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0)
作者:今夜无风      更新:2023-04-21 08:02      字数:5110
  他住的那是院长的住房便是了。
  礼部尚书战战兢兢的打探口风,殿下怎么来了?
  等人考试。周承弋实话实说,看他一脸不信的样子,沉默了片刻,再开口压低语气带着几分神秘的道,父皇对新科举很是关注。
  礼部尚书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竟然是松了口气,陛下和殿下尽管放心,必然不会出现任何纰漏。
  周承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好好干。
  礼部尚书怎么听这句话都像带着什么特殊的意味,顿时就支棱了起来,那是拍着胸脯保证,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梦见自己事情办得好深受圣上看重,升官发财,人生圆满。
  他这一品的官再往上升,那便是封侯拜相!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摸不到的阶级。
  礼部尚书被自己的美梦喜到,对手底下的监考官那真是严格要求。
  于是第二天考生们便都发现监考严格了,稍微有点什么小动作,很可能被考官重点关注。
  周承弋在太学住了两晚,房观彦在考试,他便找了纸墨笔砚写新小说。
  便是那本以原主为原型的古穿未。
  这本书的名字周承弋怎么都想不出,最终含糊的描绘文章主题内容后请房观彦赐名。
  房观彦倒真不愧是满腹经纶,引经据典的有,含有深意的有,结果周承弋都将其跳了过去,选了最直白的《易宸昼的未来日记》八个字。
  与此同时,周承弋也对这篇文有了新的想法,那便是第一人称日记流,最出名的应当便是民国文坛巨擘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了。
  当然,周承弋自认无论是文笔还是内涵,必然都是无法达到其高度的,他所写这篇文的初衷便没那么高大上,且周承弋对原主所饱含的祝愿,这篇文基调定的是轻松。
  不过文风他倒是模仿了鲁迅先生。
  周承弋在斟酌字句上下了苦功夫,各种用语也比前面所写的还要更白话文一些,更加贴近现代文,而且他开始使用简体。
  说到这个简体,皇帝趁着扫盲发布了《永乐辞典》,在立后之后又公布了新简体,这可是叫那些学阀们疯了好一阵子,表奏者无数,朝臣们大多反对者。
  皇帝也不慌,先是拿沧州战事压;后来又以新年传唤各国传教士、附属国压下,西域以雪灾为由拒岁贡之事也是闹了一阵子;其后又迎来了进京赶考的学子联名上书抵制女子参加科举一事。
  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事情之后便是科举、录新官、一年一度由吏部举行的官员考核可以说没有几个月是消停不下来的。这简体字一事被押后这么久,哪里还有先前的热度。
  而且学阀们嘴上说着反对,背地里谁不是叫府中的文士研究,找到新的垄断之法。
  周承弋在太学的这两天,新文总共就写了个三千字的开头,交代了易宸昼两世的身份背景,以及穿越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身无分文。
  周承弋更多的时间是给手腕敷药,以及去外面晃悠。
  他发现围蹲在太学外面的已经不止是赵家楼的记者了,尤其是最后一堂考试之时,那真是热热闹闹的很,马车更是直接卡死了道儿,沈太师一家和宋绪文老先生都来了,还有不少闺阁女子和女学生。
  有看到了商机的商贩在外头支了摊子架了火炉卖茶水,顿时人满为患,赚了个盆满钵满,大多数自然不是冲着茶来的,而是被外头的春寒冻的受不了了。
  今年科举当真成了长安的头等大事。
  其实往年科举虽然热度也大,却是远不如今年的,从年前坊间便都是在讨论这件事的,也有上头提过一句的联名上书之事的缘故。
  有进京赶考的学子和京中的酸腐们一拍即合,觉得朝中这道政令简直是贻笑大方,还有过诸如联名上书抵制的,还说要搞什么游行的。
  皇帝未尝不知道下达这道政令会引起什么样的连锁反应,而他之所以推行,有两点原因:
  他确实如同周承弋所想的,从他的各个笔名的作品里看到了另一种可能,而实现这个可能靠目前的朝廷是不行的,破而后立,有周承弋的《女尊之国》和《琉璃玉骨》掀屋顶,他便可以借此开窗户,这是其一。
  而其二,皇帝是在认真考虑周承弋当初提议的让绿妩上位的可能性,虽然当时对绿妩还处于半怀疑阶段,并没有就此确定下来,出于他本身的性格,已经开始在为这个可能的选择铺路。
  他既然敢下达这样的政令,自然就已经做好了应对问题的准备。
  等到赶考的学子差不多都进京了之后,他才出手开始整肃这种行为。
  其实也并没有做出什么暴力镇压之事,他只是直接分出三千羽林军,叫他们拿着那种可以聚声扩音的喇叭,天天在长安街头喊周承弋的那句经典嘲讽,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考不赢女人吧?
  三五个数喊一次,这句嘲讽的话在长安城整整回荡了月余,无论他们拿出什么话来说,回应的都是这句。
  最后气不过的学子们在那特意被皇帝留出来的一个月间发奋图强,长安书坊出的什么《五年科举三年模拟》、《科举全解》、《科举历年真题》、《新科改六门考试模拟题册六十四卷》等等,几乎是全部售空。
  赵家楼的记者特意提前半个时辰就蹲守在太学外面,便是为了第一时间采访各个代表人物。
  比如反对女子科举派的黎杰芎直接大言不惭的说要占一甲的席位,并放言:女子若真的想证明自己,安可只考一进士?不若直取状元榜眼探花,到那时,黎某自当为今日言行付出代价,任凭姑娘们处置。
  周承弋借他的采访本翻阅了一番,也真是巧了,黎杰芎之后正是余映,记者特意将这番话说了之后,余映只神色淡然的回了一句,且看好便是。
  观雪居士神情静然的形容是记者写的,淡然后接下的那句话,却是隔着一张纸仿佛都能看到余映挺直的背脊,自信傲然的步伐。
  这记者采访了很多人,便连负责科举考试的礼部官员在上面也有记录,周承弋倒真是有些佩服他了。
  不过
  怎么没有房观彦?他状似不经意的问道,他可是丞相之子,又是唐公之徒,十岁便名冠京都,年仅二十余岁,其字画便叫人以金求之,还是理藩院板上钉钉的使臣,是状元的有力争夺人选竟然没有采访他?
  记者听的一愣一愣的,好半晌才理出一点头绪,不无震惊的道,这房观彦莫非便是唐子固?
  原来世人皆以为子固姓唐竟然是真的,周承弋纠正了一句,他姓房。
  记者却根本不在意,只觉得惊喜万分,他竟然来参加科举了!
  可不是,先前那羽林军拿着满大街询问的画像还出自他手呢。周承弋说了一句。
  记者心念一动,这事情他知道,当时还特意写了一篇报道打算发在《每日新闻》上,结果被压了下去,他不服找上编纂要说法,没想到便被带去见了房丞相,而那位正是赵家楼的总编纂。
  他没有记错的话,那画像上画的是当朝太子,鸿蒙教的事情未有报道,他却因为关注而隐约猜测到些什么。
  这么说起来,眼前这个莫名眼熟的人怎么和画像有些神似?
  记者猛地抬头打量周承弋的眉眼,反应了过来,你难道是
  周承弋也没想到不过便是随口唠个嗑还能被人认出身份,赶紧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表情无奈的同时心里也开始怀疑,他身上是不是挂了什么百分百被识破马甲的buff?
  这个时候就好想有个系统查看一下属性,然而掉马常有,系统却压根没有。
  记者也很识相的自己捂住嘴不敢大声嚷嚷,心思却活泛的回想道先前周承弋说过的话,太子殿下说是来等爱人考试的,可众所周知太子并未娶妃,又素来洁身自好。
  难道这回考试的是太子妃,也便是未来的皇后?
  记者顿时打起了精神,越是临近下考,盯着太学门口的眼睛越是不敢放松片刻,不管这个新闻最后能不能上刊,都不能阻碍他想要写一篇报道稿的心情。
  离下考还有一刻钟左右,太学院的门突然开了,就见一红色的人影缓缓从长廊走来。
  红为喜事,且状元打马游街穿的也是大红袍戴的是大红花,因此来参考的穿红衣服的考生并不少,然则容貌盛极到叫人第一眼注意到长相,而非那正红衣衫的却并不多。
  周承弋几乎是立刻便认出了房观彦,大步上前在羽林军警戒线最近的位置等着他过来,阿彦!
  你提前交卷了?周承弋问道。
  房观彦点了点头,都写完了,检查了一遍也没什么要改的,在里面待了这许久闷的很,便提前交了。
  索性也不差这一刻钟。周承弋揉了揉他的头,房观彦璀璨一笑。
  两人准备上马车离开,却被反应过来的记者拦了一下,他颇为激动,我是赵家楼的记者,请问你是唐子固吗?我能问你些问题吗?
  房观彦询问的看向周承弋,确定他真的是赵家楼的记者,便点了点头,也没计较他叫错了姓氏,自我介绍道,我是房观彦,字子固。
  记者顿时涨红了脸,连连道歉一番,这才提问,先是确认了房观彦的身份竟然真的是房丞相之子,面对自己欣赏的文学大家兼顶头上司儿子,他终究没有问出过分的问题,通篇都是围绕着这场科举进行提问。
  稍微犀利的应当便是对于女子考科举的看法,房观彦是纯正的太子派系,自然是同意的。
  最后问起科举难度,房观彦认真想了想,对比了做的历年真题,回答道,今年的科举稍微难一些,策论最后的题目是农学新作物的推广养殖,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准备。
  记者听到这个题目都懵了一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又问了一遍,实在惭愧,原来农学也属于策论一科吗?
  这里的重点在于推广方法,不必如此纠结。房观彦好心告诉他。
  记者抽了抽嘴角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出这个题目的人当真是人才也,只怕这题考差的不少。
  出题人周承弋摸了摸鼻子。
  皇帝一开始是给了周承弋两个选择:监考和出题。
  周承弋哪个都不想选,奈何他不选皇帝不放他走,周承弋最终还是选了出题,一抽就抽中了策论,好在抽的是主观大题,他对着脑子里的时政翻来覆去,最后从士农工商四个方面各出了一道题。
  士自然是军政方面,如今沧州正在打仗,周承弋就直接用了钟离越几千轻骑兵西上攻城夹击西域的案例出题,给出环境军力对手等信息,要求考生写出战斗方案。
  工业方面周承弋点了发明创新的点,这个题目主要需要人开脑洞;商业方面,则是老生常谈的重农抑商这类题目。
  周承弋也没想到四个题目这么巧,就上了农业的那个。
  周承弋本来以为自己上了考卷的只有这一个题目,直到余映第二个出考场,也被记者拦住采访。
  他才知道,发明创新的题目没有出在策论,却出在了文言的附加题上,而且这个题目诱惑性很高,出题人直接在那题目后标明,写的足够好的话,就算科举成绩不理想,也很可能进工部。
  当时翻到这个题目的无一不是惊的倒抽一口气,顿时不管会还是不会,那都是绞尽脑汁的写。
  记者也没想到还有这一出,也跟着倒吸凉气,紧张的问道,那一题你写了什么?方便告诉吗?
  余映很坦然的表示,我没写。
  记者后来又采访了别人,有人表示乱写一通,也有人压根不知道卷子后面还有附加题,顿时一片哀嚎之声,仿若失去了无数珍宝一般。
  其实没写的人并不少,房观彦便是其中之一,他不是不想写,确实是不知道怎么写,总共六门考试,全部卷子加在一起,就这一道题是空白的。
  等到坐进马车里,房观彦也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个题出的很有针对性。
  周承弋面无表情的附和,你说得对。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如果有热搜)
  热搜1:房子固参加高考 爆
  热搜2:出题人想让我死 沸
  热搜3:策论的农学创新 文言的科技创新 热
  热搜4:bt题目是太子出的!!! 爆(马上空降第一)
  感谢在20210627 23:27:52~20210628 23:52: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墨长风 5瓶;有羽翅的大鱼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94章 打马游街(改bug)
  房观彦嘴上说着有难度,几日后放榜,榜首赫然是他的姓名。
  分数统计结果出来当日,他的试卷可是在批卷组手中传阅了一圈最后才呈至皇帝案头,天文地理历史三门满分,算数第一、文言第二、策论第三,直接比榜眼的黎杰芎高了足有十分之多。
  俞仲翎这几日高兴坏了,整日笑得是见牙不见眼,逢人便说理藩院要来个状元郎了。
  说起这黎杰芎啊,倒真是挺有意思,他话放的很,人却也是真有本事。
  批卷组在复核登基成绩之时,特意将周承弋和工部蒋尚书叫过去一观,此人竟然做出了文言的那道创新附加题,还答的相当不错,绝对是全场高分的那种。
  他所提出的竟然是对于《穷书生种田》中电的设想,他很合理的想到闪电,进而联想创造出能用的闪电。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并不是在凭空想象谈空话,而是真的在企图实验。
  不过很可惜因为他的方向是错的,所以并没有成功。
  周承弋主要看的是他的实验步骤,看得直呼好家伙,忍不住喃喃道,这人真是不要命了。
  前些日子长安春雨连绵不绝,黑云压城城欲摧,只见天边电闪雷鸣好生吓人,暴雨又令护城河河水猛涨,往常繁茂的长安几乎是家家关门闭市不出,这黎杰芎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成日追着天边狰狞的亮光雷鸣往云雨中心钻。
  他还翻了古籍,特意叫人打了鱼骨形的铜片高举在手中试图引雷。
  也幸好是没有成功,不然这人已经化为焦尸埋骨荒野了,哪里还能好端端的跟记者放狠话,去参加会试。
  狠人也。周承弋对他的文章不予评价,但对他这个人却是相当佩服,有这样不要命的科研精神那做什么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