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作者:金凤      更新:2023-04-22 21:15      字数:8509
  “他说他的,你买你的,反正花的又不是他的钱,他凭什么管你?”
  “不过你倒提醒我了,也不能太相信那小子了,他毕竟不姓李,还是需要防着他一点儿,让他表面管理吧,收银员收来的钱,每个月还是要去总公司结账,财务权必须牢牢的掌握在我们李家人的手里!”
  “大哥,你多费心了,我真是幸运啊,有一个好父亲,有一个好大哥,我就靠你们了!”
  “哈哈,放心,有父亲在,有你大哥在,你腰杆子硬着呢,女人就在家里带带孩子吧,饭店也不需要你来帮忙,生意都交给我们男人做,男主外,女主内!”
  第111章 想出对策
  马路对面的李齐东看样子是要和沈佳海死磕到底了,尽管用促销活动,给顾客打七折,李齐东赚不到钱,促销力度越大,饭店亏损就越多,李齐东是用在网吧赚来的钱贴补饭店的亏损,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沈佳海都看在眼里,他冷笑。
  “李齐东只是一个莽夫,有勇无谋,他们老李家的人读书少,做生意只有勇气却没有智谋,想要用促销来压制我们沈家的饭店,他可打错了算盘,我可是出过国的人,见多识广,虽然在国外打工没有直接的管理经验,但我们去日本饭店打工,耳闻目染,也知道日本老板是如何管理饭店的,不急躁,稳中求胜,一步一步把控质量,用质量来赢得顾客的口碑,我已经买下了商铺,就是打算把饭店长期开下去的,又不要和李齐东争一朝一夕,他要亏损,他就继续亏下去好了,我又不接招,他能把我怎么样?”
  胡美娟问:“佳海,你打算怎么做?”
  “我们和李家饭店走差异化路线,他的把目标客户群定位在和他差不多的那些市井人群,为了贪图一点儿小便宜,促销,送一盘水果进店吃饭,我们就走不同的路线。”
  “我们不是出过国吗?我们就搞特色饭店,我们的装修和李家不同,他追求奢华,一切都要有派头,有面子,装修成本大,也加重了他的经营成本,在我看来李齐东的做法很浮躁,很浮夸,他只强调在表面上要有面子,要战胜我这个小学同学。”
  “他低估了我的能力,我做过医生,太懂得找到症结所在,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对症下药,开饭店是长久的事,又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我们做特色饭店,装修上用小成本,做得精致,比如能做一些桃花树,中国传统式的灯笼,把饭店的名字改得有诗意,有意境一些,提高文化档次,我们的目标客户是都市年轻人,他们是最有购买能力的,也是最肯花钱消费的,工作之余和朋友在我们饭店相聚,饭店的装修让他们放松,再播放一些有时尚感的流星音乐,这很符合现代年轻人追求时髦的心理。”
  胡美娟说:“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差异化竞争,不和李家饭店正面硬扛,而走别的路线,这种路线,李齐东不能仿制,因为他没有出国过,不懂得国外的那些新鲜的饭店管理模式,顾客是最讲求实际的,哪家饭店能给他们新鲜的体验,能有可口的美食,让他们觉得环境又好,又好吃,就能产生长久的吸引力。”
  “嗯,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好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我四姐给了我指点,她是兴达厂的厂长,确实挺有头脑,在这一点上,她确实比我更强,男人容易冲动,美娟,你也知道我的缺点,脾气忍不了,差点儿火往上撞,要去找李齐东理论,当面质问他为什么和我过不去,要不是你和四姐拦着说不定这会儿要闹去公安局了。”
  “还是四姐有智慧,她劝我冷静下来,把自己的饭店和李家饭店做对比,对比一下,我发现李齐东开饭店也是一个新手,他开游戏厅,开网吧,现在才刚刚开饭店,饭店管理的经验几乎为零,他是一个新手,隔行如隔山,饭店管理还是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开饭店很辛苦,起早贪黑,要保证食材新鲜,要聘请厨艺好的大厨,还要管理收银员,服务员,控制成本,各方面都需要管理经验,不是靠意气用事,拍脑袋来决策的。”
  “我四姐能让危机中的兴达厂起死回生,她就能指导我如何开饭店,我还是信任我四姐的!”
  “在我们兄妹五人之间,大哥拖家带口的回沪以后,经济上一直很贫困,他也没什么胆量,不是做生意的料儿,出国打工他吃不了苦,就靠退休工资,过安稳的生活,我和大哥介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所以我也不喜欢去找大哥。”
  “二姐结婚三次,离婚两次,她自己并不想努力,而是寄希望于找个有钱的男人,靠男人去满足她对物质的**,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于我,所以我给她介绍了对象中西归田之后,也很少联系她了,省得她还埋怨我,帮她介绍的中西归田不是有钱人。”
  “她有点眼高手低,对自己也没有正确的评估,她离婚两次已经让自己大大的贬值了,在中国想要找一个能接受离婚两次还有孩子的女人的男人并不多,我能帮她介绍老实本分的中西归田,已经很不错了,她也说婚后中西归田很老实,工资信封都交给她去管,中西归田从来都不拆开,打工换来的辛苦钱全部都交给老婆来管,这恐怕就是一个男人对女人的爱了,尹勤是给不了她这样的生活的,二姐就是不知足!”
  “随她去了,她就是不会满足的,能不让中西归田发现她婚外恋,和尹勤的关系,已经谢天谢地了,现在她把沈娜接到日本留学,沈娜也能在日本读书了,中西归田能帮她们母女俩解决户籍的问题,她们以后要长期留在日本生活了,那是二姐渴望的吧,我作为五弟只能帮她这么多了,接下去的路,只能靠她们自己走了。”
  “至于三哥,我还真不知道他的婚姻走向,我还真不看好薛莉,我在机场送三哥去马来西亚的时候,就不看好他们的婚姻,总觉得这个薛莉的身上有股骚气,她也像二姐那样很难跟一个真心爱她的老实男人结婚,过安稳的生活,她们骨子里就是虚荣拜金,爱攀比的那种女人,这种女人太贪婪了,三哥就算为了薛莉赔上自己所有的财产,恐怕也很难让薛莉回心转意,能留下的女人,她自然会留下,如果她不想留下,也留不住,感情的事强求不得,只能看他们两人的缘分了!”
  胡美娟说:“佳海,那我们现在隐瞒着薛莉偷偷出国,去了美国的事,将来三哥知道了,会不会责怪我们隐瞒着他,会不会冲我们发火?”
  沈佳海说:“发火是肯定的,不过,就算现在我们告诉了三哥,以三哥那个智商,那么冲动的性格,他一定会不顾一切辞掉在马来西亚的工作,跑去美国追薛莉,为了薛莉倾家荡产,值得吗?”
  “我和四姐商量过了,觉得还是暂时不要把薛莉去美国的事情告诉他了,他不知道,就会安心在马来西亚打工,哪怕打工赚点钱回来,对他今后的生活也是好的,就算薛莉在美国看上了别的男人,想和三哥离婚,会影响一点儿三哥的情绪,但是也不会让三哥倾家荡产,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伤害他太深。”
  “可是我们怎么隐瞒三哥?他难道不会自己打电话给薛莉吗?”
  “三哥只有薛莉在国内的电话号码,薛莉出国了,已经没有人接听三哥的电话了,三哥只能打电话问我们,我们暂时不告诉他,就说薛莉回娘家去了,想办法瞒着他,让他不要担心,好好在马来西亚工作就行了!”
  “那能瞒得住吗?”
  “三哥那个傻子,对我们的话不会怀疑的,他没什么心眼,人傻乎乎的,不会想太多的,他只会努力工作赚钱,他也知道作为一个男人没有钱,只会让人看不起,他在马来西亚不赚点钱回来,也能以和爹爹、姆妈交代,当初他们都反对三哥辞去在国内那么好的工作,出国发展,为了男人的尊严,三哥也会咬紧牙关,在马来西亚努力工作赚钱的,我是他五弟,对他还是了解的,你放心好了!”
  第112章 孤独寂寞
  在马来西亚的沈佳磊并不知道薛莉已经去了美国,他最近也没有打电话回去了,因为电话打太多了,薛莉也觉得烦了,与其被薛莉骂不要浪费电话费,还不如好好打工赚钱,男人只有真正有实力,有钱,才能让女人崇拜,才能有男人的魅力,对于这一点,沈佳磊还是明白的。
  他已经渐渐适应了吉隆坡炎热的天气,这里并不像之前他在国内想象得那么好,出国后才知道国外谋生也很辛苦,为了节约路费,沈佳磊从来不乘车,能走路就尽量走路。
  从租住平房步行去饭店打工,打完工再步行回到条件简陋的出租屋里,每天就是两点一线,生活枯燥而乏味,来到陌生的国度,最大的困难在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也没有一个知心的朋友,房东太太人很善良和蔼,帮了沈佳磊不少忙,但人家也要做生意,看店,下了班,还要给孩子做饭,没有时间听沈佳磊说他的辛酸史。
  每当夜深人静的深夜,沈佳磊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两只眼睛呆呆的看着头上的方寸之地,天花板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剩下的只有对家乡的思念,思念妻子,思念父母,思念兄弟姐妹,沈佳磊是一个成年男人,他已经长大了,上班的时候,他都会情感掩藏起来,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会释放出真实的情绪,他真的很想家,想要回到国内那个温暖的家,那里有他最在乎的人,他深爱的妻子,慈祥的父母,和他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
  可是他只能默默的想念他们罢了,作为一个男人,他又不能向一个小孩子打电话给他们向他们哭诉,他只能面对压力,默默承受,用男子汉的坚强去战胜困难,等到他赚到足够的钱,能去申办去美国的签证,能带给妻子薛莉她想要的幸福,那个时候,他与妻子幸福的相拥在一起,薛莉喜极而泣,这个画面一直在沈佳磊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放了很多遍。
  虽然那只是沈佳磊幻想出来的画面而已,现实非常残酷,想要赚钱,并不容易,沈佳磊在吉隆坡一家饭店打工,做洗碗工,每天都要面对洗不完的饭碗,从刚开始来马来西亚的新鲜感,都被日常的繁琐消磨殆尽了。
  沈佳磊在厨房当洗碗工,是最累最没有油水的工作,按照洗碗的数量来支付工资,洗得越多,就收入越高,因为他英语不好,也做不了服务员,餐厅也经常遇到吃霸王餐的顾客,以沈佳磊木衲的性格也对付不了,所以餐厅老板一直没有让他去前厅做服务员,有时候餐厅需要搬重东西,比如几箱啤酒,老板才会叫沈佳磊去帮忙搬运,沈佳磊也不敢好吃懒做,在国外不能和家里相比,父母能宠爱他,国外不能,都要靠自己辛勤工作来生存下去,有时候老板也会让沈佳磊等客人走后,去餐厅拖地板,给他一个水桶,他和几个华人洗碗工,一起默默拖地板,在这里沈佳磊从来都不敢偷懒,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份工作,都靠这份工作付房租,吃饭,多少都能赚点钱,如果得罪了老板,老板发火就会赶沈佳磊走人,重新找一份工作,对沈佳磊说并不容易,人生地不熟,对马来西亚的文化也并不熟悉,虽然已经在这里打工快一年了,但沈佳磊英文的进步并不大,在厨房,并不需要和别人说话,只要蹲在地上不停的洗碗。
  沈佳磊下班后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了出租屋,太过劳累,他躺在床上,就不想动弹,连晚饭都不想吃,肚子也不饿,老板总是有点儿排外,歧视外来人,偏袒吉隆坡本地人,有时候沈佳磊被主厨骂了,受了委屈,也不敢和主厨顶嘴,沈佳磊觉得在国外打工,遭遇点不公平的事,是正常的,不是马来西亚人,总是会受到歧视和排挤,在国外的处境不能和在自己国家相比,只有来国外打工自己体会到了,才能理解和明白。
  沈佳磊还是拿起电话想给家里打电话,想来想去打给谁呢?
  父母已经睡下了,不能去惊扰,四妹和妹夫又很忙,听说他们当了厂长,兴达厂要他们去管,四妹的价值观一直很正,她并不羡慕去国外发展,还是主张留在自己的祖国发展,沈佳琦认为沈佳磊都是自讨苦吃,明明可以在国内过得挺好,非要脑子一热,冲动,不考虑后果,对妻子薛莉也太过言听计从,自己一点儿脑子都没有,既然出国去打工,那是沈佳磊自己选择的道路,那他现在又什么颜面抱怨?
  抱怨可是男人窝囊的表现,自尊心很强的沈佳磊,可不能那样做。
  想来想去,沈佳磊还是拨打了五弟沈佳海的电话,毕竟当初来国外打工,还是五弟沈佳海帮忙办的出国签证,五弟是主张趁着年轻出去看一看世界的,去体验一下和国内不同的生活,等赚到了钱,回国创业,也是可以的,现在这个时代机会很多,出国打工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多选择等着沈佳磊。
  想到这里,沈佳磊的心情好一点了,他默默的等待五弟接听电话,可是电话响了很久,没人接听,奇怪了,五弟难道不在吗?
  他可能在忙,还是以后再打吧,沈佳磊悻悻的放下电话,心里怅然若失,有一种深深的惆怅和失落,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国外,无依无靠,十分孤独,一种难言的苦涩长久的积累在心里,找不到任何人诉说,这种体会实在太难了。
  沈佳磊躺在床上,强迫自己不要去多想了,为了一个男人的尊严,他也不应该过多的去打电话打扰家人的生活,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有各自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事业,都很忙,一个大男人在深夜里睡不着,孤独寂寞,靠打越洋长途电话给家人来寻求心理安慰,也无济于事,自己的道路实施要靠自己去走,既然选择了,已经出国了,就不要再指望别人来指点迷津,如果半途而废,还没有赚到足够的钱,就离开马来西亚回国,回去会被别人笑话,也难以向家人交代,沈佳磊更不想面对妻子薛莉,她还在国内等着他赚到足够的钱,帮她办去美国的签证。
  “算了,别胡思乱想了,早点睡吧,再不睡,明天起不来了,明天还要去饭店继续打工,继续赚钱,没有钱,任何人都看不起你!”
  沈佳磊在心里劝说着自己,但是他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实际做起来却很痛苦,心里很难受,这种痛苦一直折磨着他,他终于明白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了爱人和家人的陪伴,这个世界并不值得留念。
  第113章 做人不能太自私
  在沈佳琦的领导下,兴达厂越来越好,兴达厂的饮料口碑也越来越好,沈佳琦非常注重饮料生产的质量,引进了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严格管理,定期给工人进行培训,也给果农更多的利益,定期派技术人员去果园教授培育果树的方法,增加果农的收入,越来越多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在打工受挫,返回家乡跟着父辈开始种果树,有了这样的转变,赵宏翔很是佩服。
  “佳琦,还是你厉害啊,没想到罗厂长都办不到的事,你办到了,挽救了一个频临倒闭亏损的饮料厂。”
  沈佳琦笑了,“我们女人有女人的优势,我们柔韧,更有耐心,能坚持做一件事,细心,认真,把控质量,罗厂长为了个人利益,推卸责任,遇到问题不及时解决,而是用逃避的方式来躲避员工的追责,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员工当然要反对他,建立一个工厂不容易,很多员工和果农都指望着这个厂吃饭呢,他倒好,一甩手,立马就扔下这个烂摊子。”
  “做人要厚道,大家都有眼睛,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好谁坏,大家都是明白的,如果不会比较,就货比货,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员工都是聪明人,他们会跟着能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所以我还需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我们厂现在的饮料种类还不够多,我会丰富兴达厂的产品线,发展矿泉水,果汁和牛奶等产品,要拿出实力和我们的竞争对手比拼,不仅是和国内的饮料大厂竞争,还要和国外的优秀品牌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型厂家竞争,中国饮料市场巨大,特别是夏季,人们购买饮料解渴,饭店,酒店,火车站,飞机场的购物店,都是我们销售的渠道。”
  “只要质量好,服务态度好,价格比可口可乐便宜,我们更有优势,毕竟可口可乐是从国外来,对本土化做得不到位,他们是按照欧洲消费者的口味来生产的,在人性化,针对亚洲消费者方面肯定没我们做得好,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们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科学管理,人性化对待员工,提高员工待遇,服务好顾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长期的,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能怠慢,我会高度重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佳琦,你真是有办法,大刀阔斧的改革,已经见到了效果了,我支持你,我们继续努力,把基础扎实,一步一步的提升,我相信我们兴达厂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是的,以前罗厂长制度建设没有跟上,还有很多管理不合理的地方,一步一步在改革,需要时间,也不能着急,下苦功夫,注重细节,把罗厂长以前忽视的细节,我都会考虑到。”
  “对了,也不知道罗厂长最近怎么样了?”
  “听说他托关系去别的地方找了一份工作,不过人家都知道他前面的事,对他不太信任,过得也不太好!”
  沈佳琦说:“老罗若不是当初只顾自己的利益,推卸责任,只想把这个烫手山芋推给我,他也不会有今天,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宏翔,我们肩膀上的重担还是很重,现在工厂有了起色,我们也继续加油,管理上不能松懈,我们还有硬仗要打,还要和其他竞争对手竞争,接下去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是的,佳琦,你很聪明,很有主见,也很有远见,我自叹不如,我会配合你做好副厂长,把工作做好!”
  “宏翔,我要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我也做不了这个正厂长,我知道就算我个人能力再强,如果离开了你和公公对我的支持,我的才华也没有施展的舞台!”
  赵宏翔笑了,“佳琦,你是璀璨的明珠,你会绽放属于你的光芒的,我没有大男子主义,我认为夫妻一起努力,有共同语言,事业上相互帮助,有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家和万事兴,比什么都好!”
  “宏翔,今天下班以后,你先回去吧,我还要回一次沈家老宅,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我要去看望一下爹爹和姆妈!”
  “佳琦,你真是孝顺的女儿啊,他们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他们的福气!”
  “大哥一家从外地回沪,收入低,经济困难,爹爹和姆妈经常为了水电费和大哥吵架,我过去劝一劝,二姐出国去日本了,带走了沈娜,三哥又去马来西亚打工,国内就剩下大哥、我和五弟了,五弟又买了一套二手房搬到闵行区去住了,只剩下大哥和父母住,大哥经济上很窘迫,不是他不肯多出钱补贴父母生活,而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父母又是那种斤斤计较,小钱都要算的人,大哥和父母住难免有矛盾!”
  “佳琦,那你自己小心一点儿,我等你回家吃饭!”
  “好!”
  沈佳琦下班匆匆赶回沈家老宅,恰好碰到沈父沈母为了水电费和大哥沈佳勇争吵,双方各不相让。
  沈佳琦问清楚事情,原来沈母要大儿子沈佳勇多付十元钱的电费,沈佳勇不肯,说不是他用的,为什么要多让他出钱?
  “哎呀,爸妈,大哥,你们别吵了,不就是十元钱水电费的事情吗?”
  “你们别吵了,这十元钱,我来出吧,你们别吵了!”
  “佳琦,这怎么能行呢?佳琦,你不知道他们多可恶,在楼上用那么多水电,还要算到子女头上来,五弟一家住在这里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没完没了的和五弟一家吵,美娟都受不了,不是我计较这十元钱的事,他们这次多算你的,下一次得寸进尺,更要多算,父母也不能这样厚脸皮,做出来的行为不像一个长辈能做出来的事儿!”
  沈母也毫不相让,“沈佳勇,你住在家里,我还没有和你算房租呢,这点水电费算什么?有本事,你不要住在这里!从这里滚出去!”
  “佳琦,你看,姆妈她过分不?说出来的话像父母说的吗?前后左右的邻居,有父母问子女收房租的吗?”
  “收房租是外面人了,我当年按照国家的号召政策,去云南插队,在外地工作了三十一年了,做钳工也没有多少退休工资,好不容易才返回了上海,吃了多少苦?”
  “我当初如果不去插队,父母都要被批斗,现在父母竟然这么自私对待我,这公平吗?”
  “为了一点儿小钱和我这个大儿子斤斤计较,还说出要收房租外面人的话来,这像话吗?一点儿人性都没有,做人不能太自私了!”
  第114章 无休止争吵
  沈佳琦看不过去了,劝道:“姆妈,你别逼大哥啦,大哥也不是想要住在家里的,大哥的情况,侬和爹爹又不是不知道大哥真的因为去外地插队,经济困难,好不容易回到上海,作为家人,我们应该多给大哥一点儿关爱,不就是十元钱水电费的事吗?多大点儿事,不能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无情的赶大哥一家走!”
  “大哥多不容易啊,三十一年了,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这个家,我们应该多给大哥一点儿温暖,他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家人的关爱和温暖而已,十元钱水电费,我贴补给你好了,姆妈,侬也不要再吵了,侬腿才刚摔断过,还是大哥和瑾萱送你去的医院,多想想大哥的好,如果没有大哥,我们兄妹都很忙,谁都抽不出空来照顾你,要不是大哥每天去医院陪护,还要花钱请护工,现在护工也很贵的,大哥帮侬省了这么多的护工费,就不要说这点儿水电费了,都是一家人相互谦让一点儿,多想着对方的好,不要无休止的争吵,争吵只会扩大矛盾,又解决不了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被沈佳琦一批评,沈母没话说了,沈佳琦都肯贴补父母水电费了,为了十元钱,亲情如寒炭,吵成这样,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沈父赶紧劝道:“算啦,十元钱水电费也不用佳琦出啦,我们老两口退休工资都是有的,算啦佳勇也挺不容易的,老太婆,侬就不要为了十元钱水电费曲居委会拱自己的亲生儿子了,让别人看笑话,说来说去都是我们老沈家的事儿!”
  沈父这样一说,沈母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当着沈佳琦的面,她也不敢造次,只能悻悻的上了楼。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外面敲门,沈佳琦出去打开院门。
  “您好,我们是居委会的,你家花园的小房子是违章建筑,下个星期,我们要派工人来拆除!”
  沈佳勇一听急了,赶紧过来,“这可不能拆啊,我们全家都住在花园里的这间小房子里,拆了,让我们住到哪里去啊?”
  “和你母亲商量一下,你五弟不是已经搬出去一段时间了吗?底楼那间小房子不是空着没人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