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节
作者:孟姜      更新:2023-04-20 08:31      字数:1582
  她斜斜地倚在抱枕上,如玉的容颜上,满是笑意。
  二皇子净了净手,亲手剥了葡萄捧到宁妃面前,“这是刚刚从吐蕃送来的紫葡萄,母妃您赏赏。”
  宁妃笑着吃了一个,唇边又沾了微凉,却是二皇子又剥了一粒葡萄递到她的唇边。
  “母妃再用一个。”
  宁妃再用了一个后,微微摆手:“年龄大了,进不得这寒凉之物!”
  二皇子将手中的葡萄放下,看起来眉开眼笑的,“母妃哪里是年龄大?明明是还年轻着,若是不认识的人看到,还以为是二八年华的。”
  宁妃啐了他一口,“胡闹,这是跟哪个混帐东西学的?跑到我这里糊弄我来了?”嘴上虽是骂着二皇子,可是嘴角弯弯的,眉眼闪亮。
  她心情极好。
  老天总是厚待善于等待的人。
  “大皇子出了这种事情,你身为他的弟弟,虽不能直言他的错过,却应该多在你父皇面前替大皇子求求情……”宁妃笑容可掬地看着二皇子。
  二皇子先是一怔,而后明白过来,笑道:“多谢母妃指点,儿子知道该怎么做。”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宁妃伸了伸懒腰,舒服惬意地靠在引枕上。
  听了宁妃的话,二皇子的眼睛眯了起来,冷光闪烁。
  放在方桌上的茶水已经凉透了,他依旧端起来饮了一口。
  母妃说得极是,他是该替大皇子求情!
  不这样,岂能显出他兄友弟恭?
  ……
  ……
  风重华也很舒服惬意地靠在引枕上,滋滋有味地看书。
  从知道避暑行宫出了金雕事件后,她就日夜担心。
  幸好,与此与韩辰无关。
  既然与韩辰无关,那她自然就不需要再担心了。
  她想起韩辰信中所写的那首诗,“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脸上再度红了。
  轻轻啐了自己一口,将一张脸深深埋入书册中。
  周夫人派人过来传话,说卢嬷嬷到了。
  卢嬷嬷是周夫人几月前为风明怡相中的教养嬷嬷,因她与前一家雇主的时间还未到,周夫人就等了几个月。
  听到卢嬷嬷来到文府,风重华急忙与风明怡穿戴整齐之后去见她。
  卢嬷嬷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面容严厉,不苟言笑。听说她乃是东汉卢植旁支后人,八岁就有才名。后来因嫁人后婆家苛待她,她不堪忍受,就主动与丈夫和离。和离之后,她也不回娘家,就一个人在京中租了个院子,支了个馆做女学。
  这几十年,也教出不少的名门闺秀。
  后来年龄慢慢大了,就由养子奉养。她则是随心情所至,高兴了就去几家公候之家教养府中的姑娘。若是不高兴,就呆在家中含饴弄孙。
  周夫人也是很费了一番工夫才把卢嬷嬷请过来的。
  卢嬷嬷体型消瘦,个子不太高。一张平淡无奇的脸上,嵌着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
  举手投足谦谨端庄,却又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韵味。
  周夫人就笑,“卢嬷嬷崇尚魏晋古风。”
  风重华恍然大悟,怪不得她觉得卢嬷嬷举动之间如带仙气,行为举止皆令人赏心悦目。
  原来是这个缘故。
  她从心里为风明怡高兴。
  风明怡兴奋的小脸通红,一句话都不敢多说,端端正正地站在卢嬷嬷面前。
  第160章宁朗与文氏
  “文拾遗为官德馨,知人善任,我早有耳闻。能来文府教贵府的姑娘,这也是我的福气。”卢嬷嬷笑道。其实她本不想来的,一个寄居在文府的庶女还没资格请动她。可是来请人的是文府的周夫人,她就得仔细思量一下了。
  “你的才名,在京中的谁不曾听闻?我能请动你,这也是我的福气,以后我就把人拜托给你了。”周夫人笑着指了指风明怡。
  风明怡连忙上前行了一礼。
  卢嬷嬷微微点头,淡淡地笑了。
  于是,卢嬷嬷就在文府住了下来。
  周夫人在西跨院为她收拾了一幢小楼,拨了四五个人服侍她。
  风明怡每日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卢嬷嬷学习规矩和礼仪。
  下午习字。
  卢嬷嬷说,风明怡还小,握不动针线,让她过了七岁再学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