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节
作者:孟姜      更新:2023-04-20 08:32      字数:1879
  风重华突然想起,他外祖父解江的重孙女解舒与孔闻贤有婚约。
  算起来,孔闻贤对他来说,是晚辈。
  ……
  此时,巴察儿在鸿胪寺的驿馆中来回走动。
  面上的神情抑郁不明。
  “莫日根,你说,我这次是不是要空手而归了?”巴察儿王子抬头看着京城上空缓缓飘动的白云,长长地叹息,“父汗让我娶一个皇室女子回去,可是谁能想到他们皇家居然凋零至厮,现在也只剩下周王的女儿还未婚嫁。”
  莫日根也是有些叹息,心里却是没有半点主张。他是神箭手不假,可是这娶人的事情,却是万万不能用弓箭解决的。
  “尊敬的王子殿下,既然皇家还有一个公主未嫁,那王子不如就开口求娶好了,又何必像个没头苍蝇似的?”莫日根闷声道。
  “要是能娶就好了。”巴察儿叹息不断。
  他不是父汗唯一的儿子,又非原配之子。能不能娶个皇室公主回去,就直接干系到他未来的地位。
  娶了皇室公主回去,他就是当仁不让的未来汗王。
  若是空手回去……
  只怕不出几年,他就会被他那心黑的害死。
  可是,周王只剩下这一个女儿在世。哪怕他是异族人,也断没有把别人养老的孩子娶到千里之外的想法。
  更何况,皇帝只有两个兄弟,远支里虽是有女儿,年龄却一个个的都不相配。
  若是年龄相配也好,也可以过继一个女儿……
  巴察尔越想越头痛,此时只想仰天长啸来纾解他的抑郁。
  莫日根又道:“我听说,皇家好像并非只有一个公主,还有另外一个县主,是皇后的侄女。若是王子能娶了皇后的侄女,想必汗王也定会高兴。”
  一提到袁雪曼,巴察儿更是郁闷了,“我的好师父,难道你没听到京中的谣言?这个皇后的侄女,早已臣服于陛下!”
  “啊?”莫日根张大了嘴。
  不是说中原乃是礼仪之邦吗?怎么他们也有姑父纳侄女的事情发生?
  见到莫日根不说话,巴察儿不禁再次叹息。
  他抬起头,望着空中如棉絮般的白云,怔怔地出了神。
  他是鞑靼的二王子,在出生之时有三只雄鹰飞临了阿妈的帐篷。父汗大喜,觉得他是上天送来的恩赐。
  待他就比别的儿子要亲厚些。
  可他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小部落族长的女儿,与汗王的王妃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汗王妃的母族兵强马壮,族人悍不畏死。
  大王子有母族做为依靠,一向狂傲的很。这次若不是因为他正巧未婚配,又正巧年龄相当,根本就论不到他来娶中原公主。
  若是他娶不到中原公主……
  巴察尔不敢再往下想了。
  他想起参加周王婚礼时所看到的那个如天上星辰一般闪亮,如白玉一般完美的淳安郡主。这样美的女子,就连雪山上的神女也不及其万一。他一直怔怔地看着淳安郡主,直到众人都散去,还站在原地。
  他觉得,这世间所有的语言都无所描述他的内心和震憾。
  就好像他在皇城参拜皇帝后,在皇宫里第一次看到荷花时那般的震憾。
  他没读过多少书,也不识得几个汉字。可他却记得在幼年时,阿妈为他请过一个中原秀才教他写字。那个秀才独爱莲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那个淳安郡主,就像是一朵香远益清的荷花。
  亭亭玉立在他的心海中。
  第230章风慎出狱
  一岁寒暑,倏忽易过。转眼间,正旦(春节)已至。
  正旦大朝会上,鞑靼使者公然替王子求娶淳安郡主。
  永安帝万般为难,声称无有独女和亲之例。
  下方某御史见状,便以汉唐时和亲为例,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大意不外乎是淳安郡主若是肯去和亲,对国朝有利,对天下有利,对百官有利,对百姓有利……
  原本从不在朝会中说话的韩辰忍不住上前,冷声道:“我倒不知,咱们大梁朝的安危竟需要一个弱质女子承担了?若是这天下只要牺牲几个女子就能太平,那还要我等有何用?不如你自递辞呈,回家奉养双亲去吧。反正有淳安郡主和亲去了,朝中不需要御史不需要百官了。”他拱了拱手,面朝永安帝,“为何从来只见送女和亲,而不见迎娶?咱们朝中的皇子也不少,何不娶了敏敏儿察公主?以全我朝与鞑靼的情谊?”
  此言一出,某御史哑然失声。
  百官中,有同意某御史说法的,亦有同意汉王世子韩辰看法的。
  眼见下方百官开始争执,永安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庞上看不出一点表情。
  又有官员跳出来质问韩辰,是不是他愿娶敏敏儿察。
  韩辰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只要能求得陛下再下一道圣旨,我便转而娶了敏敏儿察公主又如何。
  君无戏言,永安帝既然下旨令韩辰与风重华五月完婚,那就再无更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