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
作者:秀木成林      更新:2023-04-23 10:36      字数:3512
  这个桑广,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那就是世子申彻的母舅,一开始奉命驻昌城。可惜他判断失误,还累及来援的中军,致西邑被夺。
  事后章夙请严惩,桑广不但重重被记上一笔,还便贬了职。
  不说这个还好,一说申彻登时面色大变:“不过哨兵疲乏,勘察有误罢了。”
  “哼,人人都马不停蹄,岂有他一人麾下失误?”
  申彻大怒:“桑广这边的粮草俱是从平县仓临时调拨,数量有短品质还次,哨兵不能饱腹还疲乏,岂可相比?!”
  这次西河王进军,共设两个粮草大营,一个就距离邓州四五十里,在平县;而另一个设在岵岭南麓的卞邑,距离邓州足有二百里,已远离邓州的管辖范围。
  表面看两个粮草大营是一样的,但其实不然,一虚一实,前者虚,后者实。
  西河王貌似对楚源信任器重,但到底新投来,不可能彻底放心的。粮草之事太过重要,他宁愿放远点多费功夫。
  但只设卞邑就显得太过刻意,影响并不好,于是就在平县多设一个。这平县粮草大营看似一样充裕,但其实都是障眼法,虚的。
  日常大军所用粮草,一个营给一半,但其实平县量少品质还差,不过做做样子。
  也是申氏兄弟逐渐势成水火,这手下的人也斗得厉害,桑广太嚣张,得罪了章夙一个亲信,这人便出手给了桑广一个教训,才有这平县仓临时调拨粮草之事。
  但这人心中有数,虽数量略短品质差,但远不至于不能饱腹,可桑广现在是直接就赖这个了。
  听的多了,难免记下,申彻气极之下,直接脱口而出。
  章夙眉目一凛,厉喝:“噤声!”
  此乃军中绝密,怎可在外宣之于口?
  实则那个私自用粮草教训桑广的心腹,已经被章夙呵斥过了,大敌当前,他不允许谁在粮草上动手脚。
  但他万万没想到,这嫡兄竟众目睽睽之下,就这么说了出来,他极怒,厉喝一句,又立即左右扫视。
  他并未看到楚治。
  但实际楚治脚下已微微一顿。
  他刚巧走到城楼之后了。
  这距离其实有些远,但刚才申彻的声音却颇大的,他天生耳朵灵敏,顺风能隐隐听见。
  当下心脏狂跳。
  同时手足一阵发冷。
  他知道自己听到一个了不得的秘密,有大利有大弊,而弊端就在眼前,一个弄不好,他怕要被灭口。
  楚治余光已瞥向身侧的西河驻兵和自己的亲卫,见人人神色如常,未见异常。他心一定,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他天生听觉过人,他才隐隐听见,身边的人应不能。
  他心定了定,脚下却丝毫未敢犹豫,继续保持方才的节奏两步绕过城楼,见不远处的申彻章夙,面上微露讶异,忙上前见礼。
  章夙扫了他两眼,“楚将军无需多礼。”
  不熟,寒暄两句,楚治便退下,由此至终他神色自若,不疾不徐按原来计划下城头回府。
  章夙扫了他背影一眼,又望了望城楼那一角。
  谭思目测一下:“这么远,他应是听不见。”
  谨慎一些为好,章夙吩咐:“稍候审一遍,看那处的兵卒可有听见。”
  如果听见,一同处理了,那楚治也不能留。
  就是过程会麻烦,章夙冷冷看了申彻一眼:“世子日后请慎言。”
  话罢拂袖而去。
  谭思留下处理。
  结果还好,城垛那边是听不见的,省了不少事。
  楚治猜测自己应能避过一劫,但他也不敢肯定,一回府中,他立即摊开一张白纸,而后从正燃烧的蜡烛上头揉了蜡,呈笔状,用这支蜡笔将方才无意中得到的消息写下。
  这是小时候钻戏班子学到的小技巧,蜡书回头用颜料或者墨汁一抹,字迹便现,当年楚温就是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一看就能想起来了。
  写罢,他命心腹悄悄出门,将蜡书送到日前约定好的地点。
  ……
  宁王立即下令查探。
  大军粮草运输无法避人耳目,哪怕极力遮掩,在知道事实的前提下特地去寻找,总会寻觅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很快查实了,确有其事。
  另一边,楚温不但将讯报呈上,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鲜为人知的山中小道。
  邓州西依岵岭,岵岭可不是一座山,它是一整条庞大的山脉,横贯东西,差不多直接给大梁分割了南北。目前战场就毗邻它,邓州在它的东麓,宁军大营也是,甚至一直往北那个设伏地点还是。
  西河军那个真正的粮草大营卞邑也是,不过是在岵岭南麓。
  西河王也不是不谨慎的,事前已经反复勘察并了解过,卞邑这一带山高林密,无山道通往远处,不管是邓州还是西邑。
  但这些初来乍到的西河兵,又怎及得在邓州为官多年的楚温?
  旧年卞邑一片遇过旱灾,楚温作为邓州遣派的官员曾来联合治过灾,长达半年,他深入走访了解灾情和百姓,所以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他知道,山中是有一条险道通往东麓的,出口就是西邑往北五六十里。鲜为人知,一般只有近山猎户才用。灾年是因为实在没吃了,老百姓进深山寻食,好多有去无回,楚温特地命人去寻,才知晓了这条险道。
  时隔多年,却再次用上了。
  傅缙目光湛然:“很好,遣一路突袭军携带火油等物,穿过此道杀卞邑守军一个措手不及,焚毁粮仓,西河军必军心大动。”
  焚毁粮仓的时机,就放在佯败诱敌之后,西河军败退再逢此噩耗,必军心大乱,他即率军掩杀回去。
  连环计。
  若顺遂,此战定能一句夺取邓州!
  “樊岳,此事就交予你,率五千精兵立即动身,此事事关重大,不容有失!”
  “标下领命!”
  樊岳下去匆匆点选兵将。
  楚玥陈御这边忙着给准备火油箭矢干粮等物,忙得不可开交。
  一切都悄悄进行当中。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两日都忙碌到半宿,终于能缓下来了,楚玥也顾不上歇息一下,赶紧去看父亲。
  因为楚温说,一得胜,他欲乔装去劝降父亲。
  “阿爹,即便大胜,这正逢西河军败退遁逃,你这时候去寻祖父?这……”
  非常危险,万一出意外怎么办?
  楚玥急了。
  楚温却十分坚定:“这是劝你祖父归降殿下的最佳时机。”
  早了进不去邓州,也不能进,因为绝不可泄露这等军事绝密。
  若晚了,楚源率邓州军连同楚氏一族,和西河大军一起败退离开,他找不到人。
  楚温也知道危险,但他愿意冒险。
  此战若西河大军败,形势就发生大转变,占据上风的就换成宁王了。此一时彼一时,另外他这边已得宁王保证,功过相抵,楚温很有把握能成功劝回父亲。
  这是保存邓州军和楚氏的最佳时机。
  作为楚氏嫡长子,楚源的儿子,就算更危险,他也一意要去。
  楚温道:“宁儿,为父主意已定,你莫要再劝。”
  楚玥气急,但也无法,其实她能理解父亲这种情感和做法,易地而处,若她爹娘小弟还在里头,她怎么也会去一趟的。
  况且楚温已经求得宁王应允,木已成舟。
  劝,劝不住,只楚玥真真担心极了。
  除了涉足战火外,她担心的还有另一件事。
  当初袭击别院,欲取楚温性命的那伙蒙面匪徒,究竟是什么来路?还会不会再出现?
  其实她有点怀疑楚姒的,但这个说不好。
  反正两厢交叠她的坐立难安,也不知祖父有没有继续追查?给查出来了没有?
  ……
  有关蒙面匪徒这事,其实楚源病愈后一直在查,就算西河王进邓州、战火持续都没有暂停。
  实在是对他太有威胁感了,他就出个门的功夫,就有这么一伙精准把握时机的好手,去杀他的长子,不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他寝食难安。
  这么下死力气去查,邓州始终是他的地盘,渐渐地,就扒出一些蛛丝马迹来了。
  “你说什么?”
  楚玥缓缓抬眼:“那伙人的招式有些似曾相识?”
  立在书案前的朱明拱手:“是的,说起来,不止一个兄弟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事多,调查不及时,人手也不充裕,给了对方抹去痕迹的空隙,调查进展就很缓慢。先前是一直在外头和仆役中的细作这两个方向查探的,没什么效果,直到前几日,一个伤员康复重新上值,无意中嘀咕,重伤他的那个匪徒,最后一招他觉得有点熟悉。
  不说还好,这么一说,有几个受过伤的都附和。
  习武者,总有用惯的杀着,哪怕尽力遮掩,到了关键的时刻,身体本能和形势都难以控制的。
  朱明眉心一跳,其实他一直觉得匪徒来得太及时的,先前怀疑仆役中有细作,但现在,他想起另一个可能。
  但他不敢直说,只低头站着。
  今天不是晴天,屋内没有燃烛,半昏半明的阴影笼罩着楚源的脸庞,他左脸颊微微抖动两下。
  “去查,看看当时下值的府卫中,有多少人是不在人前的。”
  苍老的声音添了一丝沙哑:“谨慎些,莫要惊动二爷。”
  朱明咽了一口唾沫:“是!”
  ……
  楚源很不愿意相信,但他还是生了疑。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