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
作者:尹未央      更新:2023-04-23 13:58      字数:3667
  不过好在他不是榆木疙瘩,在发现她是女儿身后,再相处时注意力总能多分出一些落在她身上。
  她曾为此暗自得意许久。
  姬良辰想着这些初时的种种,唇边便不自觉荡起笑,可笑着笑着,眼泪却不期然落了满脸。
  “……你这次回长安,又要多久能来北地?”她不舍地问。
  他看着她,眼里含笑。
  她从未告诉他,她最喜他这般看着自己。每当此时,那双温柔的眼里便只她一人。
  为那其中的深情,叫她溺毙在内也甘愿。
  “你若愿意,我这次回去便禀明父母,来北地将你聘回长安,如此之后,你我厮守可好?”
  “好啊好啊……”她半点矜持都无地点头。
  他微愣,而后眸中笑意便若薄云散开的银河星空,直叫人欲纵身扑进去,拥抱满腔温柔星光。
  姬良辰低泣,趴在船壁扶沿上,泪流满面地呢喃道:“……可你失约了,再也没回来过,你可知我已满心欢喜地为自己备了嫁衣……”
  尾音渐低,消弭于广阔的江面上。
  过了片刻,修长白皙的手中勾着的酒壶也滑落,“咚”地掉进了江水里。
  又过了一会儿,远远站在甲板另一端、她喝了多久哭了多久、他便陪了多久的男人才敢迈步走近。
  看她姿容美丽,却满脸泪痕。他向前伸手,又在触及她脸庞时顿住。
  可最终,仍是没有压抑得住内心的渴望,伸手轻轻为她擦掉眼角的泪痕。
  谢砜深情而苦涩地凝视着姣好而脆弱的面庞,低声呢喃道:“……莫非,我终是没有机会吗?”
  片刻后,他低低叹息一声,伸手抱起她,让她的头靠在自己心窝处,稳稳地抱她回船舱房间。
  姬良辰没醒,睡梦中感觉到温暖,伸手紧紧抓住了他胸口的衣衫。
  谢砜脚步一顿,却听她喃喃唤道:“元初……阿郎……
  谢砜心中一痛,却唯有苦笑。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弯明月 5瓶;
  路路 10瓶;
  羽??20瓶;
  么么哒,比心比心~~~
  感谢大家的喜欢,撒浪嘿~~
  第117章
  过了几日, 季元尧送来消息, 称已安排好了与安和颐碰面的事。为避人耳目, 地点在城西的一处小院落里。
  谢砚自要与元妤同往, 正值休沐, 倒也省了告假的力气。
  到了才知道,这处小院落竟是季元尧在长安落脚的地方,周围都是普通的百姓人家。
  季元尧亲自出来迎的他们。
  他精神瞧着还好, 人穿得却很素,只一身宽大的青灰色衣袍, 趿着屐。
  看到他们便笑起来, 道:“你们来啦, 进来吧。”说罢侧过身, 让他们先进院子,进退十分从容。
  元妤看他笑容自在的模样,人也跟着笑,迈进门槛的时候笑道:“原是三哥哥住的地方,一早还不告诉我。”
  话音刚落,便看到了院子里的情景,元妤脸上的笑意跟着有了些滞涩。
  原这院落比她想的还要小些,只是一座一进的小院落,灰砖白墙,朴朴素素。院里铺着普通的方砖,只有一张石桌几把石椅和一口井,外加一棵老槐树, 干净清爽得有些冷清。
  季元尧在他们进来后,回身又把院门插上了,之前执笔的修长手指握上灰扑扑颜色的木栓,好似也没多少违和。
  他浅笑着接元妤的话,道:“地方比较偏,告诉你了怕你老跑来,不安全,像这样有妹夫看着你,倒也没那般担忧。”
  元妤牵起唇角,牵强地笑了笑。
  季元尧带他们进屋,道:“外面太阳大,屋里去吧,安伯父还未到,常潜去接了。”常潜是被谢砚抽调过来的那名嫡系属下。
  正屋堂厅也很朴素,不过几把黄梨木椅子和小几罢了,都不是新置办的,瞧着色泽就知道有些年数,只不过都被擦拭得很干净。
  几人刚坐下,明罡便从外头端了茶水进来,依次给元妤、谢砚和季元尧倒茶。
  元妤微有错愕,再也忍不住,询问道:“三哥哥这里……竟是连奴仆都没有吗?”
  方才开院门迎他们的是他,烧水沏茶的竟是明罡。
  莫非在明罡、常潜过来前,他的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操持的?
  季元尧似不意外她会这么问,面上很平静,噙着浅笑道:“三哥哥这么几年都是一个人,已经习惯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习惯了”,却叫元妤鼻头发酸。
  世家儿郎,自幼便是锦衣玉食,双手只用来执笔捧书,膳食、住行向来都是由奴仆准备好了送到面前的。
  她想象不出,连厨房都未进过的阿兄是如何分清得油盐酱料,如何升起得炊烟做熟得食物。
  季元尧看她的模样便知她在想什么,微微笑道:“莫多想,其实这些事,并没有多难,料理个几次也就都会了。三哥哥一开始不告诉你住在这里,就是怕你看了多想,其实三哥哥过得真的挺好的。”
  人还活着,过着朴素平凡的日常,有什么可挑的。
  元妤强忍着心中的酸意“嗯”了一声,朝他牵了牵唇角,不想因自己的反应叫季元尧多担心。
  谢砚见此岔开话题,道:“舅兄联系安大人,过程中可有出什么意外?”
  季元尧道:“一切都好。”而后看向元妤,道:“我已将元大人救下你的事告诉了安伯父,但有关窦家的事我并没有说。”
  元妤微微诧异,谢砚却表示认同。
  窦庸之死的真相,除了元江、姬良辰和谢家人之外,也就元家兄妹自己知道了。外界人只以为窦庸是被仇人所杀,再怎么联想也联想不到一位女郎身上。既然如此,确实没必要节外生枝。
  季元尧也不是不信任安和颐,只是事关亲妹,他总会为元妤多想一分。
  正说着,屋外传来了声响。
  三人起身,向院外走去,正看见明罡打开院门,门外站着的正是穿着低调的安和颐,以及前去接人的常潜。
  明罡让身请了安和颐进来,元妤谢砚跟着季元尧连忙上前恭迎。
  不说安和颐太傅的身份和他的年纪,便是他冒大不韪救下季元尧的行为,就值得身为晚辈的他们敬重。
  “伯父。”
  “太傅。”
  “安大人。”
  几人上前,各自行礼。
  安和颐连忙扶他们起来,而后认认真真看了看元妤。
  “虽肖母更多些,但细看之下,五官之中果然也有风斐老弟的影子。”他感念着,眼眶微湿,边点头边赞道:“好、好啊……如此,你们父亲在天之灵应也有许多安慰……”
  提到逝去的亲人,元妤与季元尧难免有欲潸然泪下的冲动,只不过都在强自忍耐。
  元妤上前一步,便欲行跪拜大礼,道:“季元姝还未叩谢太傅搭救阿兄的大恩大德……”
  谢砚下意识想去捞人,没捞住,元妤已“砰”地跪了下去,结结实实,半点没含糊,谢砚听着都肉痛,却不能说什么。
  “哎、哎……快起来,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啊……”安和颐连忙把她拉了起来。
  季元尧和谢砚忙搭了把手,扶了元妤起身。
  安和颐五六十岁的人,硬是被元妤这说跪就跪的两下弄得满头是汗。
  “我与你们父亲是挚交,季家出事我没能力搭救挽回,能做的也只是为季家保留一点血脉了。”
  安和颐感叹着,目光望向他们身后的一片青空,思绪有些飘远。
  “太傅大恩大德,季元姝与阿兄没齿难忘!”
  安和颐收回视线看向他们兄妹二人,目光复杂,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三人迎了安和颐进堂厅。
  关上门,明罡和常潜守在外面,屋里的人比较好说话。
  屋里,安和颐看向元妤道:“你想见我的目的,元尧已经同我提过了,诶……”他叹了一声,眼里莫名露出沧桑又惶惶的神色,低声呢喃般地道:“如果可以,我真希望你们兄妹可以放下这桩事,好好地生活……”
  元妤却道:“阿妤知太傅心思,只我兄妹不可能置季家血仇于不顾,更不能叫祖父、爹爹、兄长们一直蒙受着不白之冤,九泉之下亦遭万人唾骂,阿妤斗胆,恳请太傅出手相助!”
  安和颐望着她,眼中有某种莫名地挣扎,最后合上眼,再次叹息一声。而后缓缓抬手,从广袖中掏出几张纸来,递向了元妤。
  元妤微愣。
  直到听安和颐道:“这是当年我私底下查季家案子时,所得的一点收获。”
  元妤迟缓地伸手接了过来。
  安和颐在她翻开的过程中道:“也算机缘巧合,当年季家含冤获罪、冤死午门后,叫我意外抓到了一名韩家的亲信,这是那名亲信留下的口供。”
  留下的口供?
  元妤一愣后,立刻加快了展开纸张的速度,谢砚也凑头看过来。
  季元尧站在原地未动,表情愤中带着涩然,分明是之前就已看过这份口供,知道内容了。
  安和颐在一边继续道:“那人交代说,当年被呈上御案的所谓的季家通敌叛国的书信,其实是韩家一名幕僚仿造的,不过是仿了风斐的字加了印章而已。而当初指认季家通敌叛国的那个兵部郎中,实则是受了郑家的收买!”
  元妤很快地看完了那几张口供内容,中心内容就是安和颐说的那些。直看得她身体发冷,脸色发白。
  “那……抓到的那个人呢?”她问。
  另一旁站着的季元尧闻言表情痛苦地别过了脸。
  安和颐长叹一声,有气无力地道:“死了……”
  “死了?”元妤重复,眼底都是恨与不甘,却依然怀着希冀看着安和颐。
  安和颐点头,道:“留下这份口供没两天,便中毒死了,叫人来查,发现是那人一早便被人喂了毒药,毒发身亡。”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