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节
作者:永恒之火      更新:2023-04-23 01:59      字数:3578
  最后,两条茶鱼的鳞片张开,如同两只绿叶雕刻的小鱼一样,静静伏在茶杯之中,慢慢变小。
  方运拿起一杯茶,道:“此刻茶水浅绿,其味淡雅。待变草绿,则醇香浓郁。若是最后茶鱼消失,茶水墨绿,则苦后回甜,经久不散。待饮尽茶水后,再送入一杯白水,则甘甜可口,甚是奇特。”
  宗圣也不说话,按照方运所言,分别在浅绿、草绿和墨绿时饮茶,最后又喝光白水。
  饮尽之后,宗圣竟然闭目养神,似是在回味茶韵。
  宗明四人心中啧啧称奇,没想到这茶水如此神奇,竟然值得堂堂半圣如此郑重对待,甚至还在回味,隐约猜到,此茶或许对半圣的修为也有所帮助。
  随后四人看到,方运面色明暗变化,体内竟然生出潮起潮落之声,与之前玉瓶中听天浆水的声音呼应。
  一道道澎湃的气息自他周身散发,冲得亭子吱吱作响,但那力量临近宗圣后,便被无形的力量压回方运体内。
  方运体内,如海波翻腾。
  不多时,方运长长呼出一口气,就见一只白烟小鱼儿从他口中飞出,落在那茶鱼树中。
  方运收起各种茶具,望向宗圣。
  眼前所视,宗圣依旧只露侧面。
  方运沉思片刻,开门见山道:“今日学生来此,欲求一法,欲取借出之物。”
  “求何法?”宗圣已经闭目养神,似乎沉迷在茶韵之中无法自拔。
  “天常分神法。”
  “哦?”
  宗圣缓缓睁开眼睛,方运顿如直视旭日东升,眼前一片光明,却又并不刺眼,只是心神为之震撼。
  刹那后,异象消散,只看到宗圣的侧脸,无法看清宗圣的眼神。
  方运隐隐有种感觉,不是宗圣故意不直视自己,是宗圣的力量太强,或者在修炼什么术法,有强大的力量在影响自己的感知。
  “取何物?”
  宗圣再度询问。
  “当日学生不在总督府,先生怕神物丢失,代为保管,学生甚为感谢。学生既已回返,特来索取此物,并以一枚品相最好的圣体果做谢礼。”方运道。
  虽然宗圣强夺文曲星碎片是因私心,但若是宗圣不出手,景国其他世家或者其他大族,极可能会强行出手抢夺。最后,方运要么撕破脸皮抢回来,要么隐忍,都是自己不想看到的。
  至少从这方面来看,方运的确要谢谢宗圣。
  “你在葬圣谷所得,本圣略有耳闻。”宗圣道。
  方运自然知道这些事瞒不过宗圣,毕竟他是现任的东圣,主管人族内部事务。
  在被救醒后,经过短暂的调养,方运先与王惊龙进入血芒界,做完应做之事,便回到蛟圣宫休养。
  现在方运是长江之主,整座长江都在温养自己。
  至今,方运还没有将宝物上交给圣院,圣院也一直没有催促,各方已经知道方运在葬圣谷的经历,对方运甚为佩服,只等方运主动前去圣院。
  方运本想在昨日去圣院,但衣知世来访,只能改天。
  宗圣说出这话,那自然是认为一颗圣体果不够。
  方运缓缓伸出右手,看着自己的掌心,缓缓道:“这里,曾有一道细细的伤疤,可惜,我吃的圣体果太过,未能留住。”
  宗圣面色不变。
  宗明等人却暗中思忖,不知道方运突然说这话有何意,似乎只有方运与宗圣两人才能听懂。
  过了许久,宗圣问道:“你既治经有成,专攻何经?”
  “《四书》。”方运道。
  “何为《四书》?”宗圣的声音高远通透,给人以极重的距离感,像是一位学问高深的老先生在考校弟子。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方运道。
  宗圣沉吟许久,道:“善。”
  随后,方运感到宗圣似是轻叹一声,却又仿佛是错觉。
  片刻之后,宗圣又问:“《四书》主何经?”
  “《论语》。”方运道。
  方运看到,宗圣稍稍抬头,虽然还是侧脸,但给人的感觉不同,好像终于开始稍稍正视自己。
  宗圣又问:“《论语》万言,字字珠玑。若取其一,你当如何?”
  方运挺直身躯,正身正容正色道:“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在说完的一刹那,方运好像看到宗圣的身体竟然稍稍转向自己,第一次能看到他的眼神,其中似有惊讶之色。
  但是,一眨眼后,一切恢复正常。
  这句话的原意很寻常,见到贤能之人,向他学习,努力达到他的境界;看到不够贤能的人,也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是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同样的不贤之处。
  “为何非‘三人行’?”宗圣问。
  方运知道,宗圣是指那句流传很广的孔圣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比见贤思齐更容易理解,三人是虚指,这句话是说哪怕随便遇到路人,也必然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再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若有,便要改正。
  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相近,而子贡也说过,孔子无常师,他认为孔圣可以从任何人、任何事学到东西,非是寻常。
  方运却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但转瞬间便道:“贤不与善同,省不与改同。”
  “大善。吾道不孤,始可与言《论语》已矣。”
  宗圣说完,天地震动,桃山附近似有瑞气升起,万花绽放,方圆百里的人只觉心旷神怡,如同吃了人参果一样,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舒服。
  圣心大悦,天下同喜。
  第2394章 旧桃论贤
  宗明四人急忙低下头,心中惊骇。
  四人都没想到,方运不过短短几句话,便获得宗圣的高度认可,宗圣甚至认为方运已经可以和他讨论《论语》,这几乎是人族最高的称赞,也是对方运读经的最高认可。
  连半圣都认可,除却孔圣,没有谁可以再在这方面否定方运。
  四人都在心中琢磨,始终不解其意。
  “宗圣谬赞,学生当不得。”方运谦虚地道。
  “天常分神法,须心志坚定,永固不摇。我观你神念与众不同,似是另有际遇,学此术倒无不可。只是,你需去吕圣世家,翻阅《吕氏春秋》原本,方可尽数掌握。”
  说完,宗圣伸出手,对着方运眉心一点。
  两人明明相距不足一丈,方运却感觉那一指犹如万里之遥。
  一点灵光自宗圣指尖飞入,落入方运文宫。
  方运呆坐原地,双目空洞,神念已经包裹那灵光,开始学习天常分神法。
  慢慢地,天色昏暗。
  方运一动不动,宗圣依旧坐在那里饮茶,另外四人也不敢妄动。
  待天明,一切未变。
  一共过了三天三夜,方运才眨了一下眼睛,双目之中透着喜悦之色。
  “多谢莫居先生指教。”方运道。
  “哼!”
  宗圣冷哼一声,又一甩手,只见一点银光飞入方运的眉心,随后便拂袖而去,踏入虚空,不见踪影。
  那银光落在方运文宫,便化作文曲星碎片,向上高飞,融入微型文曲星之中。
  方运起身,向宗圣消失的方向深深作揖,然后继续坐到武侯车上,离开旧桃居。
  出了旧桃居大门,方运正要飞离,但突然停下,望向宗明。
  “他日若困于学,可寻我解惑。”
  说完,方运乘坐武侯车远离。
  宗明深深作揖送别方运,待方运远离,他露出一脸无奈的模样,道:“三位大先生,我与方运决无瓜葛!”
  三人却并不在意,只是在思索。
  一人道:“听老祖宗话里的意思,若在《论语》之中选一句为最佳,定然是那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方运那……咳咳,方虚圣竟然与老祖宗英雄所见略同。若是老祖宗问你们,你们会选何句?”
  宗家人叫惯了方运之名,很少敬称,但现在把方运与宗圣一起提,若不对方运用敬称,反而拉低宗圣身份,不得不以虚圣敬之。
  另外三人轻轻摇头,闭口不答。
  “那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无争议,但方虚圣所言‘贤不与善同,省不与改同’,又是何意?在我看来,见贤思齐一句,与三人行一句并无区别。”
  四人思量片刻,宗明突然道:“善者未必贤。”
  三位大学士眼前一亮。
  “你悟性果然非凡,此乃点睛之笔,破开云雾。贤者,能也,善者,更倾向于仁德。”
  “不错。《论语》中,见贤思齐的上一篇,乃是谈君子与小人之别;而三人行上一篇,则是谈怪、力、乱、神。贤与君子呼应,而善与异乱呼应,当略有不同。”
  “三人行虽有善者,但却难有封圣之道,贤者则不同,称贤之人,若非名士,便是大儒,自然高于善。”
  宗明道:“善者通贤,贤者通圣!”
  四人顿时有所悟,喜不自胜。
  “那自省与改之呢?”
  宗明道:“贤人各有圣道,若见自己不贤,心中知晓即可,或自然而改,或无须去改。”
  但另一位大学士却道:“此言有未尽之理。你之贤处,或于我不贤;我之贤能,于你未必是贤能。譬如各家百道,自然有相悖争议之事。故而,方虚圣说自省就够了,绝不能随意改之。可改之事,是小善,自省无改,乃是大贤!”
  “当是此理!”
  “不过,为何两位先生读《论语》首重见贤思齐?”宗明疑惑不解。
  三位大学士相互看了一眼,未能立刻解答,四人讨论许久,才有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