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3      字数:7122
  所以古明妍和古建国才都没想着去多费那个口舌。这跟与孙叔叔/老孙的交情是不是够近无关,只是因为他有个不讨喜的老婆,也注定了他们家命里就没有这份横财了。
  古明妍想的没错,还没到晚饭时间,不过刚刚到了下工的点儿,那位老孙就跟着下班的人潮来了自家,满脸通红的拿着他们家所有的这次他带回来的玉石籽料,上门来找古建国换钱票来了。
  古建国也没多问他这是不是家里媳妇儿逼的,只在知道了他现在已经能进家门儿了后,就痛快的给了钱票把人给打发走了。
  从屋里出来的古明妍,看着桌上的近十块或大或小的玉石籽料,一边拿着把玩,推测其品种质地,一边在心里感慨,这老话儿说的确实不错啊,娶错一个媳妇儿毁三代。这老孙家的这一笔因孙叔叔好心而换回来的横财回报,就这么在那么个无知还爱占小便宜,目光短浅还喜欢道人是非的媳妇儿手上给毁了。
  古明妍不知道是不是该替孙叔叔一家庆幸,他们并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只以为这是个长得特别了点儿的石头,而且估计那位孙婶儿更是不在意孙叔解释的人家农民说的玉石什么的,只把这当做了自家老汉当冤大头被人给忽悠的花钱买回来的破石头罢了。
  否则,古明妍觉得,若是等他们日后知道了这疆城和田玉的价值几何,意识到了自己曾经错过了什么之后,也不知道按照那位孙婶儿连个米粒儿都要计较大小的性格,会不会因为失去了这么大的一笔财,被呕到生病住院什么的。
  不过这现在都不是古明妍要考虑的了,她看着又进入自己秘密地库的这十块儿玉石籽料,根据她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两到三块儿的羊脂玉料,剩下的也大多是品质还算不错的白玉玉料。
  虽然因为是原石,尚且无法准确判断里面包的玉石的大小,且这些籽料本身也都不大。但是,这毕竟是和田玉,是她老爸以加起来不超过十块钱换回来的东西。
  联想到后世羊脂玉的天价,古明妍也不由得为自家老爸这次又得来的这笔意外之财而感到激动和欣喜了。
  与此同时,看到这几块小小的玉石籽料,古明妍内心里敛财的那个小恶魔就又不禁有点开始要膨胀起来了。
  想到她曾经看到过的好多资料,说这个时候疆城和田玉产地地区的农民生活艰苦,一到冰雪消融的时候,就不顾河水酷寒,纷纷下到河里找籽料,然后以很便宜的价格,将这些籽料交给收购站,换取他们的生活所需。
  想到这些,古明妍就觉得,若不趁着现在这籽料和玉石的价格都还没被炒起来,且大家都还不甚关注这些,加上原材料也还相对丰富的时候,不去掺和上一脚,那岂不是太过可惜这样的好机会了。
  从前是古明妍没有想到这些,她跟她老爸没事儿淘淘宝的收获也不小了,就没怎么想着原石这些的事儿。
  加上这些个稀有矿产的出产地大多都在疆城、云滇这些山高水远的地方,古明妍考虑到现在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自然也不会想着在这个年代打这些东西的主意。
  毕竟即使她知道现在这时候这些东西不值钱,但现在的社会情况也更为特殊,在这其中动作的话,到底是不合适也不大方便的。
  而且这些东西的炒热升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要想早早地买到这只绩优股,等到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了后也是完全可以的。
  自己只要在这之前积累好足够的资本就行了,到了那时候,玉石翡翠什么的的价格也都还没有起来,而且交易环境也会更为自由,拿着钱还怕会买不到好东西不成。
  这些都是古明妍在那天之前的想法了。
  而在那天,她被自家老爸叫过去看过那些个籽料之后,才发现要想在现在获得这些籽料好像也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的艰难和不可达成。这孙叔叔不就是去了一趟疆城出差,就简简单单的以极低的代价,带回来了这么些原石嘛。
  想来在疆城那边,农民生活困苦,用这原石换取基本的生活物资已经是个挺普遍的事儿了,否则也不会叫孙叔叔一个外地人轻易地就给碰上。
  当然了,想趁机低价抄底是一回事儿,事情到底最后可不可行还是另一回事儿。
  古明妍现在脑子里想的也只是个大概,她也并不了解疆城那边的具体情况,因此这事儿能不能成,还是得更具体的计划安排一番的。
  古建国收购了几枚原石后,心里倒也没有多想,交代了老孙让他和家人对这事儿对外保密后,古建国就把东西送给了小闺女儿,交代她自己收好也就罢了。
  最近,他操心的点远不在他宝贝女儿那样想着能不能给家里多弄回一些玉石籽料回来,越大越多质量越上乘越好。他这个当父亲的,最近难得的把视线集中到了大儿子身上,着重于古明新小同志未来的前途问题了。
  继宁致远和周天宇之后,古明新这个古明妍亲大哥也在一年后的现在,将要从纺织厂子弟高中毕业,结束他的学生生涯,开始踏入社会了。
  相对于周天宇那会儿关于找工作的时候遇上的各种幺蛾子和不顺利,古明新这个根红苗正,成绩也十分优秀,加之身材高大挺拔,长相也是颇为符合当下人审美的浓眉大眼,手脸白净的小生类型的优秀男青年来说,还是非常容易的。
  作为家庭条件良好的纺织厂子弟,自己还是入了团的团员,加上古建国这个人脉遍布全安城的老爸,给他安排个工作,完全不在话下。
  所以之前全家人,包括古明妍在内,都没有为了古明新的前途有过过多的担心。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家的这个儿子/哥哥是完全有能力找到工作留在城里,不用担心会被安排去下乡的。
  而且古明妍心里则更是清楚,现在已经是七四年了,等到明年她和双胞胎哥哥升入高中再过两年之后,高考就会被恢复了。
  到时候,她是有信心能带着自家的双胞胎一起考上大学的,那么他们仨也就都不用担心下乡的事儿了,全家就只有古明新的年龄卡在这里,需要小小的注意一下了。
  按照古明妍的想法,自家大哥最好就是毕业后随便找个工厂当工人,顺利的留在城里的家里,也不用着急考虑什么学徒工转正或是分房结婚等等的问题,就在厂里混混日子,晚上下班和休息日的时候不要放松学业,好好学习复习就行了。
  等到高考恢复的通知下来后,古明新完全可以辞了工作,专心的在家集中复习俩月,相信以自家哥哥原有的基础和自己的考前辅导,他们家一下子出三个大学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到时候他们也算是给爸妈争了光,哥哥们能够上大学,到时候的眼界和以后从事的职业,甚至是找对象的标准都会完全不一样的,与现在匆匆的决定这些人生大事的结果会是完全不同层次的人生。
  基于对自家大哥前途心里有数的把控,古明妍对于家里人那段时间里讨论的关于自家哥哥的前途问题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全靠哥哥和爸妈他们自己商量去了。
  反正到底进哪个厂,是趁着纺织厂今年招工就进厂,享受从小熟悉的环境和自己爹妈几十年人脉的方便,但与此同时也要承受被笼罩在“古副厂长大儿子”的标签下的种种不适也好,还是趁着其他几个安城的工厂招工,正儿八经的考进去,再叫自家老爸给帮着他找到一个靠谱的师傅好好地带一带他,争取做社、会、主、义建设最优秀的那颗螺丝钉也好,这些在古明妍看来都是一样的。
  反正她哥最后也会被她按着去考大学,跟她一起去京都,继续鞍前马后的照顾她这个小拖油瓶,现在的这不到三年的时间,都只是一时的过渡罢了。
  只要古明新同志不在此期间非要找对象结婚,或是结婚了也可以,但为了家庭而放弃更进一步考大学,只甘愿待在未来必然会被淘汰了的工厂里蹉跎一生之外,古明妍都不会对哥哥的事情多加干涉的。
  最后整个家庭会议后讨论出的决策也不出古明妍的所料,古明新将纺织厂作为后备,准备多报名几个工厂和政府机关单位,看看能进哪个,如果实在不行,最后还可以回纺织厂。
  古明新到底是被古明妍从刚入小学开始就被逼的只能好好学习上进,思想积极的共青团员,再加上这么多年下来古明妍不断地给家里孩子们在学问上的加餐,还有白敬龄的从旁协助指导,这样训练出来的他到底比起其他同龄人来,还是相当优秀的。
  在经过了近一个月左右的参加考试选拔之后,古明新分别被安城包括纺织厂在内的三家工厂招工录取通过。而当初说好的政府机关,后来也因为古明妍一句当下局势不明,不好过分掺和后,被古明新自己主动放弃掉了。
  也就是说,古明新现在基本已经确定了要进工厂,目前大家商讨的就只是对比优劣,决定最后去到哪个厂子罢了。
  至于报了名考了试最终却不进人家的厂子会不会得罪人这种事,有古建国在就不带怕的。
  且不说他跟儿子报名的几家工厂的领导多多少少都认识,有几分交情在,就是他家儿子最后没有选择人家,那这空出的名额能给人领导还回去,让人家可以有多少人情可走,收多少的好处,帮着安排多少人,那这些领导也是没有一个会不愿意的。所以这些问题压根儿就不需要担心。
  就在家里人为了古明新进哪个工厂各路打听,集思广益权衡利弊,甚至在老古家的家庭聚会上还讨论了一番这事儿的时候,一个新的消息打破了大家现有的所有讨论——兰城军区即将开始在整个西北招兵了。
  要说古明新有多么想去当兵吧,其实除了出于这个年代人们普遍对于军人和部队的崇拜和憧憬之外,还有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大伯,甚至是他的爸爸古建国都曾经或者现在都从过军,上过战场的缘故在。
  虽然古建国已经退伍多年,但部队给他带来的影响还是相当深远的,直到今天,他工作上得到的高职位以及他丰厚的人脉,都跟他最初出身于部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包括古建国在内,古老爷子毕老太太,还有经常与古明妍通信说些部队上事情的古家大伯古建党,他们都会经常跟小辈们讲述自己曾经参军入伍的那段峥嵘岁月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负载了无数光辉与荣耀的故事,无一不在影响着古明新这样的小辈,让他们这些男孩子人人心里都梦想过一个参军梦。
  只是这部队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古明新明白,自家爷爷爸爸那里即便能想办法把自己给塞进部队里去,那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还是希望有可能的话,以自己的个人本事,光明正大的被选进队伍里去的。
  因此,怕自己张口,自家爷爷爸爸就会帮着自己进部队的古明新,从来也没在家人面前提起过他想当兵这件事儿。
  当然了,小时候那些跟着大家一起说的长大了要穿绿军装上战场的孩子话不算,毕竟这年代是个孩子都有过这么个梦想,都曾口出狂言的说出过类似的话,只不过最后能实现的,到底只是极少数罢了。古明新是自打懂事开始有意识的思考未来的时候起,就再没跟家里说起过类似的话了的。
  儿子没有提出来,古建国宁荣薇这对做惯了工人的父母,也不会特意的去想儿子会去参军上战场这种事儿。而古老爷子更是将家里从军这条路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大儿子和大孙子身上,好些人脉都想着用来给他们铺路了,不刻意提起,他也没想起来过要问问自家剩下的几个孙子,有没有想进部队的意愿的。
  就连古明妍,这个自诩天天跟自家哥哥同吃同住,已经足够了解他的好妹妹,都不知道自家大哥还有这满腔的军装情结呢。
  古明新是在知道了部队招兵的消息后,自己偷偷去报了名的。
  直到人家招兵办的通过了他的资料审核,通知让他去体检后,他才跟家里人坦白了这件事儿,并且认真的表明了自己要靠本事进部队的决心,还提出了将要拒绝所有工厂对他的招工,一心只想穿上军装。
  对于古明新的决定和他坚决的态度,家里人除了宁荣薇和白敬龄非常的不愿意,担心自家孩子在部队会遇上危险,会吃苦受罪甚至是上战场受伤丢命之外,其他人倒是还显得比较平静。
  古建国作为大家长,生气的是儿子先斩后奏和之前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过,连他这个最亲近的父亲都不知道儿子还有个当兵梦呢。
  而其他的像是古明中古明国,还有古明万古明岁两个还不甚懂事的几个男孩子,那就是十分佩服甚至是崇敬自家大哥的了。
  一想着他们大哥很快就能穿军装抗大木仓,他们就比什么都激动,恨不得跟他们大哥换换,他们也想要进部队呢。
  至于古明妍,看着自家大哥的决心,就知道她这是劝不了的了。
  那么干脆就不多劝,反正这当兵进部队也是个光荣的事儿,也是一条能够上进的通路。
  至于危险不危险的,干什么没点儿风险啊?就是什么都不干,喝口水还有意外呛死的可能呢不是。
  只不过当兵到底是苦了些累了些,上战场的话危险也会多些,不过这都是选择这条路的人所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情况。古明妍相信家里有这么多当过兵的亲人在,古明新自己对这些事情早已考虑的很清楚了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他已经是个成熟的大男孩儿了,早已在自己都不曾察觉的时候,对他自己的未来有了考量和想法了。
  古明妍觉得自己做人家妹妹的,只要哥哥不是要去做什么违法乱纪或是明显死路一条的事情,她就都应该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他才对。
  另外,去当兵也不意味这就不考大学了不是。
  算算时间,等到高考恢复那会儿,军人也是可以参加的。那时候自己就整理些参考书和题型给大哥寄去,让他好好复习,争取能考到最好的军校去,以后做个最有前途的年轻校官。
  而且,如果自家哥哥到时候能成功考上军校的话,说不定还能避开七十年代末的那场战争呢。
  不过即使是真避不开,那如果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对他来说也不失为是一笔不小的政治资本了,这样的经历对于一心从军的自家哥哥的前途来说,还是十分要紧的。
  有自家爷爷大伯老爸的人脉在,以及去年已经参了军的古明天这个堂哥的相互扶持,古明妍相信,自家大哥会在这一途有所成就的。
  即便是伴有着不小的风险,但当事人意志坚定,古明妍觉得这事儿到了如今这地步也是不可挽回的了。毕竟自家能够拒绝工厂已定的招工名额,还能跟部队的招兵办打花腔闹着玩儿吗?这一不小心就是破坏革命事业的罪过,谁敢开这样的玩笑啊。
  想清楚事情已经确定不可挽回,也不想着自家哥哥会落选的可能,毕竟自家把孩子养的这么好,样貌学识身体素质加上干净的政治背景,部队有什么理由不选她大哥啊。
  所以即便还只是在体检之前,古明妍也已经能确定自家哥哥入伍的不远的未来了,面对自家老妈满脸的不忍儿子离开自己身边,担心他有危险,古明妍只能发挥她一个小棉袄的职责,不停的劝慰老妈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给大哥安排了从军的路子,他以后会越走越好的,当然了,过程中要付出的也不会少,毕竟想要成功都必须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才行。
  明天见。
  第69章 离开(一更)
  别人劝她的那些个道理宁荣薇怎么会不懂,但就是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 她作为一个母亲, 而且还是她自己的父亲和亲大哥曾经就在战场上牺牲了的情况下, 她自然是对儿子这样的选择一时之间有些无法接受。
  但不管宁荣薇能不能接受, 事情也已经定下,不可挽回了。
  如同古明妍所料想的那般,古明新快速而顺利的通过了所有的招兵流程,在确认过入伍名单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之后, 他不日就将跟随部队一起离开,从新兵训练开始, 开启他的军旅生涯。
  古建国和古老爷子对自家孩子去当兵这事儿当然不可能不管。
  除了反复交代古明新各种注意事项,在他离开前加紧给他做身体和思想上的双重准备工作之外, 两人包括也接到了消息的古建党,都开始动用起了他们各自在兰城军区里的人脉, 不是为了找人照顾自家孩子,而是交代朋友战友的帮着他们多看着点儿, 让这孩子尽量的在他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当然了,这里面还包含着孩子有个什么意外情况了要及时通知他们知晓, 以及叫部队上的人知道自家孩子还算是那有名有姓的一号人,别做出什么抢人功劳,背后使绊子那种小动作出来。
  总之大原则就是历练可以,但那些黑手就别朝自家伸过来了。
  这番动作还是很有几分必要的。
  虽然现在这年头部队里比起外面的那些个乱像要好上许多,内部环境也相对封闭独立, 但也不是完全的铁桶一块。其团队内部就是个小社会,斗争针对也不会少了。
  毕竟老鼠屎在哪个锅里都有,万一叫自家孩子不幸遇上了那么个恶心人的领导,难不成还让自家孩子弯腰低头的一味受委屈不成?
  这在他们这些做家长的看来并不必要也不必须。
  这样的人就该被清除出队伍里去才是,哪有一味忍让的道理。
  古家人对部队怀有充分的信任,相信把自家的孩子交给部队,孩子一定会受到锻炼,从而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男子汉的。
  但这也并不排除他们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尽量帮孩子提前扫清一些障碍和隐患。
  毕竟他们家的孩子去参军了,奔着的就是长本事去保家卫国的。那么要让孩子不会因为除了身体受不住而不得不转业的情况之外,在从军这一途上有所建树,这些前期的准备铺垫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久经社会,谁也不会单纯的认为人人就都是平等的。
  他们给孩子铺路,其他有资源的人家也同样会干这样的事儿。在规矩和原则的范围内,谁也不会傻得放弃这些隐性的有利因素不是。
  当然了,这些都还只是成年人之间不需要言语的默契。古明新这个现在一心欣喜于他终于靠着自己的本事进了部队的傻鹅子,对他爷爷老爸还有大伯他们为他打的那些所谓的尽量可劲儿了的训练他的招呼,其背后所蕴含的种种深意他还一无所知也无从理解。
  而从儿子瞒着自己想要当兵这件事就明白了孩子不想依靠家里的想法的古建国,自然不会没事儿跟古明新多嘴这些。
  也是到了很后来了,那时候自己都已经身处高位了的古明新,通过多年的千锤百炼和人情世故的历练,才明白了在他入伍的最初,他能够那么顺利的训练,上战场积累功勋,从而步步高升的背后,是有着他最亲爱的家人为了他无言的付出的。
  也才明白了当初那个太过于尖刻和死脑筋的自己是多么的单蠢和幼稚。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