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节
作者:孟姜      更新:2023-04-20 08:32      字数:1805
  韩辰摇了摇头。
  见到韩辰不再说此事,方思义正了正冠,说起了其他的事情。
  “永定河水位一路暴涨,可现在正是秋种之时,京阳伯一时抽调不到民夫,已在勤政殿外转了好多天了。”
  韩辰沉思起来,“这么说,今年永定河又有决堤之险?”
  方思义叹了口气,“但愿不会。”
  今年京阳伯上任,可是文谦举荐的。如果决堤,文谦是要负连带责任的。
  “拿堪舆图来。”
  韩辰接过方思义递来的堪舆图摆在桌上,细细地看了起来。
  永定河上游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河床流域夏季多暴雨、洪水,冬春旱也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河床经常变动。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
  每年光是治理永定河,就要花几十万两银子。
  韩辰曲指弹了弹图上河流的走向,沉声道:“若想治理,须得疏浚河道,加固岸堤。若真如此,须得一二百万两才好。”然而国库里,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
  今年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旱情严重,百姓们已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赈灾,当然在第一位。
  方思义也跟着叹了口气。
  “这样吧,你拿我的片子去找一下顾焕成,借他手下的府兵一用,到时让京阳伯破费些就是。”
  听到韩辰这样讲,方思义用诧异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为了文谦这个未来的老岳父,世子爷可真是下了血本。如果用顾焕成手下的兵修河道,那么世子爷欠的人情就大了。
  可是既然韩辰这样说了,而且这件事情又不太过份,他这个做幕僚的,当然要遵从。
  这件事情说定之后,俩人又说起了其他事情。
  正讨论着,却见赵义恭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什么事情?”韩辰喝了一口八斤端来的茶水。
  “卑下见过世子爷。”赵义恭进了书房,额头微微冒了点汗。见到韩辰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便拱手道,“府里送来的消息,是大管家派人过来的。”
  大管家?难道是父王和母妃有什么急事?韩辰连忙坐直了身子,催促赵义恭往下讲。
  赵义恭抿了抿嘴,喉节翻滚了几下,这才道:“大管家说,明德县君送来了信……”说到这里,赵义恭抬眼看了看韩辰,见到韩辰的心情更好了,不由松了口气。
  但愿我一会说的事情,不会惹怒世子爷。
  他在心里祈祷一番,这才又开口:“大管家说,杜知敬现在正与风慎走得极近,而且杜知敬似乎有将弟弟杜长风许配给明德县君之意。明德县君来信问大管家,她该怎么办……”这几句话,他说得又快又疾,说完之后就将脖子一缩,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
  “什么?”韩辰怒极反笑。
  他刚把武定候的事情处理完,首尾还没弄干净。这个杜长风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的?
  方思义怔了怔,眼睛不由自主往韩辰刚刚看的那首小诗上望去。
  “查!”韩辰冷着脸,一双眸子如十月寒霜。
  “是!”赵义恭连忙屁滚尿流地走了。
  再不走,难道等着挨世子爷的怒火吗?
  韩辰握紧手掌,冷笑不已。
  这个杜长风,算个什么东西?
  居然也敢肖想风重华!
  然而想到风重华为了这件事情求到大管家那里,韩辰面上又不由自主浮出笑容。
  他喜欢风重华向他求助,好像这样他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近。
  这样的依赖,有别于以前她对他的疏离恭敬。
  这才是他所想要的——
  而不是以前那样疏远。
  想到这里,他转首瞧向方思义,“读书人的事情,只怕义恭也查不出来什么。你修书一封回凤仪,问问先生吧。”
  韩辰所说的先生乃是方思义的父亲方澄,他是名闻天下的凤仪会馆的山长。
  凤仪会馆在龙眠河畔,方氏祖宅附近,是个专门用来结社讲学的会馆,也是东南学者的一面旗帜。
  而方思义的父亲方澄,就是这面旗帜的领头人物。
  方澄少年时游历天下,晚年极少出凤仪,专心讲学,提倡身心性命之学,批驳释、老两家的虚空思想,认为“释氏见心之空,不见空之所有”,“老氏见心之虚,不见虚之所含”。认为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背离了天理人伦,他强调统摄心的是“非空然无一物”的“万象之主”,公然主张“崇实”,其影响声震东南。
  “是!”方思义拱手一礼,而后走出了书房。
  走出书房时,顺手拿出了刚刚韩辰所看的那首小诗。
  方才的赞赏此时早已消弭不见,他低头看了看,将小诗随手扔在檐廊下——
  不过尔尔!
  方思义拍了拍手,大踏步地走出了书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