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3      字数:6292
  大丫妈妈之前因为一心想生儿子,前些年里基本上就没间断过怀孕-生产,怀孕-生产这一过程。直到生到了五丫,还是没能达成心愿。
  这么多年的接连生产,加上吃的又不好,还因着没儿子各种受气,身体损伤很是厉害。
  还是在分家以后,不用再看脸色受气了,自己又能当家作主了,吃的方面尽管还算不上有多好,但比起没分家的时候还是能强出许多的。这慢慢的身体才算是有所恢复了。最后才算是在全家都没报希望的时候又怀上了一胎。
  本来大丫爸爸都不想要这一胎了。
  他早就断了生儿子的想法了,他觉得自己就是那命里无子的人,就害怕这再生出来个丫头来,家里穷养活不起,到时候又舍不得送人,白白的增加负担,就劝大丫妈妈不要算了。
  结果还是大丫妈妈自己非要坚持。
  也不知道她哪里来的信念,就觉得自己这一胎一定是个儿子,就坚持要生。
  结果没想到生下来还真是个带把儿的,把大丫一家都给乐的不行,简直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到了约定的拍照时间,古明妍就带着自己的装备上了大丫家的门了。
  进了门,她很快就能感觉到大丫家因为一个儿子的出生,整个变得气氛都不一样了。
  虽然她相信大丫爸妈的人品,在之前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咬牙坚持下来,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但她还是不勉为大丫几个姐妹担心开了。
  被后世各种电视剧影响的古明妍,看到这家里五个姐姐一个弟弟的人员构成,就不由得马上联想到“伏弟魔”,偏心家长卖女儿养儿子这种种的情节。
  主要是大丫爸妈之前能对女儿一样好,那毕竟是在没儿子的情况下的。她就担心大丫爸爸这样又是绝处有了希望得了儿子,就他的年龄上看,还算的上是老来得子了。
  这两种身份一叠加,就注定了大丫这个小弟弟在家里肯定备受重视与宠爱。
  就是不知道大丫爸妈能不能在有了儿子之后还能保持本心,对大丫几姐妹几个还像原来一样好了。
  操心个不停,就怕大丫爸妈有了儿子忘了闺女儿,还担心大丫几姐妹几个日后会被爸妈吸血供养弟弟,更怕她们也被洗脑主动成为“伏弟魔”,从而影响到她们自己各自的家庭生活的古明妍,在看到大丫几个因为弟弟的到来发自内心的高兴的时候,心理的种种不好的猜测和担心都尽数散去了。
  生活不是和电视剧,不是所有相似的情节都必定会被剧情线拉着非得走向那最不好的结果的。
  生活是很具体的,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是他们各自生活中的主角,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不是她这个外人就能随意评判的。
  而且古明妍觉得自己也不能在什么事情都还没发生的时候,就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别人,尽管文坛巨匠都这么做了,但古明妍觉得自己还是不能这样滴。
  毕竟,对于大丫她们一家来说,这个弟弟的降生是他们全家人未曾期盼过的礼物。
  对她的父母来说,有了儿子就是有了根,有人能继承他们家的香火,有人能给他们养老了,他们也不会再被人戳脊梁骨说是上辈子没干好事儿这辈子才生不出儿子的了。
  而对于大丫姐妹们来说,有了个弟弟,她们也算是有了依靠了,以后嫁人了,娘家不至于连个帮着出头的人都没有。尽管这个‘依靠’现在还在吃奶,但是他带来的影响是很能安全家人的心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古家村那几家嚼舌根的人家受排挤也是应当,虽然说谁人不说人,谁人不被人说,但是在可能的时候,还是尽量控制自己的言行比较好。不要为了一时的心理发泄就说出伤人的话来,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孽力会回转,就报应到自己身上来了是不是。
  作者一时感慨,与君共勉吧。
  感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会更努力哒。
  第61章 蒙省消息(三合一)
  古明妍不好去评判大丫家人这种养儿防老, 有了男丁就能给外嫁女撑腰的想法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和陈旧保守。
  毕竟这时代大部分人的主流思想就是这样的。哪怕是到了几十年后,古明妍上辈子穿越前的时代, 还是有不少的人抱有这样的看法呢。
  所以古明妍不能现在就以自己后世看过的一些情况去提醒大丫, 让她注意防着她爹妈可能的偏心。
  她要是真的这么说了,没准儿大丫还会觉得爸妈的偏心理所当然呢。毕竟这是多不容易才得来的儿子,她们姐妹的弟弟啊, 而且还比她们小那么多, 合该大家都宠着让着才是呢。
  这年头可没有小孩儿有像后世那样父母要要个二胎就闹着要死要活不吃饭的情况发生,大家都没有那种兄弟姐妹多了会抢占自己的资源的想法。在大多数人心里, 多子多孙是多福气。家里的兄弟姐妹多了,也是自己的帮衬, 而不会一开始就想到他们也许会成为拖自己后腿的存在。
  这种话古明妍不会傻到去提醒大丫,疏不间亲的道理她还是很明白的。
  而且她也怕大丫再给她回上一句,“你不也是因为古家就你一个女孩子,才能那么受宠的嘛。我家里就这一个弟弟, 宠着点儿怎么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古明妍估计得有种被戳中软肋的感觉的同时, 还得跟大丫掰扯。因为在她看来, 就是自己家里这么宠她,即使她就是那个受益者, 也不代表这种做法就一定对,一定没问题。
  不说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导致的教育方式上应当有所区分,就是作为女孩儿,古明妍也觉得要不是自己内心有个成年人的灵魂, 全家上下对她这么好,她都不一定能够守住本心,不任性妄为,不被宠歪了性情的。
  更何况放在一个新生的婴儿身上,尤其是他还肩负了全家人的希望和期盼,那要做的就更应该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他,而不是一味的宠着顺着。这样养出来的大概率会是个祖宗,而不大可能成为全家都得以依靠的大树的。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都还为时过早了。
  她现在能做的,就是鼓励大丫坚持好好念书,争取给她自己的未来多多增添资本。
  甚至连同她的几个妹妹也是,不管是在学业上或是经济上,如果他们遇上困难了,古明妍都会努力支持帮助她们的。
  她始终觉得,只有多读书,多长些见识,才能更加具有自我的意识。知道自己的自我价值后,才不会因为性别和能力上的自卑而被洗脑成为为另一个人服务的附属品。
  古明妍觉得,只要不是大丫她们自己变的主动牺牲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去填补另一个人的人生,哪怕那个人是她们的至亲弟弟。
  只要不做到这一点,哪怕大丫的爸妈真的偏心了,那大丫她们未来也不一定就会不好。起码只要不是她们自己脑残,古明妍还是会尽量帮助大丫姐妹几个的。毕竟,大丫姐姐的这份友谊对于古明妍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
  至于如果是大丫她们自己变了,那就只能恕古明妍无能为力了。她还没有拯救脑残的爱好,也没有那个义务一定要矫正别人的思想和错误。
  这辈子她很庆幸自己穿到了个没什么极品的家庭,自然很是珍惜这份幸运,绝对不会轻易让自己牵扯到这些事情上来的。
  说不好一个没管好,还可能引火烧身。毕竟脑残的破坏力还是很强的,古明妍可不是救火队员,恨不得离这些三观不合,价值观扭曲的人远一点儿才好呢。
  当然,这些现在都只是古明妍自己的脑补罢了,她只是先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形和相应的应对方式想好了而已。
  最好的情况就是大丫家不会出现古明妍想的那种情况,大丫姐妹几个不用受委屈受伤害自然是最好的了。
  古明妍最希望自己的担心都是白操心,起码那样大丫她们才能继续保持现在的乐观不是吗。
  多想无益,她还是继续拍照片去吧。
  给大丫家拍完了全家福之后,古明妍又来到了队上的知青点儿。这也是之前就跟村里的知青们约好的,今天她会来帮他们拍照片。
  之前古明妍给村民拍照的时候,倒是把知青这一茬给忘了。
  这些知青们知道自己严格来说算不上是古家村的人,也就没好主动往跟前凑。所以古明妍那时一直都没想起来村里还有这样一个群体这一茬儿。
  这么长时间下来,古家村的知青们虽然没跟村民们产生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吧,但这毕竟是两路人,彼此之间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些摩擦的,不过都被大队长以各种方式给处理抹平了罢了。
  古家村待这些知青们还是挺不错的,没有人刻意苛待他们,甚至像有的村里会扣下知青家里给的补贴的这种,都是绝对不可能在古家村发生的事。
  知青们也觉得古家村挺不错的,只是到底还隔着一层呢,他们也就没好意思在古明妍拍照片儿的时候跟着村民们一起,去古家老宅排队交钱凑热闹。一个是他们觉得人家不一定能答应给他们拍,也是怕被拒绝后下不来台。
  毕竟人家古家是考虑到村里人少有机会能进城拍照,没那个时间也没有票证。可这一点对于曾经打城里来的他们来说,说不上是个多难得的事儿。他们这要是上赶着往前凑,少不得会让人家以为城里人也来凑热闹占便宜了,所以干脆就没去说这事儿了。
  后来还是那个从海市来的其中的一个女知青,想给家里寄自己现在的照片已经很久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办法找到票证未能达成而已。这下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了,却又碍于知青团体的面子,眼看着就要错过了。
  这个知青最后还是觉得给家人寄照片儿这事儿更重要些,于是她就避着其他的知青,想办法在卫生所找到了毕老太太说了说这事儿。
  毕老太太当然要问问自家孙女儿的意思再给人家答复了,所以当下只叫了这人先回去,说是之后会给她答复的。
  其实要照老太太她自己的意思,那是不想让孩子再受累的,反正他们知青也不能是算村子里的人,就是不给拍,他们也不能说出个什么出来。
  不过老太太到底是尊重自家孩子做好事儿的想法的,也想到知青们出门在外不容易,到底还是跟古明妍商量了一番。
  古明妍是觉得自己已经给全村人都拍了照了,也不好就把人家知青群体给漏掉了,这不利于团结不是。
  而且在心理年龄26+7的古明妍看来,这些知青们小小年纪背井离乡的谋生也不容易,都是初中高中生的年纪,哪能有不想家的啊。自己上辈子都上了大学了,有时候还能想家想的哭鼻子的。所以,要真是能让他们寄张照片回去给家里人看看,对他们和家人来说都能算是一种慰藉了。这种顺手帮人的事儿,古明妍自然不会拒绝去做,所以她也就答应了下来,还是按照老规矩,两毛钱一张照片包冲洗。
  知青们自己也有工分能挣钱,加上不少人都有家里给的补贴,所以这点儿钱对他们来说倒是不值什么。
  毕老太太去知青点儿跟他们说这事儿答应下来了的时候,知青们正把那个海市女知青围在中间说话呢。
  他们一个个的在听说了这个女知青去跟毕老太太说这事儿的时候,多多少少的都有点儿不赞同,有那爱面子的担心被人拒绝的知青,还有点儿指责这个女知青的意思在。
  直到毕老太太上门,跟他们约好了照相的时间,让他们准备好钱和衣服这些,然后走了出去后,众人才慢慢的反应过来刚刚发生了什么。
  然后众人就立马活动了起来,有那着急忙慌要去送老太太并表示感谢的,也有那瞬间变脸儿冲着那个女知青道歉嬉笑的,反正看表情就知道大家都很是开心,完全隐藏不住的样子。
  这也难怪嘛,都是十几岁二十出头年纪的小大人儿,一个个的把面子看的都重。可要是谁对他们好了,给了他们内心里想要的东西了,就一个个的变得比谁都害羞和不好意思起来了。
  想想也是蛮可爱哒!
  古明妍给这些知青们拍照的时候,自己也很是高兴。
  跟算着钱拍照的村民们不同,知青们一个个的都好像逮着了不要钱的机会似的,拉着古明妍给他们各种姿势各种场所的花式拍照,完全不在乎那一块两块的钱。毕竟这价格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多拍多赚,哪有不趁机多来上几张的道理。
  古明妍算是这辈子第一次遇上比自己还积极主动的模特的,给这十多个人拍的照片比古明妍之前一整天给村民们拍的算下来都要多。他们还都一个个的比较讲究个性,摆的姿势力求跟大家都不一样的。
  被他们带动起创作激情了的古明妍也是配合着这几人,十多个青年加上一个假小孩儿一起,愣是把这拍摄持续了两天,全生产队的拍了个遍,大家才终于都满意收工了。
  看着冲洗出来的照片上各个笑容灿烂的生动模样,古明妍觉得这估计也是知青们想叫他们的家人看到自己过的好的样子,好能放下心来吧。到底是时代不同,小小年纪的人都是会为着父母家人考虑的了。不像古明妍上辈子,都那么大的人了,自己遇上点儿不开心的事儿了,都想让爸爸妈妈来安慰她呢。想想那么大了还叫父母为自己操心的她,古明妍就觉得跟这些比自己还小的知青们比起来特别的惭愧。
  想着以后自己也得多跟着这些知青们学习学习的古明妍,很快就将照片冲洗好了送回了古家村。
  听着这些这辈子她应当称呼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赞美,什么——
  “就知道妍妍你不会让我们失望,拍的照片就是好”。或者是——
  “妍妍你这技术绝对比海市我家那片儿的照相馆的老师傅都要强,我自己都没这照片儿上拍出来的这样好看呢。”
  “妍妍你啊就是人美心善,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有那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照片儿呢”……
  被赞美淹没了的古明妍都有点儿飘飘然了,这些城里来的小青年们就是嘴甜,这一通话说下来,谁听着不高兴啊。
  可是古明妍自己静下来仔细想想后,又觉得这帮人也是坏,听听这话说的,也不知道是真夸她技术好呢,还是变相夸他们自己长的好看呢,哈哈哈。
  跟这些知青们一番接触下来,古明妍觉得这里大多数的人都还是挺不错的,性格也挺好的,算是可以交往的那一类。
  知青们也是很喜欢这个小妹妹的,帮他们拍了这么多好看的照片不说,他们说起什么她也都能接得上,能看出是个聪明学习好的孩子,这样的小妹妹大家都是喜欢的呢。
  从这之后,古明妍跟村里的知青们算是有了点儿姐/兄妹之情的意思了,之后回村小住的时候,她也会偶尔去知青点儿玩儿玩儿,帮着这些哥哥姐姐们带点儿城里的吃食啥的,彼此之间相处的很是融洽。
  当然了,古明妍跟知青们建立的这一段良好的友谊关系,最后倒是便宜了某人。只不过这会儿这人他还没出现,古明妍也不会知道就是了。
  ------------------------------------------------------------------------------
  时间就在古明妍忙碌着给大家拍照中静静的划过,转眼就到了1970年的冬天。
  在这个冬天到来不久后,古建国就收到了他在蒙省当兵的曾经的战友的来信,说是之前古建国托他帮着打听的关于周晓军的消息,终于有了眉目了。
  当初周晓军被他的前妻孙芳刻意针对,动用了跟她勾搭在一起的委员会二把手孙红进的关系,把周晓军下放到了蒙省。
  当时离开京都的时候,他是以知青的名义走的,只知道是去蒙省下面的一个生产队,具体安排在哪儿了谁都不得而知。
  估计也是孙芳给那边打了招呼了,要把她的这位前夫给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而她估摸着也不知道哪里合适,就任人家蒙省那边给自行分派了。
  蒙省那么大,而且还因着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情况比较复杂,一时半会儿的,就是古建国宁荣臻他们有心打探吧,在没有足够多的信息的情况下,还真是没办法找到什么线索的。
  直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位在蒙省当兵的古建国的战友,才打听到了一些消息给古建国传了回来。
  因为周晓军本人到底因为跟周老他们断绝了关系了,他本人在政治身份上只要没人刻意提醒追究,是不太有大的问题的,所以古建国也就比较放心的找了人帮着打听了。
  据这位姓张的战友说,周晓军的确是被安排在了蒙省一个特别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旗下的生产队做知青。
  这次能叫他给遇上,还是那个生产队最近起了狼灾,不知打哪儿来了一大群狼,祸害了好些羊群不说,还伤了好些队员。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