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作者:沉云香      更新:2023-04-20 21:57      字数:3912
  “另外,提醒刺史大人一句,这西州虽然偏僻,却还是陛下的西州,不是你曹严的私人地盘。刺史刚才那番话若是传到了陛下的耳朵里,不知大人该当如何自处?”
  还能如何自处?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要是传到皇帝陛下的耳朵里,他曹严还有命?
  这个问题,曹严没有回答,他也不敢回答。
  李文柏冷冷一笑,双脚夹紧马肚,率着众将士,冒着风雪,悠然远去。
  街角,蒋府门前,只剩下曹严站立在雪地上,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良久,才默然回到马车内,无声地消失在白茫茫的天地之间。
  第130章 逃走的那人
  抓了犯人, 照例要游街示众。
  一是为了告诫百姓, 要引以为戒;二是方便告知百姓, 罪犯已经伏法, 稳定民心。
  尽管施五等人还没定罪, 但鉴于所有罪证已经备齐,施五等人的死罪是板上钉钉的,故而李文柏还是决定将施五和蒋勇关进事先准备好的囚车里, 然后, 在去三子府邸的路上,顺便, 游街示众。
  于是交合县城的街道上,便出现了几十年未见的壮观。
  李文柏和陈一志骑马在前, 身后跟了长长的将士步卒, 个个披甲戴盔,手持红缨□□。众将士迎着风雪,昂首迈步,在雪地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深深的脚印。
  百姓们裹着厚厚的棉衣, 三五成群地走出来,站在街道的两旁, 好奇的看着这数百人的大队伍。毕竟是泱泱大齐的子民, 又常年身处边陲,大多崇武好斗,见到这么多披甲戴盔手持长戈的将士,不由得都一脸的兴奋, 颇有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与自豪。
  心中都想着:“我大齐将士当如此。”
  待到百姓们看到队伍的中间段之时,不由得脸色大变,指着前方,交头接耳起来,脸上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之色。
  在队伍的中间,是两架囚车。
  囚车里关着两个人,两个交合百姓谈之色变的恶霸。
  施五已经被打晕,像条死鱼一样斜倚在囚车里,狼狈不堪。而蒋勇则更惨,整张脸近乎被打烂,皮开肉绽的,鲜血流得整张脸都是,眼睛肿得只剩下一条缝,一动不动的,坐在囚车内,好像被打傻了,还没缓过神来。
  “快看呐,这不是五爷吗?还有蒋县尉。他们怎么会被……”
  “还能是怎样,必定是作恶太多,被军老爷收了呗。”
  “什么军老爷,你们刚刚没看到?分明是新来的县太爷,看不下去这施五作恶多端,横行乡里,才将其捉了的。这不,县太爷就在最前面骑着马呢。”一个人兴奋地说道。
  “新来的这位李大人可真是位青天大老爷啊。一到咱们交合,先是开粮赈灾,再是救下了一十二个村的两千多壮丁,现在更是将咱们交合最大的恶霸施五都给铲除了,可真是了不得啊。”
  “是啊。李大人真是咱们交合的大恩人啊。”
  最后,也不知道是那个带了头,朝着队伍跪了下来,颂扬着李文柏的功德。
  感激的情绪传染的很快。不消片刻,茫茫大雪中,大街两旁的百姓跪了一地,激动地喊着青天大老爷,嘴里满是感恩戴德之语。
  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李文柏有些不习惯,下意识想下马扶百姓们起来,却被一旁的李文柏拦下。
  他疑惑地转头,只见陈一志笑着摇摇头,道:“冠玉你为交合除了一害,这是百姓们谢恩的方式,这个礼,你若不受,大家伙儿都会过意不去的。”
  “这……好吧。”
  见陈一志如此说,李文柏细想了想,也就不再说什么。但看着大街两旁越来越多的人跪下,他的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胸腔之内,更是有一股暖流,在不停汇聚,游荡在周身各处。
  他不过是跟随本心,见不惯有人作恶,故而和施五硬磕到底罢了。但这一举动,在交合百姓看来,却不仅仅是除恶这么简单,更是还给了他们一方净土。
  或许,这就是为官者肩负的责任吧。
  ……
  三子的宅邸距离蒋府并不远,李文柏等人慢慢走,只花了两炷香的时间,便到了。
  还是和之前在蒋府一样,李文柏和陈一志在门口守着,派遣了几十个将士,冲进了三子的宅邸。
  三子的宅邸没有陈一志的大,没过多久,进去抓人的将士便鱼贯而出,但手里只提着两个管家模样的老头子。
  见将士们脸色不对,李文柏眼皮一跳,忙问道:“人呢?三子呢?”
  一个将士苦着脸,答道:“回大人,卑职带人找了好几遍了,都没找到三子。”
  “跑了?”陈一志看着李文柏,说道。
  李文柏脸色不太好,对他而言,施五和三子才是这次重点抓捕的对象。论心机城府和危险程度,三子都远超蒋勇。如果可以,他宁愿是蒋勇跑了,而不是三子。
  “你是谁?”李文柏转头,看着一个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的老者。
  老者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好像完全没听到李文柏的话。
  气氛有些尴尬,最后还是那个将士替他说道:“回大人的话,听府里的仆从说,这老家伙是这宅邸的管家,和三子关系很不错。”
  “是吗?”李文柏有些好奇地看着这个老者,心想三子的下落,老者可能清楚,便问道:“老人家,可否告知本官,你家少爷哪里去了?”
  老者依旧没说话。
  当李文柏以为这可能是个聋哑人的时候,老者却抬起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冷漠与仇视。
  能听得见?
  那便不是聋哑人了……
  “放肆,大人问你话呢。”一旁的将士看不下去,上前揪着老者的衣领。
  “算了,不必难为他。”李文柏摆摆手,示意将士退下。
  “想不到一个管家,还挺忠心的……”他淡然一笑,没有介意老者的无礼。
  这时,两个将士匆匆忙忙地从宅邸内跑出,还抬着一个大箱子。看他们吃力的样子,箱子应该挺重。
  “怎么了?”李文柏问道。
  他只是让这些将士去抓人,他们怎么抬出来一个大箱子?
  难道三子躲在箱子里了?
  那两个将士互相对视了一眼,道:“大人,小的们觉得这箱子里的东西……有蹊跷,所以自作主张,抬出来请大人过过目。”
  这两个都是陈一志手底下的将士,能让他们感到蹊跷的东西,必然不简单。
  李文柏看了一眼陈一志,后者笑了笑,示意一切由李文柏做主,于是挥挥手,道:“打开看看。”
  大箱子被缓缓打开,里面的东西却是让李文柏皱了皱眉头。
  就连陈一志看到了,也不自觉的“咦”了一声。
  箱子里的东西很多,光匕首就有六七把,五颜六色的小药瓶子十几个,和匕首一起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在匕首和药瓶子的下面,则是规规整整叠着几件黑色的衣服。
  “李二。”李文柏看了一眼李二。
  李二点点头,走上前,伸手拨开匕首和药瓶子,取出箱底的一件黑色衣服,仔细翻看了一遍,抬头对李文柏和陈一志说道:“两位大人,这是夜行衣。”
  接着又拿起一个药瓶子,打开来嗅了嗅,道:“这是金疮药,治疗外伤的。”
  “夜行衣,匕首,外伤药……”
  李文柏喃喃自语,突然脑中闪过一个画面,猛地攥紧了拳头,身上爆发出一股凌人的气场。
  他想到了那日县衙附近巷道拐角的刺杀。
  那人也是一身黑衣的打扮,那眼神,尽管充满杀意,但他始终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
  直到看到这个箱子里的东西,他才终于明白了什么。
  “那日的刺客,原来就是他。”
  李文柏看着这一箱子的东西,越想越觉得是这样。那日那用的长剑,应该被三子随身带走了,而箱子里应该还少了些什么东西,应该是药瓶还有别的什么。
  如果一个人要跑,肯定是带的东西越少越好。而三子跑就算了,居然还带了长剑和药瓶……
  突然想到了什么,李文柏猛地惊出一身的冷汗。
  这个三子,他不是要逃,他是想刺杀我。
  “大人,您怎么了?”
  见李文柏脸色有些不对劲,李二关心道。
  “没事。”李文柏回过神,看了看这个大箱子,道:“找几个人,把这个箱子抬到衙门去。”
  李二点头称是,又指了指管家老头,问道:“那这个老头……”
  “一并带走。”
  ……
  尽管没有抓到三子,但李文柏还是和陈一志一起,领着数百将士,押着施五和蒋勇两个落网的罪犯,在交合县城走了一大圈。
  等待申时末,天色开始暗淡了,一众人马才慢悠悠向县衙的方向走去。
  腊月的天黑的早,申时末也就相当于后世的下午五点,太阳虽然还未完全下山,却也被天边厚厚的云层遮挡得连余晖也散发不出来了。
  陈一志一直和李文柏并肩骑行,见李文柏脸色不是很好,不禁疑惑起来。
  这位李冠玉,之前即便面对刺史曹严,都面不改色据理力争,说动手就动手了,一点脸面都不给,怎么自从三子的宅邸出来后,竟有些闷闷不乐了?
  他还以为李文柏是因为没能抓到三子,有些不快,便出言安慰起来。
  然而李文柏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文柏不快,并非是陈叔想的那样。”
  “那你这是……”
  李文柏顿了顿,正色道:“陈叔刚刚也见过那个箱子了,依陈叔之见,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会用到那样一个箱子?”
  陈一志毕竟是军伍出身,对那一箱子的匕首夜行衣和金疮药不可谓不熟悉,一下子便猜到了李文柏的意思,反问道:“听闻冠玉你前几天遇刺了?”
  李文柏苦笑了一下,摸了摸伤口刚刚愈合的脖子,“果然瞒不住陈叔,那次若非文柏的亲卫李二相救,只怕文柏现在都凉了。”
  “所以……你怀疑,三子,就是那个刺客?”陈一志看着李文柏问道。
  “不错。”李文柏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
  陈一志瞬间明白了李文柏闷闷不乐的缘由,不由得也同情起他来。
  一个在逃的杀手,躲在不为人知的暗处,时时刻刻想着取你性命。
  这种事,搁在谁身上都不好受。
  陈一志拍了拍李文柏的肩膀,鼓励道:“冠玉也不必太过担心,那小子既然想刺杀你,那么必然不会出城。只要他待在城里,那么陈叔我就天天带兵巡逻。就不信抓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