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3      字数:7563
  全家人都累的不算轻,不过看着地窖里堆得满满当当的食材,想着这个冬天自家算是吃喝不愁了,大家也就觉得这一番的辛苦劳累算是值得的了。
  要说起来,往年虽然古家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跟着潮流去采购很多的物资回来,但都没有像今年这样这般的大肆采购,一定要把所有的供应都给买完的节奏过。
  之所以今年这么拼命的囤粮食和食材,主要还是因为家里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进入到青春期二次生长发育阶段,那真是一个比一个能吃啊。不买够足够多的存货回来,怕是这些孩子们都得不够吃而饿肚子了。
  人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最近老古家人对此话的体会颇深,完全认证了这句人间真实的话语。
  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在青春发育期的时候总是很能吃的,那胃就像是个无底洞,好似再多的食物都能往里装的下似的。不过区别在于爱运动些的人就能通过锻炼把吃下去的东西变成身高,而像上辈子的古明妍那样超级不爱动的,就只得往横向发展了。
  反正不管怎么个发展方向吧,这时候的孩子们能吃容易饿是真的。
  古明妍自己还好,她一直是比较有计划的在保证身体摄取足够充足的营养,以供自己的成长发育的。而且她这辈子也通过加强锻炼,争取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和匀称的身材。她现在每天坚持爬自家的后山晨练,虽然不是多么激烈的运动,但是空气好的情况下当作是做森林浴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除了她还算不上到了青春期的年龄,暂时除外之外,她家里的那三个亲哥两个表哥,再加上一个周天宇,几人如今才算是能吃到了让古明妍惊讶的程度了。
  这时候人们其实单就饭量来说是要比后世的人吃的多得多的。
  因为没有足够的油水,没有其他摄取营养的途径,所以只能靠吃更多的粮食来保证获取足够多的能量。
  但是即使是知道大家吃粮食都是按斤计算的,古明妍还是在看到自家哥哥们吃饭的状态之后,也觉得有些恐怖了。
  按照年龄上算,古明新和周天宇今年都是十四岁了,双胞胎十一,宁致远十五,宁致和十岁。几人正是处于半大小子的年龄范围。
  每天大家一起吃饭,他们几个就跟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的能吃不说,还得在尽量保持餐桌礼仪的情况下,加快速度,省得自己的速度一慢,饭菜就都被抢空了。
  古明妍看着他们有时候在外面活动了活动身子回来后,那一碗一碗不断添饭的架势,那胃好像是通往另外一个神秘世界似的,永远填不满的感觉。
  因为古明妍算是掌管着家里一定物资分派的权利的,所以这近一年以来,她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家的米缸面缸那下降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古明妍估计,要是真的让那几人都放开了吃的话,感觉自家放粮的大缸每天都得下去一大截儿不可……
  人家几个不但能吃,还不挑食,反正每次一有什么吃的了,像是古明妍这种事儿比较多的,多多少少的还会挑拣一番,想着自己爱不爱吃啊,味道怎么样啊,今天的肚子是不是已经吃得足够饱了啊什么的。
  但是这些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在人家几个中间发生的,他们几个就从来没有嫌弃食物的时候,任何时候只要是有了吃的了,别管是不是才刚吃完饭,人家照样可以继续吃下去,也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不像古明妍没见过世面般的惊讶,古建国这个当老爸的,对儿子们现在的这个状态可是很能理解的。
  他自己也是从那个年纪走过来的,那种不管吃了再多也不会觉得饱,经常还会在半夜饿醒的感觉他比谁都清楚,那种睡到一半饿醒的时候最是难受了。
  跟孩子们产生了共情的古建国,这时候可是一点儿也不心疼家里的粮食消耗的太快或是什么了。自家几个儿女,加上二舅子家的致远致和还有周天宇,孩子们不管是能吃掉多少,但凡是自家有的,古建国就会放开了叫他们吃的。
  也因着自家粮食消耗量远远大过于每月两口子的供应,即使有白敬龄、宁荣臻会承担一部分,甚至还有古明妍牺牲的外公因着其烈士的身份,组织上定期的会给白敬龄的一些供应,但要想保证孩子们在最需要长身体的这个阶段吃得饱吃得好,刨除家里这些个在别人家里已经算是十分充裕的供应量之外,古建国不得不又开始了他各处去淘换的日子了。
  米面粮油,肉食鸡蛋,零食水果的,反正是各种各样能吃的吧,只要是能在周边村子里收到的,黑市里有卖的了,不拘多少,他都能一揽子地全给买回来。反正家里人多,完全没有类似吃不完会放坏了的担心。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的国庆节,古家人对这节日供应这么热衷的原因了。
  这完全就是家里张嘴吃饭的人太多了,需求量大的缘故啊。好不容易碰上个能把供应本儿上东西都给买齐了的时候,别管排队采购有多辛苦了,总是要买回来囤着才好的。再累也比家里没粮,心慌饿肚子强吧。
  古明妍觉得这也就是自家了,双职工家庭,加上古建国自己还有别的来钱路子,家底儿厚实,这才能不计成本的给孩子们供应。
  也不怪古建国老是想着些这个年代看起来歪门邪道的路子出来。这要是没有这些路子给家里赚足丰厚的家底儿,那也根本就养不起这一排五个加上仨别人家的大小子啊。作为一家之主的古建国,养家的压力之下,他能不想方设法的去拼尽全力赚钱赚票么。
  古建国还是一个很好的父亲的,这一点上不光是对被他格外偏宠的古明妍来说是这样的,对于古明新几兄弟来说,能有这样的一个父亲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的。
  虽然古建国对儿子们会比较严厉,要求也多,跟对待古明妍时的温柔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但是只要把他家的这一溜儿的孩子带出去,看着那一个个养的壮实的样子,脸色红润,精气神饱满,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给吃得饱吃得好的孩子,谁能不说古建国这个做父亲的尽职尽责,足够当得起一句好父亲的称号的啊。
  孩子养的这样好,外面的人都夸古建国有本事,能给自家淘腾来好东西呢。
  这年头基本上家家都有一个几个儿子的,儿子到了这个年岁能把家里吃穷,那都是各家深有体会绝不夸张的话。
  但看人古建国家,这么多小子张嘴要吃饭呢,他还能把孩子们一个个养的这么好,别说人家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门路了,反正至今为止也没见人家出啥事儿是不是。你管人家私下里做什么呢,只要能叫老婆孩子吃饱了,半大的小子养的不饿肚子了,那这就是有本事,就是负责任的表现,你想不承认人家有本事都不行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是一个能让家里小子们都吃饱的好爸爸,我为自己带盐——古建国。
  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月底求一波营养液吧,谢谢啦。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花开半夏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6章 前程(三合一)
  “建国啊,你说天宇这孩子心里会不会怨我哥和嫂子啊?这眼瞅着就差不多到了该走的日子了, 我这两天瞧着, 致远这孩子每次一见了天宇, 都是一脸不好意思欲言又止的样子, 也不知道这事儿会不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
  睡前,宁荣薇躺在床上,把这两天一直困扰着她的问题问了出来,想跟丈夫聊上一聊, 分析分析这事儿。
  “小薇你别瞎想了,天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这么多年了, 你心里还能没个数啊。这事儿本也就是谁都控制不了的, 他年龄到了,城里没法儿招工留下来, 可不就得按着政策去下乡吗。”
  “再说了,咱厂里那么多跟他一般大的孩子, 不也都是一个个的到了岁数, 背着包袱早早的就天南海北的离开家了嘛。这事儿又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肯定也是想好了之后才决定的, 你的那些个担心啊,我看就是多余!”
  宁荣薇听着丈夫说的这些,道理她都懂,但耐不住女人家的就是容易多想,对于最近家里, 不,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自己哥嫂家里的两个年纪最大的俩孩子——宁致远和周天宇,他们各自未来的安排,她始终还是有几分不安心的。
  说起这事儿来吧,其实算是这年头里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要面对的,一个关乎下一代未来前程的大事儿了。
  这年头不在有统一的高考,上大学全靠推荐,所以这里面就有了很多的可操作空间和人为因素,不是那么的客观。
  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让自己的孩子上大学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到了家里的孩子念完了初中、高中之后,关于孩子的未来就成为了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了。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年龄到了不用上学之后,就自然的跟着他们父母、祖父母辈一样,接着在家的生产队里务农,参加生产劳动赚工分养活自己和以后的小家庭即可。
  而对于城市里的十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能被推荐去上大学的几率很小很小,剩下的出路就是走城里各大工厂、政府机关单位等的招工路线就业,再不然就是看能不能参军,最后若是实在没别的路可走的了,那就只有上山下乡,去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修地球去了。
  因着“五二二”的学制,古明妍16岁的表哥宁致远将在今年,也就是1973年的7月份正式从高中毕业。
  而当初因为周晓淳出于担心周天宇在学校无人帮衬,会因为外来户的关系受到别人欺负,而叫他跟着宁致远一起上学,因此,今年也才15岁的他,也将跟自己的表哥宁致远一起,马上就要面临着毕业后的前程和未来选择的问题了。
  早在年初,宁荣臻和周晓淳两人已经开始为自家这两个即将毕业,前路不知在何方的孩子开始操心了。而其他的诸如像是白敬龄、古建国两口子,以及远在蒙省的周晓军和古家村的周老两人,也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在经过跟两个孩子和周围的这些大人们商量过后,最初大家对两人的安排都是想先叫他们走安城各大工厂招工的路子的。毕竟周天宇的身份在哪里有所限制,而宁致远也对于从政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大家就都没想着把孩子们往机关单位的方向去发展。
  他们想着,凭着自家这两个孩子的样貌学识,参加招工考试,考进大工厂绝对是没有问题的。虽然现在各个城市里工厂的招工人数都在逐年缩减,但是优秀的人才放到哪里都是稀少且被需要的。全家人对自家孩子们在这方面的自信还是有的,他们两个完全有那个实力,通过所有的考核,从而能被工厂正式招工,通过此方式继续留在城里的。
  再不然,说句不大合适的话,就算孩子们考试的时候有所失误,那就凭着全家这么多人的人脉,给家里孩子在城里找份工作还是算不上是什么难事的。
  因而,对于这一计划,全家上下没什么争辩的就一致通过了。
  等到过完年,开春了过后,安城各大工厂就开始招工了。
  因为家里在各个工厂里上班的人都有,能够提早的得到消息。所以宁致远和周天宇两个人,并没有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什么厂子什么时候会招工,从而慌乱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反而,因着家里在城里的人脉广,两人清楚的知道他们心仪的工厂单位的招工时间和条件,然后根据这些情报在有序的准备着,非常从容不迫的去参加了考试。
  最后的结果也如他们之前所料想的那样顺利。
  宁致远想去的是他爸妈的单位。因为有子弟的优势在,他本人又是通过了兵工厂考试的正儿八经的高中生,加上政审什么的都完全没有问题,于是他很顺利的就被录取了,只等着毕业后拿着毕业证去报道就好了。
  对于儿子的选择,宁荣臻夫妻俩也是很满意的。
  虽然仅仅靠着高中的学历,儿子只能在单位里承担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从最基础的学徒工做起,但是这也是有好处的。两人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觉得儿子念了这么多年的书,加上他外公外婆和那些老教授们给他传授的那些知识,还是很需要他在实践中多多将这些理论知识消化吸收,跟着老师傅们多多学习实践一番的。
  而且,跟他们夫妻俩在一个单位,孩子不用单独住单身宿舍,衣食住行都有人照应之外,他们俩也可以利用闲暇的时间,给儿子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
  有了他们两个这么多年研究经验的研究员的指导,相信这孩子肯定能收获不少。这有了本事了,未来的前途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了。等他在岗位上做出一定成绩了后,说不得有他们夫妻的人脉在,也能活动活动,帮着孩子争取个上大学的名额啥的,让他能更进一步。
  夫妻俩对于这些事情想的很清楚,反正儿子的身体也没有强壮到可以去参军,他本人的志向也不在此。那么在他们家不是只有一个孩子,无法满足免除下乡指标的情况下,孩子能在高中毕业后马上就找到个这么好的单位能接收他,保证他不用下乡,保留城市户口,那就是再好没有的事了。
  要知道,即便是单位里像他们夫妻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其子女也不是个个都能给安排进来的。毕竟除了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像是打扫卫生、后勤等方面的工作之外,其他的有前途的岗位还是要看个人本事的。
  在现在孩子普遍不重视读书知识,父母又忙着工作没时间管的现状下,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考进来的还真是不多,厂里的那些子弟们大半也都被迫下乡了,而剩下的,就基本是那些靠着父母走关系,在厂里后勤或是安城别的工厂留下来的了。
  儿子的前程很顺利的就给安排好了不用再多操心,而那时候因着成分问题而放弃了二炮这样的保密单位,转报机械厂学徒工的周天宇,也因着古明妍在机械厂工作的大姑古丹凤,给出的内部消息,提前知道了他的成绩在今年所有的招工报名人数里排名第一。
  这眼看着家里的这两个小子的前程就要定下,他们也即将成为不用再依靠父母长辈,能够独立的大人了,全家都十分高兴,还为此一家齐聚着吃喝庆祝了一番。
  可谁知道,也不知是不是事情太过顺利,老天爷看不惯非要给找点儿麻烦的缘故,就在机械厂今年的招工录取名单出来以后,已经确定了自己考试成绩排名第一了的周天宇,却是怎么找都没在录取名单里找到自己的名字。
  对于这个结果,全家人都在猜测其原因,但到底是没有个确切的说法,只能托婆家全家都在机械厂工作,在厂里颇有几分人脉的古丹凤帮忙给打听一二了。
  本以为要不就是搞错名单了,或者是被什么关系户给占了名额,再不然甚至就是周天宇的政审关没过的可能行都被大家想到了,却不料,最后打听到的结果却是让全家人都捏了一把汗。
  根据古明妍大姑的说法,本来厂里已经决定了招工名单,而周天宇因其优秀的成绩也赫然在列。可是不想,就在名单公布之前,周天宇却被人给匿名举报了。
  举报人好似还挺了解周天宇的情况似的,在信里强调了周天宇是有一天突然来到安城的,且不知道他的身世,也从没见过他的爸爸妈妈,只知道他是跟着姑姑一家生活的,算得上是来历不明的云云,希望厂领导能好好查查,不要招到了可疑分子进厂……
  这消息还是古丹凤的公公帮忙给打听到的。
  这位李大爷在机械厂里是老技工了,跟厂领导们的关系都还不错。他给负责这次厂里招工的领导送了点儿营养品啥的,人家领导就吐了口了,还把匿名信拿出来给他看了看,这才知道这事儿的问题到底是出在哪儿了。
  其实要说起来,周天宇目前的政/治身份说起来是没有什么瑕疵的。毕竟他们家出事儿的是他的爷爷奶奶,而他的父亲母亲是没什么问题的。再加上他父亲也已经与周老他们断绝了关系,也因着他父亲现在的户口在蒙省,所以他的户口是跟着周晓淳宁荣薇落在安城宁家的,这样的身份背景按说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
  而且周天宇还因着谨慎小心,刻意避开了政府机关和一些军工单位没有报考,说来一个小小的机械厂,不论是出于他的身份还是本事,都还是能够完全拿下的。
  其实说来周天宇考虑的不错,就古丹凤传回的话来看,人家机械厂的领导早先也是已经决定要要他的了,毕竟他们单位没有太高的保密级别,政审这些也就是看看成分看看户口,周天宇在他们看来,又是城市户口考试成绩又好,他们还是很愿意吸收他到他们的革命队伍里去的。
  只不过这一切都得是在没有那封举报信的前提下。
  这年头人人都谨慎小心的,就怕哪一点没做好,就会被人抓住小辫子给自个儿下绊子,这一点对于坐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来说,尤其被看重。
  机械厂负责招工的领导在接到举报信之后,也进行了一番查证。结果他发现这信里说的关于周天宇的身份背景的信息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他的确是突然间出现在安城,且没人见过他的父母的。
  虽然周天宇的政治身份上没有什么污点和可讲究的地方,可是这位领导最为担心的就是他的来历比较突然这件事了。他怕这样没根没基的人在进厂后,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作为把人招进厂的人的他也是难辞其咎的。
  说什么周天宇与宁家的姑侄关系,这在该领导的眼中是一种比较牵强的,不足以令他信服的关系。他也怕会不会是什么敌对分子利用手段安了这么一个身份给周天宇,就是为了让他能方便行事的呢。
  厂领导跟周天宇非亲非故的也不了解,自然不会为了一个还不是他们厂职工的人去承担在他看来未来有可能的风险。基于此,他在跟上级开会说明后,便做出了不予录取周天宇的决定。
  至于那封举报信,人领导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又是怎么给寄到厂里的。毕竟这年头这东西满天飞,尤其是在招工的当口,每天厂里都能收到好多有的没的的信件。有的就是单纯的记恨能被招工进厂的人,从而鸡毛蒜皮的随便写写。
  像是那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举报”,他们自然是不会搭理的。不过对于这个考试名列前茅,给领导考官们都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周天宇,还是针对最为敏感的身世来历的问题的举报,他们就要格外慎重了。
  古丹凤没有瞒着她公公打听到的消息,一股脑儿的全给古宁两家人,包括处于事件中心的人——周天宇说了出来。
  主要也是考虑到举报信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明显就是有人在刻意针对,还是把事情都摊开了说清楚,大家也都各自想想是不是得罪过什么人,谁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儿的好。省得自家被人盯上了都还不知道,以后再酿出更大的祸患出来。
  听了古丹凤的转述,当时聚在古建国家的两家人都是有些愣怔的。这可比他们当初所想过的最坏的原因还要不好。
  虽然根源还是在周天宇那有些令人摇头的出身上,但这里明显被人盯上了还以此为由举报了自家,才是更令人感到害怕的问题关键。
  古家人一项比较低调,古建国升职为副厂长后,也没有摆过什么领导架子,为难过什么人。若说是冲着古建国家来的,那么在运动都进行了这么多年了都没显示出苗头来,怎么就在这孩子招工的当口被人给盯上了呢?
  再说了,因为宁家到底对外算是借住在古建国家方便互相照顾的,所以平时无论是白敬龄还是偶尔回来一次的宁荣臻夫妻,抑或是致远致和两人,都是十分谦逊低调,友好待人的。
  更不要说是周天宇这个本就是外来投奔的人了。平时他就是家里学校两点一线,也不大在外面跟厂里家属院儿里的孩子们玩儿,基本在大众的视线里比较透明。除了最开始来的时候,也从未再跟人发生过口角或是打架这些的,基本上他也没有得罪人的可能的啊。
  而且,对于家里这两个孩子报考工厂单位的这事儿吧,家里从上到下还是比较低调保密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