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2      字数:6887
  古家老爷子和毕老太太看着自家孙女儿这学习的劲头,也是觉得很是高兴。毕竟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什么样的境况下,家里的小辈能够上进好学,都是件令长辈欣慰的好事。
  再加上这两位老人能教给自家小孙女儿的东西都是他们所不能给予的,他们心下便不由得产生了一种自家占了人家便宜的感觉。
  其实别说是他们俩个还算是有点儿文化的老革命了,就是现在城里正经教书的老师,谁又能说比得上人家给大学生教书的老教授还懂得多啊。
  所以抱着自家得了好处的心态,二老对周家夫妻也是更加尽心的照顾了。尤其是在看到古明妍现在都能用英文说话写字了之后,老爷子老太太那就是更加感谢人家了。
  倒不是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心大,不知道现在的大环境下并不适合给小孩子学习这些东西,尤其是中国古文化和外语这些。
  只是他们并不是外面那些头脑简单,被三言两语就能激的恨不得把自家祖坟都刨了的那些热血小年轻。他们也是曾接触过高位的人,甚至也曾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比谁都清楚知识文化这些东西,不管情况再怎么变化,那都是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所必须拥有的东西。
  看着现在是都闹着不读书不学习了,老师们都被打压。但是真正能支撑一个人长远发展,走的更高更好的,绝对与他个人的学识是分不开的。这些现在闹腾的厉害的人,将来还不定会怎么后悔没在该学习的年纪里好好读书学习呢。
  就看看那些做到不低位置的人,哪个能是真的没文化没脑子的,读书明理这话放到哪里都不会错。所以他们也从来都要求自家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珍惜每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的。
  要不是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就古明妍一个小丫头,老两口再是宠爱非常,也不过就是好吃好喝好穿的供着罢了,哪里会又是亲自教识字又是放任她跟着老教授们学习呢。
  再加上他们对自家孩子和两位老人都有信心,相信他们是不会教坏孩子的。而自家孩子也不是那种学点什么东西就要四处往外张扬的性子,她自己认字儿这事儿也是除了家人之外,村里的其他人都不知道的。这小姑娘跟着村里的那么多孩子一起玩耍,都没有吹嘘过自己会什么东西,这在一个这样小年纪的孩子身上,殊为难得了。
  以前他们不敢叫认字儿了的小妍妍看那些闲书,那是那时他们还没完全了解自家孩子的靠谱之处。到了现在嘛,经过了种种的事情,家里人早就对这孩子的明理懂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自然也就十分的信任她,不会再因为担心孩子会祸从口出的给家里惹祸就阻拦她学习进步了。
  那么基于以上种种,能让孩子有机会开拓视野,获得别人求都求不来的知识,他们做家长的,又有什么阻拦的理由呢不是。
  因着家人的支持,古明妍顺利的进行着她的学习大业。
  就在古明妍这样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时间慢慢过去。
  这段时间里,古明妍收获颇丰,知识储备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她也不是那小气的人,毕竟她也明白自己这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宜了,才能被两个大神级的教授亲自指导学习。所以她也是很自觉的,每次两个老师教给她的东西,她都会做成书面的笔记之类的整理好,等古建国来了之后,就把东西交给他带走,好拿回去给周天宇和致远和致和他们学习使用,顺带的也可以让自家哥哥们沾点儿光跟着一起学习。
  拿着教材笔记,家里又有白敬龄给孩子们教导,虽然她的学识比不上两位教授,但是照着笔记给孩子们教总是没问题的。所以古明妍这做法也算是不藏私了,属于资源共享型学习了。
  加上这些知识本身也不是像课本上的那样属于必须要掌握学会的,只是古明妍觉得没道理自己这个外人都学了,人家亲孙子亲外孙的还捞不着学,这就不合适了不是。
  所以别管周天宇他们能不能接受,能学到多少,最后又能实际掌握到多少,反正古明妍自己尽到了心意了就足够了。
  她做这事情到没有刻意张扬,就连家里那边也只有周天宇知道这东西的出处是个怎么回事儿。像是致远和古明新他们,都以为那是白敬龄做出来的教材要教给他们的呢。
  几个人学倒是都跟着学了,不过都不如周天宇认真就是了。
  毕竟周天宇作为一个知道这东西缘由的人,怎么能不珍惜自己爷奶的心血呢。
  剩下的几人中,宁致远算是学的还不错的那个了。而古明新就属于对着英语比较头疼的那一类。剩下古明中和古明国两个还没入学的,就更谈不上学的有多好了。毕竟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讲,难度近乎于天书,白敬龄也不会为难他们真的要求必须掌握多少,只拉着他们一道听讲,就当是给他们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灌灌耳音罢了。
  被古建国告知家里的这帮孩子们学习情况的古明妍不禁觉得,这到底是遗传的力量啊。你看人家书香门第世家的子弟,那不是没有传世的理由的。同样的知识教材摆在面前,人家的孙子外孙子就能学的很好,再看看自家的几个哥哥……
  唉,古明妍都不由得开始想,看来自家这学霸人设估计还是得靠着她自己一肩carry了。
  有了这样认识之后,古明妍也是转身就更加努力的学习开了,算得上是沉迷学海无法自拔了的。
  两位教授眼看着古明妍这个小弟子进步飞速,两人当下也是教的愈发起劲儿了。
  当然了,在教授古明妍的同时,他们也不禁在想,自家的几个孩子现在在学校里是不是也在好好学习,又学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了。
  作为知识分子,他们对后辈的学习自是十分看重的。
  尽管他们现在成了这样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了太多的缘故,但这样的现实遭遇还是不足以打压他们对后辈向学的期待的。
  古明妍看得出自己的两位老师的担忧,所以她这会儿也就顾不上谦虚了,便把自己把教材给整理好,拿给周天宇他们方便他们学习参考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周季祥和林白两人是万万没想到这个才四岁多的小姑娘能有这份心思的。原想着小姑娘有着极聪明的脑子就很是难得了,没想到她在人情世故上也是这般的练达。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有机会了也想教导教导自家孙子外孙的,只是由于二人毕竟身份特殊,他们也没那个立场再去张口麻烦古家再帮他们什么了。
  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自家这个小弟子小小年纪还能为他们考虑到这一点,做出这样的行动。
  无论她是出于本身的善良大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分享,抑或是她是看出了他们两个做老师的的心思了,想帮着他们减少这方面的担忧才做出的选择,这都是小姑娘的心意啊。
  两人被古明妍的做法备受感动的同时,对着她的喜爱那是又加重了几分的,之后教起书来,也更是尽心尽力,毫无保留了。
  毕竟这教古明妍也算得上是间接的给自家亲孙子外孙们授业了,两人哪里还有不尽心的道理啊。
  古明妍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授业更加尽心了,想来也是自己的做法触动了他们,当下自是更加努力的吸收知识,如同海绵一样不断的充实自己。
  时间就在古明妍跟着周老和林老的深入学习中慢慢地滑过。
  转眼间冬天过去,冰雪消融。
  三月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春风,也给古家村带来了一批新的客人。
  随着全国上下运动的深入,城市人口过剩,不得不把大量的城市青年安排到更广阔的农村,以期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吃饭问。这就是著名的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大/革/命结束为止的知青下乡运动。
  知青下乡运动已经开始很多年了,古家村周边的几个村子也都被陆续安排了些城里来的知青。
  而这回,就轮到古家村了。
  六八年的三月中旬,古家村生产大队的陈大队长拉着队上的牛车,去安城的知青点接回了这次安排给古家村的知青。
  这些知青三男三女一共六人,年龄大多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来自的地方也各不相同。
  其中两个女生是海市的,另外一个年纪最小的女知青也是打南方的某个小城市来的。三个男知青中有两个是东省济市的,还有一个来自云省。
  天南海北的,几人就这么被聚到了古家村。
  生产队提前接到了消息,给即将到来的知青们盖好了砖瓦房建的知青点,让他们能有地方落脚,也安排了队员帮着教他们做饭和农活。
  这几个人最初刚来的时候都还不大适应,不过看着也都在尽力的学习适应新环境,一时之间,除了村民们对这些细皮嫩肉的城里娃子有些好奇之外,双方倒也是相安无事的。
  古明妍对于村里来的这些知青倒是没多大兴趣。
  虽然知青这个设定算是年代文里的重要角色身份了,但是她这小小的年纪,也轮不上跟人家知青发展一二暧昧,自然也就不会过多的去关注什么了。
  而且看多了年代文的古明妍,始终觉得知青的圈子就是一个小社会,那里因着有限的资源,比较艰苦的生活环境,内斗可狠着呢,她是一点都没有参与进去的想法的。她只在自家爷奶耳边吹吹枕头风,叫爷奶和队上的干部们可要好好的管好这帮人才好。
  有那老实肯干品行好的也就罢了,再遇上那偷奸耍滑没事挑刺儿的,尤其是有那种思想过于激进,喜欢搞那些僵化的形式主义,动不动就把思想改造这些挂嘴边儿的,可是得提前观察掌握好了,给这样的人多安排点儿活计,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再没那些个多余的力气去琢磨些有的没的了才好。
  别的不说,就说为了古家村这一方净土的平静,为了自家两位老师能过点安生的日子,古明妍也不能让这些外来的知青轻易的就搅乱了这一潭池水,把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逸状态给打破了。
  第47章 回城(三合一)
  转眼, 这第一批来村里的知青已经在古家村生活了近三个月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 总体来说这村里的第一批知青里面, 倒是没有出现那种特别会挑事儿的人, 目前看来也没有那种为了自己能过好点儿的生活就勾着村上的男女队员,想着借人家的力气或是家庭背景占便宜的。顶多就是有那么几个队上的小年轻,老是抢着帮三个女知青干点活儿罢了, 但这都是在正常范围内的, 算不得什么大事。
  经过古明妍的观察,觉得这帮知青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除了那两个海市来的女知青之间爱相互比较, 然后对一些小事儿比较爱斤斤计较闹出过一两次不大的矛盾之外,其他几人之间倒都还算挺和谐的。
  毕竟都是年纪不大刚出校门的人,放在后世也还都是没长大的孩子的范围, 加上各自生长生活的环境也不尽相同,有点矛盾再正常不过了。只要没闹出什么大事, 古明妍就放心了, 起码不用担心自家老师被这些人盯上再出点什么问题了。
  这话说起来有点像是古明妍要即将要离开这里,要提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好的意思。
  实际上也确实差不多是该到了古明妍离开古家村的时候了。
  经过古明妍和古老爷子毕老太太的商议, 他们决定古明妍最近就回安城自己的家去。
  说起来古明妍这大半年来跟着两位老教授学到的知识,可能算起来比她上辈子大学的时候学到的东西都多。毕竟是最好的老师,精英式教育, 还是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教学,那收获肯定是很大的。
  最主要的是,这时候她跟着老师们学会的东西都是有效的知识, 真正学会能用的。而不像是上辈子在大学里,基本学来的东西都是为了应付各种期末考试和考证等等,一旦考试结束,那基本就如同失忆状态,能把一学期的知识内容瞬间全都忘光光了。
  经过这大半年时间的学习,古明妍对于国学和历史方面的基础已经打的比较牢靠了,后来她慢慢的跟周老更熟了之后,她还曾让古建国把自家地下室里的一些收藏拿出来给两位老师鉴看,想让他们帮着断断代啥的。
  周季祥看到自家这小弟子拿出的这些个东西的时候,就明白这家人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能在这年头还保有这样的东西,不说是有颗保护文物的心了,那这家人也是有着比较长远的眼光,背后又有自己的路子的那种人。
  对于小弟子家的这些事儿,他当老师的倒也不会多说多问什么,只看着小妍妍对这些感兴趣,也就慢慢地教给了她一些文物鉴定方面的知识。
  他一个学历史的,加之家学渊源之下也着实见过不少的好东西,家里没出事之前,他自己也能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藏家了,对这些收藏上的知识储备还是手到擒来的,教个小姑娘完全不成问题。
  古明妍跟着周老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她就把这些也慢慢的都讲给了古建国同志。鉴于自家老爸对这方面的兴趣丝毫也不比自己少多少,这下好不容易能有个专家帮着指点一二的,他自是也谦虚的跟着学了不少的窍门和经验。
  这父女俩有了理论知识的武装后,古建国在外面收好东西的时候也是更加有针对性了。
  周季祥看着这古建国家的收藏倒是也觉得多给他们父女俩教些这方面的知识也挺好,毕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本事收上来这些宝贝还将其好好的保存的,也算是为保护文物做出贡献了。所以他当下也是不拘什么知识框架的范畴了,凡是古明妍感兴趣学的,自己只要会的,那都是倾囊相授的。
  由此,他教授的内容方方面面的都有所涉及,古明妍跟着老师学的虽然比较杂,但学到的都是很有用的知识了。
  跟着林白林教授就更不用说了。
  她这小天才的人设既然已经立起来了,也就不好再过度的装相了。这半年多的学习中,古明妍已经从英语开始过渡到学习法语了。两门语言有相通之处,打好基础后,又有年纪小学语言的天然优势在,所以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这次决定搬回城里,也是古明妍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了。
  虽然她很珍惜现在跟两位老师学习的机会,但是因为听到了陈队长那里的消息,知道再过几天,村里还会再接收一批下放的人员来接受改造的,到时候这些人肯定也是跟老两口安排在一处的。
  在不知道对方底里的情况下,古明妍自然不好再像现在这样经常跑去跟两位老师学习,自家跟老师们的关系还是得更加保持低调才好。
  除了不方便再去学习之外,她的基础其实已经打的差不多了,之后自己只要靠着老师给的教材自学,有什么疑问了集中去请教也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古明妍离开古家村,倒也不会影响到她的学习。
  除了学习上可以独立进行,不是非要她人待在古家村之外,更加重要的是,今年八月份,古明妍就要满五周岁了。她跟古建国提出了她回城的条件,就是想要在今年九月份的时候,跟着自家双胞胎哥哥古明中和古明国一起入学。
  之前就提到过,古明妍因为上辈子的一些遗憾,这辈子就想着能尽快完成学业,宁愿做班级里年纪最小的那个,也不想等到了年纪再入学。
  而家里人也考虑到她现在已经学了这么多知识了,跟上学校教学的进度完全不成问题,加上今年双胞胎刚好也满七岁了要入学了,古明妍跟着她两个哥哥一起上学的话,也能在学校里有人照顾她,家里人也能放心。
  古建国着实是想早点儿接古明妍回家,于是只考虑了一会儿,就答应了她这个条件。
  当然了,除了上学的需求等等原因之外,她现在就要回城的最关键原因是她不得不回了。
  古明妍现在算是有点被迫的得回城里的,因为她现在在农村有点儿待不下去了。
  主要是因为她在古家村住了这么久以来,一直就没干过活儿,家务什么的都很少做,更别提是下地这种重体力劳动了。
  小的时候她年纪小还好,村里的人也知道她是城里来的,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古家人愿意宠着她,别人也不能说啥。再说那时候古明妍可是宁愿自己无聊也没有在农忙的时候勾搭村里的小孩子跟她一起玩儿的,村民们也就没什么理由拿她不干活儿的事儿说她了。
  但是现在随着她慢慢的大了,加上在村里待的时间长了,好些人们好像都忘记了她是从城里来的,或者甚至都有人觉得她爸妈这是抛弃她了,不会再把她接回城里了,所以慢慢的,就有了她以后就是小村姑了的说法。
  然后人们就觉得这么大了,还是女孩子,一天天的在家里啥事儿都不干,让老两口伺候着不说,跟村里早早的能带孩子能做饭,能烧火来能捡柴,农忙的时候还能帮着捡麦穗和送饭的同龄孩子比起来,她简直就是个异类。
  人们对于异类总是抱着看不惯就要想办法除去的念头的。
  古明妍不能叫他们把自己给除去了,那就只能她自己做出改变了。毕竟现在村子里都隐隐的有了古家小孙女儿再不学着干活,等以后长大了都不好说亲这种话传出了。
  所以古明妍就觉得,现在真是到了自己应该离开的日子了,这再待下去,不是村民被自己逼疯,就是自己得被流言逼着出来干农活,最差的还可能被人举报资产阶级大小姐做派,那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村里的人忘记了她是城里人,自家爸妈没忘了她这个女儿就行。
  古家二老对此也是有点被逼的没办法了。
  这些年儿子时不时的就会提出要把小妍妍接回去的事儿,老两口都是不大乐意的敷衍过去了。但这眼看着村里这些爱嚼舌根的人诋毁他们孙女儿,明知道是他们不愿意叫自家这种对孩子好的对比的他们刻薄孩子,还硬是要编出一大套是为了你好的理由出来。
  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听过那么一两耳朵嚼他家孙女儿舌根的人说的那些个话,之后心里不禁吐槽起来——我呸,我家妍妍这么聪明漂亮机灵的姑娘,将来还能因为不会干农活说不着亲?你怕不是在跟我讲笑话!
  老两口心说,就别说她有我这爷爷奶奶在了,就我们妍妍她爸爸妈妈外婆舅舅,伯伯姑姑的这么些人中,哪个是能看着让她嫁到农村里来的,既然以后不可能嫁到农村,那还需要学什么农活?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