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节
作者:永恒之火      更新:2023-04-23 01:52      字数:3479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也不知谁开的头,路边的读书人开始朗诵方运的诗词文章中的名句。
  一开始只是读书人,但后来连普通孩子和老人也跟着喊起来。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后来,许多人唱起有名的送别曲子,这些曲子大都慷慨激昂,很少有哀乐。
  京城人对方运北上充满信心。
  不多时,队伍进入景国学宫,学宫的学子们和普通人一样,夹道欢送。
  在空行楼船前,文武百官林立,还有会试中排名第五十一到第一百的进士。
  第815章 十科末等
  方运走下马车,万人作揖,齐声道:“恭送方虚圣!”
  方运微笑着点头道:“多谢诸位相送。”
  那些新晋进士们无比眼热,这才叫去赶赴殿试,几乎是全城相送,哪像普通进士,坐上一辆马车带着家眷就启程,别说官兵,朝廷连差役都不给安排,一切自己解决。
  方运舌绽春雷道:“京城远离宁安县,诸位就不必多礼了,我这就登船空行。诸位,告辞!”
  方运向众人一拱手,再次上了龙马豪车,就见龙马振蹄踏空,与马车一起斜斜向高空飞去,最后飞到空行楼船上。
  其后的私兵则排着整齐的队伍登船。
  在场的都是读书人,虽说到了进士就可以豢养妖蛮私兵,但很多人根本养不起,只有那些常年征战的将军才能降服妖蛮,或者本身是豪门或世家子弟。
  而且,那些人就算有妖蛮私兵,也不过零星几个,连左相柳山的妖蛮私兵也不到十个。
  但是,方运的私兵足有四百之数,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妖侯,这是连亚圣世家子弟都得不到的待遇,哪怕孔子世家的嫡系子弟在外出的时候,最多也只有一头妖侯跟随。
  不过,更多人把目光放在那一百多读书人私兵之上。
  这一百多读书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方运的幕僚,每个人都是方运的佐官,每个人都是方运的辅弼。其中不乏官场、文院、军方、圣院甚至世家的老油条,有他们在,那些普通进士所犯的错误方运绝对不会犯。
  每年的殿试进士在赴任前,都会花高价雇一位幕僚或曾经在衙门当差的老吏,有他们相助,未必能让殿试成绩多好,但可以让殿试成绩不至于过差。
  众所周知,殿试真正的硬骨头就是“吏治”,如何处理与全县上下官吏和当地豪强的关系,是殿试成绩的关键。
  空行楼船起飞,方运站在船头,就见以文院为中心,四面八方的街道上挤满了人群,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数不清的人正抬头望着天空,挥舞着手臂,高呼方运之名。
  陈圣之后,方运是景国唯一的希望!
  没有任何人说出这句话,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楚。
  景国的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代。
  李文鹰虽堪比四大才子,但他与陈观海之间出现巨大的空隙,没有镇得住一国的天才。
  而在李文鹰和方运之间,同样没有接近四大才子的天才。
  若陈圣没有受伤,再活多年,或许有人能封圣,但人人都知道,在陈圣陨落之前,景国不可能有人封圣!
  景国无人封圣的后果是,相邻的武国和庆国可以瓜分景国。
  无圣不成国。
  但方运是虚圣,只要方运能顶住武国与庆国的压力,景国有机会等到有人封圣。
  不过,这个希望很渺茫,区区虚圣无法顶得住两国的压力。
  所以,景国一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这也是左相柳山能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哪怕是皇室都不敢与柳山撕破脸皮,因为一旦景国被瓜分,皇室必然退位,到那时,柳山有无数种方法让景国皇室之人生不如死。
  方运站在船头,向城中的百姓道别。
  空行楼船超过一鸣之速,突破音障后,快速向宁安县直飞。
  空行楼船突破云层,来到高空的平流层,平稳而急速飞行。
  许多人和妖蛮都是第一次乘坐空行楼船,他们虽然好奇向远处看,但依旧排着整齐的队伍。
  方运对敖煌道:“让他们解散,休息片刻。”
  “解散!”敖煌趾高气扬地大喊。
  在敖煌眼里,天底下最威风的事情就是当教头,因为能把一群私兵训得哭爹喊娘。
  不一会儿,香风扑面,方运只觉一只柔软温润的柔荑握着自己。
  方运扭头一看,一身白色衣裙的杨玉环正站在自己身边。
  杨玉环没有看方运,而是望着前方的云海出神。
  “怎么,想家了?”
  杨玉环摇摇头。
  “不怕吗?”方运微笑。
  杨玉环轻声道:“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家,不怕。”
  柔柔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嗯!”方运用力握着杨玉环的手。
  也不知飞了多久,前方的云海突然空出一个直径几百里的大洞,形成一片晴空,如同一个大陷坑。
  方运则神色微变。
  当空行楼船临近空洞边缘的时候,方运向下望去,就见前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山脉,而在西北方向,有一座巨大的雄关镶嵌在山脚下,成为山脉南北的唯一通道。
  那就是玉阳关,一旦玉阳关告破,妖蛮就可长驱直入,直指京城。
  玉阳关内,数不清的士兵在操练,还有许多过路的商人旅人在歇脚。
  鹰扬军就驻扎在里面。
  玉阳关的中心屹立着一座圣庙,形成强大的力量保护住这座雄关,冲散云层。
  用不了多久,方运的仇敌兵部侍郎童峦就会入主玉阳关,接管鹰扬军,扼守此地。
  鹰扬军的重要性,仅次于京城守军。
  玉阳关是宁安县的大后方,一旦有妖蛮突入宁安县,由玉阳关的鹰扬军全权负责。
  妖蛮入侵若玉阳关的守将不去相助,那宁安县必将被攻破!
  若在方运任代县令的时候宁安县被攻破,则方运十科皆是末等,成为十国殿试进士中最后一名!
  人族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十科皆末等的倒霉进士,最后那进士含愤与妖蛮同归于尽。
  这,就是一些读书人曾经说过的,运气。
  运气不好,谁都不能怪。
  方运望着玉阳关,陷入沉思。
  庆国皇宫,秋阁。
  庆君翻阅完手中的奏章,猛地摔在桌子上,怒道:“景国的官员简直欺人太甚!竟然要求朕拿两府的科举名额换临江府!如此一来,我庆国每年的童生减少近三千、秀才两百!”
  “陛下息怒,临江府之重,重于两府的科举名额。”宗午源站在庆君的对面。
  庆君冷哼一声,道:“午源,文战选人之策,可是由你制定,说要十人不同,必然能打败方运,现在又当如何?”
  宗午源突然露出神秘的微笑,道:“陛下,您不觉得,在大庭广众之下逼得方运使出浑身解数,比一州之地更重要吗?”
  “哦?”庆君思索片刻,突然惊道,“你是说,是要把方运的所有底牌让妖界知晓?让他们针对方运的杀招更加致命?”
  宗午源微微一笑,道:“这是陛下说的,下官可没说。”
  第816章 抵达宁安县
  空行楼船离开京城,跨过玉阳关,飞行许久,终于来到一座县城之外。
  敖煌把头探出船舷,奴奴站在龙头之上,小爪子牢牢按着砚龟,而食指高的小墨女则脚踏墨蛟,悬浮在奴奴身边。
  杨玉环握着方运的手,与方运一同观看。
  宁安县三字最近频频出现,方运已经无比熟悉,以至于明明是第一次看到宁安县,心中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宁安县是景国北方的运输枢纽,运往西北、正北和东北三个方向的粮草几乎都会经过这里,因为宁安县外就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利用河道可以把粮食转运到东北或西北。
  那条河就是在北方很出名的益水河,而宁安县的别名便是益县。
  宁安县离益水河有数百丈远,从中引水环绕城市,形成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
  此刻已近中午,就见宁安县各处炊烟袅袅,一派安详之色,丝毫不像是紧邻前线的城市。
  宁安县的正北方,没有真正的城市,都是要塞或关卡。因为,那些地方只有战争与生死,妖蛮不会给人族任何机会种粮畜牧。
  城墙高筑,上面有士兵在巡逻。
  和江南一派春光不同,春风仿佛还未吹到这里,哪怕天空艳阳高照,一些地方还有些许残雪。
  方运昨日见江南春色,今日见塞北冬意,倍感怪异,仿佛置身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飞得更近了,方运才发现这个城市仿佛被无形的力量割裂。
  一部分是严肃的军营。数不清的士兵在操练,这里的士兵大都是新兵,经过基本的操练后,会送往三边的各个关卡。
  一部分是热闹的商人。许多从武国来的商船会沿着益水河进入宁安,商品从宁安运往附近的城市,远比从陆路直接运到京城成本更低。
  最后一部分则是宁安县的居民,现在没有农活,得益于圣庙的力量,县城内并不冷,得益于宁安县的繁华,他们只要稍稍出力都饿不死,所以他们成了生活节奏最慢的群体。
  严肃,热闹,散漫,明明充满矛盾,却出现在同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