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3369
  苏敏无语的点点头,真是无利不起早啊,不出意外的话,过些时候知青们就能返乡了。
  她和沈月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有鱼有肉,乡里乡亲们一边敞开了吃,一边说着祝福的话儿。
  也不知道是因为饭菜好,还是觉得陆建军马上就是大学生了,身份不一样,各种恭维的话儿,听的苏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办了宴,陆三山总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他三个儿子都成家了,现在就剩下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说起陆向红他也发愁,老四家的闺女小妞和陆向红年纪差不多,一起念的书,后来陆向红念完初中不念了。
  那闺女遇上个好嫂子,刘霞供着她读了高中。
  在高中里,人家遇上了好后生处了对象,听说还是县长的儿子。
  这要是真能嫁到县长家,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
  奈何男方爹娘不同意,本来小妞念了高中,可以去县里找个工作,但因为男方爹娘有势力,小妞高中毕业就先回了村。
  那男的说非小妞不娶,他家四弟也盼着女儿能嫁给县长儿子,和县长家结亲,就没给闺女介绍对象。
  甚至还不让闺女去地里干活,怕闺女干了农活变糙了。
  不过小妞也二十多了,他四弟说着等小妞二十二那男的家还不松口那就要开始相看了。
  小妞和向红一样大,知道小妞对象是县长家公子后翠花酸了好些日子。
  等后来两人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拖延下来,翠花才算好受些。
  然后,高考恢复,小妞念书好,就是考不上大学,也能上个大专。
  而陆向红呢,初中都是瞎念的,恢复高考后翠花也想让陆向红去考一考,说不准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考上了。
  结果建军出题,建设都答出来了,向红答不出来,陆三山这才知道陆向红连小学生都不如。
  小妞自己争气,就是靠不了对象,以后也能靠自己过上好日子。
  陆三山盘算着大毛二毛也大了,建国建党当了小十年的兵,应该能申请老婆孩子随军了。
  建军建民念了大学,那以后肯定是要在大城市发展的。
  建军说要去北京,建民想去林城。
  建设脑子也好,他们老两口供着建设念了大学,倒时候有两个哥哥帮衬,建设应该也能留在市里。
  可以说他们家一下就能从村里人成了市里人。
  就是陆向红,陆三山发愁的不行。
  要给她找个对象倒是不难,可眼看着她几个□□子越来越好,这向红真嫁个种地的,以后肯定埋怨他们。
  但陆向红自己又不争气,你念书不行,那别的事情上脑子灵光点也好啊。
  不说外人,就是她能和哥哥嫂嫂们处好,以后四个哥哥一个弟弟,每人搭一把手,这日子就能过的不错了。
  可她呢,现在和老大老二老三家的都处的和仇人似的,尤其老大老二。
  没了哥哥们帮衬,那就该靠自己。
  还好的是陆向红这两年会做家务了,洗衣做饭都上手了。
  陆三山决定等三儿子去念大学后,就张罗着给陆向红找对象吧。
  五七年的姑娘,现在都二十二了。
  临近过年,陆建军和苏敏窝在他们的小家里等录取通知书。
  他的地址不是老家,而是他们他们这个小家。
  令苏敏意外的是,□□后第一届高考竟然不会公布考试成绩,而是直接发录取通知书。
  要是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就是落榜了。
  苏敏本来还猜测她和陆建军能考多少分呢,现在看来是没有机会知道了。
  先收到通知书的是陆建民,通知书直接寄到了五大队。
  他被林城师范大学录取了。
  陆建军一直觉得陆建民的性格很适合当老师,有耐心又有善心。
  陆建民自己也觉得当老师比当挥锤子的工人轻松体面。
  从陆建民收到通知书后,不少媒婆都找上门了。
  以前陆建民也挺吃香,但想嫁给他的大多是大队里的人家。
  这回有好几个县里的姑娘。
  苗翠花挑的眼花,她现在眼光高,她清楚着呢,陆建民考上了林城最好的师范,以后毕业了说不准就能在林城的初中高中教书。
  最差也是分配到县里。
  而且陆建民是大学生,到时候单位分房的时候肯定先紧着他。
  有房,有铁饭碗,还不怕找不着对象!
  除了陆建民,知青里杨树王国安夫妻,陈卫民,韩奋起,孙红卫,卫国,孙雯雯,许安安都陆续收到了通知书。
  刘霞的小姑子陆云也考上了。
  本来临近过年就热闹,现在邮递员隔三差五的送来好消息,就是陆三山这个当大队长的心里也高兴。
  这些知青年龄从和他家建军差不多大到和比他闺女陆向红年纪还小。
  他们本来是城里人,吃着供应粮,结果一下政策下来,让他们背井离乡的来他们这山沟沟里种地。
  这十来年吃的苦,受的委屈可不少。
  现在能考上大学,也是苦尽甘来了。
  不过他又有些愁他家三儿和三儿媳,这两个的通知书怎么都没有下来?
  苏敏同样也等的着急,她对陆建军有信心,但又觉得这十年,有很多大神,京大清大竞争肯定激烈。
  终于到了腊月底,陆建军的通知书到了,京大法律系。
  陆建军学法律是觉得现在的日子一天一个样。
  他学了法律最起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而且学了法律要是想进政府部门也容易些。
  陆三山知道儿子考上了京大,乐的直接把家里的亲戚全请来,准备了好几桌的饭菜。
  甚至把苗翠花陆大嫂陆二嫂拿来过年的鱼肉都做了。
  京大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
  而且陆建军不仅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他还是他们市里考的最好的,是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二名。
  全市第一,全省第二,想想全市全省有多少人,陆三山就觉得自己儿子真的是文曲星下凡。
  他一直就觉得他家三儿从小就坐得住,长大了肯定错不了。
  原本他自己寻摸的当了工人,还把弟弟也带的有个工作,陆三山就对儿子满意的不得了。觉得他儿子真是有能耐,比他这个当爹的强。
  现在看来他儿子的造化大着呢。
  与陆建军通知书一起来的,还有他们公社里,县里,市里,省里的奖励!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陆三山恨不得立刻偷偷去后山给他爹上个香,告诉他爹他最疼的孙子建军现在有了大出息。
  苗翠花和陆家两个嫂子也高兴的不得了。
  苗翠花是想着儿子给他长面子,他们公社今年有那么多人参加高考,就他儿子考的好,不仅考去了北京,还是京大。
  前些儿还有村里的人闲话说她儿子陆建军心气太高,填志愿的时间竟然只填了京大,清大。
  当时苗翠花就气的不行,可同时也觉得自己三儿太要强,要她说,老三和老四一样考个林城的大学也挺好啊,离家近,以后他们照顾他们老两口也方便。
  没想她儿子真是争气,一下就考了全市第一。
  这下那些人就不敢再说酸话了吧。
  陆大嫂和陆二嫂也是盼着陆建军以后能教一教大毛二毛怎么念书,京大清大的她们不敢想,只希望自己儿子可以当一当大学生就行。
  陆三山还特意给部队里的老大老二去了信,告诉他们家里出了两个大学生,其中陆建军是京大的大学生,还是市状元,省榜眼,这是给整个老陆家长脸的大事。
  又给他五叔写了信。
  陆建军的五叔是当兵的,两个儿子也是进了部队。
  不过前几年闹腾的厉害,五叔一家虽然因为出身根正苗红,没有被严查,但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有个什么万一,到了siren棒倒台日子才好点,不用成天写检查,做报告。
  陆三山的五叔年轻的时候入了党,那个时候局势混乱,为了不连累家人,一走就是十来年。
  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陆三山他爹这个做大伯的照应。
  陆三山和五叔家的堂弟堂妹一向关系很好。
  前些天他们还从北京寄来不少年货,连带着拜了早年呢。
  五叔家在北京,堂弟堂妹也都在北京成了家,以后建军去北京念大学,少不得要他们帮衬。
  第69章 31.01
  考试前苏敏一门心思都在复习上, 每天沉迷学习,不可自拔。
  陆建军同样顶着很大的压力,他不仅把工作出手了,弟弟也受他影响做了同样的决定。
  为此他只能更加的刻苦,不仅自己复习,还要辅导老婆和弟弟。
  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拖着陆建民背书, 还得注意压着声音, 不要吵醒苏敏。
  背两个小时书就赶紧给老婆做早饭,顺便叫老婆起床。
  等苏敏吃了饭去上班, 他就和陆建民继续看书。
  中午苏敏吃食堂,陆建军和陆建民就凑合着对付一顿。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