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节
作者:浣若君      更新:2023-04-22 14:04      字数:2555
  虽然说一大批的知青全部反回城市了,但留下来的也很多。
  尤其是女知青们,年龄大了,在农场里组成家庭一起安了家的,就有近十户了,还有因为看过报纸,举家搬迁到边疆来的搬迁户们,填满了知青们的地窝子还不够,现在还得不停挖新的。
  虽然说现在不闹革命了,但是又闹起了路线方针。
  今天这样的方针,明天那样的方针,今天说社员致富有理,明天又说,养头猪也是资本主义的尾巴,非得上门来割。
  总之,生产要搞,方针也不得不尊循。
  比如说,孙多余最近养了一只猪,按照人民公社的看法,猪可以产生经济价值,那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了。
  于是最近从矿区来很多人,专门找着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没办法,孙多余给猪起了个名字,叫大花,然后,认它做了妹妹。
  这不,有人上门,要牵走她的猪,她就急了:“这明明是我妹妹,咋个能是猪,你们看走眼了,这是我妹妹,不卖。”
  “孙多余,你啥眼神儿啊,这分明就是头猪,什么妹妹,你是说你生的就跟这头猪一样丑吧?”来人是矿区国营饭店退休下来的老厨子邓大庆,现在不做菜了,专门瞅着割尾巴的。
  “你就说我是头猪我也认,要不你连我一起抓走,要不就留下我妹妹。”孙大余抱着只小黑猪,分毫不让。
  “小姨,你咋啦?”就在这时,聂卫民从拖拉机上跳下来了,上前就问。
  “哟,场长家的少爷,你好你好,我是邓大庆,少爷你好。”
  “这农场里现在真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连少爷这种资本主义的名字都叫上了,我就问你,你是来农场劳动的吗?”聂卫民反问。
  邓大庆左右看了看,笑着挥了挥手就说:“不是不是,我大概说错话了,行行,我在去别处转转,你们慢慢忙啊。”
  孙多余有仨大外甥,现在跟她关系都还挺好的。
  拍了拍肥猪的屁股,她说:“你们不是都爱吃猪肉嘛,姨把它养大了过年宰,今年过年你们来我家吃肉,成不?”
  孙多余原本很邋遢的,直到陈丽娜来了,才每天教着她洗澡洗屁股,送她内裤贴身内衣什么的,让这老闺女慢慢儿的变干净了。
  出于对母亲的爱,聂卫民兄弟只要来农场,也很愿意跟她一起劳动,挣了工分也全算在她的名下,这样,能帮她多换点劳保和白面嘛。
  “姨你今天去干啥,我们帮你。”聂卫民说着,就扛起了锄头。
  孙多余说:“陈场长把西山向阳那块地全包给我了呢,说不论时间,只要能把那片地里的棉花全补齐了,就算我三十个工分。”
  “哇,三十个,小姨,我们一起帮你吧,咱们挣取一天干完,咋样?”
  “二蛋,将来两条猪大腿姨都给你。”
  “好呐,姨,咱们走吧。”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鼓励劳动制。
  农户可没有知青那么热血,鼓动一下就愿意死了命的干活儿。尤其是从内地新来的这些农户们,可会靡洋工了,一天天进了地里,你看他在那地里一天,出人不出活儿,再甭提搞生产了。
  反正只要混足十个工分,一样有饭吃,谁出力气,那不是傻吗?
  针对这种情况,陈丽娜就实行了承包到户制。
  一户人家一片地,给你定了工分,随你几天干完,总之,早干完早回家,懒汉你就磨洋工,再也挣不到多余的工分啦。
  另一边儿,刘小红召集了一群小丫头,跟着陈场长,也要出门干活儿呢。
  今天,她是跟着陈场长一起出工,和田伯伯一起去农业大棚里。
  田晋教授,是在平反之后也留在农场里的专家之一。
  “田教授,郭记者一再拍电报来,让我把您劝回去,可您就是不肯回北京,要知道,您还不到五十,在我看来,真心不老,农大已经复课,回去继续教书吧。”
  “小陈啊,经过这长达十八年的改造,我的知识水平已经严重倒退,再到教授的岗位上去,有资格,但没能力,那就等于是尸位素餐了。反而这大漠戈壁,育种育苗,于我来说更有意义,你就甭劝我了,我是不会走的。”
  “您首都的房子郭大记者说已经给您还回去了,也空着?”
  “只有俗人,才会为了一套房子而搬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冬暖夏凉的地窝子。”
  田老转而笑问:“那小陈你呢,还真要扎根边疆?好多人应该问过你这个问题吧,我觉得你如果能有更广阔的天地,事业会做的比现在更突出。”
  “老聂的实验室是搬不了的,前几天听阿书记他们商量,现在不要资金充裕嘛,马上就要选址,建造新的办公大楼。现在的办公大楼,可能整个儿做为老聂的实验室来用,你知道的,很多大型的仪器设备,价值连城的,搬一次就废了,他只能在这儿用,我们又怎么可能搬家?”
  “但在这戈壁沙漠上消磨青春,于你来说,未免太遗憾了点。”田老更可惜陈丽娜。
  “田老您看,就交通来说,咱们跟乌鲁离的并不远,现在国道也是修通畅的,将来还会有高速公路,铁路很快也将直达乌玛依。而我们有棉花,有羊毛,我们现在差的,只是深加工,并把它变成整个共和国布批制料大厂,以及大棚蔬菜的主供应区,乌玛依将来会比乌鲁更加繁华发达,您就放心吧,我陈丽娜在哪儿,哪儿就是大都会。”
  田晋当然无法想象,这片戈壁绿洲会成一个大都会,笑着摇头,却也说:“只要我活着,我会全力以赴的。”
  “田老您,就没有想过个人问题吗,既然您不走了,我可以想办法给您在基地申请一套房子,要咱们农场有年龄相当的人,你真不算老,就跟我谈一下,我想办法替您解决,怎么样?”陈丽娜很认真的,就问了这么个问题。
  田老直接笑着摆起手来:“算了算了,我眼看五十的人了,半截入了土,不提这个。”
  “小姨,这些是咱们新培育出来的甜辣椒,田爷爷说,是和西红柿杂交的,种出来估计味道会是甜的。”刘小红的手可真快,一铲子下去一个窝儿,苗子就种下去了。
  四月末的大棚里,真是能热的人汗流颊背,当然了,对于蔬菜来说,有地下水,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这样的种植真的能叫产量以翻倍的速度增长。
  “甜椒,这东西我很久以前吃过,抓紧栽下去,等它长出来了,跟着咖喱一起烧牛肉,甭提多好吃了。”陈小姐说。
  “都小心点儿,千万可别踩坏了秧子啊。”刘小红端着盆儿,在菜地间踮脚走着,突然听见一个人嗨的一声,于是回头,就见有个黄头发的洋人,对着她照了一张相。
  她连忙侧首,笑着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小铲铲,当然,她觉得自己很漂亮嘛。
  岂不知,要是这个洋鬼子的照片被送到另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