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天坑深井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3-04-21 07:35      字数:2516
  每年一到年底,阎高山的活动范围就在老山南麓七个村寨,平时,他挑着卖货的担子,活动的范围在东门镇的周边地区——除了东门镇——阎高山也到东门镇去,他隔一段时间就要到东门镇去补货——当时可没有什么小商品批发市场。阎高山进货的价格便宜不了多少钱,所以,阎高山赚得完全是辛苦钱。
  陈局长特别强调,阎高山以挑高箩为生,卖一些针头线脑、点心糖果之类的生活用品,但阎高山也收一些古董文物之类的东西,乡下人,看上阎高山的货,口袋里面又没有现钱,就会拿一些东西和阎高山交换,这样一来,就会碰到一些值钱的宝贝,阎高山祖上三代以此为业,跟这个不无关系。
  欧阳平在这一段内容旁边做了一个特别的记号——三个大大的问号。
  村里人反映——只要是认识阎高山的人,都会这么说,阎高山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和善,除了嗜烟好酒,几乎挑不出有什么毛病,阎高山和田二秀的感情也不错,陈局长特别强调,门头村人之所以说阎高山和田二秀的感情不错,主要是根据两个基本判断:第一,他们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出生以后,既办了满月酒,又办了一百天。村上家家都来上份子,阎高山和田二秀夫唱妇随,村里人都看在眼里。第二,村子里面,几乎家家都吵架,村子里面隔些日子,就会有人家吵架,但阎高山和田二秀从来没有吵过架,尽管阎家和各家距离比较远,但彼此之间,还是能听到吵架声的。阎高山和田二秀不但不吵架,还经常跑到别人家去苦口婆心地开导一番。
  门头村人众口一词:阎高山从来不和人吵架,乡亲们经常在他那儿赊账,他卖东西的时候,别人少几分钱,他就免受,他还经常给小朋友们糖果吃,阎高山的拨浪鼓成了小朋友们的期盼,只要他出现在村口,小朋友们就会围拢上去。
  陈局长还提到了一个细节:阎高山经常接济堂叔阎正发,这么说吧!阎正发除了在生产队领一点口粮之外,全靠阎高山夫妇俩照顾了。
  阎高山的老婆田二秀人长得很漂亮,挑高箩在一般情况下赚不到什么大钱,但在落后的农村,有这样一种谋生的手段和路径,一家人应该是衣食无忧,阎高山挑高箩,凭的是勤快,靠得是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口碑,又有固定的客户,所以,阎高山很少让田二秀下地干活,顶多是在农忙的时候,扛几天锄头,下几天地,这样一来,田二秀无论从水色,还是从衣着上看,都要比那些整天和泥巴打交道的女人强许多。
  陈局长和吴起走访了很多女人,大家对田二秀没有一点微词,陈局长是指男女关系方面,可以这么说,田二秀的名声,在门头村不亚于丈夫阎高山。
  陈局长说这些,无非是为了说明,以阎高山的性格和人缘,他家在村子里面是不可能有仇人的;以田二秀的作风,夫妻俩在感情上没有一点缝隙可钻。
  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七号,早晨,八点钟左右,有人看见阎高山挑着货郎担走出村子,此人是门头村会计李迎中的老婆门翠华,她正准备下地干活,她打开院门,想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出院门的时候,正好看到阎高山挑着货郎担从她家院门前走过,双方打了招呼,门翠华还在阎高山的货郎担上拿了一把纳鞋底的锥子。
  按照阎高山行走的路线来看,阎高山离开门头村以后,方向应该是到葛家村,因为门翠花的家就住在村子西头,而阎高山家在村子的东头。到葛家村去,肯定要经过门翠花家的院门。
  遗憾的是,陈局长和吴起到葛家村调查走访,结果怎么样呢?大家想必已经猜到了。不错,在四月十七日这一天,葛家村人没有见过阎高山——连影子都没有见着。
  奇怪的是,陈局长和吴起在葛家村没有找到阎高山的踪迹,他们却在门头村西边的黄石寨找到了严高山的行踪,阎高山如同幽灵一样从门头村的西村口游荡到门头村东边的黄石寨。前面,笔者已经交代过了,黄石寨在门头村的东边,方向刚好和葛家村相反,黄石寨在清水河的东岸,大家已经知道了,整个护国大队十个村寨都坐落在老山南北两麓,有的村庄坐落在山腰上,有的村庄坐落在山脚下,所以,清水河的东西两岸都是丘陵地带。从门头村到黄家寨有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这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几乎是在老山南麓的山腰上。
  照这么讲,阎高山消失的地方应该是在黄石寨。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阎高山虽然出现在黄石寨,但没有在黄石寨做一笔生意,不仅如此,黄石寨的人根本就没有和阎高山照过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
  阎高山经过黄石寨,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从寨子中间穿过黄石寨,阎高山平时都走这条路,只要阎高山的拨浪鼓一响,想买东西的人就会应声而至,所有交易都可以在村子中间那棵百年槐树下完成;另一条路是黄石寨北边的一条山路。这条山路和寨子之间一条二十几米宽的河流,阎高山选择这条路,那就是不准备进黄石寨——不准备在黄石寨停留。在黄石寨人的记忆中,阎高山从来不走这条路。
  不但陈局长和吴起百思不得其解,四月十七号上午,黄石寨看见阎高山和他的货郎担的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见到的人难道是阎高山的魂灵?
  四月十七号早晨八点多钟,在黄石寨,看到阎高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在生产队社场喂牛的马宗生,此人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还有一个人是在河边洗衣服的刘双双,此人二十岁左右,是一个刚过门的新娘子,她看到阎高山从河对岸走过去,还喊了一声——刘双双想卖几两毛线和一块香皂,大概是因为声音太小,再加上树木的遮挡,阎高山没有听见刘双双的声音,也没有看见刘双双本人。
  陈局长和吴起问过田二秀,田二秀说,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阎高山刚到过黄石寨不久——刚去过的地方是不会有多少人买东西的;第二种可能是,其它村寨有人想买什么东西——一定是等着急用,而阎高山的货郎担上一时又没有——或者卖完了,所以补好货以后,直接送过去。
  后来,陈局长和吴起又到黄石寨了解情况,田二秀说的没错,四月十五号,阎高山确实刚到黄石寨去过。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很差,口袋里面没有隔夜的钱,购买力非常有限,一个村庄隔几天去一次,比较合适。卖货郎,心里面常想到的是两件事情,一是多出货,而是少跑路。希望少跑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阎高山出货的过程不是越来越轻,而是越来越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很多村民不是拿钱买东西,而是拿东西换东西,比如说鸡蛋、猎物等东西,阎高山要将这些东西拿去卖掉,才能变成钱,再去补货。所以,阎高山赚几个钱很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