腰杆子立刻低了一截,还怎么再去教训学生?
  可若不安抚,他们就一直在顺天府前静坐,吓得知府连堂都不敢坐。
  日日向朝廷要救兵。
  若是一般的平民,派衙役们驱散即可。可这是读书人啊,指不定里面就会出一个阁老或是封疆大吏。
  衙役们怎敢上前?
  一想到这件事情是京阳伯引出来的,顺天府将他恨的要死。
  既然事情是他引起来的,自然应该由他平息。
  于是有数名官员保举京阳伯处理此事。
  京阳伯恨得牙根直痒,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连夜躲到冰窖里,结结实实地冻了一夜。
  第二日流着长长的鼻涕写了封请罪奏折,要求辞官养病。
  永安帝自然从善如流,立刻准了他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