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3      字数:5561
  古明妍没办法,只好画了个图让古建国找人给她做了个木制的三脚架出来。
  好在这个照相机算是海外进口的高档货,还有定时的功能。想来也是考虑到拍全家福的时候使用的功能了吧。
  古明妍在研究了一番后,就利用三脚架支撑,取好景后就开始了她的新概念“自拍”,最后的成片效果竟也还不错。
  既然三脚架都被她给弄出来了,古明妍想着这不顺带着再拍张全家福就可惜了。
  于是她就拉上了全家人一起,高高兴兴的拍下了古建国家这辈子的第一张全家福。
  最后这张照片被冲洗好挂在了客厅里,跟古明妍那张小学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满分试卷并列放到了一起。
  想想那个画面也是蛮醉人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恭喜玩家达成成就,增长“弹琵琶”和拍照技能。
  哈哈哈哈。不知道各位读者小可爱喜不喜欢琵琶的音色,反正作者是挺喜欢的。另外,黑白胶片相机作者也没研究过,哪里写的不对了欢迎各位小天使们多多指正哈。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哦,我们明天见!
  第59章 拍全家福(三合一)
  为了尽早的培养出能给自己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的人, 古明妍也是费尽了力气了。
  最近她经常抓着她的几个“学生”, 拿着他们拍的照片和自己拍的做对比, 一一给他们讲有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的。
  古明妍这么非要拉着大家不放的热情教学,除了是想要把人培养出来给她拍美美的照片之外, 还有就是她想要把古建国给训练出来, 好让他在外出差的时候, 能顺带着给她拍摄一下这年代别的城市和乡村的风景样貌。
  她自己虽然没机会现在就可以出去四处的走走看看, 但还是想要通过照片来窥探一下外面更大的世界的。
  古建国在听了自家闺女儿的愿望后,对自己之前没有端正态度好好学习而不免感到些惭愧。
  他没有想到闺女儿还指望着他学好技术以后,给她拍外面的风景呢。
  想着闺女儿对他的期待, 古建国就立马转变了态度, 变得特别认真的学了起来。还特别加强了实践,找来了一大堆的胶卷, 供他和古明妍使用。
  这番投入还是有回报的,练着练着, 古建国的水平就被训练得很能看了。拍起照来起码不会有虚影儿,对于景物的取景和构图也算是达到上乘的标准了。
  古明妍想让自家老爸给她拍别的城市的风景,除了想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之外,还有就是考虑到这些照片将来都会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她现在在拍够了家人之后,也会拍拍自己家里的样子, 格局和摆设这些都会拍进来。
  家里的前后院儿里, 时令的瓜果蔬菜,后院儿的葡萄架,石桌石椅, 甚至是储存食物的地窖,都成为了古明妍的重要取景地。
  除了这些,还有自家的后山,也是她惯常的去拍照的地方。在那里记录山林四季的变化,也是很有意思的。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它的特有的印记,现在这年代特殊,要是能够用照片记录下来,放到几十年后,少说也得比什么粮票布票的更值钱吧。
  当然了,重点还是在对于自家人的纪念意义上。但要是真的拍的很好,能体现出这个时代的城市和乡村的特有面貌的话,价值翻番也就是顺带手的好事儿不是。
  想想在大家都只能靠着文字和老人的口传来想象和回忆这个时代的时候,自家却能拿出这么多的照片来用事实说话,岂不美哉。
  想到这里,古明妍还想起来了一件事儿——
  要让自己的照片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她还不得不学会自己冲洗照片这项技能。
  毕竟现在大环境比较紧张,自己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拍个城市街景,建筑样式什么的倒是没什么,但要是把这些底片都送到照相馆里去冲洗,次数多了,人家难免会怀疑自家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
  毕竟拍拍家人人像什么的还能够被理解,这没事儿拍这些司空见惯的建筑、街道,还有厂房干什么啊。
  再一个不小心,叫人家以为自家跟什么特/务、间/谍有关系的,拍这些是想要搞破坏的,再给自家举报了,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了。
  古明妍可没有那个信心能用为了日后留作纪念的理由说服照相馆的大爷,这时候那一个不小心就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出不来,一点儿都不是她夸张的说法。
  所以为了能够留下这些照片,还不能被人怀疑,也就只能自己上手了。
  感觉这年头学个啥还得整条产业链都得学会,也是挺为难人的了。
  好在古建国最近因为老是去买胶卷冲洗照片的,跟照相馆的大爷都混熟了。
  听了自家闺女儿想自己学着冲洗照片,以后在家里做个暗房,拍了的照片就能自己动手随手冲洗出来了的愿望,古建国就知道这又到了自己出马的时候了。
  两包大前门下去,照相馆的老大爷就答应教这家的小姑娘洗照片了。
  其实这项工作在工具和药水齐备后,再加上暗室的环境,掌握起来并不是很难。
  老大爷没有糊弄古明妍,教的很是认真,各种技巧和注意事项都告诉给了她。
  而且还在古明妍看着他家里有急事儿,帮他冲洗了两张比较赶的照片,而且质量还很过关之后,主动教起了她应该怎么给照片上色,好作出彩色的效果出来。
  对此,古明妍学是学了,但也不打算用就是了。
  从后世高像素的时代过来,现在看着黑白的照片反而更有感觉。
  这种黑白的成像比起刻意涂抹的色彩,能更好地展示出这个时代的特色。
  后世还有人专门追求黑白照片的效果呢,古明妍自然不会再多此一举的破坏这种特有的美感。
  不过她对老大爷毫无保留的传授还是很感谢的。
  在大爷帮自己备齐了一整套的洗照片要用到的工具和药水,还叮嘱她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他的时候,古明妍是真的觉得自己这辈子的运气真的很好了。
  哪怕穿越大神没有给她多么逆天的金手指,也没有开挂的空间灵泉什么的。但是这辈子她有了强大的记忆力,还有最关键的老师运,这也足以让她获益良多了。
  目前为止,她遇到的所有有本事的,她想跟人学东西的人,最后都会以各种方式真的当成了她的老师,传授她的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吧,都是毫无保留的。
  对此,古明妍充满了感恩之情。
  这种良师本就难寻,她能有四位大学教授的神级老师打文化基础,也能遇见一个愿意教她乐器的冯工,这到了对拍照有兴趣,想要培养这个爱好了,还能有照相馆老大爷这样的师傅带着她学相关的技术,她简直就是太幸运了!
  古明妍到最后学成回家了,也没弄清楚老大爷的名字是什么。只知道他姓吴,平时只大爷大爷的叫着都习惯了,也就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里再次向吴大爷表达一下本小姑娘对您无私传授知识技能的感激之情。
  学艺成功后的古明妍,就开始放开手的拍她想要记录下来的城市的样貌了。
  百货公司的二层‘高楼’,供销社里售货员傲娇的小表情儿,粮油店月初排大队的场景,安城的老式火车站,纺织厂的厂房等等等等,这些古明妍认为能够标识着这个时代特色和生活方式的风景,都被她用相机一点点的收藏了起来。
  回到家里,古明妍就在古建国给她布置的暗房里开始冲洗这些照片了。
  古建国看着自家姑娘冲洗出来的照片上的建筑、厂房等等,一下子就也明白了她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学着冲洗照片了。
  这要不是自家闺女儿,不是自己肯定这孩子完全就是出于好奇心和想要留念的心理,要不是知道原因的话,他自己都会以为拍摄这样照片的人肯定是另有所图呢。
  看着这些照片,古建国觉得虽然自家姑娘折腾了点儿,花样多了点儿,对他这个爸爸要求也高了些,但好歹还算是个有分寸的孩子。
  起码她能提前知道自己这些东西不好放在外面轻易给人瞧见,就在自己学会了冲洗照片后才拍摄出来。
  想来这些照片以后很长时间里也不会跟那些家里人的照片一起,正大光明的被摆出来的。父女之间这点儿默契和信任还是有的。
  不过,虽然这照片不能摆在明面上,但古建国也算是看明白了之前女儿要求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自己要拍出什么样的照片才能给闺女儿交差的了。
  反正按照她自己拍的这些的标准来,就准是不会错的了。
  古明妍看自家老爸不用自己多费口舌,就能明白自己给他看这些照片的意图,只觉得跟这样聪明的人说话就是省心,不愧是跟自己一起保守着那么多共同秘密的老爸,果然是值得信赖的。
  古建国也木有辜负他闺女儿对他的信赖。
  从古明妍学会自己冲洗照片了之后,为了支持自家小棉袄的这项兴趣爱好,古建国最近手上几乎所有的工业卷都花在了帮古明妍购买胶卷和冲洗照片所需的药水儿上了。
  除了物质上一如既往的支持以外,掌握了先进拍照技术的古建国在之后每次出差的时候,都会带上家里的相机,给古明妍拍回来了了许许多多这时代祖国各地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风景样貌的照片,让古明妍一饱眼福完全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还在很多年后身价翻倍,成为老古家众多收藏中升值速度不容小觑的又一绩优股。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要说起古明妍家里的这个打来家以后就被频繁的使用着的照相机的来历,就不得不说这又得归功于古建国这个万能老爸了。
  自从上次古建国给女儿寻摸琵琶,最后还是托朋友的帮忙,从那些被查抄的资产中低价收到了一把品质非常不错,连冯工都夸奖难得一见的琵琶之后,古建国就在这方面开始动起了脑子。
  之前他也不是没有买过或是以各种方式得到过这些查抄来的物件儿,比如在海市的淮国旧里,就有很多的家具和钢琴这些查抄出来待处理的物资售卖,这里是全市的“抄/家物资”集中处理地。
  古建国每次去海市出差的时候,遇上了里面有合眼的上好家具、名表什么的,都会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买回家一些的。
  再加上从回收站里收回来的一些好木头这些,家里在家具木头这些方面,着实是存下了不少,估摸着以后,给几个儿子长大娶媳妇布置新房,都差不多是够用的了。
  只不过,到底是因为海市不能常去,那边的古建国的朋友阿九倒是可以帮着收一些,但个人的审美和选择不同,到底是不能总帮着古建国做主的。
  而且,据这个帮古建国找琵琶的朋友所说,那些能流到市面上的,终究还是比较大众的东西,虽然即便如此也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但是就东西本身来说,还是不够珍惜金贵。
  那些真正比较值钱的宝贝,早在能被放到市面上处理之前,就被有门路的人以各种方式化为己有了,哪还能轻易的在市面上见到啊。
  古建国自己有囤货的意识,但世间也从不缺少跟他有同样想法的聪明人,甚至其中可能有很多还有比他更为便利的条件。
  想来,这好东西不光是能在回收站里淘到一二,那些被查抄封存起来还没被处理的才算是大头,最好的精品都应该在那里面才是。
  古建国抓住了这个线头,那就是不会轻易就放手的。
  什么传世的国宝级的古董宝贝他不敢想,那些东西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纺织厂副厂长能够觊觎的,那都是非有极强的门路和深厚的背景的人不可得的。
  可是他既有了这样的想法,又有认识的朋友有一二门路的,他就不会放弃的想要尝试一下。
  想着不说能有什么古董珠宝了,就是能低价的收一些书籍字画儿,或是像收音机、电风扇这样的工业品来也是好的。那些大家族里用的东西,其品质肯定是不错的。
  有了想法之后,古建国就开始打听了。
  还是使出了他高情商擅与人交往的看家本领,一番交际打探下来,古建国也算是看明白了这里面的确是有些门道的。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利用职务之便,这些人先挑好自己看中的东西,然后找个相似的,或是李代桃僵或是偷梁换柱的,想办法把东西给替换下来,自己得那个好的,把替代品给放回库里待处理。
  这些还属于在内部比较大的范围内的普遍做法,更加有背景有底气点儿的,甚至有直接修改记录,什么都不用替换,便直接把东西拿走的都有。
  不过这些事情在这会儿的不懂情况的人看来无法想象,但其实在能跟这些口子沾上边儿的圈子里面,倒也算不上是个多值得惊讶的事儿。
  不管在哪个年代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十分自然的道理。虽然这事儿还是不可说吧,但也都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了。
  古建国也不知道自己知道这些之后是个什么心情。
  说是觉得失望吧,又觉得比起直接把这些东西给毁了,反而是叫人,别管是谁吧,给收走保护起来了也挺好的。能动那脑子承担这个风险也要把东西给弄到自己手上的,至少是了解这其中的价值,不会轻易的给毁坏东西的人吧。
  别管这些人是仅为着贪财还是有想要保护文物的心,别管以后人家用这东西做什么,给子孙留作家底儿也好还是上交国家,只要不是流到了国外,不是被这么白白的给毁了就挺好的。
  再说了,古建国想,自己跟女儿也在收这些东西,为的除了是尽量多点儿保护少点儿损坏之外,不是也是想着以后这些东西可能会值大钱嘛。
  这样一想,好似他也没什么资格就觉得自己的做法就比人家高尚多少。说来不过都是在自己有资本有门路的情况下,想着要更多罢了。不过这都是人之本性而已,说来也都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在那些正常流程范围内的一些便利,至于那种单就是惦记上了人家家里的财产,就进行污蔑挖坑,最后霸占人家财产的可不一样。
  古建国知道那个圈子里也是有这样的存在的,只不过他是半点儿都不会与这些人沾边儿就是了。他自己交的朋友自然也不是这其中的人,这种大原则上他还是把握的很牢的。
  古建国想通了也把自己劝好了之后,也就不再纠结了。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能让自己也插进去一脚,好能收些子好东西回来。想着自家闺女儿要是知道了自己有个这样的门路,一定也会高兴的。
  古建国那阵子都在忙着这些事儿,由着有门路的朋友牵线搭桥的,反正目的就是自己能掏钱,只要能真的收到好东西就成。
  这事情说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成的,彼此之间搭上了线,还需要有一个相互熟悉了解和信任的过程。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