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
作者:今夜无风      更新:2023-04-21 08:01      字数:4945
  对于自己的失败和死亡,原主表现的十分坦然,或者对顶着太子头衔兢兢战战生怕行差踏错的他来说,这反而是一种解放。
  周承弋本来便是一个局外人,也从未想过再次入局,对沈娉没什么实感,也不知道是否应该横插一手。
  他无比清楚这是个真实的世界,对女主光环这种东西也颇为不以为然。
  但目前来说,他处境不尴不尬,前几天才被皇帝借机叫去敲打了一番,若是要做什么,现在也不是时候。
  这么想着,周承弋就暂时先将事情放下。
  见过殿下。沈娉看到他也是顿了顿,随后泰然自若的行了礼,怡怡然坐到石桌旁。
  周承弋这才发现她手中竟然拿了一本书,简单绘了两笔水墨的封面或大或小的写了好些字,集体簇拥着浮生恐迟暮,游夜梦长安这飘然雅致,颇有仙风的十个字。
  这封面的精彩提要,自然是符谦为了更好的卖书而琢磨出来的。
  比子固先生说的时间还要快,杂志刚出第二期,京城脚下就争先恐后冒出许多跟风的,甚至有不要脸的连封面都挪用过去,就改了封面诗句。
  这年头活字印刷并不是谁都能用,抄书这个行业很是发达,别说什么版权法了,古人连版权是什么都不知道,唯一能被作者掌握且垄断的,只有句读。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放到如今便是一千个夫子能有一千个断句。
  口口相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种种教学方式妨碍了文化的传播,但却无形之中抬高了文人的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周承弋推行标点符号,会被以宋绪文老先生为首的文人抵制,认为是数典忘祖。
  经过前期的试水,这一期的封面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度,除了还没有彩印,封面图也比较潦草外,已经有了现代小说刊物的雏形。
  在封页的最右侧,还用隶书标注了第四期,盖了个卯字红章,据说集齐十二天干红章,买新一期的杂志可以只支付七成的价格。
  这不就是类似于积分打折促进消费的手段吗!
  周承弋看到的时候都惊呆了,又忍不住感慨:
  果然不管哪个时代都是有马x或是马xx的。
  符谦真不愧是一代奸商,一旦把时代的局限给他扒拉开一个小口子,他就能展现出超前的思维方式,赚钱的小点子一个一个的往外冒。
  周承弋思维发散的时候,就见沈娉看了看封面,似乎是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优雅而快速的翻开书。周承弋没有刻意去数页数,但架不住他的文是第一个,根本不需要数啊!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场景。
  沈娉看的很快,但看完之后却并没有往后翻,反而是翻回去重新看起来,应该是在找伏笔。
  他貌似记得原著中,沈娉也是京中数一数二的才女,如若不然也不可能以区区太师庶女的身份嫁给五皇子做侧妃了。
  要不问问观后感?
  周承弋已经有很久没拿到读者来信了,又恰逢新卷刊登,终究是没忍住。
  他咳嗽了一声试探开口,你是在看止戈的《狐梦》?
  沈娉顿住抬眼,矜持颔首,殿下也看过?
  只是听说过。周承弋随口敷衍,问起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你觉得他写的如何?
  文笔尚可,胜在新颖。沈娉几乎是没有犹豫的给出八字评价,停顿了一下又接着道,他上篇文受许多人推崇,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其故事内容还不如白衣书生的《十三娘》来的讨喜,不过二流,我并不喜欢。
  周承弋:
  被暴击翻倍的他一句建议弃文差点就脱口而出,好在理智及时拉住了嘴,只是眼神还是藏不住变了变。
  尽管很快就收敛起来,沈娉依旧敏锐的感觉如芒在背,她却只以为是自己的贴身侍女晚萍。
  晚萍同她一起长大,又随她嫁入皇子府,她们之间感情十分深刻,并不是一般的主仆情谊,她之所以会看这杂志,也是晚萍喜欢推荐给她的,晚萍是止戈的忠实拥护者,还写过读者信呢,不过文笔太差,没能入选后来的《读者评论》。
  所以对于晚萍不敬的视线,沈娉并不是很介意,甚至还有些想笑。
  她话锋一转,不过我虽然不喜他第一卷 故事,这新刊的偷生,我倒是很喜欢,名字也起的很好。便是冲着这个故事,《狐梦》的成书我也会定下。
  两套。她道。
  为什么特意跟我说要两套?!
  周承弋瞳孔微缩,瞬间有种自己单薄的马甲摇摇欲坠的感觉。
  就听见一声小小的开心的短促的语气词。
  他循声抬头,侍女低眉顺目眼观鼻鼻观心,连眼皮都没颤动一下。
  周承弋:完了。
  深觉不能再待下去的周承弋很快就找借口起身告辞,回自己分到的殿宇前,他打算去给闵妃和他哥请安。
  然而大抵他今日气运跌到谷底,事情总赶着事情。
  他到了闵妃宫里,没见到闵妃,反而见到他便宜爹正一遍批阅这奏章一边在训他哥,整日往宫里跑,看来是身体好多了,既然如此,你便去太学那边听课吧。
  周承弋想要撤退已经来不及了,皇帝一抬眸就看到了他。
  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见礼。
  你来的正好。南书房冬课要开了,你去教教他们,省的只知道写东西气朕。
  第20章 太学
  周承弋并不想去南书房,但事情容不得他拒绝。
  皇帝只是来通知他的而不是在征求意见,自顾自的说完,便让两个儿子退下了。
  周承爻倒是挺开心的道,父皇准许你在宫内走动了,看来离禁令废止不远了。
  比起去南书房,我倒情愿待在东宫。周承弋撇了撇嘴,说话的语气有些丧。
  周承爻忍不住笑着用手戳了他一下,你怕不是被关傻了,放你出来你愿意非要钻回去。南书房有什么不好,教书之事自有翰林院学士和沈太师,你去大抵只会让你教一些简单的。
  周承弋没这么乐观,他哀怨叹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南书房听课的都是谁。
  定国公小世子、裴将军三子、平南侯加上各自的伴读,满打满算也就十人,怎么了?周承爻思索着吐出几个名字,有些奇怪的看着他,他们都比你小许多,莫非是哪个得罪了你?
  不是,哥,没人得罪我,我怕得罪他们。周承弋指指点点,颇为深沉道,你看他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重臣之子,再不济的也是个侯爵搞不好要出事。
  周承爻好笑的看着他:你是否忘了你也是皇子?
  那不一样。周承弋理直气壮的摆手。
  周承弋愁的除了学生的身份之外,还有便是教的东西。
  周承弋有着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一个人的态度是能影响到很多人的,对于见过了二十一世纪繁华的他来说,这都是个愚昧而贫瘠的时代,这种愚昧和贫瘠它体会在方方面面。
  他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上的所有观点都能保证绝对符合时代,而这恰恰就是最致命的,他灌输的思想对于书中土著来说,或许是一剂凶猛无比的毒鸡汤。
  政治、文化、思想等,都是需要和时代相符合融洽才行的。
  影响小人物也就罢了,南书房那些来头可不小,身份最低的裴将军幼子裴晔拎出来,都能发挥出很大的能量。
  周承爻虽然不太懂他心中顾虑,却安慰道,罢了,事情已然成定居,你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也只能如此。周承弋苦大仇深的叹气,在心中庆幸:还好南书房还要一段时间才复课,他现在完全可以先做做教案什么的。
  然而两人都没想到,首先出现问题的居然是去太学听课的周承爻。
  太学和南书房是不一样的。
  时代的局限性无限拉高了读书的成本,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的扫盲行动,能够上得起私塾的大部分都是有些家底的。
  在士农工商阶级固化的如今,科举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比现代的高考还要重要一倍,而太学是萧国最高学府,也便是这个时代人人削尖了脑袋挤破头都想进的清华北大。
  想要入太学就读得基本条件便是要有功名傍身,其二便是得通过入学考试。因为每年招生名额限制十分厉害,入学考试的难度无限往科举会试靠拢,近几年甚至超过了会试。
  太学招生不计较出生,且自从先帝时期出过腐败案之后,太学的入学考试都变成了公开考和匿名阅卷,最大限度的杜绝买卖座位。自然无数寒门学子趋之若鹜。
  再则近几年来,由于皇帝几次从太学补录官员,太学的竞争自然更加剧烈了。
  长安赶考的举人进士间流传着一句话叫翰林易入,太学难考,由此可见端倪。
  毕竟每一年凡中试的进士都可以进翰林院,能不能留下来各凭本事,但也比一开始就限制了入门高度的太学好进。
  周承爻这个和亲王想要进太学,哪怕只是个借读的位置,也是要考试的,还是太学两大院长亲自出题监考。
  所幸周承爻只是身体不好,该学的东西一个都没落下,还可以说因为终日养病无所事事,涉猎书籍比常人广的多,他再是一个蠢材,也不至于连个放水的考试都过不了。
  周承爻自然是成功进去了,他本来以为即将面临的是知识的海洋,会看到太学莘莘学子们的积极与向上。
  然后周承爻被迫听了一天的争吵,恍然发现,文人之间吵架吵急眼了,也是会撸起袖子上手干的,也是会鞋履腰带头发齐飞的。
  唯一的差别,大概就是那些脏话浑话,都被替换成了文雅的词汇。
  周承弋也没想到会是这个进展,怎么会吵起来?
  周承爻幽幽的看着他,这就要问你了。
  周承弋无辜的眨了眨眼。
  原来,那些太学学子是因为《长安》杂志而吵起来的。
  杂志到如今只发售了区区四期,第五期还在校稿排版中,但在京城文人墨客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每日投给《读者评论》的读者信件都能把箱子撑破。
  不止醉春楼日日都有人跟说书先生点《狐梦》,便连市井之间,也已经有耳闻文学界后起之秀开创新流派的止戈先生,及宋绪文老先生同子固先生的句读争端。
  周承爻这祖传的运气,去的实在不凑巧,正好是新一期舆论发酵的时候,太学作为文人中心,必然是风云变幻争端不止。
  支持宋老的同支持子固的先吵了起来,有人举例提到《狐梦》,于是有看不起通俗小说认为你言过其实的也加入了进来,随后便有对长安书坊有异议的不甘示弱如此这般,一整日都没消停过。
  最后激愤到扔鞋履的,还是你的读者,他们一方认为王民不堪为人云梦狐不应帮他,一方则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诛杀戚风刻不容缓。周承爻说着很心累的捏了捏鼻子,我当时差点就站出来叫他们别吵了,好的坏的都是一个人。
  第四期的刚刊偷生卷,在村民们尽皆拒绝王民,原本应该被同情的受害者突然变成了一个恶人,而占据了别人身体的妖孽戚风,却是个与人为善的好妖。
  这一人一妖,都有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身为人却并无人性做尽小恶遭人厌弃,身为妖却偏偏通透仁善为了喜欢。
  这样的反转,自然会催生出两波想法不同的读者,有争吵倒是在预料之中。
  周承爻有身份便利,比所有人更早看完稿子,看完之后也是有些纠结的,即觉得平白和人共用身体的王民很亏,同时又替戚风感觉不值,更让他觉得疑惑的,是那个结局。
  直到周承弋告诉他,其实戚风和王民本就是一人,他们只是患了离魂症。
  离魂症其实不确切,用现代术语说便是多重人格障碍。
  是的,没错,是多重不是双重,王民的体内并不是只有戚风一个人格。
  文中有几个细节:一是王民找到云梦狐时明明第一次见面却立刻认了出来并表现的很熟悉;二则是村民们回忆王民作恶之时他总是带着伤;其三则是戚风说他不是主动出现的,受伤也是因为王民。
  这便是因为,王民或者说王民的某个人格找过云梦狐,云梦狐特殊的梦魇能力是对多重人格十分有效的干预手段,用现代话说便是,云梦狐是他的主治医生。
  人格在体内相处的并不都很愉快,时常会打起来,所以病人才总是带着伤,戚风受伤,是因为人格之间的互相残杀。
  云梦狐最后给的那个梦,更像是囚笼。
  周承爻虽然有偶然看到过离魂症这个词,却从来不曾深入了解过,他古人质朴匮乏的思想,从未想过剧情还能这样展开。
  这比阴兵卷内涵钟离元帅给他的冲击要大的多,那一卷他想的更多的是对周承弋天之骄子落如尘泥的心疼,这一卷却让他陡然打开了一个从不曾探知过的世界。
  一时惊为天人。
  君必当名留青史矣。周承爻当即如此感叹。
  现在看来可不是!
  这才刚刊出多久,太学学子就为其打了一架。
  被奉为罪魁祸首的周承弋对此无比汗颜,这看书意见相左很正常,怎么还打起来了,搞个辩论赛不行吗?
  怎么个辩论赛?周承爻一听就知道弟弟又有新点子了,询问的看向他。
  辩论他知道,其著名的便有孔子见两小儿辩日、公孙龙白马非马、惠子与庄子更是辩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千古名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凡名望者皆留下辩证文章。
  不过,何为赛?
  自然就是比赛。周承弋给介绍了一番辩论赛的流程,笑道,既有争端,那便干脆直接选出厉害的辩个痛快!
  周承爻合掌赞道,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值得推广。遂将其写信告知符谦。
  符谦拍案叫绝,并且道,既然要弄必定弄个大的,好叫天下人都知晓。
  你要做什么?把你那圈钱的本性收一收再说话。房观彦对他的秉性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