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节
作者:希行      更新:2023-04-23 21:45      字数:3188
  只要斩杀了女侯,就如同斩杀安康山叛贼这般大功,也就可以摄政监国扶持幼帝。
  到时候,让父亲也封自己为侯,也不是不可以吧?
  齐阿城抿嘴笑了。
  不过,这样想的人肯定不少,她收了笑打起精神。
  所以一定要多多笼络兵马壮大势力,现在不是跟项氏撕破脸的时候。
  侍女哼了声:“项氏也这么想。”
  “就怕他们不想!”齐阿城道,“大家都想才能更好合作。”
  至于合作后怎么分利,那就看各自的本事了。
  齐阿城站起来:“走,再去给太夫人拜年。”
  侍女道:“这是拜年吗?这是添堵呢!”
  她抓起大刀大步跟随。
  ………
  ………
  远在浙西的路上也有人携带礼物访亲友。
  “齐都督那边不会让咱们进城。”陈二看着马背上驮着的礼物,除了礼物,还有厚重的兵器,“他们上次已经吃过亏了。”
  随行的兵马也都披着重甲,在冬日的路上踏出重重的印记。
  项南笑道:“试试嘛,万一他们觉得一个手段不会用两次,我是真心来拜年的,请我入城呢?”
  陈二冷笑:“那你敢进吗?上次是他们没想到你敢入城后抢城,现在你的真心他们看透了,你进了城就反而把你关起来呢?”
  项南老实道:“我不敢。”
  陈二生气:“那这是为了白跑一趟?大冬天的这么闲吗?淮南道那边再不管,你前妻的管家就要把淮南道改姓李了!”
  “我跟李大小姐可没合离,是现夫妻呢。”项南纠正,“可别乱说,我现在跟李氏齐氏都是亲友!”
  陈二听他说笑话,冷冷不语。
  当年攻打安东,李大小姐让管家姜会带着一部分兵马相助,自此后这些兵马便留在白袍军中,跟白袍军一路收纳充补的其他兵马不同,他们不穿白袍。
  李大小姐离开安东回家去,没有把谢谢兵马带走。
  “说助公子便永远助公子。”
  这种情深意重的话在太平盛世听很感人,现在么……
  “就是往我们这里安插人手,抢功劳呢!”陈二冷笑,“你还是赶快把人送走吧。”
  “不好不好。”项南摆手,“你不懂,而且这次我是真的去拜年,只要我不动手,他们也不会动手,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陈二觉得好无聊:“这有什么好的,你们怎么都喜欢自己骗自己啊?”
  “错了。”项南对他再次摆手,“我们是骗朝廷。”
  说道这里又一笑。
  “确切说是骗女侯。”
  “我们都好好的,她就不会太好了。”
  “我们互相关系不好,她的日子才会好。”
  陈二听不懂,干脆丢开不想,既然提到那女侯,便问:“你给她写了什么?不是说断了来往吗?”
  “我是跟她说断了来往啊。”项南道,“所以我就不去京城看望她了,还有,今年我特别穷,明年也穷,所以三年之内也没有税银米粮交给朝廷,让她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怜惜我一下。”
  说到这里忍不住笑。
  “不知道她有空怜惜我否?”
  当了女侯,摄政监国很忙的。
  ………
  ………
  京城这个正月上上下下官民都很忙,忙着过了一场元宵灯节。
  虽然街上有很多卫兵,虽然民众被限制在不同的区域不准随便走动,虽然不允许私自燃放爆竹烟火,但对于五年没过灯节的京城官民来说,那一日恍若梦幻。
  每一条街巷都有固定的花灯,还有花车流动滑过,还有天子乘坐着龙撵花车出来观赏,万民欢腾,叩拜,大哭,最后是无数人一起歌唱舞蹈……
  就像曾经太平盛世那样,那时候皇帝就常常与民同乐。
  又回到了曾经的太平盛世了。
  哭声笑声盘旋京城三日不绝。
  上上下下也都累坏了,陈相爷让官员们休息三天。
  但也有很多人不能休息,第一侯府里,李明楼案头堆满,几个官员念着一份又一份文书。
  李明楼手拄着头,似乎在听又似乎出神,直到最后一人说完。
  “所以,他们要么只有礼没有人来,要么没有礼物也没有人来?”李明楼问。
  “淮南道,河北道,河东道,山南道,都是有礼物的。”一个官员道,“人也算来了吧。”
  这其中两道属于李明楼,她自己在京城,山南是被李明玉掌控的,李明玉被女侯差遣出去巡查各地去了,河北道算是自己人梁振,他说走不开也就真走不开。
  李明楼嗯了声,翻看他们放下的文书:“还有几个连礼物也没有的。”
  这是面子都懒得做样子了。
  不来朝拜新帝,对朝廷一伸手两手空空,我们什么都没有,你能这样?
  “这边是各州府……”另一边几个官员抱着文书。
  李明楼道:“不用读了,我知道了。”
  正如她所料,对如今天下很多人很多地方来说,朝廷和天子只是个摆设了。
  他们不觐见,不纳税,口头上称一句臣,就已经是最大的尊敬。
  姜亮道:“不觐见,不纳税,都可以接受。”
  毕竟天下还没太平,各地需要安稳,卫道兵马主帅不能离开,经历战乱民不聊生,朝廷也会主动免税……
  “最大的问题是,他们有令不遵。”
  一旦朝廷的命令传达不受,政令不通,那天下可不算是完整的天下。
  第十章 侯夫请回来
  天下不是完整的天下已经很久了。
  从什么时候起呢?大概是从皇帝不再理朝政的十几年开始吧。
  有人发现朝廷不理会也能过的很好。
  朝廷也觉得没有地方事务烦扰,要钱要权自给自足也很好。
  再后来安康山叛乱搅乱了天下,朝廷和地方州府一瞬间满目苍痍七零八散。
  七零八散久了,人心也就散了。
  “以前兵马属于朝廷,现在这几年征战,兵马都是自己养的。”
  李明楼看着面前堆积的文案,伸手拿起一个翻开。
  “我出钱我出力打下的地方养的兵民,自然就是我的家业。”
  “替天子牧守哪有自己当家做主好。”
  一个官员皱眉道:“这不是规矩!”
  李明楼看他一笑:“前有安康山叛乱无法无天无君无主,现在又有我,妇人封侯摄政监国,对天下人来说已经没有规矩了。”
  她坦然说自己,官员也坦然听,不故作悲愤也无惶恐。
  这是事实,正如一直以来做事的习惯,不去悲愤愁苦感叹,只去想怎么解决,这也才有他们在淮南道在宣武道在后来的京城忙中有序,乱而向前。
  “夫人。”他道,“所以要立规矩了。”
  李明楼再次看了眼这些文书。
  “不不。”姜亮道,“这些只能立威不能立规矩,夫人不能轻举妄动。”
  官员们看姜亮,有时候威就是规矩吧?
  李明楼点头:“你说得对,现在还不是时候,只立威也不算规矩。”
  她将手里文书扔回桌案上。
  “都准了,让朱相爷写个表彰,陛下发诏书体恤,免三年赋税,休养生息。”
  这就是不惩罚了,对这些卫道州府听之任之,不过也可以理解,安康山父子刚死,幼帝才回京城,外边还有史朝称帝继续作乱,各地也有叛军余孽未清,天下犹自乱纷纷,不能内里再起纷乱了。
  但现在不做的话,这些卫道又会被养的越来越猖狂,将来还不知道有什么大麻烦……
  真是进退两难,两权相害取其轻,也只能暂时安稳对外先平叛,官员们收拾了文书,领命应声是退了出去。
  姜亮留在原地,问:“项南那边用特意回信吗?”
  李明楼才懒得理会他,道:“不用。”
  “他与齐山瓜分了浙西。”姜亮看着與图,道,“项云占据陇右,趁着杀安德忠,兵力势力也扩大了不少,项氏和齐山又交好……”
  他伸手在图上画了一片。
  “两家势大不容忽视啊。”
  所以他还是建议夫人拉拢一下项南。
  李明楼道:“不用拉拢,项氏跟齐山两家势大,也合作不了多久。”
  项云不是那样的人,上一世遇到他们毫无防备全心全意才能合作,助其势大,这一世,齐山可不是他们。
  姜亮只是建议,李明楼既然不接受,他也就不再坚持,如今夫人封侯,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书信男女之情结交了………势更大利更大,情就更虚假没意义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