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3918
  平时上工都是用葫芦带着水喝,像搪瓷缸子那样的金贵玩意儿是摆在家里放着瞧的。
  苏敏感觉自己胃饿的咕噜作响,但也没法子,不到下工的点就得坚持着。
  她其实看见几个小孩拾了花生偷着吃,苏敏也学着他们掰开一个小花生,刚摘的花生还是湿的,并不好吃。
  苏敏也怕偷吃被发现,上次偷吃还是小时候蛀牙了爸妈把糖放起来她实在是馋的不行才偷的,被发现后被教育了一通。
  没想到时隔多年,她竟然又偷吃了一次。
  终于坚持到中午,苏敏恨不得飞奔回知青点。
  刘霞这时走到苏敏跟前:“我一边收花生一边瞧你这边,捡个花生也晃晃悠悠的。
  连这都受不住,可见你身体还是没好。这病不是说你从外头瞧上去没事了就没事。何况你这脸色瞧上去也本就不算好。”
  苏敏挨着她站着,将身体的力都放刘霞身上:“我就是没劲儿。”
  刘霞摸摸她头:“那你要不和队长说说再歇几天?”
  苏敏摇头:“算了,我没那么娇气。再多歇下去也不好意思让队长给我记工分,不然别人该有意见了。”
  “哪有那么多有意见的人,最多就是赵宁宁那个见不得人好的,你别理她就成。”刘霞以前也是在知青点住的,很了解赵宁宁的性格。
  “没事,我心里有数。”
  “你有个哪门子的数啊,算了,今儿轮到谁做饭了?他们没让你做吧?”
  村里人大部分都是一天吃两顿饭,也就是秋收的时候更辛苦一天才吃三顿。
  但知青们是一天三顿饭,这是从小的习惯。做饭是七个姑娘轮着来,每人一天,男知青们给打下手。
  这做饭的规矩变了好几次,每年一来新知青或者有老知青结婚了搬出知青点就会改一次。
  苏敏摇头:“沈月替了我一次,卫国替了我一次,等下次再轮到我,我就让朱红再替一次,那个时候我应该就全好了。以后我还回来就行了。”
  说的好听,实际上是苏敏压根儿不会做饭。
  从醒来后每次轮到同屋的三人做饭她都跟着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也是在偷学做饭。
  还好他们知青是真贫穷,没什么原料,一般都是稀饭煮红薯加个窝窝头,做起来不难。
  难的是烧火,还好有男知青们打下手,烧火洗碗都是他们的活儿。
  苏敏想着过两天她得自己实际操作一下,然后让老手朱红在旁边帮忙。
  朱红是女知青里想的最少的最没心眼的,她不会多疑惑苏敏怎么突然不太会做饭这件事。
  第6章
  刘霞一听苏敏这两天不用做饭也放心了,拉着她边走边聊:“也行,她们三个人都挺不错的。敏敏,你别嫌我多嘴,像你这样家里边不帮衬的不如找个人嫁了。”
  苏敏没想到她突然来这么一句,警惕的问:“你干嘛突然说这个?”
  刘霞神秘的说:“我这也不是突然有这想法的,我知道你要强,但咱们城里人在干农活上确实不如人家农村的。
  你也知道我公公和大队长是亲兄弟,我听公婆在家里谈起你,说因为你陆向红还发了一通脾气。”
  苏敏都惊呆了,陆向红一个队长家的闺女,怎么还因为我发脾气!
  刘霞细细解释:“你也知道你是女知青里最受大队长喜欢的。从你来了队里,大队长给你的就是七个工分。
  这可是村里结了婚的女的们的正常工分。
  这不仅是因为你能吃苦,还是大队长通过你和秦征告诉所有知青,能吃苦的工分高,说不准还能被推荐上大学。
  像你以前才十三四,就是再能吃苦,一个小姑娘能干多少活?”
  苏敏明白了,原身不过是被树立了一个模范。
  确实一个小姑娘又不是力大无穷,也没干过农活,唯一的优点就是踏实肯吃苦不爱抱怨。
  “而且你当时年纪也小,来了这儿也没人给你寄东西,村里人都知道你没人补贴,所以大队长就多照顾你一些。”刘霞继续说。
  知青们家境好坏村民们心里都有数,像那三天两头去镇子里取包裹的,一看就是在家里受宠的。
  原主能吃苦,人家队里也照顾她这个十三四的小姑娘呢。
  “那这关陆向红什么事?”苏敏还是很疑惑。
  “你的情况估计是翠花婶子无意间和陆向红说过。
  前两天你不是淋了雨病了,大队长夸你品格好,不娇气,让娇气的陆向红和你学习。
  陆向红就叭叭叭的说你根本不配拿七个工分,大队长骂她,她就和大队长吵起来,说大队长做人不公平。”
  说着刘霞压低声音:“你也知道翠花婶子最爱这个女儿,大队长说陆向红处处不如你这样的话估计扎她心了。
  我就怕她劝着大队长不再给你七个工分。”
  苏敏听着也有些担忧,但还是嘴硬:“这又不是翠花婶子说了算的。”
  “翠花婶子是说了不算,可现在这些知青里是属你年纪小。
  赵宁宁和你同岁也比你大几个月,不然她那样子作妖为啥大队长也没下狠手整治她,还是看着年纪宽容着呢。
  但这马上又来新知青了,按着年岁算,估计都和你差不多或比你小个一两岁。那个时候人家大队长肯定更照顾年岁小的。”
  苏敏无奈:“那照你这么说也没什么办法,到时候就让大队长减我的工分呗。
  像是沈月她们不都是六个工分,许安安才五个,不都能吃饱嘛。”
  确实她十七岁在村里也不算是小姑娘了,以前被照顾没啥,但现在自己的工分不仅比女知青们高,还比同村同岁的小姑娘们高的确容易惹出矛盾来。
  “你真是个傻子。”刘霞忍不住骂她一句,“大队长照顾你这件事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但说出来就不太好了。
  但如果大队长降你的工分,工分是够你用,可这同时不是说明大队长不打算再照顾你了。”
  “那也确实不能让人家一直照顾啊。”苏敏一时没听懂刘霞的潜台词。
  刘霞指点她:“在咱们大队,大队长就是权威。像你这生病还记工分,也不是没有人不满的。
  但大队长坚持也就没人继续说啥。可突然降你的工分,会不会有那脑子不灵光的以为是你得罪了大队长?”
  这下苏敏不好说了,农村人没城市人精明不过是他们见识不够,想的浅,但每家每户的小心思可是不算少。
  虽然不知道原主原来和翠花婶子的关系怎么样,但今儿见面人家是没搭理过苏敏。
  若是真有人以为苏敏是得罪了大队长才被降工分的,那到时候人家不论是本就看不惯苏敏还是为了讨好大队长都有可能让苏敏的日子过得麻烦不断。
  “那陆向红只是嘴上不喜欢我还是真心里就烦我烦的不行,恨不得让大队长找我麻烦。”苏敏问刘霞。
  刘霞白她一眼:“你还真是病糊涂了,陆向红一直就不喜欢咱们女知青。
  你也知道,农村里读书的人不多,女孩子就更少了,整个村子里读了初中的姑娘一个指头都数的过来。
  而陆向红有个大队长的爹,四个好哥哥,家庭条件自然是最好的。就是整个公社她也算是好出生了。”
  刘霞话头一转:“但放到知青里就让人看不上了。
  就算成分不好的许安安,人家那也是资本家的小姐,光是外语就会两三种呢,乐器听说也会好几样。这哪是读半年初中就比的了的。”
  苏敏没想到许安安这么厉害,她平日里有些文静,又有洁癖,在这个年代洁癖和娇气是划等号的。
  “还有沈月和卫国,卫国他爷爷那是老革,命,他爸爸叔叔哥哥堂哥几乎都在部队上。
  陆队长有个堂叔也是当兵的,听说和卫国家里有点关系。虽然卫国在六大队,但也很受照顾。
  若不是她爷爷的问题,上次被推荐上大学的一准儿就是她了。”
  苏敏没想到知青里还有这样的门道。
  刘霞继续说:“沈月爸爸也是大学教授,她妈是个医生。
  虽然现在环境不太好,但人家都不是普通人家,她们都是家里面费尽心思送咱们这儿来的,因为打听到这里斗争不严重。”
  那原主运气还不错,不过原主工人家庭出生,去了什么地方都不怕斗的,只是戾气太重生活的也辛苦。
  刘霞又说:“剩下的女知青,不管你爸和你关系怎么样,你确实是大城市纺织厂副厂长的女儿。
  像赵宁宁,她妈好像还是个厂子里的主任。
  而知青最少也是初中毕业,你看,是不是每个拿出来都比陆向红强?”
  苏敏这么一想,确实是各个都比陆向红强,陆向红虽然爹妈好,哥哥好,但她自己既不是军人也不是工人,连农民都算不上因为她也不下地。
  而女知青各个都是城里人,也都读过书识过字。
  “可她干嘛非要和女知青比啊?”苏敏不解。
  刘霞小声问:“嘿,你忘了王国安啦?”
  苏敏还真忘了王国安,但话不能这么直接说,于是她试探着说:“陆向红还记着这事儿呢?多久了啊都。”
  “是啊,都一年多了,我偷偷和你说,当初陆向红读了半年初中就不读了就是因为王国安。
  咱们公社十二个生产队,除了公社小学,每六个队还有一个小学,咱们队的就在隔壁村。陆向红上小学还能每天回家。
  等她上初中,只能去公社。她家没人接她,必须住学校。
  那个时候不知道她怎么瞧上王国安了。
  人们都说村里面的姑娘腼腆,我看可不是。
  她那时候不过十四岁,就因为不能每天见王国安就死活都不愿去上学了。
  当时还让大队长和翠花婶子生了一大通火。
  不过他们还以为自己闺女只是不爱读书呢。”
  “啊,队长和翠花婶子还不知道这事儿呢?”
  “队长肯定不知道,不过翠花婶子想来猜到了,知女莫若母,我见翠花婶子对杨树不太客气。
  咱们以前只是猜测队长家的千金看上王国安了,这也是我家小姑子和她一起念书,才知道这些事。
  你看,我家小姑子今年都读高一了,她呢,还在家伤心的窝着呢。好像人家王国安真对不起他似的。”
  苏敏随口附和:“王国安可真倒霉。”
  “是啊,明明他早早就和杨树确定了关系,是咱们知青内部成了的唯一一对。
  而且人也正派,若是换个心思不正的就和陆向红处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