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作者:尹未央      更新:2023-04-23 13:57      字数:3818
  李嫣一寻思,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那你怎么就给人感觉这么不可靠呢?”李嫣奇怪地看她。
  元妤不由哂然一笑。
  李嫣看着她的笑,突然就有点明白过来。是她对世事的态度,总给人一种什么都不太在意的感觉。
  李嫣咕哝咕哝嘴巴,不明白这人怎么养成的性子,年纪轻轻便无欲无求了。
  但她没心思细揪,高高兴兴拉着她往小姐妹堆里扎。
  杏林无石凳桌椅,更无亭台楼阁,众人均在草地上铺上锦垫,席地而坐。
  据说这般更有风流名士豁达于世的风姿。
  元妤没想到的是,这些女郎当真胆大,所选的位置,离郎君们诗酒会地点不足百米,透过错落的杏花树,便可隐约看见郎君们的身影。
  自然,对面若是有心,也能看见她们。
  女郎们不仅将自己打扮得大方得体又显娇艳,还自备了琴、棋、笔墨等文雅之物。
  相比之下,元妤觉得自己今日当真是随意低俗至极。
  除了吃用之物,她什么都未带。
  李嫣也发现了,偷偷跟她咬耳朵,道:“你不是什么都没准备就来了吧?”
  元妤觉她小动作有趣,也小声跟她道:“你只跟我说是借诗会名头赏花看孟家郎君,未曾说还需准备才艺啊。”
  李嫣一脸的恨铁不成钢,瞪着眼睛看她,道:“这还用我特意说?!”这种诗会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吗?谁不是抱着能在郎君们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才学,给心仪郎君留下个好印象的心思来的?
  还真以为只为见见孟家郎君不成?
  元妤见她眼里冒火,立刻乖觉地捧茶低头去品。
  李嫣:“……”好气哦。
  暗地里掐她一把,李嫣恨恨地道:“你给我长点心!”
  在场这么多贵女,有多少人盯着她那张脸。
  女郎间比的不过是相貌、才学、家世。她初入长安,进入鹿鸣书院之时,那张清艳的脸便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也引起很多人的不适与嫉妒。
  只不过当年都算年幼,世俗心思尚浅,彼此之间争执、矛盾都不过是小打小闹。
  如今多数人都已近及笄或出嫁之龄,身上绑着自己的前途,家族的前途,哪个还单纯?
  她那张脸越长越艳丽清美,若不是她家世不显,才学名声不响,这长安城中诸多贵女都要被她碾在脚下。
  偏她一点被人盯上的自觉都没有,真是恨死她了。
  被掐了一把的元妤轻轻一笑,十分淡定地咽下口中茶水放下茶盏。
  目光流转间,扫过场中诸人,觉得李嫣所言十分有理。
  她确实该动点心思了。
  第9章
  不过这会儿,旁人的心思并未用在她身上,都在关注韩琳凌与郑婕。
  韩家是正经的皇亲国戚,韩家家主韩晋乃当朝国丈。韩琳凌是其嫡亲小孙女儿,即是当今皇后的嫡亲侄女儿,论身份,在座的没几位有她尊贵。而韩晋又任内阁左次辅,身居高位,其长孙女韩璐芸又嫁给了皇后亲子——二皇子李曦,丰庆帝唯一嫡子。可以说,若非帝后不和,韩家在大殷朝的地位将无谁可比拟。
  郑婕则是当朝皇贵妃的嫡亲侄女儿。
  皇贵妃郑氏,在丰庆帝尚在潜府时便服侍在其身边,深受丰庆帝所喜,大皇子李昭、八皇子李曜皆为其所出。传闻皇贵妃郑氏雍容大度,善解君意,深受丰庆帝宠爱,便是如今六宫嫔妃争宠的不在少数,但最受丰庆帝爱重的还是皇贵妃郑氏。
  其父郑舟蕴现任内阁首辅之职,论品级尚高韩晋半级,如此一来,后宫之中皇贵妃与皇后真真是呈平分秋色、势均力敌之势。
  若说皇贵妃郑氏此半生之中有何不顺遂之事,当属其所生大皇子李昭身有残疾,双腿无法站立了。若非如此,凭其受宠程度及郑家如今的地位,皇后是否能与她比肩还要两说。
  因李昭身残,八皇子李曜便被推到了人前,备受瞩目。
  郑婕身为皇贵妃嫡亲侄女儿,郑氏不一定便没有让其成为自己儿媳的打算。
  因而,此刻在这里,韩琳凌与郑婕才最受众人关注。
  二人间的明争暗斗也从未停止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偏这二人表面还要维持一团和气的样子来。
  不过元妤算瞧出来了,韩琳凌虽傲气十足,但论起来,还真不是郑婕的对手。
  两人这会儿正就着哪种茶是茶中之王不动声色地展开了辩论。
  这里十几种名茶,均是各府女郎带来的。
  用在场贵女的话来说,赏花、品茗、赋诗、起乐……在一起方不负此春光。
  韩琳凌带来的是武夷岩茶,命奉茶侍女冲泡,献与众女,举杯说道:“此乃武夷岩茶,为皇后姑母所赐,仅半两有余,今日杏林春光大好,特地带来,与各位一同品尝。冲泡之水选取的是中泠泉水,各位尝尝如何。”
  武夷岩茶乃皇家贡茶,一年出茶不过半斤,便是六宫之中,能分到此茶的后妃也寥寥无几,更遑论普通权贵之家。
  而中泠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称,从长安取水便需千里之行。
  此水配此茶,真真叫人咋舌。
  众女小小饮上一口,无论尝未尝出滋味,均出口赞扬。
  韩琳凌听了,心中无不得意。视线扫过一旁低头喝茶,并不言语的郑婕,心中更是开怀。
  她打听过的,这茶可只有帝后宫中才有那么几两,其他嫔妃处均未分得,便是皇贵妃郑氏宫中,也没有此茶。
  能压郑婕一头,不枉她在皇后姑母处求了半日。
  韩琳凌听着众人的追捧,心中受用,目光扫过郑婕道:“若说茶中之王,我觉得此茶可任之,郑姑娘觉得呢?”
  茶中之王,“王”之一字,究竟是在说茶还是说人,各有见解。
  韩琳凌明显要以武夷岩茶压她一头,郑婕如何肯认?
  今日在外若被她压上一头,隔日长安城里各府之内,便要传出皇后贵重胜于皇贵妃的话来。
  郑婕不紧不慢地品茶又放下茶盏,举止之中颇有大家风范,贵气大度,笑言:“茶自然是好茶,只各人口味不同,茶中之王的美誉会落到谁身上,还需看品茶之人的喜好,于我来说,这洞庭碧螺春便是茶中之王。”
  地位高有何用?非贵人所喜,不过尔尔罢了。
  这是暗喻皇后不受帝王所宠了。
  此言落下,韩琳凌脸色果然微变。郑婕却若无他事般,换了杯茶,独饮起来。
  元妤噙着笑意低头品茗。
  后宫之中,皇后是不是皇贵妃的对手她不知道,但韩琳凌不是郑婕的对手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气氛有几分滞涩,父兄官职低些的女郎均缩着脖子不敢轻易搭话。
  见此,温大学士之女温芊芊出声调和。
  她长得柔美,气质娴静,温大学士又是纯臣,并不站队,其他女郎同她相处并无压力,因而温芊芊人缘算是极好的。
  这会儿便听她笑道:“不是说诗会吗?怎能只品茶而无人赋诗?”
  闻言,忙有人站出来,道:“既如此,不如便由我来抛砖引玉吧。”
  滞涩的气氛难得松动,众人不由纷纷捧场。
  韩琳凌脸色也回转了些许。
  站起来的那位姑娘元妤不熟,听说是五品大夫家的女儿,即兴做了首吟杏花的诗,不太出色却也过得去,无功无过。
  随后陆陆续续又有几位女郎赋诗,气氛渐渐暖起来。
  李嫣在旁边凑趣儿,元妤却跟没事儿人似的自顾自的坐在一边噙着笑喝茶吃瓜子,有人诗做得好了,她也不吝啬地拍拍掌。
  活像这群人在娱乐她一般。
  李嫣也曾暗戳戳地让她赋首诗,偏元妤油盐不进,自顾坐在那儿,巍然不动。
  气得李嫣暗里掐了她一把,也不管她了。
  一直作诗也无聊。
  恰在林大学士之女林莘雪赋诗一首赢得赞誉之后,北侧杏花林里传来一阵朗笑之声。
  笑声清清朗朗,如珠玉击石,叫众女郎这边顿时静了音。
  许是对面哪个郎君说了什么有趣儿的话,才引得众郎君齐声而笑。
  众女有按捺不住偷偷觑往北侧的,也有粉红着俏脸守着端庄仪态跪坐在原处低头侧耳倾听的。
  李嫣是按捺不住往北侧觑的,但杏树错落,花枝缭乱,从这边看,也就隐约能看见郎君们颜色不一的衣衫和大体的轮廓,分不清谁是谁。
  李嫣一边偷觑,一边用手肘轻轻碰元妤,小声问她,“阿妤,你可能认出哪个是孟家郎君?”
  元妤瞟了眼杏林北侧,目光在一个修长的墨色身影上晃过,又漫不经心地收回,微垂着眸。手指握着茶杯,指尖轻轻抚着杯壁,品了口杯中茶后,才哂笑道:“我本就未见过孟家郎君,哪里认得出?”
  李嫣心思都飘到杏林北侧了,也没细听她的话,听她说完,只小声嘀咕,“是啊,这也太远了些,哪里认得清人。”
  元妤失笑。已是不足百米的距离了,再近还要如何?
  北侧笑声已停,隐约传来说话声。
  一人道:“与孟兄神交已久,竟不知孟兄也有此促狭一面。”
  然后便听一道略微低沉的声音,隐含着笑意,字正腔圆地道:“博诸君一笑之言,且莫当真。”
  语气不疾不徐,声音温润清和,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便足以叫人勾勒出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形象。
  众女单听着这道声音,脸上的粉红已变成酡红了。
  场面安静。
  在此之前赋诗一首,尚未来得及坐下的林莘雪带着脸上的朵朵红霞,端着高傲的姿态,趁机出声道:“单是赋诗也有几分负此春光,不若我来给诸位弹首曲子吧。”
  虽是询问的语气,却也不待众女回应,便已自顾吩咐身边婢女,“将我的琴取来。”
  李嫣在一旁撇嘴,与元妤咬耳朵,道:“我就看不上她的做派,都是一样的女郎,偏她清高得不行。”李嫣嘟囔一句,又小声跟她道:“我听说了,孟家郎君外放出长安之前,林家曾有意与之结亲,林莘雪这一出,约莫就是冲孟家郎君去的。”偏偏又故作清高,实在惹人厌烦。
  元妤眼珠微动。
  这倒是她不曾听说的。
  林家竟曾想招孟潮生为婿?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