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3148
  苏敏:哇哦,这是哪家的小天使啊,太会说话了叭。
  你这么可爱,姐姐真的很想给你吹树叶子听啊。不只是树叶子,你想听什么姐姐都能给你吹啊。
  她没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伸出去在陆建设头顶撸了一把,小孩子的头发短短的,还软软的,可好摸。
  这时又有人扯着嗓子问:“苏知青,这歌这么好听,是不是电影也特别好看啊。”
  苏敏还没回答呢,就有另一个大婶子说:“你这问的是什么话,电影还有不好看的?”
  众人都哄堂大笑。
  陆建民和陆建军听的也格外投入,他们不仅耳朵在听,还在心里将苏敏唱的歌和原来的曲子拿来比较。
  等苏敏唱完他们也跟着鼓掌。
  他们不仅看电影的时候听过这三首歌,在上班的时候是从收音机里也听过这三首歌。
  所以虽然他们自己唱的不太好,可是也知道这三首歌该是什么样儿的。
  最重要的苏敏没有唱跑调,这就可以了。
  他们两个的要求也就是在联欢会的时候唱歌别走了调那就成了。
  毕竟他们是工人,又不是歌唱家,没人要求那么多。
  陆建军倒是有些惊奇他们大队的知青里还有苏敏这一号人。
  尤其她出生不错,正经工人家庭的女儿,唱歌这么好听还这么低调,从没怎么张扬过。
  这次要不是她欠了自家弟弟人情还未必会主动过来帮忙呢。
  要是自家妹妹有这么一副好嗓子,估计恨不得让全公社都知道。
  其实前段时间陆建军对苏敏的印象不太好,觉得她挺有心机的。
  不过和自己弟弟一个照面的功夫,就让自己弟弟觉得她可怜,先是骑车把她载到县城里,又陪她去黑市买东西。
  最后竟然还帮她换了不少布票,还拿着布票把布买回来。
  甚至弟弟还抢到了一小块粉红色的布,虽然弟弟说这布是售货员听说他给亲妹子买布特意让他选的。
  但陆建军还是觉得陆建民对这苏知青有点微妙。
  尤其他发现陆建民把苏知青给她的十块钱都花了,最后还倒贴了五毛钱。
  但陆建民却写信给苏知青说最后十块钱花了九块八。
  这就算了,自家弟弟还和他借了新发的布票,然后连着他自己的一起送给了苏知青。
  陆建军知道自家弟弟虽然性子单纯,但也不是个老好人,见人就帮。
  平时也是一个心里有成算的后生。
  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帮人,就由不得陆建军不多想。
  问他为什么要帮苏知青,他就说苏知青挺不容易的。
  问题是这个年月里,谁过的容易啊。
  不好说自家弟弟的不是,那陆建军就觉得问题是在苏敏身上。
  你一个好好的知青,能让我弟弟觉得你过的挺不容易的,可见你是和他故意装惨来着。
  不然不可能就进城捎了她一段路,就连她日子过得太艰难都猜出来了。
  自家弟弟又不是福尔摩斯。
  是的,作为一个青年人,陆建军也是偷偷摸摸的看过福尔摩斯的。
  不仅看过翻译的版本,他还看过原版。
  在他屋子里现在还藏着这几本书呢。
  陆建军是真挺怕弟弟被女知青骗的,尤其现在的法律也挺坑人。
  他们钢铁厂在整个县里那都是福利最好的一个单位。
  所以一般来说,全县的姑娘都想找一个在钢铁厂上班的工人当老婆。
  所以钢铁厂的小伙子们眼光都挺高的。
  陆建军就有一个工友,有人给介绍对象,他看了之后觉得不满意,他想找个漂亮一点的媳妇。
  然后那姑娘竟然抓着他的手就放自己胸脯上,又大喊流氓。
  他这工友被抓到警察局,还差点被当成流氓罪给枪毙了。
  后来还是同意娶这姑娘之后,这姑娘松口说他们是在处对象,当时是喊着瞎玩的。
  最后那工友就只能娶了这么一个又丑又坏的老婆。
  虽然半年之后他就离婚了,但也因此成了二婚,不太好找对象了。
  而且他那前妻还时常骚扰他,经常在厂子外头等他,烦人的要死。
  有了这工友的倒霉经验,全厂子的未婚小伙子都不敢随便和姑娘们搭话了,就怕自己成了下一个倒霉蛋。
  可自己弟弟,还主动去帮女知青。
  好,你是出于好心,但要是真有什么事情,警察都觉得你们有一腿,不然你凭什么会这么帮助一个小姑娘啊。
  到时候那是有一千张嘴都说不清。
  就算后来四叔家的陆卫民把那布票还回来,陆建军也没觉得苏敏不爱占小便宜,人品好。
  反而更怕她是心机深,因为如果她收了那布票,自家弟弟以后就一定不会再帮她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那些东西不止十块钱。
  要是苏敏故作不知全收下了,那她的人品就很有问题的。
  但现在苏敏把布票还回来了,在自己弟弟陆建民心里苏知青就是一个不爱贪小便宜的人了。
  所以陆建军一边希望苏敏真的和自己弟弟说的一样,最起码人品是没问题的。
  一边又害怕她所图不小。
  那她一个女知青能图什么呢?
  自然就是自己弟弟这个人了!
  他是绝对不能允许自家弟弟找个女知青搞对象的,同样他自己要是娶老婆也不会找知青。
  和知青结婚现在看着还好,一旦人家有机会回城,那自然就是拍拍屁股走人了。
  平心而论,回城知青抛家弃子也不是无法理解。
  生活习惯的差异那就不是一般的大,就像他四叔家的二哥,便时常和他抱怨自己媳妇规矩多。
  但在二哥心里这些饭前便后洗手,进屋换鞋等‘规矩’,在二嫂心里那就是很寻常的事情了。
  她甚至不会觉得她让二哥按着她的习惯生活是在给二哥‘立规矩’。
  更何况除了微小的生活习惯,还有更大的三观问题呢。
  远的不说,这场‘乱事’的确提高了他们农民的地位。
  以至于很多农村人瞧不起城里人,他们羡慕工人家庭,军人家庭,干部家庭,除了这些,他们认为其他人都是在他们阶级之下的。
  远的不说,就是他娘苗翠花就是这么个想法。
  可对知青来说,这场‘乱事’之中,他们被夺走了未来,夺走了希望。
  明明是读过书认识字的城里人,现在却只能在乡下种地,嫁也只能嫁一个不认识什么字的农村小伙。
  还有讲不通道理的公公和胡搅蛮缠的婆婆。
  人有了希望,就不会认命。
  所以就算现在知青不能回城,每年偷跑回去的还是不少。
  要是真和知青结婚,那就一直有回城这样的不安定因素存在。
  陆建军可不愿意自家弟弟成了那个被抛弃的可怜男人呢。
  第31章
  这两天陆建民和陆建军开始是有假, 后来就是中午下班骑车回来,在家吃了午饭,学上一个钟头歌,下午再回厂子里。
  开始来看热闹的人挺多,两三天后就主要是小孩子们过来了。
  赵宁宁秦静倒是每天过来,但刘霞盯着她俩,不让她俩耽误苏敏教歌。
  就算这样赵宁宁也要见缝插针的和陆建军聊天, 陆建军一概是装成听不见。
  沈月就比赵宁宁有脑子的多, 今儿轮到她做饭了,她才出手。
  到了晌午, 沈月端着一份蒸蛋就到陆家了。
  这个时候陆建军兄弟两个才进门,苏敏也刚到陆家。
  翠花婶子正在厨房里做饭呢。
  不过苏敏吃的饭不是翠花婶子做的,而是陆家两位嫂子做的。
  苏敏也不知道陆家这是什么情况,自己教陆建军两兄弟, 怎么最后是他们的嫂子招待自己啊。
  而且陆建军和陆建民也不跟着爹妈一起吃饭, 反而跟着两个嫂子吃。
  但陆家的家事儿苏敏也懒得问。
  两个嫂子也是轮流做饭的, 一人做一天, 说实话,她们做的饭比女知青们做的好吃太多了。
  第一次吃到陆大嫂做的清炒白菜和清炒土豆丝的时候苏敏都快感动哭了。
  这才是正常的家常菜才有的味道啊。
  而且人家做的饭在苏敏看来很丰盛。
  最起码有三个菜, 两个热菜一个凉菜,粥也挺稠的, 还有馋了白面的窝窝头。
  也不知道这是为了招待自己特意做的,还是人家平时就是这么一个生活水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