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3940
  这两天苏敏陆建军陆建民在一起看书, 苏敏发现自己经过这三年的学习,竟然掌握的知识比陆建民还强些。
  这个时候苏敏终于相信了她以前念书的时候老师说的, 没有真学渣,只有懒学渣。
  以前苏敏就是懒学渣…
  每天陆建军都会给苏敏和陆建民出题,有陆建军这个学霸在,有种临时抱的佛脚很有用的感觉。
  除了陆建军, 苏敏还能问学校的老师。
  学校的老师都是高中毕业, 还有几位大学毕业的, 给苏敏讲起课来深入浅出, 很容易就学会了。
  等到了十月二十一号,收音机里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当时苏敏还在学校的办公室背政治呢, 听完她激动的把书一扔,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说:“来了, 终于来了。”
  教数学的刘老师是个感性的人,他直接哭了出来:“终于,我的学生终于又能考大学了。这十年, 我看着一个个好苗子要么走了歪路,要么只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更多的上山下乡去种地了,我实在是痛心啊。他们本来可以给国家建设铁路,研发武器,改良粮食。他们中,有的人本该成了科学家,有的该成了外交家,还有大文豪,大画家。可是,他们都被耽误了啊。十年,整整十年,他们被耽误了十年。还是他们一生中最好的十年。”
  刘老师说的屋子里其他的老师也忍不住流起了眼泪。
  当老师的,不就是想给国家多教育出几个人才吗。
  吴老师说:“还好,现在国家又给了他们进入大学的机会。”
  刘老师摇摇头:“不,人的灵气是经不起消磨的。”
  苏敏说:“刘老师,你错了,经过这十年,还坚持自己信念的,这才是真正的被大浪淘过的金子。就像我的丈夫陆建军,他虽然高中毕业后工作了五六年,但他从来没有放下过课本。我相信,这次高考他一定会考的非常好。因为他始终相信,高考是一定会恢复的。”
  吴老师感慨:“陆建军这个孩子我记得,当时我虽然没教过他,也知道他勤奋好学,在停课的那几年还拿着哥哥的课本自学了初中高中的课程。苏敏,你说的对,这十年是苦难,更是考验。经过这十年,留下的都是心智坚定的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三四十年的支柱。”
  苏敏中午回了院子里,见陆建军和陆建民兴奋的模样,就知道他们两个也知道恢复高考这个消息了。
  陆建军说:“今儿真是个好日子,敏敏,我和建民刚才去国营饭店买了红烧肉,大肘子,今儿咱们好好的吃它一顿。”
  苏敏笑着说:“好,咱们好好庆祝,预祝我们都能考上好大学。”
  确认了恢复高考的消息,陆建军和陆建民看书更用功了。
  苏敏本来还有些纠结要不要参加今年的高考,她的理想学校是电影学院。
  但电影学院是要面试的,苏敏在怀安县这个小县城,离着北京十万八千里。
  她知道电影学院是在七八年春天开始招生。
  苏敏想着今年陆建军参加高考,按着陆建军的水平,应该能考上北京的大学。
  到时候她把老师的工作辞了,再让她公公开上介绍信,就和陆建军一起去北京。
  陆建军去念大学,她就去考大学。
  她也不知道第一届电影学院招生看不看文化课的成绩。
  苏敏后悔自己那个时候只是因为觉得电影学院78届的大佬真多,才了解到78年正是电影学院在wenge后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年。
  但是更多的信息苏敏没有去查资料,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苏敏假装自己这些消息是从之前工作的电影厂打听到的,和陆建军说了后,陆建军就劝她先考,就是电影学院也会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吧。
  对苏敏想考电影学院,想当一个演员,陆建军是支持的。
  不过电影学院在北京,陆建军想着他也一定要考北京的大学。
  他说既然苏敏通过电影厂的人打听了电影学院是明年才招生,那就等考完明年去北京报名看看。
  万一到时候人家只准参加过高考的考生才能面试呢?
  而且说不准考完以后,苏敏又不想上电影学院了,那还可以去报考其他学校啊。
  苏敏听了陆建军的话就继续乖乖复习了。
  因为要准备高考,苏敏和陆建军商量把办酒席的时间推到高考完,免得分心,影响他们复习。
  陆建军自然同意。
  陆队长也支持,他知道自己三儿子在念书上是很厉害的,上学的时候从来没考过第二。
  现在恢复了高考,虽然还没有开考,陆三山已经想到自己成了大学生的爹那该有多让人羡慕。
  要是他家三儿媳和四儿也能考上大学,那他这一房一下子就有三个大学生了。
  这简直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啊!
  陆三山很激动。
  他甚至想,三儿办结婚酒席不如等到大学通知书拿到手,这样双喜临门,多好。
  又想可以先给三儿办结婚酒席,等三儿考上大学再办一回。
  家里出了大学生,那自然该宴请亲戚们的。
  苗翠花也对她家三儿子很有信心,整日和陆队长一起畅想成了大学生爹娘后的日子。
  陆队长还和六大队的队长商量,让知青们这些日子都不用上工,好好复习,好好考试。
  要是知青们能有考上大学的,那也是给他们大队增光。
  在九月份陆建军蹲家里复习后,苏敏就弄了两套课本,给女知青们一套,男知青们一套。
  至于刘霞,她家小姑子□□高中,家里就有课本。
  苏敏送书的时候直接送给了卫国和韩奋起,他们两个在知青里说话很有分量。
  朱红还和苏敏说赵宁宁说陆建军脑子坏了,听风就是雨,为了个不知道真假的消息就放弃了自己工人的身份。
  苏敏没空和赵宁宁计较,而是叮嘱朱红几人好好复习。
  去年苏敏还盼着朱红能拿到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呢,但最后这个名额还是给了县里一个领导的亲戚。
  在苏敏忙着复习的时候,她去年拍的那部电影《知青》上映了。
  这个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很少,有了新电影,不差钱的都会去电影院看一看,既可以消磨时间,还能多个谈资。
  所以《知青》这部电影的票房还是挺好的。
  苏敏真的是觉得这个时候的观众太好说话了,只要有的看,就看的津津有味的。
  不像苏敏以前,不管什么电影,总会有不太好的评论存在。
  要是电影本身很烂,那更是要被刷上耻辱柱的。
  苏敏工作的同事,学生有的也去看过电影,回来还夸苏敏演的好,电影也有意思。
  陆建军和苏敏抽着空去电影院看了一下。
  从苏敏的角度看来,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看头。
  她觉得自己的演技也很尬,尬尬的有点搞笑。
  有的地方表演的痕迹非常重,看起来假假的。
  简直可以当搞笑电影来看了。
  虽然这是苏敏拍的第一部 戏,但苏敏还是要说,拍的真不怎么样。
  不过想想她拍戏那段时间一看就是门外汉的领导指手画脚,又是指导苏敏怎么演,又是指导导演怎么拍,还要指导编剧怎么写,这电影拍出来拍的好那才是奇怪呢。
  苏敏相信如果没有多余的人瞎指挥,这部电影应该会更不错。
  不像现在,为了表现政治觉悟,隔个三两分钟,女主角就要喊口号。
  倒是陆建军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
  甚至还说要二刷三刷。
  苏敏直接拒绝了。
  她觉得这个时候的电影观众真是要求好低。
  陆建军不死心,还又在忙碌复习中和陆建民回村把三个孩子接来又一起去看了一遍。
  陆建设和陆大毛陆二毛是第一次来苏敏和陆建军这里。
  他们看了电影,兴奋的不得了。
  又见陆建军这院子里树下还拴着一条狗,更是激动的哇哇叫。
  几个小孩知道苏敏和陆建军虽然没有办酒席,但是领了结婚证,都机灵的改口,不再叫苏知青,直接叫三嫂,三婶。
  把陆建军乐的又给他们装了一口袋的糖。
  看了半天大黄狗,三个小孩又腻在苏敏跟前,问她电影是怎么拍的,还说电影里的苏知青怎么感觉和身边这个苏知青不一样啊。
  孩子们说的是性格不一样,他们现在年纪小,还是有些分不清电影角色和演员本人的区别,想不明白电影人物是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主角的性格和演员本人的性格没有关系。
  苏敏只能努力给他们解释,最后陆建设是真听明白了,陆大毛是迷迷糊糊的明白了,陆二毛则是跟着瞎点头。
  三个孩子看了电影,又回村子里吹牛,说他们三嫂三婶拍的电影多好看,他三嫂三婶多厉害。
  作为婆婆的苗翠花为了给儿媳妇长面子,当然更多的是为了长自己的面子,还请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妈大婶一起坐在驴车来县里看电影。
  看完还领着他们来陆建军这里坐了一下,让她这些好友们看看她儿子多本事,就是没了县里的工作,那也还有县里的房。
  不过见陆建军和陆建民忙着复习,苏敏又在上班,没人能招待她们,也就没有抓着陆建军兄弟两个多寒暄,而是显摆完就回村了。
  至于陆建军当时说的房子是苏敏买的,这房子算苏敏的,苗翠花一点也不见外的认为管他谁的呢,反正重点是他们老陆家在县里有房!
  到了十二月底,高考的日子定下来。
  苏敏和陆建军这个小院子一下就拥挤了起来。
  先是陆大嫂,陆二嫂,她们两个来给陆建军他们三个考生做饭,怕他们吃不好耽误考试。
  这就和苏敏前辈子似的,但凡是考试前,家里都要做好吃的。
  陆三山也来了,这高考是儿子的大事,虽然两个儿子都是二十多的人了,他这个做爹的还是想陪着儿子。
  本来陆三山看苏敏和陆建军这地方不宽敞,打算早上五点起来骑着自行车来,送儿子们进了考场,等儿子们晚上考完,他再回去。
  其实村子里的拖拉机这两天是要送村里的知青们还有大队里一些孩子进城考试的。
  但考生多,坐拖拉机就很挤了,陆三山又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去占一个位置。
  可现在都十二月底了,天已经入冬了,苏敏和陆建军又怎么能让陆三山这样辛苦?
  最后陆建军干脆把客厅的东西全移到他和苏敏的卧室。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