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作者:夜寄      更新:2023-04-23 07:38      字数:4689
  既然如此,那苏敏就应该先生孩子。
  至于考不考大学的,家里已经有陆建军这个大学生了,当媳妇的是不是大学生也不重要。
  陆三山知道苗翠花的想法说出来陆建军和苏敏不仅不会听,说不准还会落下埋怨,就警告她不要瞎说。
  苏敏也当没看见公公婆婆的眉眼官司,只规规矩矩的给他们拜年。
  苏敏给公婆嫂子问了好,陆建民,陆向红和三个小豆丁也和苏敏问好。
  陆向红现在看上去变了,整个人感觉文静了很多,不像以前那么张狂了。
  苏敏给了三个小孩一人一块钱,还把年前特意给他们买的大白兔拿出来。
  苏敏只买了三十颗大白兔,一个小孩十颗。
  苏敏和他们说:“记得,从初一开始,一天吃一颗,吃到初十。不能一下全吃完,会坏牙的,记住了没。要是乖乖听话话,我下回还给你们买。”
  三个小孩迫不及待的塞嘴里一颗糖,异口同声的说:“记住啦!”
  苏敏是新嫁妇,结婚第一年,按着习俗陆建军要领着苏敏把亲戚家全走一遍。
  这可是个大活儿,叔叔伯伯,姨妈舅舅,苏敏都笑僵脸了。
  众人也都大方,这家给一块,那家给五毛的。
  一个年下来,拜年钱苏敏都有二三十了。
  这可真是积少成多啊。
  过了年陆建军就要去北京,苏敏也要跟着一起去。
  她已经和学校的校长谈过了,说打听到七八年春电影学校会招生,她要去试一试。
  学校的校长挺支持她的。
  还说苏敏的工作还是给她留着,要是苏敏考上了,再商量工作的事情。
  出了正月,录取通知书邮局派送完了。
  没有收到通知书的就是没有考上。
  苏敏理所当然没有考上京大清大,刘霞朱红同样也落榜了。
  就连沈月,为了上大学打了胎,也没有考上。
  倒是李大强收到了通知书,好像是他老家挺有名的一所大学。
  陆建军买的是二月二十三号的车票,正月十七。
  他在家过完了元宵,就要坐火车去北京了。
  过了正月初八,苏敏就开始收拾行李。
  光是看着两床被褥苏敏就觉得发愁。
  她这辈子还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坐过火车,实在是不知道这被褥该怎么带。
  陆建军说苏敏瞎发愁,这包起来上火车就行,有什么好愁的。
  陆建军觉得很寻常的事情在苏敏看来真是困难重重。
  苏敏懒得理他,继续收拾东西。
  这家里值钱的东西其实不多,最贵的该是自行车和收音机,手表。
  至于缝纫机,陆建军七五年买的那台直接放老家让他娘和两个嫂子用了。
  有了缝纫机,她们做衣服也更方便些。
  去年他们结婚的时候,苏敏再三说她不要缝纫机,因为她不会用,也不想用。
  所以陆建军也没买新的。
  自行车呢,陆建军一辆,苏敏一辆,苏敏的自行车送回老家了,可以让大嫂二嫂学着骑。
  而且这自行车偏小,算是女式自行车,家里三个孩子也能试着骑。
  至于陆建军的自行车,他是要带着去学校的。
  苏敏觉得没必要,到时候直接坐公交就行。
  陆建军却说有个自行车方便他随时随地能去找苏敏。
  收音机也是要带去学校的,听新闻正好。
  手表就在苏敏手腕上带着。
  至于陆建军和苏敏保证过的磁带机和电子表,现在还没有踪影。
  陆建军觉得对不起苏敏,这两样真不太好买,这小两年时间了他都没寻摸到出手的人。
  苏敏觉得没个什么,这本来就是她和陆建军之前的小情趣,至于随身听磁带机,电子塑料手表,在苏敏看来都是过时的老古董。
  尤其电子手表,仔细说起来还真不如她手上戴的这支好呢。
  然后就是衣服什么的,这次苏敏只拿了冬天的几身,打算面试的时候穿。
  考表演系嘛,当然要把自己拾掇的漂漂亮亮,精精神神的。
  至于陆建军苏敏就把冬天春天夏天的没破的衣服全给他收拾上了。
  破了的苏敏就全给陆大嫂陆二嫂,让她们给三个小子凑合做衣服穿。
  因着陆建军和陆建民考上了大学,家里又有缝纫机,两个嫂子也忙里抽闲给他们一人做了一身新的中山装。
  苏敏又拜托她们给陆建军做了三身秋衣秋裤。
  背心内裤苏敏直接让陆建军自己去买。
  毕竟按着她的手艺做来的贴身内衣肯定没有买来的好穿。
  按着苏敏的生活习惯,她是觉得陆建军可以不拿衣服,等去了北京直接全买新的。
  但这个年代的人节俭,要是到时候陆建军换的新衣服多,说不准还会被人说太浪费。
  大包小包全收拾好,家里一下就空了很多。
  苏敏说:“你下回回来就是暑假了,要是我也考上了,那咱俩说不准暑假也不回来。那咱这房子怎么办?”
  “哦,对了,忘了说了,卫民堂哥说他想租咱这房子。你也知道,他现在是司机,方便淘换东西。他弄回来一些不要票的带回老家吧,容易被眼尖的人看见。尤其是他娘,我四婶。她是长辈,是亲妈,要是非拦着卫民堂哥说要看他带回来啥,你说该不该给她看。”
  “当然不给啊,刘霞婆婆就是一个偏心眼的老太太,要是她看见了肯定会当成把柄,要挟刘霞他们的。”
  “所以卫民就想着租咱家的房子,也有个地方放东西。我当时说考虑考虑,这事儿得和你商量。”
  苏敏觉得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要是陆卫民时常过来,还能顺便扫扫灰,去去尘,就说:“那就租给他吧,至于租金,也不能不要,免得家里其他亲戚知道了,都想来占占便宜。也不能要的太多,我没和你处对象之前刘霞可是帮了我不少忙。”
  “嗯,行,咱们一年要三十,到时候只租给他客厅那间,那间也有床,他要是想住也能住。至于咱两这卧室就不往出租了。不过得把钥匙给他,让他记得帮咱们通风。”
  作者有话要说:  我…无债一身轻啦,开心。
  至于前头两个周末的双更这两天再慢慢补。以后更新时间还是下午三点吧。
  第70章 02 20 21
  帝都, 陆新国看着手里的信,气的喊:“娟子,给大洋二洋大妞打电话,让他们过来一趟,还有,大洋二洋的媳妇也给我滚回来。”
  刘娟赶紧走到他跟前,见他手里这信是老家寄来的, 忙问:“怎么了?是老家出什么事了?”
  刘娟不识字, 就是念了扫盲班,也是囫囵吞枣的。
  “什么事?丑事!大丑事!我的老脸都让老大家的给丢尽了。你知道这信里写的啥!大哥老三家的建军建民考上大学了。建军考的还是京大, 他考了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刘娟一听这是大喜事啊,怎么老头子一肚子火?
  “诶呀,这不是好事嘛, 你虎着个脸做什么。还好咱们当时听到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 赶紧让老大家的写信寄回老家通知一声。我还跟着咱隔壁的陈悦妈去废品站弄回来不少书, 我也不知道那书有用没。反正陈悦妈说有用, 我就全淘回来了。都一并让老大家的给寄老家了。你看,肯定是我寄回去的书用上了, 不然哪能考这样好的成绩啊。哈哈,等建军来北京念书的时候让他好好谢谢我这个五奶奶。”
  陆新国气的说:“谢你个甚, 人家不埋怨咱们就是好的了。”
  刘娟让他这话给说的迷糊了:“你这是什么意思,咱老陆家的人是那种良心狗肺的吗?你看看,大房的建国, 建党,护军,二房的敬国,三房的念党,四房的志国,这六个娃子全在部队当兵。虽然因为个人能力的问题,职位有高有低,但却没有一个惹是生非过。当初你说了,你有四个哥哥,这哥哥们对咱家有大恩,你能帮衬着每家送一个去当兵。可你也只是送进去,也都是当个普通的小兵,至于其他的咱也没再帮过什么了。这几个娃呢,也从来没说过靠着你的名头做什么事。不说惹麻烦了,就连他们同个寝室的战友,估计都不知道他们有个五爷爷是laogeming。怎么你见人家建军考上京大,就觉得人家是白眼狼啊,你是不是眼红大哥的孙子是大学生。你要是羡慕,就让你的大孙子也给你考一个京大长长脸啊。”
  说着刘娟感叹:“咱家孙子一个十五,一个十二,要是从现在开始好好学,说不准也能考上大学。”
  陆新国说她:“你想的倒挺美的,唉,这事真是让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丢脸呐丢脸。”
  刘娟问他:“到底怎么了?你给我说清楚啊!”
  “还能怎么了,当时老大老二不在家,我就让老大媳妇给老家写信,把恢复高考的事情告诉老家的人,我想着咱家那么一大家子人,总有会念书的。还有你买的那些书,我都让她寄回去了。这信,还是我口述,老大家的手写,写完了我让她寄的。可谁想到,老大家的在糊弄我。我八月五号写的信,就想着家里的娃能比别人提前知道消息,早早复习,考试的时候能考的好点。可哪想到,老大媳妇竟然没有把信寄出去!”
  刘娟一听吓了一跳:“这,不会吧?这么大的事情老大媳妇她竟然敢不听你的话?”
  陆新国哼了一声:“有什么不敢?我是个师长,还是个退下来养老的师长,她爹也是师长,还没退呢,哥哥又也是团长,我怎么能和人家比。”
  说着他拍拍手里的信:“你看着三山这信,这信里写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他家建军能考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当司机的时候路过北京,正好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回去就把工作让出去,一心复习。要是三山收到咱寄的信和书,还能不在信里写一笔,感谢感谢。唉,要是我那信寄出去,建军说不准就不是全省第二,而是全省第一了。”
  刘娟一听也有些生气:“这,这老大家的做的这是什么事儿啊,你说咱就在北京,你好歹也是消息灵通的那拨人。这恢复高考了咱都没提前往老家说一声,这么大的事儿,说不准老家的人还以为咱么故意不说,就怕家里有晚辈考上北京的大学来投靠呢。”
  刘娟越说越气:“当时大洋三岁多,二洋不到两岁,妞儿刚出生,你突然和我说要出去拼一拼,给全家拼个出路,然后就一去不返。那时候四二年,小鬼子那么猖狂。咱爹,咱大伯二伯全死了。要不是有四个哥哥护着,我领着三个娃,孤儿寡母的怎么可能活得下来。这份恩情,这是一辈子也报答不了的。”
  说着刘娟转身到了客厅:“我现在就去给大洋打电话,我倒是要问问他,还记不记得他五岁的时候发高烧,他大伯明知道城里有ribenren,还是背着他进城看大夫。结果正好碰上小鬼子,给人家跪着磕头,肩膀上还被捅了一个血窟窿,这才捡回来一条命。现在倒好,他发达了,娶了个娘家有权有势的老婆,就开始嫌弃老家的穷亲戚了。也不想想,要是没有老家的人,他陆大洋能不能活下来。”
  她真是越说越气,想着以前的苦日子眼泪一下就下来了:“再说我这是帮衬老家什么了?我又没逼着他们出钱,我花我的钱,难道还不行了?我只是寄几本书,想着给小辈们一个出路。”
  刘娟哽咽着给三个子女打电话,儿女们只听着老娘哭,也不说是什么事儿,就让他们赶紧回来。
  三个人都吓得要死,赶忙喊上老婆孩子往回赶,就怕家里有什么大事。
  陆新国看着大儿子大儿媳,二儿子二儿媳,闺女女婿还有大外孙,先说他外孙:“你念高中的人了,不在家好好看书,跑过来做什么。”
  赵红日凑到他姥爷跟前:“姥爷,你别发火,我是看我妈那么着急,这不是怕您和姥姥有什么事儿嘛,就赶紧跟着过来了。”
  陆新国说:“我和你姥姥好好的,行了,我和你妈你舅舅们有话要说,你快出去玩吧。”
  赵红日不满:“姥爷,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你们说的事儿我也不会瞎往出说,干嘛非撵我走啊。”
  陆新国不和他废话:“快走快走,大人的事小孩别搀和。”
  赵红日不满,但也不敢不听他姥爷的话,只能磨磨蹭蹭的去找他的小伙伴了。
  剩下六个大人,陆新国把事情说了一遍,然后问钱梅:“老大媳妇,你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陆扬新和陆萍没想到大嫂会做这种糊涂事,他们小时候是跟着大爷家的大伯过日子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