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更新:2023-04-23 10:33      字数:6258
  古建国知道领导这是在向他,或者说是他背后有车接送的老爹老妈示好呢。
  不过嘛,好处既然都送到手里了,古建国也不是那死脑筋的人。能有不打破他从不请假的辉煌战绩的机会,他哪有不接受的道理啊。
  古建国很是痛快的答应了领导的条件,表示自己一定会办成点儿什么事儿回来的。然后他就拿着满手的“出行通行证”,送走了特意来他家给他送证明嘱及咐公事的领导,背起他跟爹妈三个人的包袱,带着他们坐上了市里专门派来送他们的小汽车,前往火车站,踏上了这次的疆城之行了。
  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现在基本上已经把村子里的原先属于他们工作完全脱手了。
  尤其是毕老太太,这些年她带出的几个徒弟也有成才能拿得下活儿的。
  于是,在她跟公社和队上打了报告后,就把队里卫生所的一摊子事儿给交接了出去,自己也就是在他们忙不过来或是有什么处理不好的事儿的时候给搭把手。平时兴致来了也会去扫盲班或是村小学给帮着带带课啥的。
  她也不要村里的工分,纯属打发时间发光发热,因此,队里的人倒也没有有意见的。
  老太太和老爷子两人现在无事一身轻,无聊了就在队上找找活儿打发打发时间,培养培养后辈。要么就拎上家里的鸡蛋和自留地里种的蔬菜瓜果什么的进城,挨个儿的去几个儿女家里四处串串门儿,给他们送些新鲜的瓜菜,再一起唠唠嗑啥的。
  然后等到晚上了,老两口就回老三儿子的家里住住,跟孙女儿亲香亲香,给儿女们做做饭啥的。
  等到城里住得腻歪了,人老两口打个招呼就又利索地回村了。算起来两人也算是过得悠闲自在,相当的自得其乐了。
  这么完美的养老生活中,他们唯一的牵挂就是大儿子一家了。所以,在这次听三儿子说了要带他们老两口子去疆城看大儿子的时候,俩人哪还有什么不答应的啊。
  赶着回村收拾了行李和一大堆的熏肉土产什么的,老爷子和老太太就包袱款款的住到了城里三儿子家,就等着儿子这边什么时候能把事情给安排好了,三人就能立刻启程出发,也好尽早的叫他们看到大儿子他们才好。
  古建国上下前后的事情安排的挺快的,但他到底也没能快过从村里传出的,自家爹妈要出远门儿的消息,在安城当官的圈子里的传播速度。
  通过村里陈队长传达到公社的消息,很快的这事儿就不断地往上传开了。
  都是做官的,一套一套的套路到了啥时候都一样。
  老两口没觉得自己出个远门去看大儿子是个啥大事儿,可愣是叫公社那帮人一层一层的把这事儿给报了上去。
  这不,结果就是原本买好的卧铺票被人给他们升级到了领导专用的独立车厢,这去车站的路上还有人开着小汽车来送,加上人家给准备的吃食和钱票供应证啥的,倒叫全家都有点儿不自在了。
  虽然人上门来的领导说的是提前给老人把他们下个月的补贴和下下个月属于二老的国庆的福利提前给支出来了,但谁还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最后还是老爷子板了脸,批评教育了人家一顿,才叫他们把那些钱票吃喝啥的都给收了回去。但这小汽车接送和火车票优待,到底是没能拒绝的了的。
  当然了,这也是古建国有意拉了老爷子一把,没叫他把话说绝了的结果。
  不说全然拒绝人家的好意会不会得罪人了,就是这出行吧,他一个人,带着俩需要时时操心照顾的老人,他们还有那么老大一些要带给大哥一家的特产行李,再加上他这次去那边为了采购籽料带的一堆钱票,就是出于安全方便的考虑,也不能拒绝人家的小汽车接送和独立车厢的优待吧。
  而也正是这一拨人上门儿来的动静,引来了纺织厂领导的注意,这才有了厂领导上门,让古建国的这次请假变成了公差的态度的转变了。
  只能说,人们追求权力不是没有理由的,它到底是能在无形中给予人很多的好处,享受到常人无法感受的到的优待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程度和范围的不同罢了。
  古明妍自己在心里发了会儿感慨,反正自家爷奶和老爸也不是走了就不回来了,她这次都没什么可伤感的,反而她还为了爷奶终于能跟大伯他们团聚而感到高兴,以及无比期待起自家老爸能靠着他这段时间以来被她和周教授集中训练了一番的火眼金睛,以及被强行灌输的那些个玉石知识,给她带回一大批上好的籽料回来。
  随着小汽车尾气在空气中逐渐消散开来,古明妍送走了爷奶他们三人,双手合十,她在心里诚挚的祈愿三人能够一路平安顺利。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古建国就回了安城。
  这次他的疆城之行算得上是收获颇丰,除了按照原定的计划,在自家大哥的帮助下,成功的收购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和田玉籽料之外,他还成功的拉上了古建党跟着他一起入伙,两人跟当地的一些农民达成了长期收购他们手上上品籽料的口头合作协定。
  也就是说,古建国没有做一锤子的买卖,除了这次他亲自去探查情况,挑选决定出的这一批籽料之外,今后他也能在在当地的大哥古建党的帮助,以及这次跟他达成交易的几家农民的合作下,源源不断的获取顶级的籽料了。
  当然了,这些能够行得通的前提,得是他古建国能够一直保持出得起购买这些大批玉石籽料的价钱。
  他找的当地的农民都是有着丰富的寻玉经验的老手,对于籽料的成色还是能做出个大差不差的判断出来的。
  那边产出的玉石籽料虽多,但到底大头还是普通的玉料,真正品质上乘的顶级玉石还在少数。
  因此,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取最大的回报,或是不能大肆收购籽料引起别人注意等方面的考量,古建国都决定了以后只跟人品靠得住的那些熟人农民合作,收购最小的那部分的顶级籽料,从而不会引人怀疑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和农民的利益都能够最大化。
  毕竟,当地的收购站他也去了,价格被压得很低不说,对于品级的划分也相当的粗糙。加上工作人员也没几个真正懂行的,他们做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判断个大致的颜色然后称重给钱。
  所以,古建国倒是不用担心跟他合作的几家农民会因为少给收购站交顶级的籽料而出什么问题。毕竟那些工作人员本身大概率都根本就不会发现其中有什么不对之处。
  拿着自家老爸带回来的几块玉料在手里把玩,听着他讲述的那些个收购玉料的过程,古明妍想象着自家老爸在大伯家里存放的那些个又大又顶级的籽料,心里就激动地跟有人在里面打鼓似的,怎么都无法平静下来。
  这种想象自家会暴富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以至于古明妍都能够暂时忽略掉,要让这些东西真正能够发挥出其极致的价值的时候,距离现在得有多么漫长的时间了。
  而且古明妍很高兴自家老爸还成功的拉了他大伯入水,这样一来,自家在这一途上不但能够走得更加平稳,也能带着大伯一家富起来,多好。
  古建国想到当初他非要拉着他大哥跟他一起囤货的时候,古建党那满脸不情愿的表情也是好笑。
  他这个正直的大哥有时候也挺死脑筋的,放着手里那么多的好资源也不知道利用。
  现在这路都被他打通了,人家还不想走呢。
  最后还是古建国用了他大哥要是给农民们出比收购站高出好多的钱收这些东西,也算是帮着农民们改善生活了的理由,这才说服了这个战场上灵敏机变,生活中却是个一根筋的犟驴子跟他一起干这事儿的。
  只不过古建党到底是个不怎么看重身外之物的军人,他答应干这事儿也就是顺带着掺和一脚,没想着要做多大规模和收太多的东西。
  他也就是把钱和人脉交给了自家弟弟,让他给他顺带着置办些籽料也就是了。他为的主要还是尽量能帮帮那些个农民。
  古明妍这是不知道自家大伯的想法,否则的话,她真是要觉得,跟她大伯比起来,她跟她老爸这样不远万里都要想着办法去捞钱的钱串子行为,简直就被对比的可耻到了泥里了。
  这次古建国是一个人回来安城的。
  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快二十年没跟大儿子长时间相处过了,自然是无比珍惜这样的机会的。
  古建党家里地方本来就大,古明天当兵离开家后,自然是更加宽敞的,老两口住下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陈红春原来在古家村的时候就跟公婆相处的很好,这次公婆难得来这么远的地方特意来看他们一家,她这个做儿媳妇的自然是妥帖的招待,不叫老人家受一丁点儿委屈的。
  村里的工作也都放下了,又是多年未见的大儿子一家,还有一个跟他们相处最少的孙子在身边,加上房子也够住,老两口就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在疆城多住上它几个月半年的,好把多年来他们跟大儿子一家未曾相处过的那些个时光,都给好好地弥补回来。
  古建党也是满心的希望父母留下来,他也想趁这机会,好好地孝顺孝顺父母,尽尽为人子女的心。
  于是,就这么着的,古老爷子两口子就在疆城住了下来,只等着古建国什么时候再去疆城的时候,再一道接他们回来就是了。
  没错,古建国这次不光是达成了原定的目标,同时他也代表安城纺织总厂,跟当地的纺织厂达成了一定的合作。
  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合作项目吧,但到底是对双方都有利的。
  这样一来,不但古建国这次的请假被算作了出公差,路费和一路上的吃喝都有公家给报销,不但不用被扣工资,还因为在外出差能得多一份的补贴不说,今后他也有机会能再去疆城那边出差了。
  到时候,他不管是去那边给厂子帮忙联系物料,顺便着让他夹带点儿私货过去倒腾一番也好,亦或是能够跟大哥一家多见见面,也进一步发展一下自己的籽料采购事业也罢,对他来说,都是再好没有的事儿了。
  一次出门达成了数项成就的古建国,耳听着女儿口里不要钱似的夸他有本事能干的奉承话,心里高兴地一时都忘记了自己因为这次的大采购,而使得他的家底儿被狠狠的削掉了一大层的事实了。
  不过嘛,对于现在的古建国来说,钱这东西他迟早都能赚得回来,把握住机会发展新的有利可图的项目,达成自家女儿的所愿对他来说才更为重要。
  即便这次花的钱出的血也着实不小,但到底是没有让他伤筋动骨,还不至于叫他牵肠挂肚到忧心忡忡的程度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古建国:我家底儿厚我牛批,不服来战,呵呵。
  哈哈哈,今天晚些时候还有一更。
  因为是万字的总更新量,不好把关联不大的事情放在同一章节写,所以就分开来了。希望小天使们不要抛弃我啊,请多多支持蠢作者,我们一会儿再见!
  提前剧透:下章会有重要人物出场,还请各位不要错过哦!
  第72章 新人物登场(二更)
  “陈队长, 还有多久才能到地方啊,这天儿也实在是太冷了,之前我们在火车站等了老半天了,现在这身上可是一点儿热乎气儿都没有了, 要是再不到地方……”
  说话的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 扎着两个大辫子的女青年衣着干净,长相也算清秀,说话声音也挺好听的。如果不仔细听她说的是什么内容的话, 还是个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姑娘的。
  坐在牛车前排的古家村陈大队长和负责赶车的车把式队员,此时听着这女青年的话, 却是满心的烦躁, 半点儿都不想回答她的问话。
  这牛车上一共拉了七个人,除了陈队长和车把式之外,剩下的五人都是今年新分配到古家村的知青。
  这些年下来, 古家村陆陆续续的也接收了不少的知青了。原先仅有六人的最初的一批知青队伍,现在已经扩大到了将近二十人的团体, 加上这新来的两男三女,不难想象, 以后那个原本也没多大的知青小院儿将会有多么地热闹和拥挤。
  尤其, 这新来的里面目前看来就有至少俩人不是什么安分的人。
  其中一个就是刚刚那个出声看似问话实则抱怨个不停的姓邹的女同志。
  还有一个看着不大吭声,但时不时的说出一两句的,却都是各种挑拨意味的卢姓女知青。
  这两人在短短观察下来的陈队长他们看来,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接收知青这么多年下来,陈队长对于知青这种生物也是觉得相当心累的。尤其, 在随着一批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人来到古家村后,他就愈发地能感到这来得这些人一批不如一批了。
  心思各异不说,还有那尽爱挑事儿的人也不少。
  加上这人多了是非自然也就多了,知青院儿也就那么大点儿的地方,要住下那么些人,总归是会有些矛盾和摩擦出现的,这些他这个做队长的还都算能够理解。
  只不过,陈队长觉得,你们内部吵吵嚷嚷的也就罢了,让他最为不能忍受的是,就有那心思不正,想要投机取巧的小姑娘,仗着自己是大城市里来的有见识,长得比村里的姑娘漂亮,就拐带着村里的青壮帮她们做活儿的。
  按说其实这也没什么,你情我愿的事儿,谁也管不了。
  可是你一个姑娘家家不能又让人出力又让人给你花钱买各种城里的新鲜玩意儿的,然后人家小伙子以为是在跟你处对象呢,你却一口否认,还倒打一耙说人家耍流氓吧。这年头这种帽子是好轻易扣在人家头上的吗?
  就是为了这些个糟心事儿,陈队长为了处理压下去这事儿也算是废了不少的功夫了。
  他在公社领导那里又是给自己队上的队员担保又是作证的,也算是用尽了他多年以来没有出过什么大差子的功绩,把这事儿给圆了过去了。
  舍了老面子的陈大队长现在是百般的不待见这些个知青。要不是没办法拒绝上级的指示安排,他是一点儿也不想再把人弄回他们村里了。
  这些人来了简直是一点儿助力没有不说,还天天地为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个没完没了,搞得他头大如斗,简直都快要被烦死了。
  这不,今儿个是新一批知青来村的日子,要按照陈队长现在的脾气,古家村又离省城不远,他是压根儿就没打算去接这帮人的。
  反正鼻子底下一张嘴,你们不都号称是大城市来的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吗?那问个路找到地方这点儿小事儿不用人教肯定也是会的吧,那就自己个儿找过来呗。
  反正只要大方向没错,走个小半天的肯定也就到了。古家村也不是什么深山老林里的偏远山村,不用爬山不用过河的还有现成的土路给你走,压根儿就不算什么难事儿的。
  就当陈队长下定决心这次就要一开始就给这帮子新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也知道知道自己的斤两,别以为来了是来做客的可以作威作福的时候,他却忘记了原本队上定好的要去公社领今年春耕要用的粮种的日子,刚好就在今天,跟知青到达安城是一个日子。
  这不,从公社拉了粮种的陈队长一时犹豫心软,想着要不就去火车站看看,要是有人的话,就把人拉着一道儿走了算了。
  陈队长想着自己也就是走个过场去看看罢了,可他却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真的宁愿在火车站生生等了一个上午等人来接他们,也没说有自己问路赶过去的的意思。
  看到了人,确定了身份后的那一瞬间,陈队长就后悔自己干嘛要多此一举了。
  这下子不但没给人下成下马威,还给了那两个事儿精的女同志抱怨他的理由。
  就光听她们说什么等的久了,饿了,冷了,太远了,牛车味道大了,屁股坐的疼了的话,都听说了一路了。
  刚开始陈队长还试图解释那么一两句的,想告诉这不懂事儿的女娃子,他们村已经算是好多了的,不光离省城近不说,这交通上也比别的村子要便利很多。
  可奈何你说的越多这女的越来劲儿,非要拉着你要个一二三四的说法不行,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陈队长也算是看出这些人的尿性了,干脆就闭口不再言语了。
  他心里想着,你们就作吧,傻不傻,来到我们的地盘儿了第一天就说我们村这不好那不好的,得罪了我这个队长,你们就能有好日子过了?
  嘴上一个个巴巴个不停,以为自己能说会道有多聪明呢。其实都是傻的,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了都还不知道呢,真还不如那个一直都安静不说话的小姑娘呢。
  这四人里也就是这个小姑娘是个醒事儿的了,不多话安安静静的坐着。就连剩下的那个男知青,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