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作者:许乘月      更新:2023-04-23 13:57      字数:4132
  救命啊。这是什么志怪故事?卫朔望怎会是他?!
  她同卫朔望吵过架,曾试图哄他“嘤嘤嘤”,比武单挑还伤了他。
  狗胆包天岁行云,毫无疑问是上下两千年里最最大逆不道的兵家弟子。
  第57章
  其实这段日子大家都很忙, 岁行云尤甚。
  她一面要协助司金枝、连城拟定募兵、练兵的相关计划, 又在帮着叶冉坐镇的屏城军尉府完善建制构想, 蜡烛两头烧,脑子都快拧干, 在许多细枝末节的事上便未多费神。
  岁行云在最开始就知,是飞星主动要求与卫令悦假做夫妇,以此助卫令悦随李恪昭治理一方, 避免突兀出现女子为官引发乱象。
  至于飞星为何会主动站出来顶这虚名,岁行云虽有疑惑, 但从未多嘴。
  可当飞星忽然变成了“卫朔望”,她便再忍不住了。
  是夜, 岁行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最终忍不住伸手越过当中那条“划界”的被子, 拍了拍可怜的枕边人。
  “不是说他俩只是暂且假做夫妻么?怎的飞星却姓卫了呢?这是假的做成真,入赘了?”
  本就在煎熬中极力克制的李恪昭深吸一口气, 侧身背对她, 沉声答道:“假的。他总想不好该姓什么,今日脑门一拍就决定姓卫。”
  由于初初接手屏城事务, 这些天来李恪昭极度忙碌, 每日要见许多人, 说许多话,故而在私下小事上越发懒得开口。
  这也就是问话的人是岁行云, 若换了旁人, 他一个冷眼就打发了。
  他答得不清不楚, 岁行云不大满意,又追问:“诶,你说,飞星他主动要求与悦姐做这戏,究竟是一门心思为你这主公分忧,还是有什么‘嘿嘿嘿’的小心思?”
  当年在仪梁时,飞星曾在小食肆与卫令悦偶遇,帮未随身带碎钱的卫令悦付过账。后来卫令悦在听香居赌棋局赢了钱,还让岁行云带了“分红”给飞星做谢礼。
  岁行云忽地坏笑出声。
  不得了,她似乎亲自见证了名将卫朔望青涩年少时情窦初开的机缘?
  听她那怪里怪气的说法与突如其来的坏笑声,李恪昭大致能猜到她在想什么,便也在黑暗中轻轻弯起了唇。
  但他说出口的话却冷静残酷,将岁行云的遐想撕得粉碎:“无关风月。募兵令将出,他得有个正经姓名,否则难以服众。”
  飞星原是奴籍出身,还是宜阳君公仲廉府中的家生奴。
  如今既顶着屏城郡副丞的官衔,又挂帅统兵准备攻打积玉镇,身份格外惹眼,过往的出身痕迹必须尽可能淡化,甚至抹去,否则很多人会因出身问题不服他。
  当世风气品评一个人是否配位,总会先考虑其出身门第,能力倒成其次。
  这个真相让岁行云略感失望,不过转念一想便能理解了。
  若非遇见李恪昭这位与众不同的主公,飞星此时还是宜阳君府中的少年奴。
  如今他最心心念念地无非就是“建功立业、活出人样”,风花雪月对他来说还是太飘渺了。
  岁行云单手反枕在脑后,望着黑暗中的床帐顶,不满轻哼:“又多讨厌这破世道一点了。英雄不问出处的道理都不懂。”
  李恪昭没搭理她,她便伸出右腿跨过“边界”,以脚轻砸他的小腿。“你为何给他起名‘卫朔望’啊?”
  “随便想的。”李恪昭往外挪了挪,喃声敷衍。
  岁行云“呿”了一声,侧身过去拿手指戳着他的肩胛笑道:“你哄鬼呢?若真‘随便’,那怎不直接叫‘卫飞星’就好?”
  被她动手动脚招惹半晌,李恪昭忍无可忍,翻身踢开两人之间那条做“边界”的被子,并将她卷到自己被中,紧拥入怀。
  “呃,我只是想与你说说话,没要做什么的。”岁行云赔着笑试图逃走,却被钳得更紧。
  李恪昭道:“除了卫朔望,我今日还顺道赏了明秀姓叶。你猜这是为何?”
  这话牛头不对马嘴的,却让岁行云惊讶到忘记挣扎。“是为、为何?”
  大家都知,叶冉一直不肯接受明秀,而明秀也似乎放弃,许久不提想要姓叶这件事了。
  “你忽然定了明秀姓叶,只怕叶大哥心中不会痛快,要别扭到炸毛吧?”
  李恪昭从牙缝中迸出冷笑:“就是要他不痛快。”
  混账叶冉,好端端复核个募兵令,却莫名其妙当众说了句:行云,飞星,瞧瞧这俩名字对得多工整,天造地设似的。
  这话传到李恪昭耳朵里,那滋味可别提了。
  他当然不会让岁行云改名,于是必须是飞星改名!至于叶冉那罪魁祸首……
  “他无非就仗着我如今不会对他动手。呵,叶明秀的叶又不是他上阳叶氏的叶,他管得着么。”
  李恪昭那种大仇得报的语气,让岁行云又想起了当初在仪梁时那个暗地里蔫儿坏的少年郎。
  她笑软在他怀中,乐不可支道:“都主宰一方了,怎还这么幼稚?你可还记得自己今年贵庚?哈哈哈哈。”
  “夫人教训的是。”李恪昭沉嗓微喑,沙沙的,带着笑。
  六公子有错必纠,毫不犹豫就做起“大人”该做的事来。
  窗外月色好,帐内春意浓。
  *****
  自九月初一李恪昭正式接手屏城军政事务起,所有事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到九月廿三,叶冉坐镇的“屏城军尉府”,及明面上由卫朔望为主官、实际由卫令悦理事的“屏城郡副丞府”皆有了大致稳定的班底雏形。
  与此同时,无咎也陆续从宜阳带来合计约一万五千名兵卒。
  这批兵卒是为攻打积玉镇而招募,而最初李恪昭在信中对公仲廉提出的募兵请求为两万人。
  短短二十余日间,无咎为此在屏城与宜阳之间来回奔走不下十次,最终只带回一万五,他对此颇为内疚。
  “时间紧,舅父也算尽力了,其中有五千还是他的私兵。”无咎向李恪昭解释此事时,眼睫微垂,并不直视他的目光。
  李恪昭却不急不恼,亲自替他斟了茶:“嗯。还算厚道的。”
  此事上公仲廉是否尽力,李恪昭心如明镜,事实上无咎也明白。
  大争乱世,甥舅间那点不远不近的血脉亲缘,有时并不足以让人有倾囊相助的决心,尤其是这种帮助需损耗自身既得利益时。
  公仲廉毕竟只是李恪昭的舅父,若成功打下积玉镇,这份收复失地之功主要在李恪昭处,公仲廉能得多大回报则取决于李恪昭的态度。或者说良心。
  若届时李恪昭翻脸不认人,公仲廉最多能得微薄赏赐与口头嘉奖,再有点朝野间的几分好名声而已。有鉴于此,他当然会有所顾虑与保留。
  “平白少了五千人的兵力,当真无碍么?”无咎忧心忡忡,“我知道,近期卫朔望也领司金枝、连城在屏城辖下各镇各村募兵。但我听说不太顺利……”
  卫朔望一行在屏城的募兵并非“不太顺利”,而是“十分不顺”。
  毕竟李恪昭初来乍到,虽官员乡绅俯首,但在本地百姓中声望尚不足,难有公仲廉在宜阳地界那种一呼百应之势。
  最重要的是,屏城募兵令中的“不限男女”四字使坊间乡野众说纷纭,大多数人都在观望迟疑,不懂这是在搞什么鬼。
  最终共有不足百人之数的女子,因走投无路前来孤注一掷,按说这本是个好兆头。
  可许多男子不信女子也能上阵杀敌,不敢与之为伍,应募兵令者仅八百左右。
  屏城募兵不足一千,加上无咎带来的一万五,距李恪昭原本预期的两万人尚有四千缺口,这对于一场攻城之战来说绝非小数目。
  李恪昭偏过头去,看向正在窗下小桌案前奋笔疾书的岁行云,眸底泛起柔软:“兵多兵少各有打法,她说的。”
  无咎循着他的目光望去,小声问:“就这么信她?”
  “不止我。”李恪昭唇角勾起笃定笑弧,与有荣焉,连坐姿都挺拔了三分。
  叶冉、卫朔望、司金枝、连城,于积玉镇之战有关的主要将领人选全都信她。
  说来也怪,明明大家都知她是个自小被娇养深闺的世家姑娘,可如今但凡提到谋兵布阵之事,只要她开了口,所有人都对她深信不疑。
  或许是因为仪梁城外那一场恶战,她在厮杀中的智勇兼备?又或者是因她每次谈到谋兵布阵,整个人便闪着让人不得不服的光彩?说不清楚。
  “她在写什么?”无咎问。
  一直心无旁骛的岁行云听到这话,抬头望来:“说我吗?叶大哥在拟军府建制,我瞧着只是粗糙框架,帮忙做些增补建议。”
  语毕笑笑,又低下头去,提笔蘸墨。
  “叶冉催得很急么?”无咎好奇笑问,“听说卫朔望也点了你去协助司金枝他们练兵。我今日交了人,他们就带上山了,你不跟着去?”
  岁行云头也不抬地满嘴跑马:“我谁啊?我可是积玉镇之战的王君钦点督军之一,得压轴上场才显分量。”
  无咎面具下那双明亮眼眸迎着阳光,漾着温软浅淡的柔光。他怔怔望着窗畔的岁行云,喃声感慨:“天子王姬都没她这气势。”
  说着轻笑出声,回头与李恪昭四目相对:“她平常都这般张狂的?”
  “偶尔吧。”李恪昭镇定举起茶盏,悄悄遮住上扬的唇。
  *****
  九月廿六下午,连城等人将宜阳招来的一万五千人带到屏城东门外的山脚下扎营。
  司金枝与叶明秀等人也带着从屏城招募来的一千人赶来汇合。
  姗姗来迟的岁行云正好在集结完毕时赶到。
  带人在此久候多时的卫朔望见人都到齐,便开始做编制划分。
  屏城的八百男兵与宜阳来的一万五千人同列,再分成十五队,由司金枝、连城等人各自负责。
  而一百屏城女兵交则由叶明秀与花福喜,预备带到一里外单独扎营。
  宜阳来的男兵们见不但有女兵卒,竟还有女将官,交头接耳许久后终究还是闹开了。
  “女子为将,真是闻所未闻!这也太荒唐了!”
  “打仗那是女人的事么?!”
  “卫将军,您若实在无将可点,从咱们中挑选就是,咱们中有的是打过仗的老兵。何必找女人来凑数交差?”
  七嘴八舌,吵吵嚷嚷,总而言之就是四个字,不信,不服。
  连城与司金枝同为主将,眼下事情既因众人不服女将而起,司金枝暂不便出面,自只能由连城出面训话,试图弹压并控制事态。
  然而此刻已闹成一锅粥,他声嘶力竭的苦口婆心在万余人的喧哗中犹如石沉大海。
  司金枝与叶明秀面面相觑后,提心吊胆地看着帅字旗下的卫朔望,不太确定他是否能镇住这场面。
  倒也不是她们小瞧他,毕竟以往在仪梁的府中,她们虽见识过他的身手,却大都只是他协助叶冉指点她们训练,或叶冉、岁行云打打闹闹。
  认真说起来,她们从未见过他真正全力以赴出手是何等实力。
  事实上,李恪昭与叶冉之所以敢放心将这万余人交到卫朔望手中,绝非再无旁人可用之故。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