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
作者:沉云香      更新:2023-04-20 21:57      字数:3809
  几个守门的衙役见到李文柏回来,都纷纷拱手行礼。
  “嗯。”李文柏点点头,然后扭头看了门口的麻衣男子一眼,发现这男子依旧抬头看着牌匾,站姿有些斜,右腿似乎是瘸的。
  “这位乡亲,若是有什么冤情,可以告诉本官。”李文柏和颜悦色的说道,并不介意男子的无礼。
  麻衣男子终于把目光从门上的牌匾收回,回头看了李文柏一眼,平静地问道:“不知大人是……”
  “本官李文柏,新任西州刺史。你若有冤情,大可直言,无须顾虑。”
  麻衣男子的脸色终于有了些许的变化,李文柏的名声,整个西州都传遍了,这个男子自然也听说过。
  “草民没有冤情。”
  麻衣男子惨然一笑,直接跪了下来。
  “草民是来自首伏诛的。”
  第155章 公平?
  自首伏诛?
  春风阁门口刚发生了命案, 府衙门口这边就来了个自首的。
  这动作, 也太快了吧。
  麻衣男子虽然右腿有些瘸, 但四肢裸露在衣衫外的部分, 都极为结实壮硕, 可见是个孔武有力的汉子。尤其是他双手的虎口和大拇指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
  虎口长老茧的人,可能是上阵杀敌的兵士, 也可能是常年手持农具劳作的农夫。
  但李文柏却知道, 此人,一定杀过人。
  而且不止一个。
  因为只有杀过很多人的人, 眼神才会带着若有似无的杀气,以及那种莫名的威压。
  上过战场的李二显然也看出来这一点, 急忙上前两步, 挡在了李文柏和麻衣男子之间,手握陌刀刀柄,满脸的戒备。
  麻衣男子好像什么都没看到,依旧跪在那里, 面无表情。
  李文柏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挥挥手, 示意李二退开。
  “既是自首, 就到公堂上说吧。”
  说完,李文柏转身跨国门槛,走进了府衙。
  李二没有跟上去,而是站在麻衣男子的身侧, 警惕地看着他。
  麻衣男子缓缓站起身,看了李二一眼后,一脸麻木地,一瘸一拐地跟着进了府衙。
  公堂上,李文柏没有叫来记录的文书,也没有别的官吏陪同,甚至连惊堂木都没有敲,只是安静的坐在堂上,静静的看着那个跪在公堂上的麻衣男子。
  李二等人,则是立在两侧,呈包围之势。
  处于本能的感觉,李二觉得,这个麻衣男子相当的危险。甚至比三子还要危险。
  但李文柏却没有什么危机意识,因为就冲着刚才的接触,他发现,这个麻衣男子,好像真的是来求死的。
  一个一心求死的人,你光是看他的眼神,你就会感到绝望。这点,普通人是装不出来的。
  “说吧,既然是自首,总得有个罪名。”
  李文柏看了一眼麻衣男子衣襟上的血迹,淡淡地说道。
  “杨有德,是我杀的。”
  麻衣男子面无表情地说出了李文柏意料之中的答案。
  所以李文柏的脸上没有什么惊讶。
  “你是谁?”
  “草民罗武。”
  “本地人?”
  “本地人。”
  “怎么杀的杨有德?”
  “用剪刀,先切开脖子上的气脉,令其无法呼喊;而后刺其心口,断其性命。”
  自称罗武的麻衣男子,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哪怕说到杀人过程的时候,也描述得很详细。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脸上,依旧麻木,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就好像,不是在杀人,而是宰割家畜一样。
  李文柏突然觉得有些冷。
  眼前这个人,太镇定了,让他有些不安。
  但所幸他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敌意,于是便继续将心中的疑惑一一道出。
  “杀人手法很专业。但看你这样子,你好像只是个农夫。”
  农夫可能会因为利益纠纷或者仇恨,暴起杀人,但绝不会这么老练。这么干脆。
  “大人,全西州都赞叹大人的手段与智谋。想必大人不会不知道,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这个道理。”
  罗武终于抬起了头,正视着李文柏的双眼,表情难得的有一丝波动。
  “一个农夫,可能上过沙场,手刃过四十多个匈奴。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这话一出,无论是李文柏,还是李二等人,脸色都变了。
  罗武话中说的这个农夫,明显就是自己。他不只是个农夫,他还曾经是个上阵杀敌的士卒,无数次冲锋陷阵,手里攥着四十多个匈奴将士的性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杀杨有德的手法这么干脆,且专业。
  因为无论哪个时代,最擅长杀人的,只有三种人——医生,杀手,还有军人。
  罗武就是一个士卒,而且还是一个实力强悍的士卒。按理说,这样勇猛的士卒,有过这样显耀的战绩,至少也应该得到升迁才是,为什么最后还是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农夫?
  李文柏看了一眼罗武那瘸了的右腿,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腿瘸了,自然就不能再上阵杀敌,只有回乡种地这一个结局。
  但是,真正让李文柏色变的,并不是这些,而是罗武的后一句话——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也是这句话,让一心求死的罗武的脸上,有了一丝情绪的波动。
  可以看出,即使杨有德死了,罗武还是很恨前庭首富杨家。
  罗武是想告诉李文柏,杨家不干净。
  李文柏并不怀疑罗武的话,但眼下他要审问的,是罗武杀杨有德的事情,所以他继续问道:“为什么要杀杨有德?”
  罗武还有有问必答,语气平淡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说了一遍。
  原来,罗武自幼丧父,由老母一手带大。他本有一个兄长,三年前死在了前线战场。两年前,他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主动参军。
  按照大齐律例,家中只剩下一个男丁的,是不需要服兵役的。但罗武还是主动参了军。
  罗武自幼习武,加上先天体格健壮,沉着冷静,上了战场后,无往不利,近乎所向披靡。短短一年多,他就凭借战功,荣升百夫长。
  但是好景不长,在一次战役中,他为了救一个袍泽,深陷苦战。尽管他武力惊人,但无奈敌众我寡,他非但没能救下那个袍泽,最后自己也负了重伤,右腿落下了残疾。
  右腿残了后,他便退出了军伍,领着抚恤金回到了前庭家乡。如今连年战乱,每个月都有将士战死伤残,抚恤金也给不了多少。他家的田产也早就被豪强侵占,所以他与他的母亲为了生计,便都在杨家的铜器作坊里干活儿。
  在商户开的作坊里干活儿,这是前庭大多数贫苦百姓的求生方式。
  但是前庭的各大作坊,却年年以行情不景气为由,降低工人的月钱。百姓们要想不受饥寒,便只能加长在作坊的工作时间,来获取足够的月钱。
  于是罗武的母亲病倒了。
  罗武一边照顾家中老母,一边抽时间在作坊帮工。家中本就不多的钱财很快就花在了罗母的医药费上,眼看着母亲的身体每况日下,罗武急了,便去找作坊的管事预支月钱。
  谁成想那管事非但不同意预支月钱,甚至严明,因为罗武这些天工作时长不够,罗母又没来工作,耽误了作坊的运作,便扣了这个月的月钱。
  尽管罗武到处寻求帮助,但战乱年代,大家都是泥菩萨过江,谁能帮得了他?
  最后的结局毫无悬念,因为没钱治病,罗母病死在了自家的卧榻之上。
  唯一的亲人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一声奉公守法的罗武终于爆发了。他没有找那个克扣月钱的管事的麻烦,因为他知道,那个管事只不过是在奉行杨家家主杨邦的命令罢了。
  于是,在观察了数日杨有德的日常安排后,罗武找了个机会,在杨有德走出春风阁大门的这天早上,趁着仆从还没跟上,拿起剪刀,了结了仇人的性命。
  罗武脸色平静地陈述着自己的经历,脸上的表情早已经麻木,自己的母亲死了,母亲的大仇也已经得报,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
  李文柏静静地听着罗武的遭遇,脸色越来越阴沉。
  一个身负赫赫战功的将士,兄长、袍泽的接连战死,自己残疾归乡,一连串的苦难遭遇,都没能打倒他,最后反倒被家乡的豪绅欺负得喘不过气来,最后连自己的母亲都保不住。
  这世上,还有公平可言吗?
  这是一出令人痛心的悲剧,而且李文柏相信,这样的悲剧,绝不止发生在罗武一人的身上,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西州这片土地上上演。
  他忽然明白了罗武之前说的那句话:“一个首富之家的高墙大院,可能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尸骨堆积起来的。”
  看来,前庭不只是官吏无作为,商人豪绅,更是无恶不作。
  他身为刺史,管不了前线的抚须制度,但前庭的剥削乱象,他还是能管一管的。
  李文柏本来就要解决商税的问题,现在正好趁着罗武的案子,好好惩治一下前庭的这帮为富不仁的商人。
  只是李文柏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罗武不杀铜器作坊的东家杨邦,却杀了他的儿子杨有德?
  想到这,李文柏问道:“冤有头债有主,杨邦才是铜器作坊的东家,你要杀的,不应该是杨邦吗?祸不及家人,为什么要对杨有德下手?”
  罗武突然笑了起来,面容憨厚的他,竟也能露出这般阴冷复杂的笑容。
  “草民相信,丧亲之痛,比起自己命赴黄泉,要更加痛苦。杨邦没几年活了,杀他没有意义。”
  “所以你就杀了他儿子?”
  “不错。杨邦老来得子,对这个杨有德极为宠溺。如今他害死了家母,我杀了他儿子,这很公平。”
  罗武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一生都没有遇到过公平的对待,但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选择靠自己的武力,主动抓住这所谓的公平。
  “但你也要死。”
  李文柏觉得很可惜,罗武是个人才,若是他没有冲动行事,而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自己,那么自己便能凭借他的不公待遇,将杨家,甚至是整个前庭的商人豪绅,狠狠地打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