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
作者:希行      更新:2023-04-23 21:43      字数:1849
  陛下?
  李明楼看着他手心托到眼前的东西,并不是一个戒指,而是一小四方金玉印玺,因为老者慌张印玺翻倒,皇帝之玺四个小字在四周火把照耀下忽明忽暗。
  竟然是皇帝之玺吗?
  上古始皇帝传下皇帝七玺,除了传国玉玺重器,天子还持有自己的六玺,皇帝之玺便是其中之一。
  那一世安康山叛乱,鲁王仓促登基,以河中为陪都,待后来回到京,经过劫乱的朝廷丢了很多东西,项老太爷跟她闲谈时提到其中就有皇帝之玺。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安康山差点连国都要窃,偷走一个皇帝之玺也不算什么。
  李明楼伸手拿起印玺在眼前端详,虽然她从来没有见过皇帝之玺,但既然是昭王塞给她的,应该不会是假的。
  原来皇帝之玺不是被安康山从京城偷走,而是在昭王手里。
  第九十章 速来速去
  “武少夫人来了。”
  沂州城明亮的大街上有仆从奔跑报告消息。
  很快聚集在王府守孝的民众就看到老者贤人们拥簇着一个女子走来。
  沂州城家家户户所有的街上都点燃了白灯笼,夜色无所遁形,但随着这女子走来,夜色似乎又重新占据了街道。
  “把灯撤下去一些。”奔跑的仆从们还传达着要求。
  这个要求让民众们不解又有些不悦,虽然是这位女子救了沂州城,但昭王殿下死了,这是他的葬礼,怎么能为了她撤灯。
  “这位夫人有伤,不便见亮光。”仆从们耐心的解释,“你看她的随从手里拿着伞。”
  民众们打量走在武少夫人身边的年轻护卫,果然手里握着一把伞,虽然没有撑开。
  “武少夫人很伤心,在王爷去世的地方坐到现在。”
  “武少夫人不让兵马进城,怕惊扰民众,只自己带着一个护卫来拜别王爷。”
  随着仆从的解释,民众们看向这个女子没有了惊讶和不悦,只有同情感激和悲伤,不知哪个带头施礼:“谢武少夫人援救大恩。”
  昭王一众人死的多惨叛军多凶残他们亲眼看到了,如果不是这些兵马赶来,下一个被撕碎虐杀的就是他们,武少夫人的兵马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昭王府前哭声道谢感激声如浪。
  李明楼停下脚步,这并不尖锐高亮反而带着嘶哑呜咽的声音将她木然的脸和身子唤醒。
  城里所有人都聚集在王府前,王府内进不去就守在外边,此时白灯撤去,光线暗了很多,更显得影影重重密密麻麻......
  都有影子,都是活人。
  那一世此时他们已经死了或者正在被屠杀,而现在男女老幼富贵平民甚至乞丐流民,或者施礼或者拱手或者跪下在大声的道谢,鲜活表达悲伤。
  她没有救下昭王,但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这些该死的人们都活下来了。
  也许这就是昭王说的这次不一样了,很有意义。
  李明楼俯身还礼。
  得到回应,民众们的道谢更加汹涌。
  沂州城的老者贤人们护着武少夫人进了王府。
  府外民众还在悲伤,但对武少夫人的议论多了起来。
  “从来不知道女子还能带兵。”
  “她看起来也不像那些有功夫的女豪杰。”
  “不会功夫还敢带兵这么远来援救啊。”
  “她是不是因为带兵救人才受的伤?这是毁容了吧,真是可惜可敬啊。”
  此时普通民众们知道的消息有限,但不少富贵和乡贤们已经听到关键的消息。
  这位武少夫人之所以被如此礼遇,除了她对沂州城的救恩大恩,还因为她是天子的使者,她手握六玺之首,皇帝之玺。
  可见皇帝对她的倚重,也可见皇帝对昭王的态度,这是让她来给昭王送印信,是要让昭王承继大统了。
  只可惜昭王他.....
  其实昭王本可以不死,如果号召大家守城,叛军再凶猛,抵挡不了三天四天,一两天总可以吧,哪怕半天,武少夫人带着援兵就能到了,危机就解了。
  可是昭王太仁善,宁愿舍身也要护住沂州的百姓。
  想到这里,悲伤再次席卷王府外哭声震天,天不佑大夏,天不佑明君啊。
  听着府外再次滔滔的哭声,李明楼回头看了眼,轻叹一口气。
  “王爷对沂州民众几十年爱护仁善。”一个老者叹气说道,抬手擦了擦泪。
  适才已经介绍,这位是沂州大族黄氏的族长,战事初起,沂州官府的人或者战死或者跑了,现在州城里由这些大族们主持。
  李明楼已经走进府内,看着摆在殿前的一百多棺材,灯火下很是震撼,她已经听黄族长等人讲了昭王出城死战的过程,昭王原来是如此的勇武仁善。
  听着黄族长等人讲述昭王,昭王怎么爱护民众,带着沂州的民众人出海经商,更鲜明的勾勒昭王其人,比起鲁王,昭王更是一个仁善明君。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