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镇宅之宝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4-21 07:35      字数:2421
  欧阳平没有去触碰佛龛,他指着佛龛,然后又朝楼梯方向指了指,和水队长、李文化打了一段时间的哑语。
  欧阳平走出东厢房:“大姐,我们还想看看库房。”欧阳平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扫了一下大厅的宽度。大家应该能明白欧阳平的意思,用大厅的宽度减去库房的宽度,不就是墙的厚度吗。
  李文化心领神会,在欧阳平和陈梅夫妻俩说话的时候,他在大厅里面走了一个来回,水队长走到罗开良的跟前,跟他借了一下火。罗开良很配合,不但为水队长按着了打火机,还递了一支牡丹牌香烟给水队长。
  大家请看清楚——或者记清楚了,李文化一共走了十八步。
  陈梅自知有些失礼,她的表情温和了许多,动作也积极主动了许多。她吩咐罗开良将画从墙上拿下来。
  罗开良搬起一把椅子放在画的下面,然后站到椅子上,踮起脚尖,将画从墙上拿了下来,前面没有来得及介绍,画是一副松鹤图,松鹤图两侧的对联很特别,它的内容是“当凌绝顶,一览众山”,这是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简化而来的,去掉两个字,意更深邃,境更高远。
  松鹤图的上面还有一个横批,横批的内容也是四个字:“风清月朗”
  陈梅打开库房的门,由于先前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笔者的介绍比较简单和粗糙,现在有必要做一些补充,库房的门很厚——有十公分左右,门的外面包了一层比较厚的铁皮——铁皮是是用铆钉铆到门上的。门鼻子深植于门框里面,门鼻子有成人的食指那么粗。锁就更大了——总之,同志们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锁。
  陈梅用力推开门,打开电灯,然后站到一边去了。
  五个人依次走进库房。
  大家还记得吗?西厢房下面的密室和库房之间有一个通道,通道的长度在一米五左右,一米五就相当于三步,李文化一共走了十八步,除了这三步,还剩下十五步。
  那么,库房的宽度——或者说库房东西的长度是多少呢?
  李文化在库房里面走了一个来回。
  大家猜猜看是多少?
  如果猜不出来,那就看看李文化和欧阳平交流的眼神吧!
  你应该能猜出来。
  对,库房东西的长是十一步。
  这也是说,库房的东墙和东厢房的佛龛之间的厚度竟然有四步,在这个世界上,有四步厚的墙吗?
  欧阳平和同志们完全可以确信,四步厚的墙里面一定有一个通道。这也就是说,从东厢房,也能进入库房,既然能从东厢房进入库房,就一定能从东厢房进入西厢房下面的密室。
  陈家的稀奇古怪的事情还真不少。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本来是不能示人的,所以,那些经过长时间寻觅和窥探的人,能发现这些玄机,也不能算是简单普通的人物。有这些玄机做铺垫,想让陈耀祖死于无形,应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难怪,吴所长和汪小引介入此案后,一点疑点都没有找到,最后不得不不了了之。凶手果然老道。
  东厢房的佛龛后面似有玄机。
  欧阳平自知,同志们的刑侦思路是对的,如果不深入到案子的核心地带,是无法知道陈家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的,如果不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是无法掌握案子的来龙去脉的。
  离开后院之后,欧阳平一行决定去找一个人。他就是陈耀祖遗嘱的公证人邓大平,欧阳平可没有忘记这个人。能作为遗嘱的公证人,一定是陈耀祖十分信任的人。
  遗嘱这种东西有两种形式:一一种是事发突然,遗嘱的人在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作为遗嘱;这种遗嘱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比如说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尽情享受他的帝王生活,一时忽略了百年之后的事情,结果被四阿哥胤禛夺了皇位。
  另一种是遗嘱人未雨绸缪,提前用文字的形式立下遗嘱,这类遗嘱是在遗嘱人活着的时候就准备好了的,比如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同时身体康健的时候,就决定传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乾隆汲取了康熙的教训,不但使帝位顺利交接,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太上皇。那份遗嘱——应该叫遗诏的公证人是几位顾命大臣。
  所以,这样的遗嘱对公证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公证人一定要守口如瓶,否则会节外生枝,影响遗嘱的保密性,进而影响遗嘱的执行,基于这种考虑,公证人必须是遗嘱人非常信赖的人。既然是非常信赖的人,那就应该是知根知底的人。
  这个邓大平到底知道陈耀祖那些根底呢?
  现在,欧阳平一行就去找邓大平要答案。
  邓大平的家在左所大姐482号,巧的很,左所大街482号就在扁担巷里面。
  走进巷子才知道,这条巷子之所以叫“扁担巷”,是因为它两头略窄,中间稍宽。邓大平的老婆说邓大平道逍遥堂泡澡去了,刚走十几分钟。
  几个人又赶到了逍遥堂。
  问了几个厅,最后走进了一号厅。
  跑堂的说,邓大平正在池子里面泡着澡。
  一个搓背的中年男人冲进浴室,把邓大平叫了出来。
  当邓大平出现在一号厅门口的时候,欧阳平他们确实有点诧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邓大平的个头非常矮,看上去顶多一米五零。
  别看邓大平身高只有一米五零,在东门镇,他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出身在京剧世家,父亲是荆南市有名的反串花旦,是程砚秋先生的弟子之一,这个邓大平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也迷恋上了京剧,但由于其貌不扬,只能在戏里面演一个丑角,武大郎就是他扮演的最多的角色,这个邓大平为人聪明机灵,又勤奋好学,竟然把武大郎演得惟妙惟肖。
  邓大平的年龄在七十岁左右。虽然是一个年已古稀的人,但身子骨很结实,精气神也不错。
  邓大平有些紧张,因为欧阳平一行四人穿着制服。
  邓大平从座位上拿起一条浴巾裹在腰上:“欧阳科长,你们找我?”
  “邓老师,您还认得我吗?”
  邓大平仔细打量一会,道:“你是小汪,我明白了,你们是为陈家的案子来的。”
  “邓先生,我们想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欧阳科长,请教不敢当,请稍等一下,我这就穿衣服——我们借一步说话。”
  “这——不妥吧!您刚下去泡澡,要不这样,您再下去泡一会,我们等一下。”
  “那怎么能行,事情总有一个轻重缓急,我们找一个地方说话,等你们办完正事以后,我再接着泡。我每次都要泡很长时间的。”
  邓大平为什么要借一步说话呢?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又不方便让别人知道的事情,欧阳平对邓大平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