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节
作者:希行      更新:2023-04-23 21:45      字数:4398
  他认真的点头:“我会注意他们的身体。”
  李明楼这才回答他们:“在冷水里泡过能缓解一些,在这皇宫里,很多地方日光照不到,也好很多。”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边,宫殿高大层层叠叠投下无数的阴影,金碧辉煌让日光都刺目回避。
  皇宫住着真不错。
  “元爷。”
  在皇宫一处偏殿里,有很多官吏忙碌,对外说是忙碌皇宫修缮的事,但实际上是忙碌京城所有的事务,姜亮刘范不穿官袍也在其中,看到元吉过来,忙迎过来问。
  “夫人有什么吩咐?”
  在攻下京城不久,姜亮刘范就带着从淮南道宣武道挑选出来的一大批官吏赶来,及时接手京城的官衙,甚至连朝廷的六部都接过来。
  安康山朝廷的大批官员不能再用,关进了牢房里,麟州那边的朝廷暂时还过不来,所以只能他们先担起。
  还好虽然名义叫六部叫朝廷,真正管的也不过是京城以及所辖范围,不是整个天下,当然,还是比淮南道事大了很多,人也多了很多,但事情都差不多,大家做的熟练,很快也能得心应手。
  李明楼攻打京城后又马不停蹄的去支援武都督,再赶回来,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耗尽了力气,进京后一连十天都在休养,只通过元吉处置交代京城的诸多日常事。
  “夫人一会儿要过来。”元吉道,又问,“你们两个身体还好吧?”
  姜亮刘范大喜:“太好了。”“夫人身体好了。”“我们很好很好,一点都不累。”“累怎能不累?但为国为民不惜此身。”“你这年轻人,怎么不懂夫人的胸怀?没了身,你还怎么为国为民?给夫人添乱!”“你!”
  元吉打断他们的争执,微微一笑道:“身体没事就好,夫人要先见你们。”
  晶莹透彻的小殿里,穿着长袍的李明楼坐在云霞屏风前,黑袍白裙堆叠,没有遮盖头脸,露出修长的脖颈和光洁的面容。
  姜亮松口气:“夫人气色好多了。”
  刘范并不觉得,上次见李明楼的时候她裹着黑袍遮盖着头脸,也许其下的面容也是现在这般,他知道姜亮的意思,是说李明楼能不遮挡头脸可见精神好了很多这老儿说的话总是太浮夸。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称赞,问关键的问题:“京城六部衙门京兆府都已经归置理顺,夫人择哪处为楚国夫人署?以及往麟州的恭迎陛下回京的人员怎么安排?什么时候出发?”
  对于楚国夫人住到皇宫,然后大家的办公地点便也跟来,很多人没有多想,反正一切都是楚国夫人安排,他们做事就是了,但刘范不得不想,因为这太不妥。
  这里不是淮南道,楚国夫人身为一道之主坐哪里都可以,这是京城,这是皇宫,能住在皇宫里除了皇帝,就是叛贼
  亲自督察修缮皇宫,这种理由真是太儿戏。
  刘范看着李明楼,她是个女人,还是个年纪不大的女人,天下的女人都喜欢华丽的东西,皇宫对于这个女人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华丽物件,她好奇的兴致勃勃的想要把玩
  身为门客,他有责任提醒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往贪财好色的名声也罢,涉及皇家天子朝廷大体的事,还是不能肆意妄为。
  李明楼叫他来正是为了这句话,道:“在皇宫修缮中发现了很多叛贼埋下的不洁之物,我还不能搬出去,我要亲自查清,否则迎陛下回宫出了意外,我与安贼岂不是同谋?”
  姜亮点头:“正是如此。”
  刘范皱眉要说话,李明楼看他道:“不过这并不影响可以请陛下回京了。”
  刘范松口气点头。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李明楼道,“我希望你亲自走一趟,让陛下更清楚京城的情况,只是安康山占据了太原府,河东道必将失守,此番前去麟州,路途会危险”
  此等重任!刘范大礼一拜:“刘范不惜此身。”
  李明楼颔首还礼,道:“此次议事主要是为这个,你们先去准备吧。”
  姜亮刘范应声是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姜亮回头看了眼,见李明楼和元吉在低声说话,他想到什么一捏袖子转回来:“夫人,关于京城官员们的任职,我有些话想跟夫人提前说一下。”
  刘范看到姜亮捏着袖子,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这次在京城一开始没敢收钱,后来夫人开始收礼,他就也跟着开始收了,不知道要安排多少花钱买官的
  他摇摇头,这个他就不劝了,对于目前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
  刘范离开,姜亮回转,开门见山道:“夫人,我觉得目前不是迎回陛下的良机。”
  话说到这里,就见李明楼一笑。
  “我知道。”她说道,“陛下那边也肯定知道,你无须担心。”
  咿,一句不用担心,截断了要说的话,这样啊,也就是说夫人现在不需要听他的理由,这个理由很可能影响夫人的理由,姜亮余下的话便咽回去,就像没有提过这件事一般,将袖子里的一本册子抽出来:“夫人,这是我选的一些官员,甄选了一些职位,还请夫人过目。”
  李明楼接过,问:“他们有给我钱吗?”
  姜亮笑道:“给了,和我那一份一并送去余大人那里了。”
  送到余钱那里李明楼就不管了,点点头放在身边,姜亮这才施礼出去了。
  元吉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问:“小姐,既然不想让陛下现在回来,为什么不让姜亮去麟州?而是让刘范去?”
  没想到姜亮也有这个想法,跟小姐是不谋而合,明白小姐的心意能更好的做事吧?
  李明楼道:“因为我要让大家知道我是真心要迎接皇帝回来啊。真心当然要用真心来表达。”
  刘范是真心要迎接陛下回京的,他的真心到时候就会是楚国夫人的真心,能坦诚的剖给皇帝看。
  姜亮的心剖开就不太好看了。
  元吉明白了,又欣慰,他不聪明帮不了小姐,还好小姐自己聪明什么都能想到。
  “还有。”李明楼道,“元吉叔,不是我不想让陛下回来,是陛下命中注定现在还不能回来。”
  她可没有骗人,按照命运里现在京城还没夺回来,等武鸦儿杀了安康山之后,皇帝才回京呢。
  元吉一笑,什么命不命中注定的,小姐这么辛苦打下京城,身体又有病,想要在皇宫里多住几天又算什么。
  虽然不知道他以前敢不敢这样想,以前又不知道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乱世他干脆不想这些。
  “小姐,我去安排给人给公子送信。”
  李明楼点点头:“还有韩旭的,让姜亮也给他写一封,给他送一些我表达心意的礼物,手帕朱钗什么的,捡不值钱的,告诉他剑南道的兵马我还要用,就说帮着打安康山,早日杀了安康山,才能让京城更加安稳。”
  刚说到姜亮,姜亮又跑回来了,手里捏着一封信,笑道:“项公子写信了。”
  李明楼看也不看那封信:“他又说什么?”
  “他说他错了。”姜亮笑道,“谢谢夫人。”
  李明楼看他一眼:“他又错了哪里?”
  女子明眸流转,似绚丽又似寒星,姜亮心想,可惜那个小将没有站在这里,否则立刻拜倒裙下。
  信都不用写。
  “他说光州府的事。”姜亮将项南信上的内容简单说来,神情几分感叹,“怪不得项南感叹,如果不是当年夫人明智,现在的光州府只怕早就是太原府的下场。”
  本来就是,现在才知道错了,李明楼没什么想说的,不予理会。
  姜亮也习惯了,主动道:“项公子说,不会让项家的人进淮南道,请夫人放心。”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赞叹又小得意。
  “没想到项南竟然肯这样做,我还以为他早就把淮南道视为囊中之物。”
  项南的囊中之物,当然也是项家的,怎么会拒绝家人进入?可见心中对楚国夫人嗯嗯哼哼,这也有他写信的功劳吧。
  李明楼笑了:“正因他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才不会让项家人进,别忘了,项家人身边还跟着两个大小姐呢。”
  这两个大小姐可不仅仅是两个人,一个姓李,一个姓齐姜亮瞬时明白了,讪讪一笑:“那,至少还是他和夫人的囊中之物”
  没让别人分一杯羹。
  他俯身一礼:“夫人,请。”
  李明楼起身向外走去,看着外边的日光,在高高的宫殿里看,日光也变得遥远。
  侯立在殿外的包包撑开黑伞,伴着李明楼沿着飞檐回廊高大宫墙缓缓而行,元吉姜亮一左一右跟随。
  不远处的殿前肃立的官员们看到他们过来,俯身施礼齐声。
  “恭迎楚国夫人。”
  李明楼越过他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不高大但金碧辉煌的殿内。
  远在安东一座破败的城池里,项老太爷坐在一间破败的室内,放下手里的信,轻叹一声。
  “小南所言极是。”他道,“我们不能去扬州,甚至不能踏入淮南道。”
  第二十八章 项老太爷自有分寸
  太原项氏合族数百人,除了旁支末叶去其他地方或者藏匿或者投靠亲友,跟着项氏长房一路逃亡的主仆还有三百多人。
  三百多人,有老有少有襁褓的婴儿,项氏准备充分,每个人都有车有马,不用用腿跑着走着,车上有吃有喝带了足够的钱,又有李家齐家兵马合计万数相护,在这乱世里,这样的逃难也是极其罕见。
  但行路还是太辛苦了,他们很多人这辈子都还没走过这么远。
  他们艰辛万苦的走出了河东道,向淮南道去。
  对大家来说,逃离河东道,最想去最安全的地方是麟州,但项老太爷从没考虑这个。
  麟州并不适合他们去。
  “云儿现在养伤住在皇宫里自顾不暇,我们这么多人去了是给他添麻烦。”项老太爷道,“几百人到了麟州,怎么住怎么吃,麟州那边人多,又是天子脚下,出点小问题都能成大问题。”
  陇右倒是可以去,但太远了。
  李明琪和齐阿城各自提议去她们家,但剑南道和东南道同理陇右太远了,当然,就算近项老太爷也不会去。
  那是别人家。
  如果剑南道和东南道没有主人,他们去了还好,现在双方都还有主人,一个主人正大放光彩,一个虽然因为一场战事灰头土脸,但依旧兵马雄厚稳稳的占据着东南,连安德忠也不能奈何他,皇帝自然也不能奈何他。
  合族都去寄人篱下,那项氏就抬不起头了。
  还好他们项氏有后起之秀项南,项南现在不仅有万数兵马的白袍军,还掌管了淮南道。
  淮南道原本也是别人家的,但主人不在了,他们去了就是新的主人。
  项老太爷指路淮南道,李大小姐和齐大小姐也都同意,不再提回家的事。
  一众人风餐露宿日夜不停的行路,到了安东这里,老人小孩女人们都熬不住了,不得不停下脚歇息。
  安东也算是到了项南所在了。
  先前项南带着白袍军就占据这里,后来大部分兵马去收整宣武道,这里现在多数是河南道兵马。
  不过河南道的兵马很随和,听到是项都督的家人,随行又有剑南道和东南道的旗帜,没有任何阻拦查问,立刻退避三尺。
  安东这边经历过战乱,人口稀少,城池破败,很多房子都是无主的,项氏族人随意住,暂时安置下来,虽然远远比不上在太原府那般,但比行路时要好很多,也能缓口气,再想着很快就能到淮南道,好日子重新就要到来
  没想到没有等到项南派来兵马迎接,项南竟然写信让他们别来淮南道,项五老爷看着信当场气晕,这种丑事也不敢声张,跑来给项老太爷下跪,替子认错,没想到项南这个孽子也直接给项老太爷说了。
  更没想到项老太爷竟然同意。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