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3281
  像是肥皂票,布票这些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到时限没用完那就过期了。
  刘霞有这些票,但她也节省舍不得花钱,就把多余的票子救济了苏敏。
  苏敏也是拿钱去买她的票,可人情也得记下。
  刘霞也知道原主是真穷,都是每年过年的时候结算工分才让原主结这一年的帐。
  可原主欠的也就是些小面额的布票,针线票,香皂肥皂票,牙膏牙刷票之类的,这些东西虽然零碎,但不算太值钱。
  统共加起来也超不过十块钱。
  棉花这种稀罕物儿她可不能去借,这个年代棉花不比银子差。
  明知道这东西谁家都缺,她再去麻烦刘霞就太不知道好歹了。
  在原主的小本本里写过一个地方,县里五金厂南边有个小巷子。
  今年夏天知青们实在馋肉的不行就一起凑钱然后去买二斤肉,没花票三块钱就买到了。
  估计那就是传说中的黑市。
  只要钱不要票或者要的票很少。
  苏敏就想着挖河泥结束趁着队长说让歇两日的工夫去县里瞧瞧,说不准真能买到些东西。
  哪怕没有棉花但能买到其他也是好的。
  因为她什么都缺。
  原主其实没去过几次县里,她没有信需要往出寄,更没有包裹寄来,又舍不得花钱,自然去的少。
  这次她也只打算自己一个人去,便找陆队长写了个条子。
  有的时候去了县里会被盘问哪里来的做什么的,开了证明会省不少事儿。
  她虽然没去过这个县里,但以前她放假的时候瞎浪也没把自己弄丢过,何况在这治安很好的时候去小县城呢。
  她已经打听了路怎么走,出了村子沿着大路一直走就能到了县城。
  可朱红说得走两三个钟头,她们女知青都没有表,时间是估算的。
  男知青们有表,但他们很少步行去县里,都是等村子里的驴车进城的时候蹭车呢。
  苏敏觉得自己走路肯定没有朱红她们快。
  而且一口气走两三个钟头也能要了她半条命,为了给路上留够休息的时间,她早上六点就出发了。
  队里是有个钟表的,每天早上六点都会有人看着时间吹哨子让壮劳力们集合。
  这是苏敏走过最僻静的路,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距离立冬也就剩半个月不到。
  沿路的树有不少,叶子也都黄了。
  六点的时候天还不算大亮,气温也低,一阵风吹过来苏敏就得抖一抖。
  出了村子,她就一个人吭哧吭哧的走在大路上。
  脚踩着破棉鞋,身穿着破棉衣,头发半个多月没洗,拿一截子麻线扎着,脸也被风吹的发红。
  怎一个惨字了得。
  我现在已经是个正儿八经的村姑了,苏敏苦中作乐的想。
  她以前的同学还特意拍过一组照片,穿着红棉袄绿棉裤黑棉鞋,红头绳扎着两个麻花辫儿。
  脸颊再涂的红扑扑的,土中带着简朴的气息,再加上小姑娘黑眼睛和小圆脸儿还挺好看的。
  可苏敏现在棉衣棉裤棉鞋一穿,她都不敢照镜子。
  刘霞结婚的时候买了一面小镜子,苏敏有次瞧了一眼就不敢多瞧了。
  这原主五官和她倒是像,但架不住面黄肌瘦的。
  她可是有着自信考电影学院的纯天然美少女脸啊,可现在看上去除了眼睛亮点儿再没有别的优点。
  仔细说起来她们两人年纪差不多,但她现在真的是麻杆儿似的。
  这和苏敏以前运动瘦下来的苗条不同,是真没机会胖的瘦。
  头发枯黄,皮肤也没光泽,就很营养不良。
  苏敏接手这么一副身子,只能慢慢养。
  她这两天已经和村里大婶买了几个鸡蛋,村里人一家也只让养两三只母鸡,每天最多三个蛋。
  这些蛋明说是不让买卖的,但私下管的没那么严格。
  她这两天每天一个蛋虽然身体上没感觉真强壮了多少,但心里上总算有个期盼。
  等营养跟上来,她一定还会和以前一样好看。
  苏敏走了一段路,公社的劳动大队是按着地理位置分的。
  苏敏她们是五队六队,再往县城的方向走经过的就是四三二一这几个大队。
  县里四面有五条路,分别是不同的公社。
  这路还是挺容易认的,就这么几条,想走丢都不容易。
  没有表,不好估算时间。
  苏敏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长多久,但实在是累的不行,就靠着路边的树歇一歇。
  边歇还拿脚踩着树下的叶子,嘎吱嘎吱响。
  原本还觉得自己的破棉袄穿着冷的不行,但现在走了这么一阵,身体就热起来了。
  苏敏唉声叹气了一会儿,她自觉自己也算能吃苦,哪怕来到这破地方她也没撒手不干,或是厚着脸皮找个本村人嫁了。
  这是她这辈子最吃苦的一段时间。
  可心里确实还是不甘心,这过的什么日子啊,连最基本的日常需求都满足不了。
  吃穿都是问题。
  她甚至想过要不要去坑原主父亲一笔钱。
  他现在过得好着呢。
  他是纺织厂的副厂长,苏敏厚着脸皮直接给纺织厂厂长,主任什么的写个信哭诉一下后妈的做法,再讨要一些生活费还是不难。
  他们这些人总是要脸面的。
  靠着这些讨来的东西还能撑一段时间。
  可人家原主有骨气和自己亲爹断了亲,那苏敏也不好再去联系。
  这个年代还是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说法,当爹的不疼女儿又有什么办法。
  原主宁可没这个父亲,那苏敏以后就和他彻底断了来往就好。
  苏敏也没有想过太长远的事情,她刚来那会儿忙着打听现在的情况,又生怕被人发现自己不对劲儿整日里提心吊胆的。
  后来她开始上工,每天累得要死,晚上都没有睡前思考的时间,天一黑就钻被窝里一秒进入梦乡。
  如今走在这路上,前后没有一个人,苏敏不怕,但却开始惶恐。
  走着走着就忍不住想自己以后就要过这样的生活了吗?
  她知道这样的历史不会太久,过几年就会恢复高考,然后改革开放,可她真的能撑到那几年吗
  这样麻木的日子过久了,她会不会也变僵了。
  第17章
  实话说来,苏敏来到这里以后没有多少真心感到愉快的时候,虽然愁苦的时候也不多。
  更多时候都是浑浑噩噩熬日子。
  她以前从未想过要这样早的负担起自己的人生。
  她是个有主见的人,但时常也还需要家人的帮助提点。
  以前遇上了没经历过的事情,没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和家里人聊聊,他们就会教导苏敏一些人情世故。
  可现在苏敏再没有外援了,钱不够就得自己挣,欠了钱也得想办法还,吃不饱就饿肚子,穿不暖就冻一冻。
  就算她以后遇上了喜欢的人,如果她自己无法判断对方的人品,也看不清对方的真心,都没个可以商量的人。
  恐惧是一直都在的,苏敏以前没有生活经验,就算从度娘那里也能找点解决方法。
  可现在她一无所有,哪怕刘霞那也是原主的朋友,她和原主性格相投不代表能和苏敏能成为知己。
  虽然苏敏和刘霞相处的很好,但她总觉得那是原主的朋友。
  苏敏不知道走了多久,太阳也升起来了,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苏敏有了很大的安全感。
  哪怕是穷的吃不上饭,苏敏也希望有可以带给她力量的家人在。
  她恐惧未来,逃避现实,但这是她自己的人生,她得为自己负责。
  她不愿意真的每天种地,更不愿意衣食都勉强凑合。
  更多的,还有观念的不同。
  她以前是个学渣,现在却除了读书也没有别的好出路。
  她除了唱歌跳舞也没什么特长,可又没有本事去文工团工作。
  苏敏有些感激原主下乡的时候还把高中课本背来了,但她一个学渣,底子不好,初中知识都麻爪。
  如果真的恢复考试,那也是人家真学霸真时刻不忘读书的好孩子们的事儿,自己去考场走一圈就没有然后了。
  入了冬,闲下来的时间也就多了,苏敏决定要好好看书,然后打听一下知青里有没有爱学习的,和人家请教请教功课。
  有了计划,苏敏走路也有精神了,虽然她现在走的脚底板疼,但心里却感觉有劲儿的很。
  她走起路来都是轻飘飘的,这不是为了走路好看,也不是心里乐开花儿。
  而是她脚底是手纳的千层底棉鞋,这种鞋不耐穿,像是孩子们跑跳的多穿两个月鞋就废了。
  男人们也最多穿三个月,也就是女孩子可以绷着劲儿走路,看到石头水坑都得绕着走,这鞋才能多穿些时候。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