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随便转转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4-21 07:35      字数:2454
  “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开展呢?”在回公安局的路上,李文化问欧阳平。
  “从陈家入手。”
  “从陈家入手?”
  “对,我们就当是刚接手一起凶杀案,只要是和当事人有关联的人,都要一个一个过筛。单独问话。”“谈话”变成了“问话”,现在,陈家每一个都成了怀疑的对象,“陈耀宗也包括在内,然后,我们在把两份谈话记录凡在一起进行比对。”
  “六年之后,又是在陈家人知道一个事实之后,相信会有新的发现。”水队长道。
  “翟所长,吃过中饭以后,我们就到陈家老宅去。”
  “欧阳科长,您需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准备进驻陈家。”
  “进驻陈家?”
  “对,陈记古董店不是空着吗?我们就住在陈记古董店,这样工作起来会比较方便。”
  “行,我现在就去和陈家人说一下,顺便带两个人把古董店收拾一下。我再安排人把铺盖弄过去。”
  “翟所长,铺盖——我们自己处理,走——先吃饭,把肚子问题解决过之后,再到陈家去。”
  一行人走进了食堂,在吃饭的过程中,欧阳平还想起了一件事情,他请翟所长把陈家一干人等的户籍资料准备一下。
  翟所长当即叫来了户籍警赵雅兰。
  赵雅兰答应,在下午两点钟之前,将陈家所有人的户籍资料整理出来。
  虽然3.29案的档案材料里面有这方面的资料,但并不全面,也不细致,除了姓名年龄之外,还应该有职业,文化程度等详细的情况,特别是他们经济状况和的社会关系。既然要和陈家人打交道,手上没有掌握一些详细的资料,那肯定是不行的。
  “科长,我们要不要见一下陈菊呢?”
  “暂时不见,如果陈家人自己提出来,那我们就见,总之,顺其自然,不能表现出我们对陈菊很关注。当然,我们更不能提报案电话和纸条的事。”
  陈局长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欧阳平办案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种风格和理念,他不管接手什么样的案子,都喜欢将自己融入到案件发生的环境中去,他认为,刑侦人员越是接近案子的核心地带,就越可能接触到案件的线索,所谓“核心地带”就是案件发生的环境,要想寻找案件的线索,就必须深入到当事人和凶手活动的环境中去,3,29案,当事人和凶手活动的主要环境就在陈家老宅。在《古刹蛇踪》里面,欧阳平走进泰山禅院,接近禅房,结果发现了重要的线索,在《田家堡迷雾》中,欧阳平直接住进了祠堂,结果在卞寄秋的房间里面发现了卞寄秋的父母写给女儿的信、卞寄秋的那双鞋子和藏在画报后面的全家福。
  吃过中饭以后,翟所长和赵雅兰先行离开,不一会,欧阳平一行五人也走出了食堂,回到办公室,小曹帮大家准备了四个行李,住进陈家的是四个男同志,小曹有一个不大的孩子,所以,欧阳平让她住在家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住在一间屋子里面,确实有很多不方便。陈记古董店是一个店铺,应该是一个大通间。
  打点好行囊以后,五个人走出大门,直奔黄窑岗而去。李文化和汪小引一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上放着四个人的行李。
  五个人到陈家的时候,陈记古董店的大门已经打开,翟所长正在打扫卫生,五个人走进古董店,屋子里面还有五个人,一个人是翟所长带来的,另外四个人是陈家三姐妹和陈菊的丈夫徐在道,地面已经清扫干净,蛛网灰尘已经掸去,徐在道正在挪一个屏风,店铺里面一共有三个屏风,非常遗憾,三个屏风已经面目全非,其中一个屏风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窟窿,一个屏风上面泼了一点红漆,污损得非常严重,另一个屏风断了一条腿,斜靠在墙上。
  “徐先生,你这是要做什么?你吩咐我们做。”欧阳平走上前去。
  “我想用这三个屏风围出一间屋子来,这个店铺太空旷。”
  于是几个人放下行李,按照徐在道的指点,将屏风搬到店铺的东边,三个屏风正好隔出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空间,店铺西边的窗户有几扇已经没有玻璃了,东边稍微好一些,徐在道想的蛮周到的。
  店铺里面有一些柜台,大家将柜台搬进刚隔好的房间里面,四个柜台,正好拼成两张床。
  店铺里面有几盏灯,翟所长试了试开关,开关都是好的,灯也是好的,就是有点暗,将就着用吧!
  徐在道的担心是多余的,陈梅比他想的还要周到,她吩咐陈兰用面粉打了一点浆糊,吩咐陈竹到街上买了一沓彩纸,陈梅这是要干什么呢?她要把所有没有玻璃的窗户糊上窗纸,店铺很大,也很空旷,夜里面有风,糊上窗纸就不会冷了。
  陈家人很热情,欧阳平能感觉到,陈家人对欧阳平他们介入此案是非常欢迎的,从某种程度上将,可能还有点感恩戴德。当然也不排除中间会夹杂着一些虚情假意,大家不要忘了,凶手可能就隐藏在陈家人中间,欧阳平就是这么认为的。
  细心的陈梅还从后院拿来了一盏台灯,屋子里面的光线太暗,有一盏台灯,同志们看东西。写东西可能会方便一些,这活是陈梅说的,屋子里面正好有一张桌子,翟所长和水队长将这张桌子抬到屏风的外面,因为那里正好有一个电线的插座,所以,桌子只能放在那里,是要有一张桌子,问话即将开始,没有一张桌子是不行的。椅子不成问题,店铺里面就有好几张老旧的椅子。擦洗一下就可以用了。
  一眨眼的功夫,床就铺好了。翟所长领着欧阳平和水队长到大街上转了一圈。
  一走出古董店的大门,就能看见巷子对面的炒货铺,柜台上面放着一个铁架子,铁架子上斜插着六个长方形的玻璃罐子,玻璃罐子里面分别放着西瓜子、葵花籽、松子、南瓜子、花生米,蚕豆等炒货。玻璃罐的口是圆的,上面盖着一个塑料盖子。柜台里面坐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翟所长,这就是车婆婆吗?”
  “对,她就是车婆婆。”
  向上看,炒货铺上面是一个木栏杆,栏杆上面是一排带门窗,虽然是两层楼,但和两边的建筑物相比较,显得狭小而寒酸。
  店铺旁边的墙上靠着一摞门板,门板上标着号码。柜台上放着一部电话,柜台紧贴着门板下面的槽子。
  在店铺的东边有一条巷子。巷子很深,一眼望不到头。
  “科长,其中一块门板上有一个门洞,位置就在放电话的地方,门板一上,电话就在门洞里面。”
  在店铺的上方,伸出一个木牌子,木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公用电话”
  “翟所长,忙着呢?”车婆婆看欧阳平一行从店铺前走过,站起身,走出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