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
作者:希行      更新:2023-04-23 21:44      字数:2270
  民众好奇询问,待听到是因为当写信先生结仇打架,被武少夫人正好亲眼看到,便都哄笑纷纷叫抓的好,那两人的声音被盖了过去。
  站在路边的胖瘦男人目送他们过去。
  “这两人也是蠢,竟然还敢叫冤。”瘦男人道,“武少夫人亲下令抓的,还能有错?”
  他一脸嘲讽,但不知道是嘲讽这两个被抓的倒霉鬼还是别的什么。
  胖男人推了他一把:“走走,快回去吧,我担心你再不回去也要被抓了。”
  瘦男人哈哈笑:“我看我被抓是早晚的事。”他挽住胖男人的胳膊,“不止是我,我们都是笼中猪羊。”
  话虽然如此说,他还是跟着胖男人挤出人群,七拐八拐熟练的穿过几条小路到了另一条街上。
  府城的热闹都在去看武少夫人,这边很安静,街道很长,但只有两间大门,最外的一间悬挂着黄宅两字,高高的围墙可见里面错落起伏延绵的房屋高大的古木,门前端坐精美的上马石,上面似乎有无数脚印留下的痕迹,表明这里曾经车马来往众多,只是此时厚重的大门紧闭。
  两个男人迈上台阶,一个去拍门一个则回头看街上。
  “原想是破财消灾,但这武少夫人是要釜底抽薪断我们的活路啊。”瘦男人冷笑。
  门打开了一条缝,门子警惕的往外看,恰好听到这一句吓了一跳,打开门。
  “六爷,你可说话小心点。”他低声道,“快些进来吧,吴老爷,田家七爷还有廖家的人都来了。”
  胖男人也一拉瘦男人:“有话进去说。”
  两人进去了,门子戒备的探头看四周然后才关上门,听着里面几声响,不知道门被上了几道。
  第一百四十章 武少夫人的恶
  黄家宅院深厚,华美又古朴,据说光州府未成城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黄家可是数百年的基业,绵延之今。”
  宅院里有四个裹着裘衣头发斑白的男人正悠闲的观赏四周,看庭院,看古木,看冬日小桥流水,只是面上没有往日的怡然,反而带着几分燥郁。
  景致只是调剂,再好的景致也要有心情才能看出乐趣,他们的话题很快回到先前。
  “不管是灾年还是祸乱,我们这些人家,哪个不是尽心尽力,朝廷有指派,我们出丁出银,就算没有指派,我们捐粮捐物,哪一次有过半点推脱?”一个男人皱眉重重叹口气道。
  一个揣着黄铜手炉的老者沉沉一笑:“常有一句话说为富不仁,好像这天的富人都是坏人,可为富不仁是过不了三代,真正的大富之家,延绵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哪个不是济世救民,扶助孤寡,救护老幼,唯厚德者能受多福。”
  “就是这个道理。”一个男人将袖子一甩,浓眉倒竖,“我们这些人家,哪个不是世代德善,历来是官府敬重,百姓们敬爱,现在呢?反而被一个外来的野兵女子当贼当猪羊!”
  其他人纷纷道:“田七爷不要急,不用跟这些粗俗人动气。”“斯文,斯文。”
  田七爷将袖子再一甩背负身后哼了声:“斯文?别人都要骑我们头上拉屎了,还斯文个屁。”
  众人更是一脸不忍听。
  “大夏罹难,我们自当尽心竭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城池被围,我们各个开仓,把家里的存粮都拿出来施众人用。”
  “我们的家丁自备兵器自备护甲守城作战。”
  “结果呢?那振武军来了,功劳都是他们的了。”
  “也罢,的确他们功劳最大,我们施粥被嫌弃,无妨,我们就把我们的钱粮给她,我们不计较名声,反正都是为了光州府为了黎民百姓。”
  “要人手民夫,我们出人还贴钱,也都无妨。”
  “但结果呢?他们.....”
  田七爷保养极好的脸上因为愤怒浮现一道道沟壑,伸手点着围墙外。
  “他们不仅心安理得,反而得寸进尺,不仅不多少感谢我们,反而视我们为仇。”
  “设立繁多名目,今日要钱,明日要物,后日要人。”
  “恩情尊重半点没有,这是把我们当猪羊宰呢!”
  听到这里,戳中在场诸人的心痛,也顾不得指责田七爷口沫四溅话语粗鲁纷纷叹气。
  “人人都说光州府世外桃源,淮南道十万大军铁桶坚固,我们才抛家舍业来这里求生。”一个面色白皙文质彬彬的男子轻叹,“谁想到羊入虎口。”
  “那个武少夫人要钱要物也罢了,眼下又让官府清查田产,要我们借给流民耕种。”另一个男人道,神情愤冷,“借?我看分明是要抢。”
  “商路被她把控,田地也要被她抢占,她这是要绝我等世家大族根基。”田七爷将拿着的喜鹊绕梅白瓷小手炉啪的摔在地上,“她以为她真是神仙了吗?”
  精巧价值千金的白瓷小手炉在地上碎裂,在场的人脸上没有什么可惜,也没有人多看碎片一眼。
  “糊弄百姓的话,说多了自己也当真。”
  “什么神仙,不过是恰逢乱世,粗鄙的武人仗着手里有兵马作威作福。”
  “她以为她的丈夫是陛下倚重之人,这淮南道就是她的天下了吗?”
  站着的男人们再不论斯文说持重,人在屋檐下被割肉咬牙能忍一时之痛,但要被砍去双手双脚从此成了废人,那是绝不能忍。
  “那武鸦儿不知道是哪里跑来的私生野种,这武少夫人不知道是那家暴富骄养的女子,如今趁着乱世一步升天,便飞扬跋扈不知天高地厚。”一个男人讥嘲。
  “他们一心想成就霸业,想要天下声名,可以理解,建功立业人之常情,更何况他们这般的人,只不过做法不对。”另一个男人倒是笑了笑神情和气,“这天下的事从来都是花花轿子人人抬,平定乱世护佑百姓,是要大家一起的,哪有一个人做了。”
  有人冷笑补充:“不是她一人做了,是她要把所有的事都算做她一人做了。”
  此话更引的诸人开口。
  “这光州府甚至淮南道的粥里多少米都是我们出的。”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