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翎记 第11节
作者:欣欣向荣      更新:2023-04-14 04:07      字数:6004
  长寿虽从小跟着少爷,可少爷如今的心思也有些猜不透,想起刚才少爷拉着胡家疯丫头的手,那个依依不舍的样儿,莫不是因为要回京,舍不得那疯丫头吧。
  想着不禁道:“少爷是不想回京吗?”
  陆敬澜没吱声,半晌儿才道:“长寿,翟家表舅在京里任职,你说表姨会不会去走亲戚的吧。”
  长寿愣了愣,忍不住道:“少爷是想二小姐去京里串亲戚吗?”
  陆敬澜俊脸微红,颇有些不自在,挥挥手:“去瞧瞧晚饭可好了。”
  长寿出来还琢磨,瞧这意思,少爷倒像真瞧上胡家的疯丫头了,那丫头哪儿好啊,要是少爷真起了这样的心思,可不妙,别说那丫头年纪小,就是年龄相当,也不合适啊。
  难道是日日在一起处的长了,或许等回了京,两下里见不着,便没这些心思了,这么想着又盼着快些回京才好,免得惹出大麻烦来。
  ☆、第18章 经济学问
  因姑姑一家子来了,胡家的晚饭丰盛了许多,桂花甜藕不能算是正经菜,不过是做了给孩子们甜嘴解馋的,正经饭吃这个可不成。
  翟氏叫胡管家称了肥肥的五花肉回来,跟切得大大的莲藕块一起闷烧,香喷喷的烧了大半锅,又炒了几个素菜,也就差不多了。
  菜摆在外间炕上,胡氏刚要叫孩子们,翟氏道:“不用叫,早吃上了,他们怕热,再不乐意进屋的,叫了也没用。”
  胡氏又让翟婆婆把桌上的五花肉烧藕端出去。
  翟婆婆:“外头桌上有呢,整整一大盆,足够少爷小姐们吃的了,姑太太您踏实的用顿饭吧。”
  翟氏吩咐立冬把井里湃的桑葚酒提上来,倒在白瓷小碗里:“就是说,在咱家,不用管他们,哪个都不傻,还能饿着不成,大姐在婆家天天操心,到了这儿就松快松快吧,尝尝这个酒,暑天吃最好。”
  胡氏喝了一口,凉森森的暑气顿消,不禁道:“咱们老太爷酿酒的手艺又见长了,这个桑葚酒,可比过去的好。”
  翟氏:“老太爷说是移过来的那颗桑树好,结的桑葚又大又甜,酿的酒也好。”
  胡氏盘着腿舒了口气:“还是咱家好,还没那么多烦心的事儿,我这一想到田家啊,恨不能这辈子都不回去才好呢。”
  翟氏:“那敢情好,我这儿正愁着没个说话儿的人呢,大姐要是在,咱姐俩儿天天都能说话,也省的闷得难受了。”
  两人自然知道这是笑话,闺女出了门子,就是人家的媳妇儿了,胡氏这样回来小住都有些说不过去,若不是胡家隔三差五的就往田家送东西,堵住了田家的二老的嘴,胡氏想这么回来娘家,公婆哪儿指定要说话的,这就应了那句,吃人嘴短拿人的手短,田家受用了胡家的东西,对胡氏回娘家住的事儿,也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不好为难了。
  胡氏心里头烦,回了娘家也没了拘束,便多喝了几碗酒,一顿饭刚吃完,人就醉了,翟氏忙叫人搀着回了大姑姐儿的院子。
  青羿几个多了伴儿,哪闲得住,吃了晚上饭就跑到后头找胡家老太爷说故事去了,翟氏不许青翎跟着,怕这丫头回屋,一个看不住又偷溜出去,干脆拘在身边儿,盯着她绣花。
  胡老爷从老太爷院里回来,一进外间屋就瞧见青翎老老实实的在炕上绣花,不禁笑了一声:“哎呦,咱们小翎儿可长本事了,都会绣花了,爹瞧瞧,这韭菜绣的真好,我瞧着比那些花水灵,回头给爹也绣一个,爹穿出去,人家一问,我就说是我们家小翎儿绣的,看谁还敢说我们是疯丫头。”
  青翎抬头看了胡老爷一眼,又仔细看了看自己绣了一半的帕子,抿着小嘴无比哀怨的道:“爹,我绣的是兰草。”
  “呃,是兰草啊……”胡老爷咳嗽了一声:“这么仔细一瞧,可不是兰草吗,瞧这叶子多舒展。”
  青翎郁闷的低下头不吭声了,她还觉得自己绣的挺好,没想到在她爹眼里成了韭菜,嘟着嘴跳下地,去外头堂屋找翟婆婆去了。
  翟氏抿着嘴笑了一声,给丈夫拿衣裳换了,见丈夫还一脸愧疚的直往堂屋瞧,不禁道:“你瞧什么呢?”
  胡老爷小声道:“难得咱们家二丫头学针线,我本想着说两句好话儿,鼓励鼓励她,哪想却弄巧成拙了,你瞧那张小脸都耷拉了,费了半天劲儿绣的兰草给我说成了韭菜,心里不定怎么难过呢。”
  翟氏好笑的道:“哪有当爹的这么疼闺女的,翎丫头心大着呢,哪会因为你一句话就难过,放心吧,过会儿就好了。”
  胡老爷这才放了心。
  翟氏:“吃饭前大姐去老太爷哪儿可是哭了?回来的时候瞧着眼圈都红了。”
  提起这个,胡老爷叹了口气:“可不是哭了吗,要说田家长房的那个嫂子,也太会耍心眼了,明知道姐夫是个厚道人,偏用话挤兑他,拿住了话柄,得了便宜还跟吃了多大亏似的,把人都当傻子了,亲家二老又不吭气儿,这不明摆向着大房吗,也难怪姐生气,搁谁不憋屈啊。”
  翟氏:“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田家老大是个瘸子,当爹娘的自然觉得亏欠,难免偏心些,咱家三丫头还不是一样,就是将来出门子,嫁妆也得比她两个姐姐多才行,要我说,分了家倒好,如今吃点儿亏怕什么,日子得看人过,有咱们这边儿帮扶着,还怕过不好吗。”
  胡老爷温柔的看着妻子:“怪不得咱爹总说我们胡家祖上积德,我才娶了你这么个贤惠的媳妇儿进门,有了你,咱家的日子也才过得越来越好。”
  翟氏给丈夫夸得脸红了红:“老夫老妻的,还说这个做什么,叫人听了,不定怎么笑话呢。”
  胡老爷:“我说的可是心里话,谁乐意笑让他们笑话去,媳妇儿是我的,谁笑话也抢不去。”
  翟氏脸更红,把茶塞到他手里:“越说越没正形了,还是吃你的茶吧。”
  胡老爷吃了两口,才又说起田家的事儿。
  翟氏:“说别的都没用,我瞧着先找个买主把田家河沿子边儿上那几十亩盐碱地卖了要紧,换些好地,也好往外赁,不然,落在手里,可就荒了,一点儿进项都甭指望。”
  胡老爷:“你当怎么着,那几十亩可不就是荒地吗,本就是当年田家买好地的时候搭过来的,统共也没使几个钱,就因为是盐碱地,种了庄稼,收成也不好,没得白费功夫,若赶上水大,河水漫上来,别说收成,连种子都得搭进去,这样的地谁家能买?”
  翟氏:“那要不种树成不成?等成了材,好歹也能卖些钱。”
  胡老爷直摇头:“哪里守着河,底下都是沙子,抓不住根儿,种了树也成不了材。”
  翟氏:“照这么说,那分了不等于没分吗,这算怎么回事呢,就算田家偏着大房,也没说这么偏的啊,大姐一家子上上下下也十几张嘴呢,就指望那五十亩好地能收多少租子,将来明瑞,明德还得盖新宅娶媳妇儿,老宅子只怕也要归了大房,这处处都得使钱呢。”
  胡老爷:“回头我跟姐夫商量商量,实在不行拿出些存项再买好地,或者置几个铺子做买卖,也是条道儿。”
  翟氏:“姐夫是个厚道人,哪能做买卖,还是置些好地保褃儿,只不过这几年风调雨顺的,地里的收成好,谁家捏着好地肯放手,即便肯卖的,那价不定多高呢,买在手里,也不划算了。”
  外头青翎支着耳朵听半天了,心里头急的不行,这不是现成的道儿吗,怎么她爹娘就说不到点儿呢,实在憋不住了,撩开帘子进了屋:“姑姑家那地既守着河,干脆圈了种荷花呗,咱家庄子上的水塘还能种呢,难道姑姑家不行。”
  胡老爷只觉醍醐灌顶一般,心里瞬间就敞亮了,可不是吗,自己怎么忘了这茬儿,那些地守着河,自然是不缺水的,索性圈成水田,种荷花不就得了,这荷花好种,收成又好,莲蓬;莲藕都能卖钱,还不用多少人工,就算赶上水大也不怕,至多就减些收成罢了,岂不比什么都强。
  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一伸手把青翎抱起来放到炕上:“小翎儿你这回可帮姑姑大忙了,你说你这小脑袋瓜里,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青翎含糊的道:“那个,今儿吃了桂花甜藕,刚听见爹爹说姑姑家田守着河沿儿就想起来了。”说着低下头,也有些怕她爹娘看出什么来。
  青翎对现在的生活异常满意,可不想被当成妖孽看待,忽听她爹笑道:“我们家小翎儿就是聪明,连种田的事儿都知道。”
  青翎抬起头,见她爹自豪的看着她,忍不住有些脸红:“那个,我可不懂种田,我就是想吃桂花甜藕了。”
  胡老爷拍了拍她的发顶:“等你姑姑家种了荷花,往后有的是甜藕,天天吃都行,我这就去跟你姑姑说去,也宽宽她的心。”
  翟氏忙拽住他:“大姐晚上多吃了些酒,这会儿早睡下了,你去做什么?这主意都想出来了,还能跑了不成,明儿再跟大姐说也一样。”
  胡老爷点点头,看向青翎,想起自己过两天跟周子生约了中人,在城里的聚贤楼见面,把自己看好的那两个铺子买下来,不如趁机带青翎去城里逛逛,想到此,便道:“过两天爹去县城里,小翎儿想不想去?”
  青翎眼睛一亮,急忙道:“爹肯带我去?”
  胡老爷笑着点头:“只要小翎儿乖乖听话,不乱跑,爹就带你去。”
  青翎点头如捣蒜,异常认真的道:“翎儿保证听爹的话,不乱跑。”
  自己可早想去县城逛了,从穿过来就没出过胡家村,最远就是西边儿的草甸子,见得也都是村子里的庄户人家,爷爷总说城里头热闹,自己早想见识见识去了,看看怎么个热闹法儿?都有些什么人?还有那些什么戏园子茶馆唱戏说书的,是不是跟爷爷说的一样有意思。
  心里头一高兴,就忘了刚才她爹把她绣的兰草当成韭菜的事了,乐颠颠的跑了。
  等她走了,翟氏不禁道:“ 你还嫌二丫头的名声好听啊,怎又应了带她去县城里头逛,回头逛出瘾来,天天缠着你,可不更成了个疯丫头。”
  胡老爷道:“说到这个,我正想跟你商量呢,青羿眼瞅就去京里了,指望不上,青翧那是个没缰的小马驹子,想套住了干点儿正事儿,且得几年呢,青羽性子温软,不是个有主意的,青青又小,想来想去也就二丫头是块材料,这丫头别看年纪不大,聪明又有主意,我瞧着是个能管事儿的,上回你教她算账的时候,我就琢磨这事儿呢,女孩子家再聪明,也不能考状元当官,倒不如学点儿别的本事。”
  翟氏想了想:“听你这意思,还真想把青翎留在家里一辈子不成,便你再舍不得,闺女大了也得出门子,不然,可叫人怎么笑话呢。”
  胡老爷:“学些经济学问,便将来嫁了也用的着,你不是总怕拘不住二丫头的性子吗,干脆给她找点儿事儿做,总比往外头疯玩强。”
  翟氏想了想,青翎这丫头就是太聪明了,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加上精力旺盛,才没事儿就往外跑,找点儿事儿拽着她,也能帮着丈夫些,再有,丈夫说的也有道理,女孩子嫁了人,经济学问比针线绣活儿要实用的多,便点头应了。
  ☆、第19章 买卖营生
  一听说爹要带青翎进城,青翧可不干了,缠胡老爷非要跟去,胡老爷禁不住儿子缠,点头应了。
  翟氏摇头:“既带了他们俩不带别人,那几个孩子心里不定要别扭了,索性都带上吧,有这几个大的看着,也省的你总盯着那俩皮猴子,明德明瑞难得出来一趟,总在家里闷着,有什么意思,对了,一会儿叫青翎去问问敬澜,他身子好了许多,若是想出去散散,也一并去吧,这一晃在咱们这儿都住俩月了,还没去过县城呢。”
  胡老爷笑道:“那这一回可热闹了。”
  岂止热闹,简直乐疯了,一说都去城里逛,有一个算一个,心心念念的盼着进城逛市集去,觉都睡不踏实了。
  好容易盼到了正日子,一大早就等在大门外头了,胡家的五个孩子,加上翟子盛,陆敬澜,姑姑家的明瑞明德两兄弟,还有严先生,病体痊愈,想活动活动,听胡家老太爷说,城里的戏园子来了个好角儿,便动了心,打算去城里看戏。
  人太多,胡老爷便把小厮丫头留了下来,只有长寿,因顾念陆敬澜的身子,让他跟着去了,就这么着,也是乌泱泱坐了三辆牛车。
  胡老爷赶着头先的一辆牛车,后头是胡管家父子的车把式。
  胡老爷赶得这辆牛车,车轱辘上箍了厚厚的牛皮,走起来没那么颠簸,便让病刚好的严先生跟体弱的陆敬澜,再有就是青羽青青青翎三个女孩子坐。
  青翎本来想去后头跟哥哥们坐在一起,被青羽硬拖到了前头来。
  青翎是为了躲严先生,严先生每次看到自己,总是摇头叹息,对自己是女孩子这个事实,非常之遗憾,在先生看来,天下聪明的都该是男子,聪明的头脑生在女孩子身上,完全就是浪费。
  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能怪先生,别说这里是古代,就是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的也大有人在,胡家这样开明的父母,简直是奇迹。
  不过,严先生这回倒变了不少,不知是不是得了场大病之后悟出了什么,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也或许是出来的缘故,大异于之前的刻板严厉,超脱了许多。
  瞧这两边丰收的秋玉米,用扇柄敲着车辕吟唱了起来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诗经里颇有些晦涩的句子,被先生抑扬顿挫的吟唱出来,有种别样的味道,尤其先生一席青布长衫,晨风拂过,衣袂飘然,竟说不出的洒脱,令青翎对先生的印象大大改观,或许这就是文人,即便再刻板,骨子里也有属于文人的情怀。
  牛车晃晃悠悠伴着先生的吟唱声,格外惬意。
  走了有一个时辰,终于望见了城门,看见城门楼子上有些斑驳的大字,青翎才知道胡家村隶属的是安平县,她并不知道安平县是哪儿,但从城门进出的人群车辆来看,应该还算一个富庶之地。
  进了城就分开了,严先生去了戏园子,青羽跟青青想买些绣线花样子,便跟着青羿陆敬澜几个去逛市集了,胡老爷怕不稳妥,让胡管家跟着他们去了,叫逛累了,去聚贤楼里头吃饭,只把青翎留下来。
  青翎倒是没什么,反正看什么事儿都觉得新鲜,身边儿挑担子过去的汉子,三五成群的进城赶集的乡下妇人,那些流着两管鼻涕,却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甜糕的小孩子,还有做买卖的铺子,摆茶摊的老翁……在青翎眼里都新鲜之极,两只眼珠都快不够看的了。
  到了聚贤楼,门口的伙计一见胡老爷,顿时眉开眼笑的迎了上来:“胡老爷来了,快着楼上请,周家老爷刚到没一会儿呢,您来的正恰好。”瞧见青翎愣了愣,看打扮不像下人,心说难道是胡家的小姐,怎么带这儿来了?
  青翎可不管他怎么想,跟着她爹上了二楼,一进雅间,就瞧见一个圆滚滚的小胖子,正坐在凳子上吃甜糕,一手攥着一块,嘴里还塞得鼓鼓囊囊,肉太多,眼睛都被挤成了两条缝,加上鼓起来的腮帮子,乍一看跟个肉球似的,不是别人,正是周家的独子周宝儿。,、
  青翎估摸这小子得有一百多斤,年纪不大,个头不高,肥肉倒不少,还吃呢,这么吃下去,早晚得肥胖症,或许现在已经得了。
  塞得太满,咽不下去,噎得抻脖子瞪眼的,旁边同样圆胖的周家老爷,伸腿就踹了周宝儿旁边的小厮一脚:“没瞧见少爷噎着了吗,赶紧倒茶。”
  小厮挨了一脚不敢吭声,忙把茶碗凑了过去,周宝儿灌了几口,终于把嘴里的甜糕咽了下去,小厮刚要劝他再喝一口,这小子拿起茶碗就扔了出去:“不甜,不喝。”小厮又去倒了加糖霜的过来。
  周老爷哄了几句,周宝儿才喝了,这才得功夫招呼青翎父女,寒暄了几句落座。
  青翎福了福:“青翎给周家伯伯问安。”
  周老爷笑道:“哎呦,这是青翎侄女啊,有阵子不见都成大姑娘了,跟你爹来玩啊。”
  胡老爷:“正好今儿咱们约在聚贤楼,就带着他们来散散,也省的在家淘气。”
  周老爷:“这么说侄子侄女都来了,怎么就青翎侄女一个,其他人呢?”说着伸长了脖子往门口望。
  胡老爷道:“那几个贪着市集的热闹,一窝蜂的去了,一会儿逛累了就回来了。”
  周老爷遗憾的道:“早知把我那几个丫头也带过来了,她们姐妹们凑到一起也能说说话儿。”
  胡老爷笑道:“咱们两家也离的不远,得了闲儿常走动,凑在一起还不容易。”